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智为何智者往往忧心忡忡,愚者往往信心满满?

罗翔有一个著名理论:“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有学识有思想的人永远在不断进取,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自己认为自己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学到,谦虚且上进。而往往啥都不会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肚子里没一点墨水还到处张扬。

因此,智者才会忧心忡忡,而愚者往往信心满满。

01智者的悲观与忧心‍‍

纵观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智者往往忧心忡忡,大多具有一定的悲观情绪。当一个人能看得长远,思考的深入,涉及的领域越广,越会具有悲观,它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胆识做支撑,需要足够的善良和学识做铺垫。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意思是说成功的人,往往见识决定结果。当自己看到的足够多,思考得比别人多,才对人生有更成熟的感悟,才有可能成为办大事的智者。

举个例子: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恣意破坏,但是人类好像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十年前写了一本《濒临失衡的地球》的书,他在书中这样忧心忡忡地写道:“人类文明已经具备了毁灭自己的能力。”他认为如果现在人类还不重视这个问题,若干年后自取灭亡是必经之路。所以,他积极地倡导改革,环境才是根本。

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悲观与忧心,但是因为他高于常人的见识和智慧,才会出台各种改革,让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大智慧,更是成功的典范。

当今社会,很多人缺少这种悲观与忧心,那是因为他们只看眼前,且看得不明白。而智者不同,他们看的不止表面。当拥有一定的善良和胆识,想法自然提升,总会若隐若无地出现忧心忡忡的情绪。

为何智者往往忧心忡忡就是这个道理。

02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片天

为何愚者往往信心满满,因为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就像是井底之蛙,自以为看到的是整片天,却只是一个巴掌大的世界。

曾有一位法师说过:“如果一个人自己没几把刷子,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的愚蠢行为。”同样的道理,越愚昧无知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见识足够多,已经强过任何人,然后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思维里面出不来,从而自信地认为自己有多厉害。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并膨胀,就会不知不觉地占据人们的主导神经,思维决定行动,一旦想法不会改变,行为便不会改变,永远都不会进步。

举个例子,在清朝,大臣们商议闭关锁国的时候,一些愚昧的人认为只要把大门关掉,就会阻止外国的入侵,只要靠自己国家的发展才会日益强大。可是,一道门关不了其他强国的发展,也阻止不了他人的入侵,反而把沟通交流的通道关闭了。

自信地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确的,殊不知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愚者往往自信满满,就是这个道理。

03如何增长见识,成为智者

哈佛的教授说: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也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在阅读中把握人生的航向。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到更高的地方,也能去认识更多层次的人,可别小看这条路,想要自己成为智者而不是愚者,这是最好的办法。

多思考多动脑,多花时间去看看世界,去认识不同的人,去打开自己的格局,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死胡同里面无法自拔,我们都想当一个智者,谁都不愿意成为愚昧之人,那就拒绝成为井底之蛙,做一只飞翔的大雁,去看看这广袤无垠的世界,去增长自己的见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教你有话好好说
智者往往忧心忡忡,愚者往往信心满满。不要把你的边界当做世界的边界,你的边界和世界的边界一毛关系没有。
智者和愚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智者和愚者之分
智者求其实,愚者求其名
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