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古诗人皆爱茶——带你探访历史上的茶诗人

中国是茶的国度,也是诗的故乡。

3000年前的《诗经》埋下了中华诗歌的浪漫种子,到了魏晋陶渊明、竹林七贤等推崇归隐山林,陶渊明更是创造出最早的田园诗,成为之后文人追求的最佳心境。诗词在唐宋达到了巅峰,唐朝统治者将诗歌加入科举考试,形成了诗歌自上而下的流行,诗词也随着国家的兴盛荣辱,不断变化着曲调节奏。唐朝诗歌以李白与杜甫为代表,充满激情地歌颂着大唐大好山河,波澜壮阔,旷莽浑厚,雄阔宏伟,纵横四海。到了宋代,唐代的五言七言诗发展到讲求韵律灵动的宋词,将诗中的山水情境与音律变化相结合,开启了宋词的新领域。然而随着靖康之乱,金人入侵,国破家亡,众多文人南迁,也开始了诗歌的流浪,词中蕴杂了更多温厚蕴籍,精微深细,婉约中流露出豪迈爱国之情。

竹林七贤 图片源自网络

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自古诗中茶意浓,文人常尚茶好酒,自唐代始有大量的茶诗出世,不论是李白为答谢友人赠送仙人掌茶,著诗表达对茶的颂扬【注1】,白居易听闻友人在茶山的雅集,作诗流露出的羡慕之情【注2】,还是皎然和尚所表达的涤烦、益思、清神、得道的”茶道全尔真”的境界【注3】,亦或是卢仝描绘的可以通过饮茶通仙灵,羽化成仙的茶道天人合一的精神描述【注4】,显然茶已脱胎于前朝单纯物质化的茶羹饮,被寄予更多的精神含义和超脱意义。梅兰竹菊,茶酒风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既是触动文人文思舞动的媒介,也是借以抒情表达心境抱负的载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儒家的精神追求都融于诗词茶酒之中,待世人品读。

【注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

【注2】《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白居易

【注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皎然

【注4】《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

宋代诞生的众多茶学著作及茶诗作品在茶文化历史上达到了空前高度,文人雅士纷纷借助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形式寄情于茶,宋代许多著名的诗词大家,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等,皆乐此不疲地吟颂以茶为题的诗词。不仅如此,统治阶级也钟情于茶。宋太祖赵光义在建安北苑设置监制贡茶机构”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专供皇茶御用。并挥墨在多篇诗作中颂扬了茶的品格,称赞”茶香胜酒”【注5】,茶中有真味的思想,茶的精神价值被统治阶层推上了历史高度。宋代出现一大批茶书,如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吕惠卿的《建安茶记》、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等等,宋徽宗赵佶更是亲自撰写茶专著《大观茶论》,打破了唐代茶学著作仅陆羽《茶经》一枝独秀的状况,对宋代茶文化的系统性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深深影响了整个宋代文化圈中的文化大家们的审美方式。

【注5】出自赵光义《缘识六十一首》之三十六”争知道味却无言,时得茶香全胜酒”。

著诗万余首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嗜好饮茶且精于茶艺,希望继承唐代茶圣陆羽的衣钵做一位宋代茶神。一生创作茶诗三百余首,很多人只以为他嗜好饮茶,其实他的茶诗更是寄托了他内心的志向和抱负。出生于北宋大臣之家,自幼便经历了靖康之变,全家老小与当时的平民百姓、朝廷贵族,一起开始了南迁的逃亡之路,儿时亲眼目睹国家的山河破碎,这深刻影响了陆游的人生抱负。建功立业、北定中原成为了陆游86年人生中的最大愿望。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广为传颂的《临安春雨初霁》一篇中描绘了一个闲适的情境:听着绵绵的春雨,巷子中传来卖杏花的声音;闲坐在窗前写写行书,分分茶【注6】。看似恬淡闲适的生活却掩盖不了年过花甲的陆游心中的一腔抱负,即便身着一身素衣不再为官,心中仍渴望着有一天可以九州统一,收复失地。

【注6】分茶:茶百戏,水丹青,茶戏,在茶汤上作画。见后文茶百戏。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铠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描绘了陆游在梦中披上战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与敌人殊死拼搏的场景。现实中的南宋朝廷却被醉心于声色犬马、莺歌燕舞的酒囊饭袋所掌控,而自己具有蒙顶山茶、紫笋茶这样高洁的品质却不为所用。

陆游形象 图片源自网络

分茶场景 图片源自网络

陆游自幼怀有强烈的爱国抱负,诗歌中满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渴望着有一天能弃笔从戎,报效祖国。可现实无数次被朝廷残酷地打击,被迫选择碌碌无为,退而冷观国家的衰退。晚年长达二十年的隐居山阴,抱负始终难以施展。直到去世前仍惦念着中原的收复和祖国的统一。陆游的情怀是一种心底的诉说,这位迟暮英雄的一腔报国热血无人能懂,只能通过诗词来排遣内心的积郁和苦闷。”茶香铜碾破苍龙。壮心自笑老犹在”,诗中豪放中有婉约,婉约中隐豪放。浅淡的情感中虽无浓墨重彩的渲染或疾呼,仍能如淡淡茶香一般沁入心脾。从诗作中以茶自喻,透出他超脱、达观的人生态度。范成大、梅尧臣、朱熹、辛弃疾等都是与陆游交往颇多的友人,爱国是他们共同的理想,饮茶则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他们常烹茶吟诗,书写天下英雄共同的胸臆,将政治上的理想与抱负、精神上的向往与追求寄托在茶汤与诗词中,交汇升华。

北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也夸赞苏轼的才华,称”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然而苏轼一生仕途不顺,二十余年的贬官生涯,将他历练成道,将旁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生命中鲜活的诗歌。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既有21岁便中进士少年的意气风发,又有中年仕途不利的愈挫愈勇,也有晚年的达观淡泊。既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又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轻灵飘逸。苏轼好饮茶,自幼跟着父亲与叔叔饮茶,茶伴随着苏轼的颠沛流离的仕途之路,给予其心灵的慰藉,有”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注7】涤除尘烦的饮茶之时,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8】的淡薄,也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超然。【注9】苏轼一生写有八十多首茶诗,为茶专著《叶嘉传》,刻画了一个胸怀大志,威武不屈,敢于谏言,忠心报国的济世之才”叶嘉”形象。但仕途坎坷,最终选择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名利,飘然一身。明在描述”叶嘉”的高尚品格,实为以茶喻人,暗喻自己与茶有一样高洁的节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茶什么是茗,诗词中为何有时用茗、有时用茶?
古今多少怀才不遇人,都付诗词吟唱中
诗歌百练:晚泊慈姥矶下(其二)(陆游)
羽佳蒙汜
茶文化----茶与诗词
快高考了,教你诗词鉴赏如何才能拿满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