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分钟了解东吴五十年战略演变,孙权诸葛亮合谋瓜分曹魏帝国

如果说建安年间前期,诸侯间的主战争基本位于北方,那自赤壁之战之后,长江以南也开始“诚多务也”。先是刘备得荆州四郡,再是鲁肃为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并组成孙刘联盟,再后来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协防张鲁并称势攻掠,仅两年时间便平定了整个益州。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势力达到巅峰,其“隆中对”第一步“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也已经实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自不待言,接下来最重要的事,便是“外结好孙权”了。

隆中对提出时,三分天下其实真的很难实现

刘备在考虑“结好”之事,孙权亦然。但在谈论结盟之前,一件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先行解决:南郡何时归还?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坐拥荆益两州的刘备此时也不再韬晦,直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这自然只是托辞,若刘备果然得了凉州,实力便几欲与曹魏相当,又如何能归还南郡?这一答复直接导致孙权兵戎相见,结果便是刘备与孙权于湘水划界,平分了荆州。

刘备:我不是针对你们谁,我是说在坐的各位……

或许是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刘备与诸葛亮都低估了孙权夺荆州的决心。湘水划界没有化解孙刘两家的矛盾,而更最危险的是刘备以为这一矛盾已经化解,或者至少是在鲁肃的衡平下孙刘两家不至于妄动兵戈。刘备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鲁肃——这个孙权手下唯一一位力主孙刘联盟的重臣,就在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的同一年病逝了。

周瑜鲁肃之谋,均不在诸葛亮之下。周瑜如不早逝,天下未必竟三分

鲁肃之死,是孙权之不幸,更是刘备之不幸。在此之后,主战派吕蒙继任,收复荆州的呼声也渐渐高了起来。不过,曹操势大依然是时代背景,孙权内心也未能在“联刘”与“抗刘”之间下定决心。就在这时,孙权需要的“理由”终于出现了。就在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之时,孙权遣使欲与关羽结姻,令其子迎娶关羽之女。关羽非但不同意反而辱骂孙权来使,这一番“邻家景象”,最终将孙权内心的指针拨到了“抗刘”。

关羽是刘备的第一大将,也实在是刘备最大的定时炸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身死,刘备丢失荆州三郡,实力大损。对于孙权来说,孙刘联盟固然从此破裂,但荆州的统治权自此被紧紧抓在手中,这远比一个强大而不同心的盟友要可靠得多。

吕蒙偷袭荆州之前,双方其实已经平分了荆州

擒杀关羽后,孙权自知刘备必来复仇,故向当时已经代汉自立的魏文帝曹丕称藩。不得不说大胜之下的孙权依然操持着极为清醒的头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反而是久经沙场的刘备。章武元年(221年),就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蜀汉数万“复仇”之师便大举东征了。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对于刘备伐吴并没有太多反对之辞,或许是这些反对之辞并未见于史书,或许是当时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期,又或许是诸葛亮也希望刘备能夺回荆州——毕竟这是其“隆中对”战略的基础。对于诸葛亮来说,孙权帐下知兵者莫过于鲁肃、吕蒙,而今二人皆死,以刘备之能至少是胜多于败的。

江东人才辈出,每有早逝者,必有后来人

只是随后发生的夷陵之战彻底打碎了刘备的梦想。继任吕蒙之职的陆逊更是一代将星,以“火烧连营”之策一举将刘备大军歼灭。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由此奠定了“蜀弱吴孤”的格局,三国的疆界也从此再未出现过较大的改变。

三国后期地图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便病逝于白帝城,诸葛亮由此秉政。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遣使进表称贺。这一认可,一方面意味着诸葛亮已经放弃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蜀汉作为汉室正统、“四海共主”已经作出原则性的让步。由此,诸葛亮军事重心转向雍凉并开始了五次北伐,而孙权亦屡屡出兵合淝,孙刘联盟的政治遗产最终转化成吴蜀联盟的《中分天下盟》——诸葛亮与孙权在经历了如此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共同达成了平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吴蜀中分天下之策

只可惜这一天,来得太晚了。《中分天下盟》并尊汉、吴二帝并对北方如此区分:“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士,以函谷关为界”,这一战略构想未尝不是一幅镜花水月,其对北方那半壁江山的划分,也便不可能不潦草了……

诸葛亮北伐,也是无奈……

吴蜀之间的《中分天下盟》自是权宜之计,但对于孙权来说,“榻上策”却是一定以来坚定不移的国策,中间虽因鲁肃转而支持孙刘联盟一度中断,但在鲁肃死后又继续得以实施。值得一提的是,鲁肃力劝孙权借南郡于刘备,因而是刘备攻取益州又拒绝归还南郡之时屡遭孙权冷眼。而吕蒙在襄樊之战前不甚得孙权器重,袭取荆州之后则倍受恩典——从孙权对待鲁肃、吕蒙二人的态度上来看,不难看出荆州对于孙权的重要性。

荆州号称天下之腹,实乃帝王之资

孙权占领荆州全境之后,“榻上策”中的“竟长江所极”便已经基本达成;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就此破产。但这是否说明“榻上策”比“隆中对”更为高明呢?非也。其实,“榻上策”与“隆中对”说的正是同一种战略,只不过因为实施者不同而形成了“天下二分之计”与三足鼎立的不同结局。

一时瑜亮,也是一时肃亮

“榻上策”与“隆中对”首先明确了北方不可图,“榻上策”中的“曹操不可卒除”与“隆中对”的“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是一个意思。之后,“隆中对”认为孙权“不可图也”,这个“不可图”正是鲁肃的战略基础——鲁肃希望以孙权在江东的“不可图”拓展到“竟长江所极”,而诸葛亮则希望刘备能在确保孙权不西征荆益的基础之上“跨有荆、益”,刘备在取得荆州四郡之后频频向孙权借南郡,背后自然是诸葛亮之策。

没有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得不修改

所以,“榻上策”与“隆中对”正是鲁肃与诸葛亮站在不同立场对长江以南领土的两种分割计划。如果诸葛亮与鲁肃换位思考,恐怕也会得出与对方同样的结论。只是,鲁肃没有料到赤壁之战后刘备会迅速占领荆州四郡,在这种情况下鲁肃与周瑜产生了分歧:周瑜希望一鼓作气平定长江以南,而鲁肃认为以江东之力若与刘备结盟,绝无抵抗曹操的可能。从曹操得知的反应孙权借南郡给刘备的反应来看,鲁肃有可能是对的——但若是周瑜不死,是不是有可能在“北方诚多务也”的几年中一举吞并荆、益甚至汉中,与曹操对峙于秦岭长江一线呢?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回答得出来。

周瑜心中没有三国,只有南北朝

唯一能回答的是,周瑜、鲁肃、诸葛亮三人都是一时人杰,所提出的三种战略构想也没有高下之分,只有立场之别。当然人算不如天算,三国局势的最后走向,或许是他们永远也猜不透的谜题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优秀?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揭秘!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究竟哪个更高明?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孰优孰劣?
三国:不把孙权当干部?从鲁肃《榻上策》看诸葛亮《隆中对》的一厢情愿
三国四大战略家:曹操刘备孙权麾下各有一人,周瑜和郭嘉不在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