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武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武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历史人物的知名度与《三国演义》中戏份多寡关系密切。曹魏作为三国中势力最大的,文臣武将云集,除对曹操明显持贬低态度外,主要人物基本按照史实去写。蜀汉虽然最弱,并且留存史料也最少,但作为小说中正义的一方,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都拥有主角待遇。恰恰因为史料最少,反而在创作蜀汉的故事时拥有很高自由度。最尴尬的就是东吴集团,游离于两大集团之外,沦为配角。

历史上的东吴不仅拥有一批不逊于曹刘的猛将,而且许多是少年英雄。孙坚、孙策都是年少成名,他们的部将也不乏青年才俊。本次笔者讲的既非周瑜、也非陆逊,而是一位您也许听过,但未必熟知的江东大将,陈武。

陈武(177-215)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人。据《三国志·陈武传》载,陈武身高“七尺七寸”,换算成今天的标准大概在1.85米,在当时可以说相当高了。演义中称其相貌“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这种相貌在小说中是标准的配角猛男,史书对其相貌并无记载,应该不至于如此凶神恶煞。

陈武重大事件之一——英雄出少年

在之前的朱治、吕范篇章中笔者曾讲过孙策在袁术麾下时期的经历。兴平二年(195),孙策为袁术打下庐江后,袁术食言没有任命孙策,而是另派刘勋担任庐江太守。孙策萌生去意,便借口为袁术攻取江东为由索要孙坚旧部。袁术同意放行,并允许一些愿意跟孙策的宾客离开。孙策逗留在寿春期间,年仅十八岁的陈武主动前去拜见,请求效力。孙策当时也不过二十岁,若换成其他人或许不会在意陈武,年纪相近的孙策一见身材高大的陈武便非常欣赏,将其留下。

陈武追随孙策从历阳渡江,击败扬州刺史刘繇部将,成功登陆江东。十八岁的陈武表现出色,立下大功,于是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随后跟从孙策征战江东各地。

对于陈武的出身史书上未有记载,笔者认为陈武也是诸多年少时“喜好游侠”之人,陈氏在江淮一带是大姓,诸如陈珪、陈登父子,还有陈瑀、陈矫等都活跃于此。既然陈武的出身没有丝毫记载,可以推测他是凭借自己的本领聚集起一小支队伍后投奔的孙策。考虑到在历阳渡江后陈武就拜为别部司马,他投奔时带有队伍应该比较合理。也就是说,这位少年英雄陈武确实是凭借武艺高强、性格豪放获得了孙策的认可。对于陈武的性格,后面还会提到。

陈武重大事件之二——庐江上甲

建安四年(199),袁术败亡。由于畏惧曹操,袁术残余部队不敢继续留在寿春,纷纷聚集到庐江太守刘勋麾下。一时间刘勋兵力暴增至数万,成为江淮地区新的强悍势力,对江东的孙策形成威胁。再加上刘勋的庐江太守本来是袁术许诺给孙策的,所以孙策更加敌视刘勋,决心将其铲除。

袁术的败亡就是因为治理不善导致严重缺粮,这些士卒逃到刘勋这里也要吃饭,所以刘勋的粮草也非常紧缺。孙策这时主动派使者递交书信,尊奉刘勋为老大,还表示上缭城的人欺负自己,请求刘勋出兵帮自己攻打上缭,既可以帮小弟出气,更重要的是能缴获粮草。孙策还让使者转交了大笔钱财,以示诚意。

当时刘晔还是刘勋谋士,劝其小心有诈。刘勋不听,亲率大军进攻上缭。孙策闻讯立即出兵袭击刘勋后方,刘勋猝不及防大败,庐江丢失,只身投奔曹操。

孙策这一战不仅攻占庐江郡,而且得到许多精锐的庐江士卒。在曹洪篇中笔者介绍过,当年关东联军讨董卓,孙坚获胜,曹操大败,事后曹操托曹洪的关系亲自前往扬州募兵。《三国志·曹洪传》载“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将庐江兵称为“上甲”,也就是上等甲士的意思,当时公认庐江地区出精兵。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注意到了,陈武就是庐江人啊。没错,孙策也没忘记这点,于是从刘勋留下的士卒中精挑细选,组成一支精锐部队,交给陈武指挥。

陈武统帅这支庐江上甲,战斗力相当强悍,陈武本传用四个字来形容:“所向无前”。这时的陈武,不过二十出头。我们常说孙策英雄出少年,很少人知道孙策手下还有一员比他更年轻的小将,却统帅着最为精锐的部队。

陈武重大事件之三——督领五校

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不久身亡,孙权继任,陈武转任督领五校。所谓五校,是指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部,为汉武帝时期设立。五校部队常驻京城,是包围皇帝与京师的中央军,孙权的五校应该也是直属孙权的部队。考虑到江东集团大部分士兵归本地大族所有,可供孙权直接指挥的部队并不多,所以这个职位非常关键。

孙权当时自然没有所谓的京城,五校的规模也远没有汉朝的大,所以陈武的督领五校实际应当是承担孙权的宿卫、警戒工作,类似于曹操手下的典韦、许褚。尽管后世人们常把周泰与典韦相比较,但实际上周泰曾担任过县长,后来做过濡须督,是普通将领的角色,真正承担孙权安保工作的是陈武。

也正因为陈武的部队直属孙权领导,所以并不轻易上前线,基本上不会单独带兵征战。陈武虽然非常年轻,但性格宽厚、乐善好施,许多江淮地区的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往江东,其中很多来自庐江的人都投靠陈武。孙权也非常喜爱陈武,尽管事务繁忙,但还是经常到陈武家中探望。陈武本传记载“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

纵观东吴前期的大将,只有陈武既无单独统兵记载,又无担任地方长官经历。也许是史料没有记载,但陈武最开始就统领庐江精兵,孙策派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到地方清剿山越似乎有些浪费资源,所以笔者推测,陈武在孙策时期就属于孙策直属的宿卫将领。

对于陈武的经历史料记载不多,陈武本传只说后来“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相对于曹操手下有许多杂号将军,孙权受自己官职限制,部将长期职位不高,即便周瑜也只到做到偏将军。所以孙权对重要将领加任都督,以示区分。

陈武重大事件之四——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集结十万大军,江东大将悉数出征杀奔合肥,陈武也随军出征。这场战役的经过笔者在之战魏吴多名将领篇章中已经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张辽先是率八百死士劫营,又趁孙权撤军时抓住破绽大举追击,七千大破十万。

孙权在战斗中亲眼见到勇不可挡的张辽,两次被追杀得险象环生。多亏甘宁、凌统、潘璋、贺齐等东吴多名大将才逃出生天。这场大败给孙权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连带影响整个江东都对张辽畏惧不已。

孙权总算保住性命,其余大将也只是吃了败仗而已,恰恰是督领五校,负责保卫孙权的陈武奋战而死,时年三十八岁。我们常感叹江东才俊成名早,去世也早,前有孙坚、孙策、周瑜,其实陈武也算英年早逝,非常可惜。

陈武的死令孙权非常悲伤,不仅亲自出席葬礼,还拨给陈家二百户复客。笔者之前提过,东吴的士兵很多只效力自己的将领,属于大族的私兵,这些私兵孙权不能直接调动。所谓复客,指的就是这些私兵家庭。东吴的兵实际上是所属将领的农奴,既有土地依附关系,也有人身依附关系。这些兵不需要向国家交税,而需向将领缴纳田租及服兵役。最重要的,这些兵可以世袭,也就是说武将战死,士兵要为其子效忠。笔者在韩当篇讲过,韩当曾经做过其他将领的部曲将,有过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导致他的地位长期不高。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农奴制或奴隶制,目的在于团结实力强悍的武将、根深蒂固的当地大族,因为孙权根基尚浅,为争取支持才不得已采取的方法。同时期的曹操、刘备个人能力更强,并且都依靠自己长期建立的核心班底,所以私兵世袭问题并不像东吴这样严重。由于私兵世袭,导致东吴武将在防守作战时战斗力爆表,进攻时都不愿意做先锋,害怕失去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东吴主动进攻曹魏毫无战果的一大重要原因。

孙权不仅拨给陈家二百户复客,还做了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他竟然命陈武的爱妾殉葬。孙权对手下将领的表彰向来非常高调,非常懂得如何激励将士。例如孙权曾称赞甘宁“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出席董袭葬礼“改服临殡,供给甚厚。”作为主公必要的表彰无可厚非,但这次笔者认为做得并不恰当。借用距三国时隔不久的西晋史学家孙盛的话来说:“祸福之报,如此之效也。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是说孙权让活人给死人陪葬,正是东吴立国短促的报应。

笔者认为,孙权这种行为固然是在表彰陈武,本意是增加陈武的荣耀,并鼓励其他武将更加卖命。但这个行为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三国时期活人殉葬已属极个例,即便是春秋战国后期也已经不多见。这件事尽管短期能使少数武将更加忠心,但长远看无疑会大大失去民心。这种血腥的方式在孙权晚年更常出现,看来年轻时已有倾向。

演义中的陈武是与庞德交战中被树枝刮住袖子,施展不开死于庞德之手,尸首被陆逊寻得。不过很无厘头的是陈武与董袭被孙权安排合葬,不知罗贯中为何这样处理,两个大男人合葬……

陈武作为孙策、孙权两代亲信将领,率领庐江精兵宿卫警戒,最后为保护孙权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他的儿子陈修、陈表也是江东虎将。尤其庶子陈表,与诸葛恪、张休、顾谭四人并称东吴版的“太子四友”,地位相当重要,以后有机会将为您讲述陈表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战是孙权损失最惨重的败仗,保镖阵亡,东吴精锐部队被全歼
三国时期的东吴十二虎臣
江东名将陈武战死后,为什么妻妾会被孙权逼死,并为主人殉葬呢?
陈武的故事
美髯神射镇江东!太史慈为何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中?
孙权麾下的名将,东吴江表12虎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