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刷《人世间》:“六小君子”的情义纠葛,浓缩了成年人友谊的所有痛点

Mar.

28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人间诸事,难求完美,但求释然。

作者 | 张纯

30岁以后,不知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身边真正能毫无顾忌、无话不谈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从小到大的发小、同学们或散落天涯、各自为事业和家庭奔波着,或由于彼此人生际遇和生活圈子的不同渐渐疏远、没了共同话题,变成了微信中的一个符号好友……

工作后结识的同事,更是牵扯着敏感的利益,即使再亲近,也保有着成年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距离感。

《人世间》中,最戳心的便是“六小君子”跨越几十年的友谊线——那个年代的友情带着种独有的鲜活劲儿和生命力扑面而来,瞬间就让你心生向往。

与今天的人际生态相比,那时候的“朋友”二字有着更重的分量。

常年的邻里生活让他们成为了彼此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像家人,也更像共同抵抗艰苦岁月的战友。

随着“六君子”们各自人生发展轨迹的不同,这份感情也注定要经历人心变迁、人情冷暖、人际缠磨,正如现实中每个人所经历的两难和怅然。

01

那时的我们一无所有

那年的纯粹千金不换

整部剧中,串联起年代故事的重要时间节点是春节。

而每年春节,“六小君子”大年初三的聚会则串起了几人跨越几十年的情义纠葛。

“从今天起,在坐的各位就是铁哥们儿铁姐们儿了,哥们儿姐们儿之间就要两肋插刀,无话不说!”这是大家第一次在国庆媳妇工作的国营饭店聚餐时,豪气的春燕掷地有声的宣言。

那时候的春燕,泼辣却敞亮,身上有一股子啥都不怕的飒爽劲儿,吸粉无数。一句“友谊万岁”,点燃了几个年轻人的热情与激情。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做着辛苦的工作,怀揣着对未来的迷茫。那时候的他们看似一无所有,却保有这份友谊最纯粹的底色。

那时候的聚会是气氛融洽放松的、也是解压治愈的。大家无所顾忌地打闹耍贫、释放着青春的旺盛精力。

那是简单、热烈、赤诚,掏心掏肺,不掺杂世俗算计、更没有贵贱之分的友谊和情义。

“六君子”一起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一起用质朴的方式维护着和曲书记老两口的“忘年交”,一起克服着生活和工作的艰苦,一起抵御着平庸的日子。

“贫瘠的岁月因为友情和爱情而熠熠生辉。”

02

在内心深处

我们都不愿朋友的成功反衬自己的平庸

“民不患贫,患不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

当大家都一样贫穷、平凡,甚至失意的时候,彼此反而能够维持一种平衡、平等的关系。而一旦曾经朝夕相处的朋友中有人率先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隔阂就随之产生了。

在六君子的聚会中,首先让气氛有了一丝酸味儿的是吕川和向阳考上了大学,这让其他几人难以避免地萌生了一种自卑——

同样是靠力气吃饭的工人,人家一夜之间变成了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吕川二人也必然要拥有更好的平台,全然不同的人生。

人性的复杂,就体现于此。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人们对陌生人的飞黄腾达无动于衷,却往往不希望身边的朋友过得比自己好。”

攀比心是人类的本能。

当一个人率先走上了新台阶、获得了高于身边朋友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发展前景时,与曾经的圈子产生隔阂几乎是必然。

这种情况下,依然在原地踏步的一方会觉得前景光明的一方“看不起”自己,有意疏远自己。一旦有了这种心理,也就是友谊变质的开端。

“人家以后的朋友圈都是工程师,哪有时间和咱们聚。”德宝的“酸”,道出了无数友情破裂的根源——圈子和层次的变化,是人与人之间无形却难以逾越的分界线。

“苟富贵,勿相忘”,能够一切世俗附加值的友谊存在吗?

或许存在,只是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落在后面的那一个,或许只是落后的那个人藏起了内心的百味杂陈和失落。

03

世事催人老,散了少年心气

很多友谊的淡却和终结,是由于大家忙于各自的生活,无暇分身。

再也打不动通宵的游戏,抽不出时间去完成的闺蜜游,总也聚不齐、甚至组织不起来的同学会……

我们看似没那么重视当年的情分了,其实只是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平复内心的疲惫,掩藏神出鬼没的自卑。

“混得不够好”,是成年人的心魔。

曾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六君子们结婚成家,渐渐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对自身境遇的失衡感也随之加深。

这种压抑和沉重的气氛,也在每年的聚会上显现了出来。

国庆和“怨妇型”媳妇儿吴倩经常在初三聚会时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似乎用一言一行诠释着“贫贱夫妻百事哀”;

赶超和妻子于虹相对勤勉踏实,却也在动荡的打工生涯中渐渐郁郁寡欢;

德宝和春燕两口子更是越来越“精”,不知不觉中将利益排在了情义前面……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题要去应对,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经营、维系一段友谊,而是没有了当初的精力与心力。

相比之下,将饭店经营的风生水起,大哥是领导干部的秉昆成了几个哥们儿里混得更好的一个。

当兄弟几人以为他也会渐渐淡出这个圈子,不会再来聚会的时候,扛着自行车姗姗来迟的秉昆开口还是熟悉的笑骂,让几个人闹成一团,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的不分彼此——

纵使世事艰辛,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瞬间暖了你的心,让你再次相信:人间可期。

04

帮与不帮,是每段友谊的“敏感区”

此后的日子里,秉昆极尽所能帮着哥们儿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几人似乎也渐渐习惯了依赖着秉昆。

当“帮”变得稀松平常,某一次的“不能帮”就变成了罪过。

由于有个当官的大哥,在外人看来,只要秉昆愿意,什么事都能找他大哥行个方便。到了最后,这已经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

最终,为大家付出最多的秉昆也蒙了,一句“我该你们的啊?”道尽了做好人的无奈和承担。

尽管年代不同,但如今我们的身边仍然不乏那种你帮他100次,1次没帮上便立刻翻脸不认人的“朋友”。

朋友之间,到底能不能开口寻求帮助?

在剧中,秉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揭不开锅了的忙,一定要帮;想吃肉的忙,另当别论。不求“锦上添花”,但必“雪中送炭”。

若不想让一段真挚的关系变得复杂,在向朋友开口前先问问自己,如果所有友情都像支票,会慢慢消耗完,这一次值不值得你开口?

当然,也要问问自己,是否也有回报这次帮助的能力。

05

接受友情中的杂质,是成年人的智慧

虽然因为帮与不帮,兄弟们红过脸、斗过嘴、赌过气,甚至离过心,但好在,那份一路相伴的情分足够厚重,且在不断自我修复。

也好在,秉昆并不是单方面付出,几个哥们儿姐妹儿们也在关心着秉昆。

秉昆母亲患病时,主动上门帮助郑娟的春燕;

秉昆父亲发病时,这群朋友们像自己家的事一样急奔而来,合力把老爷子推出不通车的窄巷,送到医院;

秉昆入狱时,大家更是处处想着郑娟,丝毫没有因为曾经的哥们儿成为了囚犯就嫌弃他、疏远他;

秉昆出狱时,大家的期盼和守候……

那些不需要过多语言注解的时刻,屏幕外的我们会忍不住感慨:

在人世间沉浮,谁能保证自己不染上几分沧桑?他们看似已不再当年,但心底深处却依然为这份情义保有一方净土。

即使经历了猜疑、误解,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剧中最让人觉得珍贵的,恰恰是那些在改变中不变的东西。

剧集的尾声,德宝和春燕由于分房事件一度和众人闹僵,甚至形同陌路,但在编剧的笔下,大家最终还是和好如初,重新聚到一起。

许多网友认为这段剧情的处理略显牵强,即使再次聚到一起,彼此心里也都有了裂痕。

但细想,又觉得这样的结局,传递着《人世间》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人间诸事,难求完美,但求释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世间》:“六小君子”情深义厚,也抵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世间》大结局前瞻:周秉义患病去世,周蓉再婚,秉昆结局唏嘘
令狐冲:成年人最大的孤单是没有真朋友
牵着友谊的线,延伸情义的缘
梁晓声《人世间》:周秉昆的一生,和他“消失”的12年
在《人世间》,总有一些情义值得坚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