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的人情味与原则性:宁可做错,绝不放过

人情味,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团体或社会组织团结协作的润滑剂,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但人情味不能没有原则,如果只讲人情味而不讲原则,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危害。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平衡人情味和原则的关系。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一个平衡人情味和原则性的大师。

曹操曾推荐魏种为孝廉,对魏种有恩,因此曹操一直认为魏种必能忠于自己。张邈、陈宫与吕布在兖州反叛时,曹操还信心满满地对人说:“只有魏种不会辜负我。”

但实际上,吕布一进入兖州,魏种就已经背叛曹操,逃走了。曹操得知魏种背叛自己,既尴尬又愤怒,发誓说:“你魏种不逃到南越、北胡,我就不放过你!”

建安四年,曹军攻下射犬,生擒魏种。曹操见到魏种,早已把曾经对魏种的愤怒和誓言抛到九霄云外,亲自为他解开捆绑的绳索,还任命他为河内郡太守,负责黄河以北的事务。曹操之所以原谅魏种的背叛,理由是“唯其才也!”

建安五年,曹操打败刘备,俘虏了关羽和刘备的妻子家小。曹操欣赏关羽的为人,对关羽十分礼遇和厚待,希望关羽能留下来。但关羽对刘备有义,当得知刘备在袁绍那里后,立刻把曹操赏赐的东西封存起来,留下一封拜别的书信向曹操辞行,然后就带着刘备的家人去袁绍军投奔刘备。

当时正是曹军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的关键时期,因此曹操部下的许多将领都主张,应该把关羽追回来。而曹操却说:“他是各为其主,不要去追。”

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袁绍的书信,得到许多许都官员及自己军中将领写给袁绍的信。

如果查看这些信件,曹操就可以知道哪些人对自己不忠。但曹操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说:“当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于是下令将这些信全部烧掉。

原谅魏种背叛、放走关羽、烧毁信件等事,一方面说明曹操十分爱才,另一方面则说明,曹操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与此同时,曹操又是一个做事很有原则的人,如果有人触犯到他的根本利益,他也从来不惮于举起屠刀,宁可做错,绝不放过。

1、棒杀蹇硕叔父

汉灵帝熹平三年,蹇硕的叔父因为违反宵禁令,被曹操(当时年仅二十,任北都尉)逮捕并棒杀。

违反宵禁,算不上什么大罪。再说,蹇硕是汉灵帝宠信之人,是当朝的权贵,他的叔父违反宵禁,一般人遇到了,碍于蹇硕的面子,或迫于蹇硕的淫威,很可能是睁一眼闭一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曹操不是一般人。他认为,既然已经下令不得违反禁令,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天王老子,都得遵守,如果有人违反禁令,就必须按规定严格执法。

棒杀蹇硕叔父,必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此事,曹操后来被调往边远地区当县令),这一点曹操肯定十分清楚。不过,曹操也清楚,只有棒杀蹇硕叔父,才能真正树立起“言必行、行必果”,不畏权贵、敢作敢当的良好社会形象,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曹操不惜得罪权贵,不讲情面,棒杀蹇硕叔父,说明他在年轻时就能坚持原则,已经有了宁可做错、绝不放过的做事风格。

2、杀吕伯奢一家

董卓进入洛阳专权乱政,曹操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遂逃归故乡,路过故人吕伯奢家。恰好吕伯奢不在,他的五个儿子以礼招待曹操。

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儿子们将对自己不利,于是便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然后连夜逃窜。后来,曹操发现自己错杀吕伯奢一家,做错了,但他还是强词夺理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因为这事,曹操从此背负“奸雄”的历史骂名。不过通过此事,我们亦能看出曹操喜欢先下手为强,宁可做错、绝不放过的做事风格。

3、屠杀徐州百姓、夷灭张邈三族

曹操领兖州牧后,曹嵩及家人想去兖州投奔曹操。徐州牧陶谦的部下贪图曹嵩财帛,在半路上截杀了曹嵩等。曹操盛怒,数次出兵攻打徐州,所过之处,不问青红皂白,屠杀无辜百姓无数。

其后,张邈与陈宫等反叛,迎吕布入兖州。曹操从徐州回兵,经过将近两年的艰苦战斗,终于把吕布赶出兖州。紧接着,曹操又进兵围攻雍丘,夷灭张邈三族。

因为私怨,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夷灭张邈三族,这两件事都做得太过份了。但这就是曹操的做事风格,也是他所坚持的原则,只有有人胆敢触犯他的利益,他宁可做错,也绝不放过。

4、处死吕布

建安三年,曹操将吕布围困在下邳,迫使吕布投降。吕布被捆绑着去见曹操,说:“从今以后,天下可以平定了。”曹操问:“为什么这样讲?”吕布说:“您所顾忌的人是我吕布。现在我已归顺,如果让我率领骑兵,您自统步兵,则天下无人能敌。”接着,吕布又对站在曹操身旁的刘备说:“刘玄德,如今你是座上客,我为阶下囚,绳子把我捆得太紧,难道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

曹操闻言,似乎有所心动,笑着对吕布说:“捆绑猛虎,不能不紧。”并下令给吕布松绑。站在一旁的刘备赶紧阻止道:“不行,难道您没有看到吕布事奉丁原与董卓的情形吗?”曹操点头称是,于是下令处死了吕布。

刘备劝曹操杀吕布,其实别有用心。曹操听从刘备劝谏杀了吕布,到底是对还是错,也很难说。吕布虽然智谋有限,但确实是一员难得的虎将。诚如他自己所言,如果让他带领骑兵替曹操征战天下,天下恐怕真难有敌手。再者,丁原和董卓驾驭不了吕布,并不等于曹操就驾驭不了。

然而,曹操最终还是没有给吕布一个机会,杀了吕布,永绝后患。曹操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也与他宁可做错、绝不放过的做事风格有关。

5、处死董承及伏皇后

曹操奉迎汉献帝至许都,控制朝政,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董承是汉献帝董贵妃的父亲,建安四年,董承自称有汉献帝的衣带诏,暗中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密谋诛杀曹操。次年正月,曹操发现了董承等人的图谋,立刻下令将董承诸人及董贵人全部处死。

由于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提及曹操诛杀董承及董贵妃旧事,希望父亲密谋诛杀曹操。曹操知道后,派人当着汉献帝的面,不顾汉献帝和伏皇后苦苦哀求,逼死伏皇后,毒杀二皇子,诛灭伏皇后的娘家人。

以曹操的见识,在杀董承及伏皇后等人时,他不可能不清楚这将让自己落下奸臣的历史骂名。但当董承和伏皇后等人触犯到他的利益时,曹操还是不惜背负奸臣的历史骂名,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也体现了他宁可做错、绝不放过的做事风格。

总结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除了棒杀蹇硕叔父这件事外,其他几件事,曹操之所以暴走,都是因为对方触犯到(或怀疑触犯到)曹操的利益。因此,曹操宁可做错、绝不放过的做事风格,实际上是有原则的,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魏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曹操(1)
《三国演义》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衲读101|杀戮和饶恕:曹操的刀下,不死无名之鬼
三国顶级谋士陈宫,为何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改投胸怀大志的刘备?
吕布没有杀过名将,却是三国第一猛将,原因有三!
三国谋士排行,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神人何德何能竟可夺取桂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