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马可·波罗东游记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做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中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做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1254年,马可·波罗生于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他家祖辈世代经商,父亲尼古拉孛波罗和叔父玛窦孛罗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常在地中海东部一带进行商业活动。1260年,他的父亲和叔父经商到过君士坦丁堡,后来又到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他们俩遇到了一个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年在位)。

1269年4月,波罗兄弟从东方回到了威尼斯。他们从东方带回的动人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美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

两年之后,马可·波罗的美好愿望实现了。1271年,他的父亲和叔父再次动身去中国,决定带马可·波罗同行。于是,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怀着对东方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东行之旅。

他们由威尼斯起程,渡过地中海,到达小亚细亚半岛,经由亚美尼亚折向南行,沿着美丽的底格里斯河谷,至伊斯兰教古城巴格达,再由此沿波斯湾南下,向当时商业繁盛的霍尔木兹进发,继而从霍尔木兹向北穿越荒无人烟的伊朗高原,折而向东。

在到达阿富汗的东北端时,马可·波罗由于适应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来疗养。一年之后,马可·波罗恢复了健康,继续前行。启程后不久,他们又面临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艰苦行程。久病初愈的马可·波罗,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越过帕米尔高原。下山之后,马可·波罗一行来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行走,抵达叶尔羌绿洲,继而向东到达和闻和且末,再经敦煌、酒泉、张掖、宁夏等地,费时三年半,于1275年夏抵达元代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宫,正式国都定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以后马可·波罗等人又到达大都,并居住10多年。

马可·波罗到达大都时已经21岁,风华正茂,由父亲和权父带着觐见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兴,在宫内设宴欢迎,并留他们在朝中居住下来,马可·波罗善于学习,很快就熟悉了朝廷礼仪,掌握了蒙古语等语言。

忽必烈在和马可·波罗的接触中,发现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对他很器重,除了在京城大都应差外,还几次安排他到国内各地和一些邻近国家,进行游览和访问。根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出访过云南。他从大都出发,经由河北到山西,自山西过黄河进入关中,然后从关中逾越秦岭到四川成都,大概再由成都西行到建昌,最后渡金沙江到达云南的昆明。他还去过江南一带,所走的路线似乎是取道运河南下,他的游记里有淮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记载,其中在扬州他还担任官职3年。此外,马可·波罗还奉使访问过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暹罗等国。

1289年,伊尔汗国(伊尔汗国是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统治波斯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阿鲁汗的元妃去世,伊尔汗国汗遂遣使向元室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由三使者和马可·波罗等护送,于1291年春乘14艘四桅十二帆的巨船,从泉州启航,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末返抵威尼斯。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城邦发生海战,马可·波罗参加的威尼斯舰队败北,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他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比萨人鲁斯梯谦笔录成书,是为《马可·波罗行纪》(亦作“游记”)。1299年获释,回到威尼斯。1324年,马可·波罗去世,终年70岁,葬于威尼斯的圣·多雷兹教堂。

马可·波罗的游记在13世纪末年问世后,一般人为其新奇可喜所动争相传阅和翻印,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读物,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国家和文明,引起了他们对东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欧洲人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游记中首次介绍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和种种奇特的风俗民情,包括元初的故事、战争、宫廷、节日、游猎等情况。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记述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永昌、淮安、扬州、南京、九江、镇江、苏州、杭州、泉州数十个城市的宏丽繁荣,其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行纪”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 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 “行纪”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在“行纪”的第二卷,还对杭州有详细的记述。书中称杭州为“行在”、“天城”,称苏州为“地城”。“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州的一般称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国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 一种译称。对于号称天堂的杭州,马可·波罗更是赞不绝口,说杭州人对前来洽谈贸易的人很切,“待遇周到,辅助及劝导,尽其所能”。又讲到杭州市容整齐清洁,街道都用石板铺筑;人民讲究卫生,全城到处有冷热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户口登记严密,人口统计清楚。对西湖的美丽和游览设施,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马可·波罗称赞“行在城所供给之快乐,世 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由于他对杭州特别赞赏,所以多次来到这里游览。

马可·波罗是商人,每到一地,对于物产商业的情况,很留心观察和记载。例如他旅行到我国南方的宝应、南京、镇江、苏州诸城时,便突出地记载了纺织锦缎绸绢工业,对宝应的记载是“恃商工为活,有丝甚丰饶。”又如他行经东南亚的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时,也特别留心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宝石、香料与珍珠。这些物品在历来的东西贸易中,西方商人一 直视为珍品。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有专门的篇章谈及元代通行的纸钞和中国使用已久的煤。马可·波罗记述忽必烈在京城设有造币局,先以桑树皮制造纸张,然后以它制印纸币,这种纸币不但通行国内,就是在和外商贸易中也有流通。他还说到在中国北方亲自见到“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毫无疑问,这说的是我国境内蕴藏丰富的煤炭。其实我国以煤作为燃料,早在汉代便已经开始。马可·波罗在这时还当作“奇异事物”来记述,说明欧洲在13世纪用煤还不普遍,而中国在元代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马可·波罗行纪》对亚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马可·波罗东来中国,主要经过西亚、中亚等地,因此,游记里载有不少这些地方的见闻。在中世纪,关于亚洲的知识,以往的旅行家没有一个比得上马可·波罗记载的那样丰富。除亚洲外,马可·波罗对东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做了一些叙述,不过是根据传闻,并非亲临其地,所以,许多记述往往与实际不符。但尽管这样,诸如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地,则是由马可·波罗第一次介绍给欧洲人的。

马可·波罗的游记对15世纪左右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当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都曾读过马可·波罗的书,并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他们对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如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小时候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后,非常钦慕中国、印度的文明富裕,并立志东游。从1492年起,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他率领水手接连几次远航,到达了中美和南美的东北角,哥伦布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亚洲的海滨诸岛,以为墨西哥就是马可·波罗书中的“行在”。他本来要去富庶的东方,结果却航行到了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读过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现在还保存在里斯本,书的边栏空白处有他作的许多摘要和注解,至今仍见证着马可·波罗的那本书对哥伦布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可·波罗:大航海时代的揭幕人
马可·波罗纪游
100个关键词讲述的极简蒙古史 78·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一)
外国专家:马可波罗其实是文盲 游记由狱友代笔|马可波罗|游记
解密马可·波罗游记,还原游记达人笔下的神秘大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