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风骨:比起占领中原的后唐她更有盛唐的模样

前言

唐朝,一直是都我国人民心中一块抹不去的丰碑,她繁荣,兴盛,强大,包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儒雅高贵气质。人们悠然逍遥,在恩泽遍及帝国每一寸土地的贞观开元盛世中吟诗作对,放声高歌。

帝国的名字早已和诗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诗,乃这个旷世王朝的另一条血脉。

但,繁荣终会落幕,再伟大的王朝亦会如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地衰老,死去。之后便是五代十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纷扰.......

李唐虽死,声名犹存。一代一国先后拾起了落满灰尘的“唐”的匾额高高挂在自家的门楣,尽管他们有的出身异族,跟这个刚刚作古的王朝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可这又能如何呢?噱头往往比内容更重要,可他们或许忘了,内容常常比噱头更长久!

一、空有一身皮的五代之唐

公元923年四月,来自北方的沙陀族领袖李存勖正式称帝,年号“同光”,因祖上被唐皇赐以国姓这点渊源,故建国号为“唐”。此时距离这个名字被废除国号的名份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年。六个月后,新生的大唐摧枯拉朽般征服取代了窃据中原十余年的朱家政权。

△后唐疆域图

取得了北方广袤的土地她就真的称得上是唐了么?在我看来不是的,她不过是穿上了雍容华丽的唐装而已,尽管如此依然难掩其骨瘦如柴的病态和土气。

病态令她短命,土气则让她与高贵的唐丝毫不沾边,而这一切全部来自执掌她的君王。

行伍出身,能征善战却大都目不识丁,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在军队中浸染上的贪财好色凶狠残暴的匪气,这是深入骨髓的病态。

庄宗皇帝灭梁建唐之后没有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而是迅速沉沦堕落,不思治国沉醉于宦官伶人戏子和佞佛中去。

新史·唐家人刘皇后传载:庄宗自灭梁,志意骄怠,宦官,伶人乱政,后特用事于中.......有胡僧自于滇来,庄宗率皇后及诸子迎拜之

全国各地在镇藩将多有叛逃而朝廷却不能有效根治,君庸将骄兵躁,国内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经济更是破坏的一塌糊涂,如此种种哪里还有盛唐的半点影子?

在位三年,虎头蛇尾的庄宗皇帝最终惨死于乱兵之中,时年四十三岁。兵变归来的明宗皇帝在洛阳宫的余烬中继承大位,他虽然一生勤俭以作百官表率,宽厚待人以顿朝纲但也难免父子因为权势而兵戎相见的人伦悲剧,病气之下一命呜呼。

明宗在位八年,他去世后唐朝内部旋即陷入争夺皇权的内乱,两年后唐亡。五代之唐自庄宗同光元年建国,到废帝清泰三年亡国,前后共历四帝,国运一十三年。

在这一十三年时间里,我国北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且战争连年不断,经济发展举步维艰,饿殍遍野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是常态,至于文化,礼乐,教育等关乎国家未来的制度恢复创立更是无从谈起。

安稳只是一种镜花水月的奢望,武装暴力动乱才是那个时期北方的主旋律。披着大唐的外衣,却没有国富民强文化繁荣的一丝影子,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凋零一地化作粉齑。

诸君试想一下,当年以长安城为核心的大唐涌现出了多少名传千古的文人和传唱万代的佳句。“诗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佛”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魔”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等等等。

五代之唐有么?没有,我们甚至都不能说出来一个比较知名的文人,可见当时对文化,对文学,对文人的摧残之严重。

就算拿军事将领来说,初唐有秦叔宝,尉迟恭,中唐有李靖,郭子仪,哪一个不是在历史上威名显赫,五代之唐有么?也没有。

军强令其威武,文盛令其典雅,文武兼备乃昌盛之道,文化绝冠为千古之根。

二、江南烟雨地,悠悠盛唐风

也许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在位于中原的五代之唐灭亡的第二年,即公元937年,江南之地一对原姓李氏的徐家父子也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蜕变。

他们再次捡起地上那块残破不堪落满尘土的匾额小心翼翼的仔细擦拭干净并郑重的悬挂于国门,唐,几经沉浮的唐这次没有等待太久便又一次迎来了新生。

△南唐疆域图

让我们记住这对捡起大唐荣耀的父子吧:李昇;李璟。继承他们衣钵的,名叫李煜。

①烈祖皇帝的修礼复乐。

李昇在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接受杨吴睿帝杨溥的禅位,随后遣使南汉,闽,吴越,荆南四国宣告新王朝的诞生,四国也都先后遣使来贺。看似平常的彼此互派使节背后蕴含的却是烈祖皇帝对外睦邻友好,对内恢复发展传统礼教和文化经济的治国方针。

《十国春秋·南唐世家·烈祖本纪》载:升元二年(938年)冬十月,立太学,命删定礼乐。

建国之初就下令开办政府主导的最高学府,足以证明皇帝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培养人才,振兴文化的重视,而修订礼乐制度也是国家走上正轨的重要举措。这在北方王朝统治下是不可想象的。这些足见李昇的深谋远虑和开明。

同时,面对皇子臣下五次三番的请上尊号的提议,李昇也毫不犹豫的加以回绝。

《十国春秋·南唐世家·烈祖本纪》载:齐王璟等三上尊号...帝曰:“尊号虚美,且非古”,遂不受。

正所谓“上行下效言传身教”,由于李昇称帝后的以身作则,不上尊号成为南唐王朝历代君王的定制。

再反观五代之唐。庄,明二帝生前都接受了臣下敬上的尊号。是,尊号而已,费不了多大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这背后隐藏的却是皇帝的虚荣心和粉饰太平的虚妄意。

由小见大,拒绝尊号某种程度上正是体现了君王踏踏实实治国,兢兢业业驭民的为政之道

文化的繁荣能够推动社会秩序的快速建立从而安定民心。升元四年(940年)三月,由历官陈承勋编写的《中正历》正式颁行,从此南唐国内百姓的生产生活有了官方历法可寻。升元五年(941年)十一月,南唐国内以土地优劣为标准征收的农业税正式确定并颁布施行,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

《通鉴》载:以肥瘠定其税,民间称为平允。自是江,淮调兵兴役及其他赋敛,皆以税钱为率。

这两句话前一句好理解,后一句说的啥意思呢?就是从此江南地区的百姓无论是服兵役还是服徭役,以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款项,都以土地的好坏来衡量,土地好的多纳税但在兵役徭役等方面可以得到部分的减免;土地赖的可以少纳税,但在兵役徭役等方面得多做相应的付出。这一举措很好的照顾平衡了贫富两头的利益。

升元六年(942年)九月,南唐国内首部修订的法律颁行,名曰《升元删定条》。共三十卷,它的意义在于规范官民们的日常行为,同时为官断民事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南唐开国烈祖皇帝李昇在位七年,对外和睦四邻,对内制定修复自唐末以来崩坏丧失的礼乐制度,同时勤俭节约,宽厚治民施以仁政,令南唐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力得到相当程度的恢复与发展。

在南唐开国的这前七年时间里,仅发生了一场对后晋的失败战争,此后数年时间边境再无烽烟燃起。对此《十国春秋·南唐世家·烈祖本纪》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由是在位七年,兵不妄动,东与吴越连和,归其所执将士,钱氏亦归我败将,遂通好不绝,境内得以休息。

烈祖皇帝的宏伟气魄还在于明察,始终对唐中叶以来祸乱朝纲的宦官集团保持警惕和打压,使他们不能也不敢染指帝国的中央权利,可以说,几乎遗毒整个五代史的宦官集团在南唐遭到了彻底的清除。不仅如此,一代圣主李昇还严禁外戚干政,可谓防微杜渐思虑深远。

著令外戚不以辅政,中官不得预事...皆他国所弗及,有古贤主风--《十国春秋·南唐世家·烈祖本纪》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烈祖皇帝对唐末乱世的原因做出过相当深刻的探究和总结,宦官干政可以说是国家纲纪废弛,甚至是亡国绝嗣的重要诱因。远的不说,五代后梁之亡,其根本原因就是末帝朱友贞在关键时刻任用宦官,而宦官又与领兵在外的骄将勾结导致。

后唐庄宗之败,何也?其听信宦官谗言怀疑忠心耿耿的开国元勋郭崇韬,郭因此惨遭灭门之祸,其后不久心不自安的李嗣源在平叛路上反戈一击直取洛阳,庄宗众叛亲离被弑。咎由自取,诚如斯也!

这是其一,其二骄将难制这在五代各朝中是通病,但其他朝代咱们姑且不谈,只说一下后唐。

我对照着《新五代史·唐本纪》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后唐立国十三年共发生藩镇叛乱二十一起,其中庄宗在位四年四起,明宗在位九年九起,愍帝在位一年四起,废帝在位三年四起。平均每年1.6起。

△江南美景

打仗就是拼经济打后勤,每一次狼烟的燃起都是对战乱不休的北方脆弱的经济的摧残。

我们再来看看南唐,自烈祖升元元年(937年建国)至元宗保大五年(950年),十三年间大小凡十战,一战于烈祖时,九战与元宗时。但是这十战有九战均为对外用兵,仅一战是因为南唐守将叛乱而起,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无论打的再怎么热火朝天,南唐国内无论政局还是民生都是相当安定的。战争的兴致和影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②元宗后主:文人雅士治天下

前面说了,以诗为代表的灿烂文化是唐朝的另外一条血脉,但她在五代之唐没有任何的存在感。而在这富裕美丽的烟雨江南,诗,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了她曾经的传奇,也为南唐增添了一抹淡雅的灵动之气。

没错,皇家贵胄出身的元宗皇帝李璟和他同样文采出众的儿子后主李煜,将南唐的文学推上了五代十国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不仅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更是将文字玩弄于毛笔宣纸间并使后世传唱千古的伟大词人。

△南唐元宗李璟

五代之唐的皇帝们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先贤早就告诉过我们: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

《十国春秋·南唐世家·元宗本纪》载:保大十五年春正月丁亥朔,大雪。帝召齐王景遂等登楼,赐宴赋诗。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吧:外面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装修富丽的高楼被炉火烘烤的暖意十足,李璟携皇弟群臣登高望远观赏雪景,饮酒赋诗相映成趣,欢声笑语岂不乐哉?试问,五代之君谁人有此文采,谁人又有此雅兴!

饱学之君或许庸,但绝不昏,更不至于暴。而李璟父子身上不仅有文人的雅气,更有武士的胆气。

周世宗三征南唐,李璟虽然尽力抵抗但终究战败无奈臣服,削帝号去年号改以周为正朔,但是李璟直到病逝都深深以此为奇耻大辱,为了免受耻辱他甚至数次萌生生前退位的想法。

《新史·南唐世家》:景知不能支,而耻自屈身去其名号,乃遣陈觉奉表,请传国与其世子而听命。

但在征服南唐过程中损兵折将吃了大亏的世宗皇帝显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下召安抚,他要让这个高傲的南国君主受尽屈辱。

事实上后来的日子里虽然表面上称臣于雄踞北方的周王朝,但他打心眼里还是把其视为仇敌。

《十国春秋·南唐世家·元宗本纪》载:秋七月,国主议徙都洪州,曰:“建康与敌境隔江而已,今吾徙都豫章,据上流而制根本,上策也。”群臣多不欲。

能屈能伸而不服,顺应时势求后图乃明君之气度,之胆识,李璟有之。到了他的儿子李煜即位,随着北方更加强大的宋朝的建立,江河日下的南唐在其手中并没有选择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而是以一个文人君王的勇气做出了最后的反抗,无论成功与否,无论有无意义,但起码它表明了一种敢于亮剑的态度.......

△南唐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后主·李煜

这首言辞精致感情悲切的江南词,此后也成为了后主身份剧变后的千古绝唱......

三、尾声

在写这篇关于南唐的文章之前,我花了四五天的时间阅读了《十国春秋·南唐世家》的相关记载,读罢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最后就让我以昨晚有感而发的一首诗作为本篇的结语吧:

咏南唐:

唐家社稷三百年,新庙创立旧朝断。

怎奈江南烟雨地,李氏天下魂续延。

烈祖开国多壮志,亦思驱兵向北还。

元宗不才秉父愿,西平马楚疆土戡。

周君三征帝力战,兵败俯首雄师前。

宋起召主入京见,不从金陵燃烽烟。

城破唐臣犹殉死,春花秋月谁人怜?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我是烽烟,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大拇指“凭天行”,涉猎广泛、擅长五代十国、小说创作,立志讲好中国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史记》
十国春秋 十国春秋自序 凡例 提要 目录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古籍名著《新五代史》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叶兆言 | 南京历史,见证了李后主亡国的必然命运
中国历史上非正常死亡的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