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棚户区改造莫忘留住乡愁

棚户区改造莫忘留住乡愁

作者:宋詹詹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02版)

  【文化评析】

  北京城西,群山绵延。元、明以来,群山之中渐渐有了这么一条路,东至北京城,西至内蒙古,成群结队的驼马拉着煤炭、石材和毛皮往来其上,日夜不绝。古道隘口,西风荡荡,驼铃伴着寺庙的钟鼓,成就了这片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更迭。今天,这条路被称作“京西古道”。

  然而,曾经的商旅重道如今不复昔日容颜。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曾是古道重镇,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竟成了一处以脏乱差闻名的地方,低端业态密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拥堵严重,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居民和乘兴而来的游人不免发出“古道断绝、好景不再”的叹息。

  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在近两年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力推进“模式口再现古道街景建设”,修缮、改造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民居院落,植入文化功能,将山景、水景、古街景有机融合起来,再现京西古道特色意境,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模式口大街的全段复兴”。

  这样的举措,让人感到欣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和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改造中只注重商业利益、缺乏人文思考,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量,不加辨别地大拆大建,难免会出现偏差。

  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需要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但这不等于丢掉过去,那里面藏着的往往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文化基因和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

  更进一步说,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将它深埋在久远时光中的价值重新发掘,保护好渗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一方水土,留住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留住那份独特的乡愁,才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翠幰金车锦骆驼,芙蓉绣褥载双娥。雨晴辇路尘沙少,风起春城柳絮多。”这是元朝诗人描写骆驼队的诗句。如今,我们可以期盼模式口文保区的古道新颜了。我们相信,修缮整齐的民居村落、完善的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可以与乡愁共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请查收!2016年来自景德镇一张与世界对话的“名片”
龚琼:留下城市的乡愁
在旧城改造中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南阳棚改,别把老城的魂儿拆没了!
乌鲁木齐市实施新一轮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
东关街,亦是乡愁(东关街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