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南营造」宋朝,元朝古建筑遗留之四川篇(很厉害)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

四川篇

四川地处南方,自然为构架式思路的传统拥护者;再加上地域较为封闭(以及周边省份高古遗构大多死绝。。陕西没太大参考价值),得以保存了大量古老或是独特的地区做法,使得四川建筑宋元风格独特(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传统上四川高古木构有“一宋八元”之说,现在来看顶着宋元名头的有12家(杀人啊)因为数量很多,我先提前给出名单。。而且发图时元代建筑内部就不考虑时间先后排序了

南宋:江油云岩寺飞天藏殿

元:阆中五龙庙文昌阁、阆中永安寺大殿、芦山青龙寺大殿、芦山平襄楼、芦山广福寺大殿、七曲山大庙盘陀殿、南部醴峰观大殿、眉山报恩寺大殿

、峨眉大庙飞来殿、峨眉大庙香殿、蓬溪金仙寺大殿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殿 (南宋淳熙八年 公元1181年)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殿 (南宋淳熙八年 公元1181年)

在四川省江油县窦专山上的云岩寺中,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此殿为四川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建筑,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形如佛教的转轮藏而无经橱,为现存孤例,也是现存宋、辽、金明代的小木作重要实例。云岩寺原为道教建筑,相传唐代窦专在此开山修道,建筑宫观。后来改成佛寺。飞天藏殿原为寺的西配殿。

先打个预防针,四川宋元建筑大多保存状况不太好,汶川地震后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也趁机大修了一批),比如本楼飞天藏殿,07年前在大修,开放没几个月就被震回了脚手架里,开放遥遥无期。再加上这货本来就是个配殿,在网上更是图片稀少,根本不符合这样一个“一殿两国宝”重要文物的待遇。。飞天藏殿大修中,可见平行椽,中唐前颇为流行,其后因受力不合理而被淘汰(四川地区为了用这个不合理结构往往会加一大堆补强措施)

脚手架中的飞天藏殿

好廉价的镇山之宝。。

地震后没多久。。

内景,飞天藏

各种维修中。。

飞天藏仰视

飞天藏细节

资料图片,其上仙人现不知所踪,其钩形昂嘴形式略同万荣稷王庙及朝鲜王朝官式建筑技法,亦可见于某些法式插图。

云岩寺飞天藏殿·完

阆中五龙庙文昌阁 (元代)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代建筑。单檐歇山式,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

阆中五龙庙文昌阁 (元代)

注意转角铺作上“鬼斗”做法,此物痕迹在四川以外难以找到,却是日本历来做法。。至于这之间有什么联系,鬼知道。前檐铺作像模像样,刚一转过去就露馅了,右侧柱头斗口跳直接出两跳距离,橑檐枋当场截断。。这已经不是不合圈的问题了。这种只重视前檐,其他地方能怎么凑合就怎么凑合的思路,你还会一次次看到。

转角铺作足材后尾一体化卷杀

原状

第一次维修后

第二次维修中

第二次维修后。。

五龙庙文昌阁·完

阆中永安寺大殿 (元代)

永安寺是一座狭长的三进四合院庙宇,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壁上有彩画,绘天龙八部,壁画上有元至正戊子(元顺帝至八年,即1348年)的题记三则(不知震后如何)。此殿后世改动痕迹不少。。

前檐这几朵铺作应该是后改的

这一朵比较接近原构,不过改动依旧明显,注意下昂上原槽口及后加垫木。扶壁重拱各分位置满斗,岛国自奈良以来多行此法,中国则基本仅见于四川地区,或以为是足材出现前调整栱身受力和理性的手段

两山及后檐铺作明显简化,“突出前檐,其他地方凑合就行”。。

震后塌掉了半边屋脊

怎么看那壁画都是没了。

阆中永安寺大殿·完

芦山青龙寺大殿 (元至治三年 公元1323年)

青龙寺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南距芦山县城芦阳镇15公里。青龙寺建于元代,现仅有大殿尚存。青龙寺大殿为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

注意普柏枋和铺作到第一进为止,之后都是檐柱直抵檐下,插拱挑梁“凑合“的天下

大殿前檐铺作颇为精美,当心补三朵,左右两朵出45°斜拱

可见平行椽及一系列补强措施(竹条?)

前檐转角铺作

后檐只剩下一堆参差不齐的挑(斜)梁头了,注意角柱上45°抹角栱,类似方法常见于东汉明器

内部构架风格明显,此上架处理方式与东汉画像砖亦无多大区别

佛坛

上架,可见扒梁组成的“叉手”

豪迈的后檐大斜梁卯进柱中,伸出为挑梁头承檐。。此类构件或可能与下昂原型有所联系

“昂”头

真的是有够凑合

本组图名为“维修的力量”

以前。。

现在

芦山青龙寺大殿·完

平襄楼 (元代)

平襄楼位于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南街汉姜侯祠内,始建于北宋,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国镇西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平襄楼坐北朝南,占地202平方米,通高14米,五开间、三重檐歇山顶,施五铺作斗栱,虽经历代维修,但仍保持部分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大修前原状

平襄楼大修后

可见平行椽及檐角加强措施

山面梁架,构架风格明显,四川地区常见做法

汉武乡侯塑像

万古英灵!

平襄楼·完

眉山报恩寺大殿 (元泰定四年 公元1327年)

报恩寺始建于唐,现存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柱略有升起和侧角。梁上有“……泰定四年……”题记。报恩寺大殿是一座典型的元代建筑,又保留了许多宋代的营造方式。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的建筑艺术。

前檐铺作两跳四铺作,当心间补三朵,正中出45°斜拱

前檐转角铺作

特写,可见鬼斗。

看过之前几个家伙的人,应该知道这是啥。。

补间铺作后尾出挑

可见下方斜梁下端并无支撑,起杠杆作用

上架仰视

托脚(叉手?)下驼峰

山面梁架外露

眉山报恩寺大殿·完

南部醴峰观主殿 (元大德十一年 公元1307年)

醴峰观是因山梁有口枯井,井泉甘冽,故有醴峰之称,观以峰名。殿建于元大德十一年,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此为大殿后部

后檐转角铺作

两山靠后位置铺作。主殿椽上无板,直接扣瓦,严格遵循一道椽一垄瓦原则,这种手法非平行椽不能做到。

两山靠前部分铺作,可见接近前檐,便转变为两跳,追求前檐的复杂美观,思路明确。

可见交界处过渡手法。川地补间铺作也常常立于蜀柱柱头,这可能也是受穿斗技法的影响。前后橑檐枋不共用+不合圈。。嘛,就是这样

前檐檐柱上用角替,云状卷杀颇为流畅

前檐转角铺作后尾

殿内颇为杂乱

两山梁架,可见铺作的过渡。。说实话这前檐椽子我没太看懂,难道是个“妻入造”?

可见扶壁重拱分位皆置斗

细节

南部醴峰观主殿·完

七曲山大庙盘陀殿 (元代)

盘陀石殿位于七曲山顶峰西侧,殿内因有一圆如磨盘的大石故名曰“盘陀石殿”。此殿为元代所建,是大庙现存古建筑年代最早的殿。。这货图片也不多,前面还加了个卷篷,随便看看吧。。

七曲山大庙盘陀殿·完

蓬溪金仙寺大殿 (元泰定四年 公元1327年)状态最惨的来了。这是08年7月(震后)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元代建筑。金仙寺大殿显示出诸多川地元代建筑的共性,同时也表现出其因时因地的特色。

现状。前面加了一进厢间

侧面

金仙寺大殿·完

大庙飞来殿 (元代大德二年 公元1298年)大庙香殿 (元末明初)两座建筑皆号称元构,可两座建筑上都多多少少经过多次重修。。图一起发了,具体情况读者自行判断吧。飞来殿部分

前檐二跳铺作全为龙头(明代改造?)

上架叉手蜀柱

后檐开门处有一组小面积吊顶

后檐铺作二跳皆作象鼻

后景

飞来殿部分·完

香殿部分

香殿部分·完

香殿部分·完

四川篇·完

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保存下大量极具地方风格的技法,其中很多或能上溯至两汉建筑,或能在岛国找到类似物。鉴于四川建筑的独特风格个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说一句:“独此一家,别无分号。”马上我们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江浙营造体系了~可喜可贺

下篇预告:上海(剧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元代建筑整理与浅析
关于岱庙的一些历史!
斗拱演示|梓潼·七曲山大庙·盘陀殿,补间铺作
中国木构建筑(唐代
河南辉县百泉庙
长子县崔府君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