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系列第三十二篇:北宋国际政治格局之新的“三国”鼎立

周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终于走进了北宋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朝代。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一方面是因为北宋有太多的名人事迹,深刻影响着后续千年的历史,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倘若放到今天个个都是文坛或政坛领袖级人物。特别是苏轼,倘若他来到今天各大选秀节目中,坐在导师椅子上转身说一句“我要你”,也足以令万千粉丝神往之至。他不仅是顶级的文学大师,还精通音律、书画,不仅是政坛领袖,还乐于创造性的制作美食,不仅在得意时尽显治国理政的才华,还能在极尽落魄时苦中作乐、保一方风土。

另一方面是因为北宋有着太多的辉煌,如宽容的政治氛围,造就了当时乃至近现代之前,最为民主和开放的时代;如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的航海术,造就了近现代之前,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商业帝国;如先进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瓷器烧制技术,造就了当时文化水平和财富水平世界第一的“东方明珠”。

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同样是这个北宋,也留下了太多令后人扼腕叹息的遗憾,如宋太祖、宋太宗的政治军事改革,让宋朝军事羸弱,如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终结了宽容多元的政治风气,彻底打破了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的平衡,让皇权独大,让官员只考虑自身官阶,不顾国家利益和百姓死活。期间的各项制度设计,为明朝皇帝肆意虐杀大臣留下了伏笔,更为北宋末年联金灭辽战争中,北宋出尔反尔、毫无国家信誉的表现埋下了隐患。

接下来我们走进宋朝历史,回看北宋的点点滴滴。

01北宋初年的统一之旅

公元960年,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建立大宋,不得不代替后周面对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此时大宋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都无法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东北部是蒸蒸日上的契丹帝国大辽,西北部是党项人政权(此时还未称夏),西南是把唐朝拖垮的大理国,南部是安南王国(越南的前身),西部还有西藏和吐谷浑。除此之外就是乱世中的“十国”。

在征服了南方各国孤立南唐后,公元968年,乔装打扮的皇帝赵匡胤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前往大臣赵普家中,商讨统一大业,这一君臣和谐的画面被后人赞颂,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雪夜访普图”。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了南方。公元976年11月,南方刚刚平定,赵匡胤身体突然重病,紧急召见弟弟赵光义到病榻前,履行他在母亲杜太后病榻边许下的诺言,传位于弟弟赵光义。但由于没有人知道当晚发生了什么,于是弟弟杀兄篡位的流言四起,“烛影斧声”成为了民间各种文学创作的来源。继位后的赵光义,在公元979年灭了北汉,宋朝疆域达到了之后南北宋三百余年的最大面积。

但接下来的军事形势让宋太宗的“形象”威严扫地,就在平定北汉的同一年7月,宋军和辽军在高粱河遭遇,宋军惨败,宋太宗靠一辆骡车才得以逃脱被俘虏的命运。两个月后,又在满城被辽军打败。公元984年,宋太宗正式昭告天下,宣布承继火德崇尚红色,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历史阶段。

但是北方的党项人、契丹人同北宋的对抗却一直存在。

02大辽崛起之宋辽的战与合

公元907年唐朝被朱温灭亡后,契丹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就建立了契丹汗国,对外宣称继承大唐正统。公元916年,阿保机遵从中原礼仪称帝,改国号为“辽” 。公元920年,阿保机令弟弟铁剌创造了契丹文字,正式建立了契丹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公元925年,阿保机征服了北部蒙古的部落,一直打到甘肃河西走廊,他的儿子德光占领了吐谷浑和党项部落定居的鄂尔多斯东北地区。公元926年,征服东北渤海国(今朝鲜地区)。阿保机死后,在“铁血太后”的支持下,次子德光继位。公元938年辽太宗逼迫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947年辽灭亡后晋,俘虏后晋皇帝,仿照唐朝长安建立“南京”(今北京)城。契丹正式成为了草原-中原的二元帝国。北部全部由契丹人统治,南部由皇族耶律氏联合当地汉族官员统治,成功的构建了多民族社会。灭了后晋后,受到中原地区强烈抵抗,辽太宗决定向北撤军,并克制了向南的征服欲望。公元982年,大辽第六位皇帝继位,著名的萧太后执掌大权。在萧太后的主政下,大辽疆土东起东北,西至天山山脉,深刻影响了中亚细亚的地区的政治架构,控制着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以致于俄国、中亚、东欧很多国家的语言中都以“契丹”来称呼“中国”。

公元979年,灭亡北汉的赵光义决定趁胜收复燕云十六州,迅速包围了燕京,大辽汉臣韩德让坚守燕京城,激战之中,宋军一度300多人登上城楼,胜利在望。但缺乏战争经验的赵光义一心只求攻城战的胜利,忘记了在侧后方配备兵力。3万大辽援军在耶律休哥的率领下,从南侧大败宋军。同时耶律沙律率另一支援军从今天的北京西直门进攻宋军,城内韩德让一看时机已到,立刻开门率主力决战宋军。宋军全线崩溃,赵光义身受一箭,差点做了俘虏,靠着一辆驴车逃过一劫。

之后赵光义再也没有御驾亲征的勇气了。紧接着辽军开始报复。当年九月,辽军韩匡嗣统帅大军从燕京南下,被宋军阻击。次年三月再次南下,被之后广为演绎传送的杨家将之祖杨业击败。公元980十月,辽景宗御驾亲征,同宋军大战,双方各有胜负。两年后的四月,辽景宗再次南下,被宋将崔彦进击败。公元982年九月辽景宗病逝,萧太后掌权。

赵光义认为辽国女人专政、汉臣受宠,内部定然不稳。决心兵分三路收复燕云十六州。西路军潘美、杨业为统帅,中路军田重进为统帅,东路军以曹彬、崔彦进为统帅。三路大军进展非常顺利,西路军很快拿下了山西、河北等地的战略要地。兵锋之利,让辽军耶律休哥不敢正面应敌,只派小股骑兵骚扰西路军的粮道。但问题出在了东路军,东路军起初进军顺利占领涿州后,同耶律休哥在涿水两岸对峙,十天后粮草不及退回了雄州,当听说西路军和中路军大捷时,又重新占领了涿州。两个月后粮草再次出现了危机,不得不后退。战机被耶律休哥抓住,再同援军回合后,于涿州西南击溃南退的宋军,东路大军主力崩溃。

得知东路宋军战败,萧太后立刻调集优势兵力向西进攻中路和西路大军。而大宋这边得知东路军战败后,赵光义在百里之外遥控大军,令中路军驻守定州,令西路军退守代州。当中路大军安全撤回后,宋太宗却突然下令西路军掩护四州的居民全部迁至内陆。一下子让西路军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了配合军民撤退,副帅杨业建议潘美避开辽军主力,被强行驳回,并被命令正面对抗,杨业同意对抗,要求潘美设伏于陈家谷口打击追击的辽军。但是由于沟通的失误和正面战场的惨烈,潘美没有等到杨业部队就撤退了,以致于杨业全军覆灭,杨业被俘,绝食而亡。从此潘美和监军王侁成为了杨家将中演绎的铁杆奸臣。

宋军大败后,辽国决心开展大范围军事报复。萧太后和小皇帝亲征,耶律休哥为先锋,十二月在莫州大败宋军,辽军趁胜洗劫周边州县。次年,公元988年,萧太后母子再次亲征攻占了河北部分州县,最终在唐河被宋军击败退回。此后,宋朝对辽采取了防御战略。

03澶渊之盟

公元997年,赵光义去世,宋真宗赵恒继位。此时宋基本上丧失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公元999年,辽国大举南下。大宋将领在文官至上的氛围下,出现了战斗力下滑的迹象,除杨业后代杨延昭、康保裔死战外,其他将领如范廷召、傅潜之辈均临阵脱逃,抑或谎报胜利。赵恒御驾亲征不仅毫无战功,还被辽军洗劫了几乎山东全境。宋朝的皇帝为掩饰羞耻,竟做《喜捷诗》强令群臣唱和。此战之后,辽军年年骚扰北宋,为大规模南进做准备。宋朝方面进入全面被动防守阶段。

公元1001年,辽军大举南下,打败宋军后因天气原因班师回朝。第二年四月,进攻宋国定州。定州王超再次畏战,让坚守阵地的王继忠被围,最终被俘。六月宋真宗全线部署防守,采取辽进宋守、辽退宋击的策略。甚至不惜掘开黄河大堤阻止辽国骑兵南下。公元1004年,辽国以收复关南为由发动大规模战争,辽军放弃进攻河北的各个重镇,分三路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宋朝内部却在退守建康和坚守澶州争论不休。最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皇帝终于缓缓向澶州进发。渡过黄河的赵恒,为宋军带来了巨大士气,在辽军进攻之时,宋军以弩机射杀了辽军先锋大将,重创辽军士气。

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后,粉碎了辽国妄想击溃大宋的想法,迫使宋辽两国开始洽谈合约,终于“澶渊之盟”达成,大辽皇帝称大宋皇帝为兄长,每年大宋给大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从此之后宋辽两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边境农业恢复发展,两国贸易不断,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直到金国崛起,这一局面才被打破。

04西夏建国后的宋夏纷争

同契丹辽国不同,西夏并不是一开始就和大宋并列的。公元8世纪受到吐蕃及其周边民族的压迫,党项人在鄂尔多斯沙漠的绿洲地区定居。唐朝末年,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党项人受雇于唐朝建立了战功,被唐朝皇帝赐姓“李”,封“夏国公”。之后党项人部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庸。赵匡胤与党项人结成同盟对抗契丹,赵光义联合党项人灭亡北汉。党项部落成为了中原王朝之外独立的重要附庸国。

公元982年,党项首领李继捧率族人归顺大宋,把党项的领土——整个陕西省进献给了大宋,赵光义厚赏了李继捧。然而部落内部却不同意首领屈辱和自私的归顺行为。在其弟弟李继迁的带领下,两万名党项士兵发动叛乱。

公元986年宋太宗对抗辽军战败,李继迁娶辽国公主,接受辽国皇帝的封赏,称“夏王”。在辽国的庇护下,李继迁开疆拓土,不仅收复了部分陕西地区,还向西拿下了甘肃走廊,向北到内蒙古地区。之后在李继迁的诱惑下,李继捧复叛,被李继迁和宋朝夹击,势力消亡。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续维持着党项人同辽和宋的三角关系。公元1004年,辽承认李德明为夏王,公元1006年宋朝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公元1028年,李德明攻占了甘州、凉州和张掖地区,党项人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财政基础。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

元昊的称帝激怒了宋朝,同时也为了迫使宋朝承认自己的地位,宋夏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公元1040至1042年,元昊连续三次发动战争。宋朝遭受了“三川口之败”、“好水川之败”和“定川砦之败”。连连战败,让宋朝百官意识到自己不仅打不过辽,也打不过夏。同时夏朝国力孱弱,也无力长时间战争。于是公元1044年,宋夏达成合约,夏以“夏国主”名义向宋称臣,夏国政治独立,宋朝向夏每年赠与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叶两万斤,同时每年在西夏国节日和生日时赠银两万两,银器两千两,绢、帛、衣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恢复两国贸易往来。

宋夏交战之际,辽以夏的保护国自居对宋朝敲诈,宋朝被迫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各增加银、绢十万。这一举措,引起了辽和夏的矛盾。宋夏合约签订之后,辽十万大军进攻西夏,在贺兰山击败元昊,元昊假装退兵,诱兵深入,最后重创辽军,随即元昊请求议和。至此,辽、宋、夏三方鼎立之势正式形成,构成了北宋百年的国际政治格局。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理解了今天的内容,再去看宋朝内部的各种改革,就有了扎实的国际背景知识。下周我们回到大宋王朝,看看宋朝的政治和民生。

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27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被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其实不然,带你认识北宋抗辽五大名将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转帖连载33)
辽国萧太后,大宋北方这个邻居是个狠角色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吗?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雍熙北伐: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尝试
宋太宗头脑发热开启宋辽争端,御驾亲征一错再错,终酿惨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