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国变法02:形势逆转!魏惠王上位,吴起被迫出逃楚国

历经艰辛的跋涉,吴起终于来到了魏国都城安邑。

看着安邑城门口的安邑二字,他也不会想到这将会是他丰功伟绩开始的地方。

魏文侯的开放的用人制度

作为企业外聘人员,吴起拿着自己的简历投到了魏文侯的信箱。

魏文侯

但是光有简历还不够,在选聘高级人才时,企业老总都会进行一番背景调查,魏文侯也不例外。

再收到了吴起的简历后,魏文侯询问了大臣李愧的意见。

李愧如实的禀报了吴起“贪而好色”的“性格缺陷”但是也客观的分析了他对魏国的重要作用:“然用兵司马弗能过也”。

因为身上的兵政能力已经完全掩盖了他在人品上的“缺陷”,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不计流言大胆启用吴起。

吴起终于被赏识

千里马终于遇伯乐!历经千幸万苦,吴起终于开启了赫赫战功的第一步——被任命为大将。

吴起入魏时,李悝变法已经进行了多时,魏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实力骤强的魏国急需秦国的河西高原建立战略缓冲区和形成一股对秦国的战略优势。

于是魏国变法后的第一战的指挥权就这样交给了吴起。

吴起果然不负所望,在河西平原争夺战中力克秦军,拔掉了秦军在河西的重要据点临晋、元里并建立起了防御工事。

从此魏国在河西高原有了立足点,这也为日后魏国拿下整个河西高原做足了准备。

经此一役,魏文侯就确信吴起就是一个旷世奇才遂命他为西河守,为大魏镇守西方,力拒强秦、劲韩。

西河守,虽然只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但是也别拿科长不当干部。

在吴起镇守河西的这段时间里,万民亲附,百官洽治,府库充实,秦兵不敢东出,龟缩于河西之外。韩赵宾从,扩地千里。

虽是治一郡之地,但是吴起也开始了的变法的初步尝试,如申法令,改兵制,徙木立信等。

这些都不过是吴起心中韬略的一部分,但就是靠着这一部分思想和一郡之地,他硬生生的打造出了,战国时期最强的步兵,魏武卒。

这只部队究竟有多强?

吴起就是靠着这支部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场,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无一败绩,为魏国扩土千里。

尤其是在阴晋一战中,以河西一郡之力征召到大约五万河西兵去大战秦军五十万,大胜而归。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直接打的秦国被压洛水以西八十年,直到商鞅变法四十年后才开始试探性的夺回河西高原。

那八十年简直就是所有老秦人的噩梦,也是秦国统治者最不愿回首的黑暗岁月。

魏武侯上位,吴起被领导厌恶

然而一代补丁一代神,魏文候去世后,魏武侯这个补丁迅速把魏国权力真空的bug给填上。

魏武侯虽说算有能力的君主,但是相比与魏文侯来说总是缺那么一点味。

魏武侯即位之时,吴起已担任西河守多年,一日他们同乘大船从河西高原的大河顺流而下,到中流之时。

魏武侯大发感慨“ 美哉三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从这位新君主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些不祥的预兆,他想要纠正这种思想于是劝诫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顶头上司怀着大好心情来巡查河西之地,作为臣属的吴起反而把领导批评了一番,这简直就是犯了官场上的大忌。

果然被吴起批评了一顿之后,魏武侯立刻沉下了脸,但还是笑着对吴起说:“你说的对”,这时的魏武侯已经从心里开始抗拒吴起。

被领导所厌恶,这也可能是吴起久久不得上位的原因之一。

魏文候把国家政权的稳固归因于人才,而魏武候却把国家的稳固归因于山河的险固。

于是历史上这一段关于魏武候与吴起的著名对话,最后也演变为“固国不以山河之险”的至理名言。

在魏武侯的当政时期,吴起仍然立下赫赫战功通过几场大战,吴起确立了自己在军政界的崇高地位。

然而他仍然是西河守,所治不过一郡之地,与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差太远太远。

对于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吴起,魏国始终没有重用。

没有被提拔上位,吴起异常失落

在丞相之位空缺之时,实际上已经是帝国柱石的吴起既没有被提拔为丞相,也没有当上上将军。

他还是一个地方的军政首脑,所治不过一郡之地,他想要的是治国!治国!

唯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人生抱负!

在得知田文当上丞相之后,他无比的落寞、惆怅。

他找到田文当面质问:“统帅三军,扩土去千里你不如我,统领百官,抚恤万民你不如我,治一郡之地,而使秦国不敢东乡,韩赵宾从你不如我,可是为什么偏偏你就当了丞相?”

田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出一套很玄乎的话:“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这种话,在历史上每当幼主即位时,都会有人或多或少的说出。

但是这句话放在当时的魏国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

魏文侯做了魏国一把手五十年,这也说明魏武侯做了太子至少几十年,到他即位之时,妥妥的一个标准的中年男人。

再加上自己是太子的特殊政治身份,身边怎么着也有着自己一套班底。

所以魏武侯的即位之时,根本不会出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信不信”的险恶环境。

吴起总归是天才,听到田文这种话也知道了他想表达的意思,自己不过是一个乡野之人,还背负着“不仁不孝”的骂名,与这些贵族出身的人是比不了的。

于是吴起默然良久后叹气到:“属子之矣”,吴起的沉默、吴起的叹气无一不是对魏国的惋惜。

他明白如果自己非要与田文去争夺相位,势必会造成政局不稳。

而作为老牌政治家,他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魏国蒸蒸日上的大局,他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回到了自己的河西之地。

没过几年,田文去世。

公叔痤的阳谋,吴起出逃楚国

同样,丞相之位还是没有轮到吴起,而是一个叫公叔痤的领了相印,公叔痤本事不大,但是嫉妒心强。

外戚出身的他深得魏武侯信任,于是在田文之后被提拔为了丞相。

公叔痤得上位,在某种程度上也标志了魏国用人风气的转变,从任人为贤到任人为亲。

领了相印他还是不满足,害怕声望巨大的吴起抢他的位置,于是他针对吴起的性格弱点,设了一个毫无破绽的局,于是这样把军神吴起给排挤走。

现在让我们以上帝视角来复盘和解析这个著名的阳谋。

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吴起在魏国变法久了,搞出不少政绩,但是他并没有被授予丞相印,而是公叔痤领了相印。

得到了丞相位的公叔痤,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吴起终有一天夺走他的相位。

有个幕僚看出了公叔痤的心事,于是对他说:“搞吴起很容易,他能力强不假,但是这个人刚而易折,受不了委屈。

你可以和魏武侯说:“吴起是个人才,但是咱们魏国庙小,可能装不了这尊大神,你为什么不用公主去试探一下他?要是他想留下来那么就一定会同意这门婚事,要是不想留,那么一定会拒绝这门婚事,那么您就要早作打算了””。

同时这个幕僚专而又说:“在给魏王献计之前,咱们先请吴起在咱们府上吃顿饭,届时交代公主夫人尽情的羞辱你,吴起见到了公主如此的刁横、野蛮,必不会同意皇婚,然后咱们就等着吴起滚蛋吧。”

公叔痤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吴起果然中计,然后拒绝了皇婚,魏武侯最开始还不相信,但是仍然愿意在给他一个机会。

但是回过神来的吴起,背后惊起一身冷汗。

于是连夜跑到了楚国。

而魏武侯也坐实了吴起无留意的判断。

这个计谋可以说是阳谋的典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一下幕僚的高明之处。

第一、 整个计谋运行得行云流水,毫无破绽,被设局的人毫无破局的可能。

你想想看,一国丞相向国君提出联姻另一个大臣的建议明显是为了国家着想,分内之事。

而丞相邀请下属官吏一起吃个饭也是正常的事。

但是这两件在正常不过的事,裹挟在一起向吴起发作,那么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第二、 如果吴起并没有上钩而是真的娶了公主,那么如果吴起有天当上了丞相。

那么请吴起吃饭是公叔痤对吴起的欣赏和示好。

而对于魏君来说,也用联婚测试了吴起的忠诚程度,而把他绑到魏国的战车上。

第三、 整个计谋完全没有副作用,计谋失败也不会让人察觉出任何异常。

因为遭受同僚的排挤,最终所以吴起还是离开了魏国,魏国错失了这个旷世奇才,也就注定了衰败的命运。

接下来吴起将前往他生命中的终点:楚国。

并最终在哪里以身殉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时魏国的十八位将军
战国初期最强大的魏国之所以会衰败,全是因为被这个人坑害!
战国雄才 “吴起” 雄才大略,只因有他,楚国才显霸主之位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吴起的一生,4个字决定,成由它败由它
战国前期, 强大的魏国为何不先灭了秦国?
中华历史十大名将:冷血将军 --- 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