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秘的西游世界|第二站 花果山(四) 孙悟空到底是什么猴?

花果山不是纯粹的山地,峰丛间偶见小块的平原,翠绿欲滴,仿如嵌在石骨上的翡翠,又如浓得化不开的梅雨潭。绿油油的“湖面”杂或有散发出清新气息的淡黄色点缀,那是青蒿开的小花。玉白色的鹿群在“水潭”上飘荡,一边走,一边吃草,偶而抬头发出清扬的鸣叫,与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这也是花果山有名的景致之一“青野鹿鸣”。

我们在山脊上前行,偶而有一两只跃出的野兔,被狐狸追赶着在眼前跑过,穿过一片松柏林,迎面却又是一条山涧拦往了我们的去路。

不过不用担心,山间早就用藤条搭好了一条索道,尽管有些惊险刺激,风吹过来不停摇晃,但绝对安全,大家先歇歇吧,喝两口水,等后面的朋友赶上来再随我过桥。

忽然,几道黑影从我们的眼前荡了来,落在藤桥之上,原来是几只大个猕猴,蹲在桥头两侧,昂着头,两只黄澄澄的眼睛直瞪着我们,一副恶狠狠的样子。

不好,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在我们的左右的松树中一阵骚动,叶片中钻出无数只亮闪闪的眼睛,发出低低的嘶吼声。原来我们已经落入了猴子大军的埋伏圈。

猴子的体型各异,小的就一米左右,小孩高矮,大的比成年人还要高出一个头。但因为距离太远,看不仔细。

马猴之谜

其实自从孙悟空成圣后,花果山就成了猴子的乐园,各种猴子在山上繁衍生息,尽享快乐。而在它们之中,以猕猴、马猴、猿猴三种为最多,因为它们的祖先就是追随孙悟空的老猴妖,这些猴子都可以称之为“官N代”。

哦?你想问马猴是个什么东东?是的,这三种猴子中数马猴最神秘,在北方一带老一辈吓唬小朋友,都经常说:“不听话?再不听话让马猴来捉你。”

么,什么是马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相信大家大概都百度过,里面对马猴的说法那是个众说纷纭。有说山魈的,有说猕猴的,说什么都有。

既然马猴会捉走小朋友,那就只能往大的方向去考虑了。百度百科为马猴配的图片其实是山魈。一想呢,还真有点象,山魈是个子最大的猴,性情凶猛,又是长脸,与马接近,脸上的色彩丰富,红色的嘴鼻配上脸上蓝色的条纹,也就更吓人一些。其实它还有个外号叫:鬼狒狒。吓哭个小孩不成问题。

那么马猴就是山魈了?

未必,一查产地,山魈产自非洲,距离中华大地山高水长,再怎么也不象会为古中国人所熟知的样子。

所以又有其他的答案,最有名的是民国名人章太炎的见解,他指出马猴就是猕猴,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但仔细一想就能发现问题,因为在西游记中马猴与猕猴是并列的。

最后还是同是民国人的徐珂给出了比较确切的答案,原来在四川曾有一种叫做“貜父”的巨猴,样子很象猕猴,有一人高,青黑色,移动的速度很快,经常在道上抢掠妇女,所谓“貜”其实就是“攫”的意思,据说它能够把女性抢回自己的老巢为自己生育。这样的猛猴才有被作为恐怖象征而传说的可能。由是《红楼梦》中那句话:“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才好解释。

细究“貜父”似乎在上古神话巨著《山海经》中已经出场,不过在里面的读音似乎更原始,成了“举父”,出自《西次三经》,里面说在崇吾山,有一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猕猴,手臂上有花纹,尾巴和豹子的尾巴相似,善于跳跃投掷。

由是“马猴”的面目已经很清楚了。可惜的是这种动物在现在的世界上已经看不到了,虽然最近在四川出土了一些古代巨猿化石,但其的复原图都是根据非洲的猩猩画的。不过那里的顽猴至今有调戏妇女的习惯。

猿?还是猴?

哦,这位客人,你还有问题?你问孙悟空是什么猴?这个问题其实比想的要复杂,要说明白的话我们得先搞楚什么是猴、什么是猿,因为在《西游记》中,这两种称呼都曾经被用在孙悟空身上,一会儿叫它“心猿”,一会儿又叫它“石猴”。

现代人要分清楚猴与猿似乎不难。就连徐珂都有总结:猿无尾,猴有尾。猿象人,猴象狗。这种总结相当精辟。

但明朝的人是这种看法吗?未必,在著名小说《道士下山》中就给出了古人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何安下:“竟是如此说龟、蛇,那么猿、猴呢?”柳白猿:“杂食为猴,食露为猿。”吃果子树叶、昆虫老鼠、鸟蛋雏鸟的是猴,猴子一天嘴不停,会吃十五个小时。而猿长在高山,只在早晨吃东西,它们的食物只有一种——露水。

何安下:“只吃露水,怕不够生存。”柳白猿:“露水在早晨才有,早晨的阳光启发万物生机,猿食露水,其实是吃阳光。

哦,你说这是现代小说,不能当作证据,那么《本草纲目》行不?其实李时珍和吴承恩是同时代人。无论《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他和李时珍的生物观点绝对是最接近了,因为两人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都相近。

大家都知道《本草纲目》是部医书,却忽视了它在自然科学上的价值,其实在其中反映了当时明朝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认识,在《本草纲目》中,甚至包括神话中的物种,列出的猴猿之属有五种,分别是:猕猴、猩猩、狒狒、果然、狨。

从这个分类大家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标准分类,猴只有猕猴一种,而猿甚至没单列出来。

对于“果然”,因为这几年对黔金丝猴的宣传比较厉害,对于这种来自《山海经》的奇兽,现在大家都比较了解,于是就不多说。

至于“狨”,大家知道孙悟空的六哥驱神大圣叫什么吗?对,是禺狨王。

“狨”在《本草纲目》里是这么解释的:(唐代学者)陈藏器说;狨生在山南山谷中,象猴而比较大,毛长,黄赤色。杨忆的《谈苑》里也说:“狨出在四川陕西一带的深山,形状大小象猿,长尾巴,金色,俗名金线狨,身体轻捷敏捷,善长爬树,很爱它的尾巴。”

大家都应该想起是什么东东了吧?对,就是金丝猴。

“禺”在古书上也是指猴子,所以禺狨王是只金丝猴是可以肯定了。

可在一些武侠小说中,“狨”指的却是类似狗的猛兽,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李时珍也解释了:“狨毛长得象绒线一般,所以叫'狨’,现在叫长毛狗也叫'狨’,是因为毛(长)相象。”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猿”一节居然在“狨”的词条下。

李时珍说:“猿的名字源于它擅长'援引’这个动作,生长在四川广东一带深山之中,象猴而比较高大,手臂比较长,能够运气引导筋脉,所以寿命比较长。所以有'通臂’这个传说,其实是错误的,臂骨用来做笛子,音色清亮。它的毛色有青、白、玄、黄、绯等多种。性情安静仁慈,喜欢吃果实。住处多在林木,能够越过数丈远的距离,落地就会拉肚子致死,只有附子汁可以救它的命。它的行动多成群结队。公猿善长啼叫,每次叫三声,凄切得连人的的肝脾都能感觉到。”到这里还比较正常。

后面就奇怪了:范先生的《桂海志》说:猿有三种;金丝的,黄色。玉面的,身子是黑色。还有身子和脸都是黑色的。

一看到“金丝”大家可能又想起金丝猴了吧?

没错,猿所以被归入“狨”的名下,就是因为古人对他们有些傻傻的分不清楚。金丝猴也有别名叫“金丝猿”,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因为它与长臂猿都是树栖动物,很少下地。按《本草纲目》上的观点,满山跑、个子小的就是猴,而住在树上的大个子就是猿。这也就难怪《西游记》作者会同时用两种名号来称呼孙悟空了。

有些朋友不服气:那猩猩并不是住在树上啊?而且《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到猩猩的啊。

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写的吧:

出哀牢夷及交趾封溪县山谷中。状如狗及猕猴,黄毛如猿,白耳如豕,人面人足,长发,头颜端正。声如儿啼,亦如犬吠。成群伏行。

且不说云南在明代是否真的有过猩猩,就是这猪一样的耳朵,象人一样的脸蛋,还有长发,有哪家猩猩象这样的?

事实上,无论猩猩还是狒狒,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与其说是现有种,更不如说是一种妖怪,说真实一些你可以说它们是传说中的野人。

当然,你可以说是古人观察能力不够造成的,但你能够肯定现在的猩猩真的是古代种吗?而且既然古人观察能力不足,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把猩猩、长臂猿这些归为独立的猿类?

前面我已经提了,所谓“火凤凰”其实就是解读中故意混淆极乐鸟与凤凰差别的产物,猩猩也是一样。

先秦《礼记》中就提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这说明,古代中国所一直认识到的猩猩是能说话的。而现实中的猩猩虽然能够打一些简单的手语外,是一个字都吐不出来的。

这说明在古代和现代,中国人所认识的猩猩其实可能根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如果以树栖的都算猿类的话,那么更可以解释为什么《本草纲目》上没有提到叶猴这样一种中国独有的猴类,因为它们是树栖的,个子也比较大,结果都被归入猿类了,它们的别称“乌猿”就是证明。

细论一下通臂猿猴是长臂猿无疑的,“猿猴”这个名字就证明了,在古人眼中,它依然是一种猴。

诸猴合一

现在大概已经明白了马猴和猿猴,再来看看猕猴。

其实猕猴是孙悟空属性的最热门选择,因为相对马猴与猿猴,它最为普通也最为大众所熟悉。而在《西游记》作者的眼里,它几乎就是猴类的代表,在开头就说孙悟空以“猕猿为亲”,用“猕”字代替了“猴”字。在猴戏艺人手中,表演孙大圣的也绝对会是一只猕猴,而不是其他什么猴类。

然而这有个绝大的缺点,那就是尾巴。

孙大圣的尾巴是有名的,当年与二郎神赌变化就是这尾巴露出了破绽,当时它变做了一根高高的旗杆,可见孙悟空的尾巴是很长的,但我们印象中的猕猴的尾巴都比较短。那是不是孙悟空就不是猕猴了?

于是有种说法,孙悟空属于恒河猴。

因为按胡适的考证,孙悟空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的中国版,哈奴曼的原型就是印度恒河猴,有一根长长的尾巴。

那孙悟空真是恒河猴?那岂不成了印度种的了?其实这也是没有深入探究的错误,其实恒河猴只是这种猴子的一种名称,其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包括印度、也包括中国,它们的学名叫做“普通猕猴”。在中国,叫它们“广西猴”。

那么我们看到的猕猴尾巴怎么这样短呢?

普通猕猴的尾巴长度约为身长的一半,虽然比不上叶猴、金丝猴,但也不算短了,但中国人更为熟悉的却是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的特有种——藏酋猴。虽然同属猕猴,但藏酋猴的尾巴长度还不到普通猕猴的一半。

原来猕猴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光是在中国就有十个亚种。有趣的是,不同猕猴亚种的特征有时候反过来影响了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大家都知道广西猴或藏酋猴都是活泼好动的,所以中国的孙悟空也是个机灵鬼。但相反的,在日本零三版《西游记》中,香取慎吾所塑造的孙悟空却是一个成天懒惰,好睡好吃的家伙。原来,这个孙悟空的原型是日本猴,虽然同属猕猴,但日本猴好享受的特征是相当空出的,它们在冬天泡温泉的景观堪称日本的一道风景,整个冬天它们就懒洋洋的过着,不是睡就是泡温泉,难得没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就一天到晚打呵欠。所以这版的孙悟空比猪八戒还懒还胖。

《本草纲目》提到了猕猴有颊囊,而孙悟空也有此特征,在《乌鸡国》一节中,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

那么可以确定孙悟空是猕猴了?很遗憾,还是没有直接的证据。这不是生物上的原因,而是艺术上的原因。因为小说中已经确定了通风大圣猕猴王和六耳猕猴两只猕猴,如果孙悟空再是一只,挤了一些。

更重要的是,混世四猴是并列的,既然其他三种都比较独特了,那作为混世四猴之首的通灵石猴,也不能和其他三种中的任一种一样的不是?

所以孙悟空应该是属于独特的一种,兼有猿猴、马猴、猕猴的一些特征,这才能称得上猴中之王,才足以被我们崇拜。

这一点作者应该想到了,所以孙悟空既能“咬松嚼柏”(猿猴),也有颊囊(猕猴),更有赤尻马猴一样的红屁股,以及一身金毛(狨)。

就象花果山聚集了中国那时从南到北几乎所有的水果,孙悟空的猴性也是一个综合体。

至于六耳猕猴嘛,在《山海经》上有一种叫“长右”的猴子,也是猕猴的模样,它长着四只耳朵,是水灾的象征,可能就是六耳的祖先吧?

好了,后面的朋友跟上来了,分析也分析完了,我们继续出发。哦,你害怕“官N代”们抢劫?没关系,就拿出对付它们在峨眉山上的同类的方式来吧,拍拍手,摊开,再把口袋摸出来。它们就会知趣地离开了。

好吧,我们现在过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混世四猴中为何只有孙悟空成佛?你看他们还差了什么?
花果山最厉害的猴子才不是孙悟空?你看看其他三只猴子啥来头?
西游中,这只猴子比六耳猕猴潜伏还深,孙悟空都只是他的棋子
花果山有混世四猴在,为何孙悟空能成为美猴王?
【转载】猴年说猴:关于猴的歇后语
生肖之谜(十八)森林精灵,人类近亲:数一数中国有几种猴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