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直肠息肉如何管理?日本最新指南来了

约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长期演化而来,因此结直肠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的前身,那发现涨了肠息肉,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021年3月,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发布了基于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息肉管理,专家小组共创建了13个关于结直肠息肉诊治的临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本文将通俗解读,以飨读者朋友们。

1、什么是肠息肉?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2、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

但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3、就腺瘤的大小和形态而言内镜切除的适应证有哪些?

1. ≥6mm病变应行内镜切除;

2. ≤5mm微小腺瘤样息肉原则也应行内镜切除,但也可行结肠镜随访观察;

3. 平坦和凹陷的肿瘤性病变即使≤5 mm也应行内镜切除。

4、增生性息肉应如何管理?

直肠乙状结肠≤5mm的增生性息肉推荐随访。

5、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的适应证有哪些?

1.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适用于<10 mm的无蒂良性腺瘤;

2. 推荐CSP用于≤5 mm微小病变,也可用于6~9mm病变;

3. “平坦和凹陷型”病变以及结肠镜疑是癌的病变,即使≤5mm,也应避免使用CSP。[弱推荐;

6、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应如何诊断和治疗?

结直肠的锯齿状病变包括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SA)和HP。病变的位置,形态和表面特征观察(包括放大内镜下表现)对于内镜诊断很重要。SSA/P和TSA有可能发展为癌,因此推荐治疗。

7、侧向发育型肿瘤应采用哪种治疗方法?

大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选择ESD还是分片EMR应根据LST的亚型,并适当使用放大内镜和内镜超声检查。

8、哪些结直肠肿瘤可行分片EMR?

术前诊断明确的腺瘤或Tis癌可行分片EMR切除,但分片切除的局部复发率高,因此建议谨慎使用。

9、内镜切除结直肠腺瘤后应如何进行结肠镜监测?

息肉切除术后3年内应行结肠镜随访。

10、内镜切除T1(SM)结直肠癌后应如何计划监测?

必须密切监测局部复发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内镜切除术后至少3年应仔细随访。[弱推荐;

11、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管理方法是什么?

直肠黏膜下肿瘤(SMT)特别是位于直肠下段者,最有可能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强烈推荐使用喷洒染色方法确定肿瘤表面被覆正常黏膜,并根据肿瘤大小和表面特征,判断是否需要内镜或手术切除。

12、非肿瘤性息肉如何管理?

1. 我们推荐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分为错构瘤性、炎性或增生性;

2. 尽管多数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无需内镜切除,我们仍推荐切除有症状的息肉如有出血、诱发肠套叠或疑是癌。

1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FAP)的管理是否有区别?

1. 推荐FAP和AFAP从青春期开始行结肠镜监测;

2. 由于AFAP使结直肠癌复杂化,推荐行预防性结肠切除术。

14、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人群和适当的癌症监测方法?

1. 我们推荐疾病发作后8~10年出现广泛性左侧结肠炎的患者行首次结肠镜监测;

2. 我们建议内镜下未明确缓解的患者更早开始监测;

3. 我们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中使用色素内镜和/或NBI行靶向活检,应注意隆起性病变以及任何与周围区域不同的黏膜结构或色泽改变;

4. 我们推荐每段结肠分步活检。

15、如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现上皮内瘤变或癌,所有病变是否应行手术切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D)是手术指征吗?

1. 如果在平坦黏膜中检查到LGD,我们建议与几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协商;

2. 如果在隆起性病变中检查到LGD,则极有可能为散发性腺瘤,推荐内镜切除和详细的病理检查;

3. 但是,如果发现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且确定与结肠炎相关,推荐行全结肠切除术。

文献来源:

Tanaka S, Saitoh Y,Matsudaet T 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 J Gastroenterol.20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检发现结直肠息肉,切还是不切?新版JSGE临床指南这样说
知悉肠息肉
【综述】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的研究进展
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结直肠EMR/ESD指南(part1)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治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