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研究_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导致对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跨文化交际的推动之下,文化之间的差异及相互融合,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餐饮文化是每个国家颇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不同国家的餐饮文化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也有相关的不同点。如承载了我国多种文化元素的茶文化,与代表了开放、自由、热情生活态度的西方咖啡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但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也逐渐求同存异进行了有机融合。厘清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探求引起文化差异的原因,寻找内在的共同点,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融合,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1 茶文化概述据历史记载,茶起源于中国,经过长达几千年的传承与积淀,已经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成为了中国颇具代表的特色文化之一。茶文化不单单指茶叶自身,还包含了茶艺、茶德、茶书、茶具等多种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客人来拜访,敬茶是最能体现礼仪内涵的方式。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其精神内涵中能够看出其中蕴含了较为浓厚的'礼'文化。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是指沏茶、上茶、饮茶、品茶等基本流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文化习惯,能够与'礼'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具备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茶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被众人认可的神农氏得茶,到了原始社会后期,茶叶被用作与他人交换的一种货物[1]。在商末周初,人们开始意识到茶叶能够用于饮用,在经过朝代的更迭后,在战国时期茶叶的种植与饮用已经小有规模。在隋唐时期,'茶圣'陆羽伴随其著作《茶经》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也直接推动了全民饮茶的风潮,茶宴、茶会、茶馆等场所也应运而生,茶文化在此种文化土壤中得以厚植。在宋代,茶文化被推向了顶峰,贡茶、赐茶、斗茶等活动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茶文化主要包含四种结构,分别是物质结构、制度结构、行为结构以及心态结构。物质结构主要是指有关于茶的实际物品,诸如茶具、茶叶等。制度结构主要是指茶叶在生产与饮用时,形成了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让茶文化的体系更为鲜明,诸如政府对茶叶实行税收等。行为结构主要是指茶叶在生产与饮用时,人民群众不约而同的养成了自主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茶俗。心态结构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在进行饮茶时形成了相应的审美观念、思维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茶道。茶文化同样也是我国传统儒家、道家、释家思想文化的交叉积淀。儒家向来推崇'仁和',主张中庸之道,这与茶文化中的部分内涵不谋而合,在喝茶时能够有效平复自身心绪,保持心境的平和。道家主张清净无为、道法自然,茶文化中也存在着在饮茶中进入到忘我境界,脱胎换骨,洗净铅华的思想。释家即佛门思想,主要强调禅宗之悟道,与茶文化相结合便是闻名世界的'茶禅一味',在饮茶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由苦至甜的个中滋味,这和释家'先苦后甜'的人生感悟颇为相似。总而言之,茶文化是儒家、道家、释家思想文化的良好载体,蕴含着天、地、人一统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2 咖啡文化概述据史料记载,咖啡最早被发现于埃塞俄比亚中一个名叫 kaffe的区域,以该地地名进行命名,随后流传至埃及、也门、阿拉伯半岛等地区。到了公园前 8世纪,咖啡盛行于中东各个区域,直到 17世纪初,咖啡才被人引入欧美,至此咖啡文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种植与传播的土壤。欧美人十分热衷于咖啡,由于各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咖啡文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诸如以浪漫著称的法兰西,其咖啡文化中处处都有浪漫的影子,他们格外注重饮用咖啡时的环境与情调,认为良好的环境与情调能够在品味咖啡时影响其心境。再如咖啡文化十分浓厚的美利坚,他们的咖啡文化与法兰西有着较大的不同。众所周知,美国历史文化所经历的周期较短,并属于移民国家,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这样的文化基础直接带动了美国人的行为处事观念,他们认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保证效率,因此咖啡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速溶'。美国人在喝咖啡时更加强调饮用速度,不太注重喝咖啡时的情调与心境,同时美国在制作咖啡时也更加提倡制作速度,这与美国当地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总而言之,咖啡文化主张以理性思维进行思考,而茶文化则是提倡中庸静心。茶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咖啡文化则强调天人二分,前者充分体现出了禅宗悟道精神,而后者则体现出了基督精神。

3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差异

3.1 慢文化与快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沏茶强调水、火、冲的时机与节奏,饮茶讲求慢品,这样才能够让自身浮躁喧嚣的心沉静下来,深刻领悟到茶的魅力。在饮茶时所追求的是静心静身,让自己处于尘世喧嚣之外,由茶叶所传递的芳香中嗅到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可以说,茶文化不追求速度,讲求一个'慢'字。而在咖啡文化中,所追求的反而是截然不同的'快'。咖啡口感香醇,制作较为简易,能够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故而咖啡多用作对工作压力较大、精神不佳的一种抵抗与宣泄,再如星巴克等世界闻名咖啡店的盛行,追求时代潮流的年轻一代对快节奏的咖啡文化更容易接纳,因此 ,咖啡的魅力在于其节省时间的价值。

3.2 保守理念与创新理念由于我国生活方式与西方有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宗族及血缘体系较为重视,使得我国人民群众普遍持有较为保守的理念,养成了较为保守的个性,对文化的开拓并不是十分重视,在茶文化中便能够略窥一二。从茶文化及咖啡文化的传播来看,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较为顺畅,西方人群也乐意去接纳这一新兴事物,而咖啡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则显得较为缓慢,直至上世纪初才对咖啡文化进行了接纳。茶的存在方式、营销策略及自身的口味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但自始至终始终遵循着'因循祖制,唯古是法,尊古泡制'这一基本理念,可以说这是我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故而茶文化也逐渐吸收了保守内向这一特点。而西方国家不同于中国,由于受到自身地域的限制,地势上存在着一些障碍,让他们不得不去积极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人养成了敢于创新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将这类精神融合至国家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4]。西方国家善于从优秀文化中去粗取精,以此来对自身进行完善与提升,这样的文化特点促使了咖啡文化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他们不甘于仅仅死守一种咖啡文化,实行了跨文化交际,将咖啡文化与茶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不断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口味需求。比如西方人将咖啡文化中所具备的创新理念发扬光大,植入到了茶文化之中,开发出了便于携带与泡制的袋装茶、节省时间的速溶茶以及打破了传统的热茶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茶文化中的保守理念也得到了撼动,主要集中于年轻一代,他们也乐于从咖啡文化中汲取精髓,以此来推动茶文化在世界的良好普及与推广。比如结合咖啡文化中的快速要义,自行研发出了咖啡茶、果茶这一结合体,不同于传统的繁琐操作,这类结合体制作起来较为简易,适合当前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也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巨大成效。

4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4.1 基于不同的文化特点上文提到,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与儒家、道家、释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出现与发展,都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在茶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想观念,那便是茶道。茶道汇聚了中华文明与人文精神,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它集合了儒家、道家、释家的文化思想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谦和、醇厚、宽容、恭俭以及朴实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含蓄淡雅的高尚风格。而咖啡文化则体现出一种自由理性、方便快捷、浪漫洋溢、热情奔放的特点,代表了西方浪漫与小资情怀。咖啡文化的底蕴来自各国不同特色的文化内涵,诸如法兰西彬彬有礼、浪漫温柔,德意志自律严谨、坚韧不拔,亚平宁敢于创新、热情奔放,美利坚自由随意等。西方文化总体看来说崇尚新鲜感与刺激感,敢于去冒险征服未知的事物,这种理念多多少少也和咖啡文化相互影响,在冲泡咖啡后,便失去了其原有的香醇,变得较为平淡无奇,那么在咖啡文化的熏陶之下,便会重新进行泡制,重新品味,这和中国茶文化的理念与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总而言之,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还是基于不同的文化特点所引发。

4.2 基于不同的饮用环境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饮茶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

对于中国人来说,饮茶的环境并不固定,有的时候在接待亲朋好友时便会在家里进行品茶,有的时候会在闲暇时光到茶楼进行饮茶,有的时候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便是悠闲惬意的一天。可以看出,中国人饮茶主要是追求心灵的舒适与净化,对环境的要求其实不是太高,只需要能够让心静下来,便足矣。反观西方人群,他们对于咖啡店有着较为浓厚的依赖感,饮用咖啡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群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事项。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总会有不同种类的咖啡店遍布于大街小巷,人民群众随时兴起便会步入其中饮用一杯咖啡,不但能够品尝到醇厚的香味,还能钩起到解困提神的作用。咖啡店再西方是人民群众用于休闲放松的主要场所,它们的繁荣兴盛象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素养的提高。4.3 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中西方人群的思维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所站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对事物认识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出现与发展,充分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智慧与思维精神。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希腊开始就推崇求真、求知、探索世间万物,主要是通过理性逻辑与经验实例来进行分析与论证[6]。逻辑思辨思维是西方人使用最为频繁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获取科学知识只能够通过理性演绎法,这是亘古不变的唯一可靠方式,当通过理性演绎得到相应的结论时,还必须通过经验实例来对结果进行证明。由此可见,西方在思维与审美方式中更为重视思辨理性,对自身的严密性及逻辑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西方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说过,'任何事物包括艺术作品要形成和谐的美的整体,必须在提及的大小与各部分的安排方面保持适中或恰当的比例与秩序'。这在咖啡文化中也有所体现,西方人对咖啡多德冲泡技艺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冲泡,对咖啡豆、冲泡机械的选择也有着一套统一的标准,在冲泡完毕后,他们会认为这不单单是一杯咖啡,而是自己费尽心力制作而成的一种艺术品,西方人思辨理性的思维方式可见一斑。不同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我国从古代开始,便并不侧重于理性自身的逻辑形式,反之立足于生动的艺术实践与审美经验,把一个人的德性寄托与某一自然对象之中,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寻到物我相融的境界,这样一来,人的道德情操便得以培养与提升。西方文化中过于侧重理性的审美旨趣,我国的审美并不重视探求美的本质,更注重探寻'审美何为',是一种依据意义与价值层面上的探寻,意味着中国人获取审美体验大多来源于内心的品味以及直觉的感悟。在中国茶文化中,其审美并不属于一种理性的认知,主要基于自身的感性领悟,通过自我的体悟,最终探寻到一种真我、超我的境界。茶并不能单独于世间万物而存在,通过饮茶能够与整个世界建立一个微妙的联系,悟出其中的道理。茶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受到释家的影响最多,'茶禅一味'就很好地体现出了'清净'的思想,饮茶必须心平气和地进行品味,井然有序进行啜饮,以此来求得心境的安谧与宁静[7]。总而言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直接让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茶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过程性、关联性、整理性与直觉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饮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事茶的过程中蕴含着儒家廉简高雅的君子品格,道家淡泊归朴的自由精神,以及禅宗禅茶一味的悟道方式,茶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一种承载中国传统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介质。而咖啡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则更倾向于线性、逻辑性与二元性,咖啡主要被用于理性、科学的探究、认识与消费,并不能够作为一种承载精神境界的介质,这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5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结合近年来中西方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也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效,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这两种底蕴与精神各不相同的文化也有了紧密结合的趋势,最为显著的便是茶和咖啡这两种饮品已经作为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出现于中国与西方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国,各式各样的咖啡店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美国星巴克、德国沏宝等国际知名品牌[8]。我国年轻一代对咖啡的接受程度更高,普遍能够适应咖啡的感觉与味道,在饮用咖啡的同时,还能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深入的探究。在国外,街头巷尾的茶馆应运而生,西方人步入茶馆,伴随着优美的茶艺,甘醇的茶水入喉,仿似人世间的烦恼皆被忘却,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清明。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能够将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的体验,进一步地拉近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各种茶楼与咖啡馆的装潢凸显出了本土化,并提供了相应的本土服务,这同样是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相互融合,对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大有裨益。结语综上所述,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饮用环境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两种文化虽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但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够让中国人了解到西方对热情、自由的强烈追求,让外国人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以及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神,二者汲取对方文化中存在的优点并加以借鉴,共同推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
喝茶,真需要那么多的文化吗?
文章预览
茶叶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
亲,你喝咖啡,我喝茶
为什么大部分95后对茶不感兴趣?了解3个常识,才能对茶钟爱有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