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焕解读十大名将2——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他究竟有没有造反

1、白起刘焕解读十大名将1——他是战国时代最大的人屠,万人坑依然存在

2、韩信

古今中外军事家中,有的长于运筹帷幄;有的长于披坚执锐,两者都兼顾的,唯有韩信。

但是韩信的早年非常贫穷,虽然和韩国王侯韩信同名同姓,但他出生则是彻头彻尾的平民,甚至受胯下之辱,他的早年经历也比较模糊,甚至可能早年归属于项羽,但只是门口握着戟做保卫的。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无人不知,当时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但老成持重的韩信从小就显示出能屈能伸的性格。

归属于刘邦后,得到了萧何的赏识,萧何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挽留住韩信替刘邦卖命。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说出了著名的他带兵,多多益善,不管多少都行。

韩信初出茅庐的第一战便是攻克关中,对此他派樊哙、周勃等人,带领一万多人,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作出要进兵褒斜道的姿态。

但这只是虚晃一枪,随即命令曹参为先锋,一举拿下故道城,然而迅速推进到陈仓城下。仓促之中,章邯,这位秦汉之交的名将,败于项羽后奉命镇守关中,仓促迎敌,双方在壤乡相遇。经过激战,汉军大胜,章邯退回废丘。最终,韩信命令樊哙掘开渭河河堤,水灌废丘,三秦由此平定。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千百年都被人传颂,后世300年后的诸葛亮也从蜀地出发,几次北伐,却无法攻入关中,魏延提出走子午道,出奇兵致胜,一向谨慎的诸葛亮没有采纳。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诸葛亮的谨慎,但我们也应该敬佩韩信的勇猛和大胆。

韩信攻克秦地之后,当时六国都已经重新建国,但是统治基础比较薄弱,仅仅只是恢复了几个重要的据点而已,魏国就这样复兴了,魏王魏豹重兵布守在蒲坂,扼守着黄河要道。

看着滚滚黄河,韩信再次设置疑兵,假装要渡河,其实大军早已经坐着木桶渡过了黄河,袭击了魏国国都安邑,就此韩信平定魏地,刚刚复国数年的魏国就此被灭,成了一个笑话。

先后灭掉了秦、魏两国,韩信威震天下。整个天下,韩国是心向着刘邦的,因为刘邦的谋臣张良便是韩国的贵族,为了复兴韩国,早年血气方刚的张良甚至行刺过秦始皇。而复兴后的赵国、燕国和齐国则全都支持项羽,也就是楚国。

天下的形势,还是汉弱楚强,如何扭转局势呢?

还是多亏了韩信,虽然刘邦在韩国荥阳一带抵抗着项羽,战役非常艰苦,形成了“楚河汉界”,但是韩信的进展却十分巨大,他继续东进,到了赵国的地盘。

而刘邦,则坚持了作为政治家的身份,他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同时派了自己的哥们张耳和韩信一同前往,其实张耳类似于政委,监督着韩信的,没想到张耳和韩信一见如故,成了挚友。

韩信进军到赵国之后,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抵挡着韩信。当时有一个谋士叫做李左车,请求发奇兵袭击韩信背后,但是陈馀比较谨慎,没有采纳。

最终韩信大军赶来,召集将领分析敌情,做战前动员。他判断:赵军占据有利地形,未见到自己的旗鼓之前,不会轻易出击,担心汉军因地形过于险要而退兵。于是他派出万人的先头部队,渡过绵蔓水,背靠大河摆开阵势。

这可是有进无退的绝阵,韩信等于自断后路。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汉军将士心里也不住地打鼓。  

天刚亮,韩信打起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吹吹打打地进军井陉。按照惯例,大军出征,主将应当击鼓指挥。陈馀见了这个阵势,更加放心,赶紧领兵出击。

汉军已无退路,只有死战。赵军前军作战,后军忙着抢战利品;虽然人多势众,一时也无法取胜。正在相持,那两千名汉军轻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竖起汉军红旗。

同时,韩信派出去的人开始大喊“大王被俘、汉军打胜!”

听到这个消息,赵国人都慌了,陈馀阵势大乱,赵军四散奔逃。这就是韩信著名的背水一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更是难以被复制的奇迹。

韩信礼遇了提出奇谋的李左车,同时准备攻灭燕国。

李左车却跟韩信说,“连续作战,自己的部队损耗太大,而且燕国弱小,齐国强大,不如我们虚张声势,作出即将攻燕的姿态,同时派遣辩士去燕国游说,以武力相威胁,燕一定不敢不从。等到燕国降服,齐国也必定望风披靡;就算不肯投降,经过数月的汉军也已经休整完毕,您指挥精锐士兵前去攻打,齐国就是有再高明的人,又如何能挽救危亡的命运!”

韩信一听,这个计策十分高明,善于采纳建议的他采纳了,他派使者去燕国,燕国看到大势已去,知道项羽成不了大事,不如归顺刘邦,听到消息立即投降。

就此,天下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国只有齐国一个盟友了,天下的五国全部归属了汉,而其中的四国都是韩信攻取的。

此时为了开辟战场,刘邦命令韩信赶紧进攻齐国,减轻他在正面战场的压力。

韩信正准备攻打齐国,却听说刘邦已经派了谋士郦食其前往游说。韩信觉得不用去打了,谋士蒯通说,不管怎么样,都是替大王打,谋士有谋士的功劳,我们也有自己的功劳,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此时齐国松懈,正好可以出兵。

于是,韩信派大军进攻齐国,一直打到临淄。齐国几乎全灭,这也导致郦食其的丧命,齐王觉得他是间谍,把他杀了。

不过韩信带兵打入齐国也是正确的,因为齐国靠近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徐州,项羽听说齐国有失,派大将军龙且派兵支援。

打仗是韩信擅长的,他立马派灌婴出兵拦截。这个龙且比较自大狂妄,在他的脑海里,韩信还是那个胯下求生的胆小鬼,不堪一击。他也有两下子,甩开了汉军,和齐军会合。

会合后的齐楚联军不可一世,隔着潍河和汉军对峙。

韩信看到了这条河,决定利用它,他命令部队连夜赶制一万多条袋子,灌满沙土,堵住潍河上流。等水位下降,他带半数军队,涉水出击。

龙且的齐楚联军人数比韩信的多,他当然有自信,看到韩信败了,很是开心,随即指挥大军,渡河追击。  

楚军还没过到一半,上游洪水突然汹涌而至,将他们拦腰截断。原来汉军放开了沙袋,滚滚洪水冲垮楚军,龙且被杀。

这一战后,韩信平定齐国。

此时的刘邦惊得一身冷汗,因为秦魏赵燕齐五国都是韩信平定的,如今虽然魏王和赵王都安排了人选,但是韩信还占据着齐国土地,这个势力太大了。

韩信本身也不利益熏心,但是底下人不服,说他的待遇太低了,之前的张耳做了赵王,韩信至今还只是一个将军,底下人都为他鸣不平。所以韩信就派出使者,上书刘邦,要求封他为假齐王。

平心而论,这也得体,韩信毕竟有功劳,他和张耳是兄弟,张耳这个政委可以做赵王,他这个将军自然可以做齐王。

只不过,张耳没有军队,韩信却有几十万军队,这让刘邦恐惧,刘邦此时正好吃了一次小的败仗,很不开心,准备发火。

张良却赶紧在刘邦脚上踩一下,说要戒急用忍。

刘邦身为政治家,此时的他倒是有受政治“胯下之辱”的感觉,他立马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立马派人封韩信为真齐王。韩信此时拥有齐国,坐拥几十万大军,可以说甚至有天下三分的趋势。

但是韩信毕竟是打工者,他只会打仗,没有完整的人员组织体系,自己部队中都是刘邦的人,无数个政委,他不可能造反,当然当时的他已经满足,也不会造反,但是刘邦却已经对他不满。

所以韩信没有自立的条件,刘邦自己尚且说,他需要组织部长萧何、大将韩信和智谋张良三个人才行。韩信自己就一个人,他的组织部长是谁呢?没有,自然没有条件自立。

项羽军事上最势均力敌的敌手还是韩信,至于政治上,他不是刘邦的对手。韩信的军事实力极强,曾经用木桶渡过黄河,灭亡魏国。又背水一战,灭亡赵国。又掘开潍水堤坝,水淹齐军,灭亡齐国。

与此同时,刘邦亲自领兵在荥阳一带与项羽作战,并且曾经大败曹咎,取得成皋之战的胜利。两面作战的项羽,疲累不堪,期间,刘邦曾经得意忘形,攻入彭城,却被项羽杀退,史称彭城大战。可是项羽的地盘却越来越小,大量的将领,比如英布、彭越都投降了汉军。

于是,空前绝后的大决战——垓下之战爆发了,韩信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彭越的二十万大军与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史记》记载,数字可能有夸大)将项羽合围,韩信排兵布阵,自己坐守阵中,部将孔熙与陈贺负责左右翼,刘邦与周勃率军断后,彭越断楚军粮草。

准备就绪后,战斗开打。

项羽率领十万楚军直扑韩信中军,誓要擒获韩信,韩信命令部队退却,于是三十万军队,有序地向后撤退,一个巨大的“U”形缺口显现出来,项羽一马当先,追击而来,其冲锋速度之快,将楚军大部队远远甩在后面。项羽连破汉军数道防线,可是汉军却越来越多,铺天盖地,漫山遍野。项羽也明白孤军深入的危险,可是他顾不得那么多了,他一定要突破防线,擒贼擒王。

经过半天的冲锋,项羽始终未能进入韩信的中军指挥部,韩信部队仍然在有条不紊地向后撤退,刘邦周勃的后续部队仍然不断地穿插在前,越来越多,可是项羽却离大部队越来越远,项羽的部队越拉越长,已经被分割。

战至下午,汉军一退再退,部队却丝毫未乱。此刻,韩信一声令下,汉军掉过头来,不再退却,开始反击,立刻将楚军包围,与楚军展开厮杀,而项羽赶忙率领骑兵突围,汉军派灌婴率骑兵以迎战,韩信命令部队全部掉头,刘邦周勃的后方部队全部投入反击,数十万汉军追击穷寇,楚军大败,大本营被汉军包围。

项羽被包围后,张良使用攻心计,以四面楚歌来瓦解项羽军心,而项羽心乱如麻,他又想到了虞姬,事实上,他内心并不强大,他也需要温暖,他可以征服得了天下,却征服不了自己脆弱的内心。一曲歌罢,虞姬自刎。项羽了无牵挂,决定突围,率领数百骑兵杀出重围,数百人在数十万人中间,无疑是囊中之物了,项羽迷路了,他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不知是子孙被其所杀还是被人安排指使的,故意指向了相反的方向。于是项羽陷入沼泽,只剩下了28骑兵,退至乌江后,项羽将乌骓马赏给亭长后自刎。

垓下之战,韩信显示出来极高的军事才能,指挥千军万马却丝毫不乱,而刘邦也显示出极强的政治素养,先封韩信为齐王,后甘心听其指挥。而项羽则最终全军覆没,霸王别姬。

只是,天下安定后,要求封王的韩信,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

项羽刚死,韩信就升官了,顶替了项羽的位置,变成了楚王,但是刘邦随即亲自前往韩信营帐,收夺了他的兵权。

韩信突然想到了,项羽就是楚王,死了。自己也是楚王,接下来会如何?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对于欺负他,逼迫他胯下之辱的人,也没有报仇,反而封他为中尉,当然这种方法已经足够让那人羞愧。

不到一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原因是韩信收留了以前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刘邦决定亲自前去,韩信觉得无罪,也前去见刘邦,钟离昧决定自杀,韩信持钟离眛首级去陈谒见刘邦。但是刘邦还是把他捆了起来,韩信大声说: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暂时未发现他谋反的证据,把他放了,但是贬他为淮阴侯。

韩信丢失了楚王的位置,变成淮阴侯后,天天恐惧不安,他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而且好友张耳死了,张耳之子、刘邦女婿张敖是赵王,自己还不如这个孩子吗?

韩信一次跟樊哙一同朝拜,随后他说“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这些低情商的话语让韩信把几乎所有的人缘都得罪光了。

不久,韩信的挚友陈豨谋反,刘邦平叛,事后怀疑韩信早已和他预谋,刘邦出征在外,吕后决定亲自解决韩信,他最终派来了当初发掘韩信的伯乐萧何。

看到萧何的真挚神情,当初就是他一手发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韩信甚是感激,萧何说,陛下请他入宫,韩信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到了宫中,没有见到刘邦,却见到了吕后,韩信有点吃惊,突然冲出来一群武士,把他捆了起来。

韩信疑惑看着萧何,却发现萧何根本不敢看他,这是萧何的自保手段,却利用了他认得信任。

吕后说,韩信谋反,事实确凿,当杀。

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随即韩信说,当初陛下许诺我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你们要怎么杀我呢?最终吕后找来武士,把韩信放在笼子里,用竹竿杀死了。

刘邦回来的时候,突然听到韩信死了,《史记》记载说,且喜且怜之。

这五个字很传神,内心狂喜,一个巨大的威胁被剪除了,但也有点可怜他,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

刘邦问,韩信死前有没有说什么?

吕后说,他提到了一个叫做蒯通的人,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

刘邦派人把他找来,问他是否教唆韩信谋反。那人承认了。刘邦说,把他煮了。

蒯通说,我当初跟着韩信,也是生逢乱世,各为其主,如今天下已定,我自然没有这样想的了。

刘邦知道也要拉拢剩下的人心,就赦免了蒯通。

韩信是一个悲剧,关于他是否有造反举动、是否准备造反、是否有造反想法等历来众说纷纭。但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必须死,不然对新的国家威胁太大。

项羽就是楚王,韩信也是楚王,楚王的下场都是死,韩信不明白吗?

韩信事实上,没有太大的政治谋略,太愚忠,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像张良一样激流勇退。张良只是孑然一身,韩信却有几十万军队和兄弟,怎么退?他上了这条船,就没有回头路了。

事实上,千百年来,不少能征善战的大将军都被冠以韩信的名号,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宴请群臣,席上尉迟敬德飞扬跋扈,甚至殴打皇亲,李世民警告尉迟敬德说,之前以为淮阴侯冤枉,现在觉得他也不是全然无辜的,一句话点醒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之后不问世事,沉迷炼丹,活到了74岁。

历史并不是发黄的故纸堆,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却又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永远不吸取教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之死刘邦的感叹:我是一个不被理解的人
一代兵仙降淮阴 韩信
一代兵仙:韩信
楚汉战争 | 明明是项羽刘邦火并,为何还有三分天下的说法?诸侯谋臣如何影响楚汉战争的走向?
历史转折中的韩信,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韩信身边唯一的军师,号称辩才无双,得之可得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