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蚨园之孔门十哲——十幅图带你走进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弟子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弟子是谁?十幅图带你走进“孔门十哲”

孔子像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门徒众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还有著名的孔门十哲,也就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弟子。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开元八年(720年),塑孔门四科高弟十人坐像于孔庙,配享先圣,曰十哲。曾参以孝闻名,特塑曾子像坐于十哲之次。

其中颜回最受孔子喜爱,为孔子首徒,也被后世称为复圣颜子。除了颜回,还有谁呢?今天,小编带你来看详细的孔门十哲——

1、颜回

颜回像

德行

字子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亦称颜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十哲”之首。小孔子三十岁。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即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2、闵损

闵损像

德行

字子骞(前536-前487年),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德行与颜回并称。他为后世所称道的,主要是他的“孝”,孔子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夸赞他的话,都是中肯的评价。而元朝郭居敬编辑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第五个故事“芦衣顺母”的主人公就是闵子骞。

话说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给他娶了个后妈,又生了两个弟弟,但继母想尽办法虐待他,冬天给弟弟们穿棉花做的棉衣,而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为寒冷发抖,牵车的绳子掉在了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才知道他遭到了继母的虐待,回家十分生气,准备休妻。而闵子骞不计前嫌,为继母求情,跪在地上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留下母亲只有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与其父母昆弟之言。”誉为孝贤之首。公元前487年,闵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病死在去蔡国的路上(陈国与下蔡国(现安徽寿县)的交界处,淮河北),葬于安徽省宿州市曹村镇闵子祠村。终年49岁。

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自东汉汉章帝刘炟,章和二年三月(公元88年)起,祭祀闵子并建祠,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八年(720年),闵子神位配于曲阜文庙,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称闵子为“笃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封为“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又称“费公”。南宋嘉熙九年改称“先贤闵子”(1245年),明末崇祯皇帝下诏,命其裔孙授予世袭五经博士,以守奉祠墓,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赐“德行之科”匾额,命江南学士张廷枢颁悬祠内,清雍正八年(1730年)赐“躬行志孝”匾额。清道光年间赐建下马牌坊一座,坐落在驿道中间,上联为:却聘全真,德行、列四科之首;下联为:悦亲有道,孝哉、沐二字之褒。横批为: 先贤闵子故里。当地百姓对牌坊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

3、冉耕

冉耕像

德行

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有很高的威望。《史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

冉耕因恶疾早逝,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执其手而叹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冉伯牛的历史资料记载很少,但根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时候,他举荐冉伯牛担任中都宰,能力应该不一般。至于他能列席“德行科”,德行肯定无可挑剔,但“德行科”四人的德行,分别有所侧重,颜回好学,闵子骞重孝,那么,冉耕应该是在协助孔子推行仁政方面有过人之处,得到孔子的格外重视,“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论语.壅也》),这是孔子去看望得重病的冉伯牛时,所发出的沉重的叹息。

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

冉雍像

德行

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同宗。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有执政之德,从政之才。孔子认为其具有仁君的美德,称赞其“壅也,可使南面。”这是孔子对其弟子在为政方面,独一无二的最高评价,因此后世对冉雍的评价也很高。他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为“孔门十哲”,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也称为三冉。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虽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一百二十篇。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即说冉雍有帝王之才,这是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极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

冉雍以德行著称,历代统治者多有封赐:汉高祖时封陶子,元帝时封陶侯,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封鲁侯,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薛侯,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增封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5、冉求

冉求像

政事

字子有,通称“冉有”,世人尊称“冉子”,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冉”。冉求以政事见称,尤其是个理财高手,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

冉求精通六艺,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民足,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冉求在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6、仲由

仲由像

政事

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出身寒微,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深具豪侠之气。自从子路追随左右,无人再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贴身护卫,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孔子由衷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长于政事,孔子曾赞其“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李悝,子路被叛臣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临死时,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死得很壮烈。子路一死,孔子周游列国少了个最忠实的保镖,孔子很伤心。

7、宰予

宰予像

言语

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乃孔门十哲之一。曾从孔子周游列国,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楚国。唐玄宗在位时,被追封为“齐候”,宋代追封他为“临公”,明嘉九年改称“先贤宰我”。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宰我曾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孔子饱含爱意地批判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实则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还敢于挑战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提出三年丧期过长,应该改为一年期,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见《论语·阳货》)。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我后来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谋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虽然孔子对宰予这个刁钻的学生颇多不满,但仍毫不迟疑地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位居言语科之首席,犹在大名鼎鼎的子贡之上。宰予亦对老师敬佩无已:“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8、端木赐

端木赐像

言语

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据说子贡出生之时,其母梦神赐以宝玉,因取名曰赐。子贡生就异相,山庭斗口,仪表不凡,天性至孝,资禀颖慧,三岁既知人善恶。十八岁时,游于鲁,闻孔子在阙里授徒,心窃景仰,遂执贽往见而受业。子贡谦逊好学,通达敏辩,深得孔子赞赏,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视孔子有如日月,自谓不能超过。孔子逝世,子贡独守墓六年,哀丧至极。

是“孔门十哲”中极不寻常的人物,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也是孔子周游列国的“钱袋子”。'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的记录较多,孔子曾称他为“瑚琏之器。”,当孔子处于困厄之中时,子贡总是能挺身而出,当年孔子及弟子困于陈、蔡,绝粮断炊之际,门徒个个徒叹无可奈何,是子贡出使楚国,致使“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子贡每到一个地方出使,总要从头到尾宣传其老师孔子的政治主张,推销孔子。孔子的儒学能名满天下,子贡功不可没。

司马迁对子贡评价很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费笔墨最多,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买卖,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端木赐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

子贡曾以鲁国使臣,来到鲁国边绿,与吴国使臣会盟,谈判议和。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存有鲁吴会盟台,鲁营兵寨,鲁吴村等历史遗址。

9、言偃

言偃像

文学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是孔门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

言偃以文学著名。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赞,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又被誉“南方夫子”。在子游晚年,他回到江南故乡,传播儒家学说,在虞山等地讲学,弟子数以千人,是南方儒学文脉之祖,因此他被列为“十哲”文学科之首。

历代帝王对子游封祀不断。自唐代以来,子游累受晋封。

唐玄宗开 元八年(720年),子游被列为十哲入供孔庙而受到 人们的祭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4年),被封为'吴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6 年),被封为'吴公'。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 1307年),被封为'吴国公'。明世宗嘉靖九年 68 (1531年),封为'先贤子游'。清代承袭明代 的封号,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子游后裔中设立五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用以奉祀先 贤。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多次派大臣到常 熟子游墓致祭,并先后钦赐御书匾额:'文开吴会'、 '道启东南'、'灵萃句吴',这些匾额至今仍分别镌 刻悬挂在常熟虞山山麓的石亭和言子墓道的牌坊上。子游用礼乐之教治理 武城所取得的出色业绩,获得亲眼目睹的孔子的充 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有力地证明,言子确是孔子礼 学思想当之无愧的正宗传人。

10、卜商

卜商像

文学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相传《论语》即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亦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丧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一卷,亦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夏年仅29岁,为孔子守孝3年后,告别同门师兄弟,来到魏国龙门西河(今山西河津),开讲经学,先后收徒三百,这是有名的“西河设教”,子夏的弟子中,有10多位垂名青史的能臣武将,传诵至今。比如:法家李悝、西门豹、段木干;军事家吴起,政治家田子方,史学家公羊高、谷梁赤等。子夏醉心传播文化,淡薄名利,万世仰之。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史载孔子弟子卜子夏传《易》,并有著作《子夏易传》传世。显现出于夏易学秉承孔子、'古义'和'新义'兼容的思想特色.子夏于诸经皆有钻研,也有所侧重。他尤善于《诗》《乐》,曾作《诗大序》;他也研习《尚书》,但不如他经;他擅长《易》理,今传孔子《易传》很可能出于子夏的传述;他于礼学则长于丧服研究,撰有《丧服传》;于《春秋》学,发挥《春秋》微言大义的《公》《谷》二传都出于子夏的传授。子夏修习儒经,擅长发掘经文的微言大义。孔子'述而不作',他整理编订六经,寄寓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子夏所传经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孔子的高徒子夏,在孔子去世后的六七十年间,办学成就与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子夏的教育思想在全面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和《大学》、《中庸》等光辉篇章的重要一环。

活了100多岁的卜商先哲,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传播儒家学说上,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学笃志,传授五经,后世治五经的学者,大都认为他们的学说托之于卜商的传授;他不但学识渊博,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更重视躬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讲学,离群索居,继承孔子的未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门十大弟子
孔子和孔门十哲介绍
孔子十大优秀学生
孔庙从祀的“四配”和“十二哲人”
孔子育人三千各个身怀绝技,七十二贤桃李名扬甲天下
孔门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