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松读史之大唐(149):一把刀、一张表,一个合格的法院院长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49)

六个宰相里我们先来说说戴胄。为什么说戴胄?因为他是一名跨界型选手。提意见的人里他管理最厉害,搞管理的人里他法律最明白,又懂法又搞行政的人里面,他又最敢提意见。

戴胄这个人的特点,务实而注重行动,应该属于一个行政天才。史称其'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簿。’一是办事利索、熟悉各类法规制度,什么复杂的文件报表,到手上一看就明白。二是品性坚贞、公道正派。隋朝末年,他在门下省做一个处级干部,几个领导都很欣赏。门下省是专门负责给同志们挑错的,没有点公正不阿的品质恐怕干不好。后面又在王世充手下混,对其篡夺帝位,屡次上言反对。没有点忠贞不屈的品格,恐怕也难办到。

王世充倒台后他进到李世民帐下,虽然不在核心圈子里,但总算跟对人、按部就班地升官。贞观元年,最高法院(大理寺)领导空缺,李世民大概对他印象比较深,说:“这个地方人命关天,戴胄为人清正廉明,就是他了。”

戴胄这一去,给李世民找了不少的别扭。

一次长孙无忌进宫,走得匆忙忘了把佩刀留在门卫。带武器到皇上跟前可是条死罪,这事就不好办了:真杀不可能,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大舅子、头号心腹,这么点小错估计李世民根本也不在意;不处理吧,以后都这么干还了得?封德彝就出来打圆场,说:看门的没尽责,斩;长孙无忌同志属于不小心,罚款。'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

这个诉讼请求,其实也等于一个初步判决送到大理寺。戴胄一看:大官没事小官遭殃,这明显不公平么。但他又不好直接为看门的说情,毕竟你也有错,而且事连皇上安全。就上了个报告:第一,带刀的和搜身的,应该都属于不小心。第二,皇上如果对长孙部长(长孙无忌那时做吏部尚书)法外开恩,那我管不着。要交到法院来,那么按某某法某某条之规定,决不能罚款了事。

戴胄的意思,倒不一定真想拿长孙无忌怎么样,就是希望上面主动给守门的减减刑。

李世民收到报告一看:嗬,老戴进入角色很快呀!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的武器了。转手就把报告递给了封德彝。

不知道封德彝对李世民具体说了什么,但估计跑不了两句话:一句是戴胄没事找事,咱们这么判没错;另一句是,不杀个把人无以严肃纪律、保证皇上的安全。李世民一听,有理。报告又被打回来,诉状不变。

戴胄一看:你们这态度,那我也只好实话实说了。再上一个报告:该案主犯为长孙无忌,看门者顶多算帮助犯,依法应当从轻;如果说是误犯,则二人同误,但定罪生死悬殊,建议重新量刑。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中国社会历来讲究等级,有等级就有特权。特权最重要的体现,是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封德彝的判决,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认为法是种工具、当为执法者服务;戴胄认为法是个规矩、当通行于天下。如果是工具,那么人人可以设法利用;如果成了规矩,那么它就获得一种公共信用。人类社会的进步,就在于公共信用值的增长。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戴胄的坚持,可以说深得法治的大义,他这个最高法院的院长,也算是当得称职。

看到这个报告,李世民把戴胄表扬一顿,那个倒霉的校尉,终究免于一死。

这个案子,只算给领导找点小小的麻烦。接下来一件事,竟然彻底地不给皇上面子。

贞观初年,全国公务员缺口比较大,中央多次举办集中招聘。和现在一样,招聘的时候要填张表,姓名籍贯简历等等。有人为了进个好单位,就在简历上动脑筋。反正此前天下大乱,一来档案丢失,二来到处是山大王,随便刻个萝卜章就可以封官。所以没做过官的说做过,做过小官的说做过大官,三代贫农的说是官宦世家,这种情况很多。李世民听说这事,叫干部部门搞一次档案大清查,下令:凡档案造假的,限期向组织如实汇报。逾期不报,按死罪论处。

可以想得到,必定有人要隐瞒不报的。承认造假是个很丢脸的事,而且原先作假的时候就动了一番脑筋、编了一套说辞,当时过得了关,现在搞不好也能说通是不是?

很快,有人被查出伪造资历。案子送到大理寺,戴胄查了查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判决:此人流放。

报告送到李世民面前,他一看就火了:“不是说过了不自首就死罪吗?叛流放什么个意思!戴胄,你想叫我失信于天下吗,还是自己得了什么好处?”

面对皇上如此严重的指控,戴胄还是那句话:“皇上你要前面就把此人杀了,那我也管不着。送到我这里,只能是依法审理、判流放。”

李世民心想,跟这蛮子争法律知识,肯定是争不过的,便换了个口气:“那你的意思只管自己守法,叫我来食言啦?”

戴胄说:“法,由国家布告天下、取信于民;令,随陛下一时的喜怒、随口而发。凭一时之忿而杀人,本来不对。现在将案犯依法处置,对皇上来说,正是忍小忿而存大信、有错必纠的行为啊!”

李世民一听,原来这里面还有我的功劳,转怒为喜说:“你能公平执法,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当场把报告给批了,又有人捡回一条命。

史载:'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最后这句有点夸张,全世界也没听说真实现过。但最高法有这么一位领导,法治比较清明应该是真的了。法治清明,李世民离'治世’和'明君’又近了一步。在这一点上,太宗可算得人,戴胄也算不负其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初大臣,安阳人道国公戴胄
有一天,长孙无忌被唐太宗召见,他走得匆忙...
戴胄公断“带刀案”
勇于维护法律尊严的戴胄
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寻常
读通鉴(561)时代翻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