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国史话四:篡位者终究没有好报,让兄、侄枉死的他,死因也成谜

从咱们的“史话”故事讲到周桓王十四年(即鲁桓公六年)以来,“闲叙”一直围绕着几场战事在为大家展开话题,似乎这一年除了战争就没发生过其他事情了。但事实上,这个战乱不断的一年,也是有一悲、一喜两件战争以外的事儿被史书记录了下来。只不过,这两件事儿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国家里(“一悲”发生于陈国,“一喜”发生在鲁国),因此咱们还得分开来讲述。可“一悲一喜”咱们到底要先说哪一个呢?在下想先从“悲伤”的事儿讲起。因为,陈国这件事儿紧挨着上次所述的郑国大公子拒婚的故事,且在鲁国“一喜”事件之前。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的话,咱们需要先去陈国走这一遭

那陈国所遇到的“悲伤”事儿到底是什么呢?这便是前不久(即鲁桓公五年)刚刚篡夺了国君之位的陈佗,自己也被人杀了。按说这样一个谋害了自己兄长和侄儿的人被杀也是死有余辜,没什么好替他难过的。的确,在下也认为陈佗其人不值得可怜,因此我特意给悲伤一词加上了引号,来表明立场。但这个篡位者的死因实在是有些特别(或者说蹊跷),所以,鄙人就想围绕陈佗之死这个话题,给大家好好叙上一叙。

被人杀害了的篡位者——陈佗

1、《春秋》写出了陈佗被何人所害,却未告知其死因

说到篡位者陈佗被杀,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也会认为杀害五父(即陈佗,乃是他的字)的刺客,乃桓公妫鲍一脉的人呢?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也的确很像这种情况。因为陈佗死后,陈国即位之人正是陈桓公的儿子、妫免的弟弟妫跃(即陈厉公)说明妫鲍一族又夺回了国家的控制权

可是,这看上去明摆的事实,却被《春秋》打破了。因为,书中明确记载了杀害陈佗的人并不是妫跃,而是“蔡人”,且从这个称呼来看,“蔡人”明显指的就是蔡国的人。那他们为何要杀害陈国当时的国君呢?另外他们又是怎么完成刺杀陈佗的行动呢?很遗憾,鲁国的史官们并没有给出答案,咱们还需查找其他的史料。

鲁国史官没有写明蔡人杀陈佗的原因

2、《史记》对于陈佗被杀的描述很详细,却让人物混乱不堪

《春秋》只记载了陈佗被蔡人杀害的结果,却没有具体说明其被杀的原因和经过。所以在下想到应该去翻翻《史记·陈杞世家》,看看太史公对此有何补充。这一翻果然收获不小,司马迁确实为陈佗之死补充了大量的资料

《史记》写到,陈佗之所以死于蔡人之手,实在是他自作自受。因为,陈佗其人不仅十分好色,还经常跑去蔡国为所欲为,引起了蔡人的不满。因此,陈桓公幸存下来的三个儿子妫跃、妫林、妫杵臼针对陈佗这个特点,与蔡国人合谋选了一位美女诱骗叔叔再次来到蔡国,并趁机杀了他

看过了这样的记载,似乎是真相大白了。太史公不仅写明了陈佗被杀的原因及过程,还解释清楚了妫跃为何能夺回国君之位,实在要感谢他老人家一下。但再仔细读一读《史记》的内容,却发现司马迁把整个事件中的人物全搞乱了。他不仅把“陈佗”、“五父”这同一人的两个称呼写成了两个人,还让陈佗变成了陈厉公,使其在位时间变成了七年之久,完全与《春秋》所记不符。(注:由于“陈厉公”的称号被太史公安在了陈佗头上,他特意为妫跃设计了“陈利公”这样一个称号,真是佩服他的想象力)

太史公搞乱了人物关系,让后人困惑不已

如此一来让人不禁要问,司马公连陈佗被杀事件的人物都没搞清楚,他所记载的原因及过程还可信么?另外,司马公所写的内容格外的详细,仿佛是亲眼所见一般。但他毕竟是汉朝人,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很久远,那他又是从何处看到的呢?总不能全是他凭空想象的吧?

3、《史记》所记人物有误,事件内容却有凭有据

正如上段提到的,司马公在写陈佗被杀时,将其中的人物搞得混乱不堪,让人不禁对其所记内容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但在下要说的是,太史公或许依据他个人理解,确实把人物弄错了一些。可他所记载的陈佗因好色被蔡人所杀的内容,却是有凭有据,鄙人就从“春秋三传”的《公羊传》中找到了出处。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这段原文:

“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说的不正是:陈佗的统治为何会断绝?因为他太下贱了。为何说他下贱呢?因为他在外淫乱。那他又去何处淫乱了?在蔡国,所以蔡国人要杀了他

太史公所记内容源自《公羊传》

这么看来,司马公很可能是看了《公羊传》的记载之后,才写下了陈佗被杀的经过。哪怕《史记》中人物稍微错乱一些,只要捋顺其中关系,还是可以拿来参考的

4、本以为陈佗被杀原因是唯一的,《谷梁传》却给出不同见解

按说《春秋》只记了结果没有写经过,而《公羊传》替它补充了相关内容,且得到了太史公的认可和借鉴,说明陈佗由于淫乱而被蔡人所杀的这个死因是很明确的了。但同样是“春秋三传”中的《谷梁传》,却给出了与之不同的看法,让陈佗的死因再次扑朔迷离。

谷梁先生同样认为陈佗是在蔡国遇害的,但他并不认为五父的死跟好色有关,而是提出了陈侯由于与蔡人发生争执才被杀的说法。至于,陈佗与蔡人在争执什么?《谷梁传》也给出了解释。因为陈佗喜好打猎,还跑到了蔡国去纵情射猎、抢夺猎物,遂与蔡国人发生了争执。而蔡国人并不知道他是陈国的国君,在争执不休的情况下,因怒杀了陈佗

《谷梁传》关于陈佗因争猎而被杀的记载

大家看看,谷梁先生提出的这个说法似乎也很有道理,陈佗若真是越境打猎,还抢夺猎物的话,确实有可能在争执中被蔡国(猎)人所杀。可问题是《公羊传》、《谷梁传》所给出的陈佗死因都有一定道理,到底哪一个更准确、更可信呢?咱们还得继续找资料。

5、《左传》看似对陈佗之死不闻不问,却道出了事件后的本质

既然“春秋三传”中的两传各执一词,无法判断哪一方更准确。咱们不妨去翻翻另外一传,看看《左传》对此持什么观点、更支持哪一方,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可是,当在下拿出《左传》,翻到了鲁桓公六年的记载后,惊奇地发现左丘明先生根本就没写陈佗被杀一事

左丘明根本未提陈佗被杀之事

这可真是难为咱们这些后人了,本想着《左传》支持了哪一方,哪一方提出的死因就更值得信赖一些。但他竟然对此事不闻不问,着实让人不淡定了。莫非左先生在著书时漏看了《春秋》中“蔡人杀陈佗”这一条?还是他真的不知道陈佗是怎么被杀的呢?

予以为,左先生很可能真的不知道陈佗到底是怎么被蔡人杀害的,而他又不想胡乱编撰五父的死因和经过,这才选择了省略不记。但是,大家不要以为《左传》没有记载五父被杀的经过,就说明左先生对此没有想法了。其实,他在书中曾借他人之口道出了该事件的本质,只不过左丘明要借助的这个人出现比较靠后,所以咱们要把《左传》往后多翻几章才行。

那要往后翻多少章呢?左丘明要道出的事件本质又是什么呢?相信一直在看鄙人文章的朋友们应该会有印象,我在“陈国史话二”中曾摘录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一段原文。当时在下为了解释陈佗、五父实乃同一人,特意引用了郑子产与晋人的一段对话,而这位郑子产刚好就是左先生要借助的人。子产所说的这段话中“蔡人欲立其出”一句,正是陈佗被杀事件的本质,即蔡人杀陈佗的真实目的是要扶立有他们自己血脉的后人来当陈侯。(注:陈厉公妫跃兄弟三人的母亲正是蔡国女子,在《史记》中太史公也认可了陈厉公之母为蔡女的说法,只不过他误把陈厉公当成了陈佗而已)

《左传》关于“蔡人欲立其出”的记载

因此,综合以上五条内容,我个人认为咱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只需参考《春秋》和《左传》的内容,知道陈佗是被蔡人所杀就够了。至于另外“两传”孰是孰非,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无论陈佗是好色致死,还是好射猎被杀,应该都是两位史官听说的传闻。而这传闻的来源嘛,恐怕就是陈厉公妫跃即位后,给篡位者扣上的罪名。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兄弟三人夺回君位的举动更富有正义感,还同时隐藏了蔡人“为立其出”的私心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陈佗之死、春秋、蔡人杀佗、史记、公羊传、佗好色被杀、谷梁传、佗好猎被杀、左传、不记经过,道出本质、蔡人立其出。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转帖连载27)
《春秋》、《左传》与孔子的史学地位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卷一百七十三
史记索隐 卷二十一
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的真实原因
春秋 恒公十一年~~十八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