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疆四十七个民族之——俄罗斯族

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侵略的步步深入,俄罗斯人迁入新疆,形成大漫布、小聚居的局面。1917年十月革命后,又有大批俄罗斯人逃入新疆定居下来。这些俄罗斯人绝对数量不多,仅占新疆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积极地融入近代新疆的社会生活,最终形成新疆的俄罗斯族。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支。俄罗斯族既使用俄语俄文,也使用汉语汉文。一些俄罗斯族还使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

新疆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与俄国一样,属于俄罗斯南部方言,只是俗语较多,语调生硬,语速较慢。在同周围汉族、维族、哈萨克族交往过程中,也受到了影响,基本通用汉语,不少人掌握了维语、哈语、蒙古语。如今,俄语不再是日常用语,而成为家庭内部用语,而且也只在老人与老人之间才有完整的对话。其语言的变化也与其居住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

随着人口的外迁,曾经的俄罗斯村落和聚居区也随之解体。比如1830年前后迁居阿勒泰禾木、喀纳斯、冲乎尔和海流滩等地,形成村落的吉尔加克人,大部分迁往澳洲,这些村落也随之消失;原居住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贸易圈领事馆周围的俄罗斯族,随着贸易圈解体,领事馆撤销,其聚居区也烟消云散。所以现在新疆没有一个纯粹的俄罗斯族村落,但比较集中的杂居地有塔城二工镇、克孜别提,巩留的综合农场、新源的阿热托别,阿勒泰的冲乎尔。虽说居住环境千差万别,但是今天的我们仍能通过外貌特征识别出俄罗斯族人。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族属于欧罗巴人种。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高大,第三类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俄罗斯族的服饰丰富多样,老年男子多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子上身多穿领口带褶的粗麻木衬衫,外罩一件称“萨拉凡”的无袖长袍,或穿一件家织的毛织裙;中年人喜欢穿汉族制服;青年人多穿各式新装。与此相比,俄罗斯族的餐饮文化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在饮食习惯上,传统的俄罗斯族主食为列巴、鸡蛋煎饼(布里内)、发面煎饼(阿拉几)、油炸包子(比拉什给),副食有肉、蛋、香肠、牛奶、黄油等。俄罗斯族定居新疆后,他们在原有烹饪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经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新疆俄罗斯族饮食文化。比如,既吃馍馍、油饼子、馕等中国食物,也吃列巴、苏波汤等俄式食物;既会用刀叉,也会用筷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俄式食品,只有老人才会做,年轻人基本上与汉族饮食无异。

和独特的餐饮文化相比,独树一帜的信仰,更添他们的与众不同。中国的俄罗斯族与国外的俄罗斯人一样多信仰东正教,也有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东正教堂。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每年公历的元月七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信仰和习俗一般紧密相连。

俄罗斯族忌讳星期五和13这两个数字,请客不请13人,结婚也要避开每月13日,认为是不祥之日。忌讳送黄颜色礼品,认为黄色表示不忠诚;忌讳问妇女的年龄;到俄罗斯族人家做客或办事,进门必先敲门,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不能将客人引到厨房,认为是最不礼貌的接待;忌讳生人坐床上。

据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统计,我国的俄罗斯族共有15393人,其中城镇12700人,乡村2909人,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多,有8935人,占全国俄罗斯族人口的57.24%,分布在塔城、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克拉玛依市等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塔城市俄罗斯族概况与民俗风情
塔城俄罗斯民族民居的老大门 [图片]
你不了解的俄罗斯族
去最美的塔城,逛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
夜空里一颗闪烁的星辰一一记新疆混血的俄罗斯族群
我国唯一接受的外来民族,曾为抗日作出很大贡献,现称中国为祖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