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14 联清还是抗清?这是个问题

联清还是抗清,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好回答,当然是抗清咯,因为明朝和清朝(后金)这对老冤家都斗了几十年。

 

但是在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这段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什么?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在煤山上了吊,所以对于明朝来说,是乱臣贼子李自成逼死了崇祯皇帝,所以李自成是大明朝的头号死敌,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李自成


而清兵则是被吴三桂作为“剿贼”的援兵请入关的,而且多尔衮在入关之后做的非常到位,收殓了崇祯皇帝和皇后,并为之戴孝发丧,这一手段蒙蔽了很多的明朝高官,使得他们认为清兵只不过是帮助他们剿灭李自成,报了君父之仇,等剿完闯贼他们还是要退出关外的。

 

可笑而可叹,可笑的是明朝的大臣们太天真,可叹的是多尔衮的心机太重。

 

多尔衮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北京城一直是清廷的目标,而山海关则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屏障。如今,吴三桂帮清兵请进了山海关,进入了北京城,想要再让清兵退出北京城,退出山海关外,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时的南明首席大臣史可法和其余的高官们都迷茫着的时候,多尔衮却是异常的清醒。因为兵力有限,面对大顺军和南明两个对手,他只能先集中兵力解决其中一个。多尔衮选择了大顺军,因为南明这个时候正懵着呢,而且南明军队屡战屡败,暂时对清兵没有威胁。

 

大顺军虽然在山海关战役中大败,但是仍有大量部队布置在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依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多尔衮不敢怠慢,命令阿济格和多铎率领明朝降将分两路大军进攻山西和陕西。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李自成的部队在山西溃败,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下,李自成主动放弃西安,经河南向湖北一带转移。

 

尽管如此,大顺军还是和清兵发生了比较激烈的战斗,惨烈的战争对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然而,此时的南明在做什么呢?

 

清军


他们在争论立谁当皇帝,他们在搞党争。


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这段时间,河南和山东等地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后,原明朝士绅组织起来推翻了大顺地方政权,但是新建立的当地政府不知道皇帝是谁,只能保地安民。而清兵则为了消灭大顺军主力,向西追赶李自成的部队了。

 

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因为误判形势,采取了“联虏剿贼”的策略,他们不敢去接受河南、山东等地,怕引起清廷方面的误会。

 

弘光的朝臣们真的是太天真了,这是一个乱世,你面对的是一个以拳头说话的、未完全开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居然以为自己的退让和容忍能够换来对方的诚意,其实这么做只能丧失收复失土的机会,失去了日后防守南京的缓冲地区,让只尊重强者的对手更加轻视。

 

所以,当时面对复杂的形势,弘光朝的重臣们并没有完全分析清楚形势,此时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联合大顺军主动出击,两面夹击入关的清兵。但是考虑到当时大顺军刚刚逼死了崇祯皇帝,受封建道德约束的明朝朝臣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

 

中策是趁清兵与大顺军作战的时候,收复河南、山东两省的失地,巩固将来抗清的前沿阵地,这是当时南明朝廷最可取的策略。

 

下策则是联虏灭顺,唇亡齿寒,等清兵收拾完大顺军的时候,回过头来就是要灭明了。

 

所以,面对当时的形势,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导致了抗清形势的恶化,使得自己在之后的抗清形势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境地,可悲。

 

现将之前发布的系列文章罗列一下,方便读者阅读。点击下面的文字超链接即可阅读。


 

漫谈南明1 弘光政权

漫谈南明2 潞王监国

漫谈南明3 隆武与鲁监国

漫谈南明4 永历绍武之争

漫谈南明5 五个皇帝

漫谈南明6 冲冠一怒为红颜

漫谈南明7 大顺军西撤

漫谈南明8 陕西根据地的丢失

漫谈南明9 一个改变历史的意外

漫谈南明10 福王的故事

漫谈南明11 江北四镇

漫谈南明12 迟到的皇位

漫谈南明13 党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下五千年]吴三桂借清兵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只是为了陈圆圆吗?还是另有隐情?
借兵与降清:吴三桂哪里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是有这样的苦衷
吴三桂如果死守山海关,不引清军入关,明朝能成功续命吗?
明末』李自成为何斗不过多尔衮?[大顺]
李自成逼死崇祯皇帝后,吴三桂有三个选择,他选择了最差的那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