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网红”教育金句,每一条都值得一读再读

还有7小时,2019年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教育界涌现出不少金句和动人的故事。关于孩子,关于教师,关于学校,关于教育的未来,都有哪些话发人深省、值得被铭记的呢?一起来品读吧!

马云

“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办人马云作为“不忘初心的师范生”,发表了近一小时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他提到:

工业时代的教育,讲究的是标准化、规模化,不一样的孩子用的都是统一的方法;未来的教育必须讲究个性化、特色化。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试,但是考试到底考什么,值得研究。

希望在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中国教育讲究因人施教,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所有动物都一样。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过去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把机器变成人;最终是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李希贵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

近日,北京十一学校总校校长李希贵与“得到APP”的四十多位老师进行交流,他说:在我们看来,其实学校和教育无非就干这么一件事——帮助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通过学会选择和放弃,来真正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里边装配动力,安上刹车。

有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相信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学多少东西这事儿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学习会是他一生的事儿。

成功者必然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始终愿意学习,然后不断自我成长,接受新的事物。

李镇西

“常常想两个问题: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

在一场论坛上,面对4500名校长和局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做了题为《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演讲。他提到教师应有学生立场: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我经常说,什么叫“学生立场”?什么叫“儿童视角”?这就是。

当老师容易吗?不容易——得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素养全面……多难;但是又很容易,为什么?

常常想两个问题:第一,假如我是孩子;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经常想想这两点,没有当不好老师的。

张俊

“我认为我们教育的原点就是儿童。”

在2019年HOPE幼教创新大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教授以《回归生活、回到儿童的“活教育”实践》为名,作主题发言:

我觉得我的老师不需要那么多的名词概念,这个话那个理论,我经常问她们的问题就是:你觉得幼儿教育的原点是什么,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当然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

可是我们老师经常所愿意回答的就是:我认为我们教育的原点就是儿童。我听到这个答案很开心。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思考:究竟我们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我们的初心、我们的终点应该指向的是什么。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要去思考儿童在哪里,我们有没有看到儿童,我们看到了儿童我们就看到了课程的起点,看到了孩子的主动性。

真的不必去安排孩子做什么,而是你要让孩子他内心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晓婷

“生活是一个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过程。”

90后单眼女教师陈晓婷出生在粤西农村,9岁那年,她的右眼球因肿瘤被迫手术摘除。

陈晓婷说,不认识我的人看到我的话会觉得很惊讶,甚至有点恐怖。其实生活是一个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过程。就算身体上会有一些小缺陷,但是我们只有接受自己才能够活得精彩一点。

2016年,大三的陈晓婷主动报名,回到家乡的山区小学支教。陈晓婷说,这是她教师生涯最美好的开端。孩子们的笑容、一动一静、喜怒哀乐,在她看来都是最真实、最珍贵的财富。

陈晓婷说,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追求。不要揪在这个点上,要把自己先放开。“虽然有着一点小缺陷,但依然会热爱生活的小女生”——陈晓婷这样形容自己。

一位高三学生家长

“人生很长,不必慌张。”

2019年年中,华中师大一附中一位高三家长的演讲火了。

在一场家庭教育研讨会上,这位家长分享了三个小故事,“关于说话”“关于成绩”“关于犯错”,她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好的家长,不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而是让他学会在复杂的环境里自我成长。

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千锤百炼反复打磨。

好的孩子,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好的成绩,不是试卷上的那个阿拉伯数字,而是“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综合反映。

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你未长大,我要担当。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建国70年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利好指向教育,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开始反思教育,相信未来,我们的孩子会在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实现追梦的人生。

2019,已然逝去,2020,正在朝我们徐徐走来。

新的一年,我们满怀期望,带着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行!

新的一年,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更美好的明天拼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性侵教育里,爸爸去哪儿了?
特稿 | 陶西平:家里的规矩和做人
孩子突然不愿上学,脾气增大?心理医生表示:孩子可能抑郁了
改变任性孩子要趁儿童期
儿童防性侵教育,爸爸去哪儿了?
怎样解除儿童的厌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