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

 最近阴雨连绵的天气,弄得我有点神经质。每天必做之事就是看天气预报,而且是看未来7天的,生怕一出门就遇到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难得今天是个好天气,既然天公作美,我也不能浪费这大好时光。上午闷在家里看《谍影重重》,看得我热血沸腾。下午一点钟,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拿了一张苏州地图,带上相机,背上背包,骑上单车,再加上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就出门了,准备到附近的十全街一带好好逛逛。谁知,苏州有名无名的巷子实在太多,我东绕西绕,七拐八拐地弄得晕头转向,一直逛到下午四点半,累得我只想快点冲到家躺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十全街

在苏州古城区,名气方面,除了观前街,就数十全街了。观前街,有很多大的ShoppingMall,还有太监弄的美食街作依托。十全街,各种雅致的小店林立,还是著名的酒吧一条街。说起来,两者还真有点不相上下,平分秋色的味道。

十全街,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长1800米。宋时因有十口井而得名“十泉”,至清为纪念乾隆帝易名为“十全”,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留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一河”的传统格局和水乡情调。

 


连接十全街和葑门路的桥——葑门安利桥,乍听是一座桥,实际上是一条道上的两座桥,因为在葑门外护城河里有一块南北向狭长的岛,叫“长岛”,过去是堆放煤炭、黄砂、石子的码头,现在建了居民小区——长岛花园。长岛的北端正好在葑门,为了通行,从城里向城外分别建了“葑门桥”和“安利桥”,统称葑门安利桥,这就是为什么多了一座桥的缘故

十全街两侧的法国梧桐,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虽然很美,也在夏天带来了荫凉,但由于道路改造,路面不断抬高,加上树的分枝点过低,过往的公交车有时会卡住,怎么协调生态和人居啊



小桥,流水,人家


苏州饭店,1958年开业



南林饭店,1957年开业


静思书轩

什么叫不起眼,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我曾经来过,所以怀念一下


由此上楼,很有感觉吧

网师园的出口吧,俩老头在聊天


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


三元坊(十全街西),清乾隆四十六年,百姓为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钱棨建立牌坊,故名“三元坊”。钱棨,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苏州历史上惟一的一位“三元”。如今,“三元坊”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人民路上一个地名则永标史册

 

百步街+盛家带

百步街:南出吴衙场正对砖桥,北接盛家带正对望门桥。长59米,约合百步,故名。

盛家带:位于十梓街东段南侧,西北起十梓街,东南至百步街,与河平行,非横非直,斜且略弯,有如衣带飘拂。旧时有名医世家盛姓大族居此得名。长450米。

 


百步桥走进去,就是百步街


盛家带


 
 
忠信桥,隔河与盛家带平行,斑驳的墙面


搞不清楚这两个名字


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


住在这里是什么感觉啊

 

吴衙场

东起砖桥北堍百步街,西至新造桥北堍与带城桥下塘相接。明代刑科给事中吴之佳居此,故名。巷长384米。

没想到,里面好多书吧

 




 
 
 


 
 
孔付司巷(洁齐美街巷)

东出迎枫桥弄,西出凤凰街。古称孔夫子巷,因有孔夫子庙在。明代右副都御史孔镛居此,遂更名孔副史巷。现因付乃副的非规范简化字,司与史吴音不分,致讹今名。巷长445米。

 



 
 
 

迎枫桥弄(洁齐美街巷)

南端于新造桥北堍东接吴衙场,西接带城桥下塘;北端在望星桥西堍南侧,与东旁的盛家带、西侧的迎枫桥下塘会合出十梓街。此处原有古桥,宋代名迎葑桥,因近葑门而得名。清代起误为迎风桥、迎枫桥,弄随桥名。1958年填河拆桥,仅存残迹。本以孔付司巷口为界,北段称迎枫桥弄,南段称新造桥弄,1980年统称今名。全长349米。

 



 
 

凤凰街

南抵带城桥十全街,与带城桥路相连,中部在原南仓桥(1958年拆除)与十梓街垂直交叉,北至干将东路。以十梓街为界,南段原称凤凰街,北段原称甫桥西街。1966年合称反修路,1980年定名凤凰街。凤凰街古名孔圣坊巷,唐宋时有孔圣坊立于北口,后又名南仓桥巷。民间传说,清帝南巡行宫在街南端东侧带城桥下塘织造府,有人以为圣上出入即逢孔圣,于礼仪不符,遂借街南端西侧原金雀弄名,以金雀对凤凰为由改称凤凰街。街长1065,沥青路面。

 

与凤凰街南端对接的是带城桥路

带城桥路,北起十全街,正对带城桥,南至竹辉路。原名带城桥弄,长255米,宽2.5米。1989年拓建延伸,改今名,沥青路面,路长595米,宽23米。

 


连接凤凰街与带城桥路的桥——带城桥

凤凰街上打头的餐馆

 

跟毛主席有关?

 
十梓街

十梓街因古有梓树而得名。古人以梓为百木之长,呼之为木王。东汉冀州刺史应顺廉直无私,赏罚必信,事后母至孝,传有梓树生于厅堂上之异,遂有“太守署前树十梓”之语。此街位于古代子城官署之前,故有此名。路长1617米。

 



之前有提到过的一家东北菜馆,推荐


南宋初,有南徙之皇甫氏居巷内,始种槐树两棵,后渐增植成林,大者至合抱,遂称槐树巷。20年代末,张姓等营建西式花园住宅,槐树陆续被伐,现尚存数棵


书院巷

位于苏州人民路南段西侧,东起人民路,西至府前街与东大街口。书院巷西段原是三多巷,后与书院巷合并。不论是三多巷还是书院巷,都是苏州著名的古巷。

唐宋时名南宫坊,也是唐宋六十古坊之一,有坊立于巷口。因地近南园,又称南园巷。书院巷内有个鹤山书院,为宋时魏了翁所创。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四川蒲江)人。宋庆元五年考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在四川为官十七年,因有政绩,入进兵部郎中,累官至权工部侍郎。又任遂宁、潭州知府,终于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他辞官时想开办书院,因自号鹤山,请皇帝书写了“鹤山书院”的匾额。他退居平江(苏州)后,将房屋拓建整修,设有高节堂、事心堂、靖共堂、读易亭等。书院巷之名由此而来。

明代永乐年间,将鹤山书院改建为巡抚衙门,气势宏伟,十分壮观,有大门、仪门、后堂、后楼等,门前置一对青石雕狮,很是威严,为苏州最大的行政官署。明清两代,海瑞、林则徐、汤斌、梁章钜、宋荦、陶澍等许多著名清官,都在巡抚衙门内办公。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苏州市酒吧行业特级?

 

人民路

苏州城内纵向主干道。南起人民桥,经饮马桥、乐桥、香花桥,北至平门桥。全长8.45公里,宽40米,双向4车道。自书院巷向北至香花桥段,唐宋时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俗以府学为龙头,北寺塔为龙尾),遂名卧龙街。清康熙、乾隆南巡时百官在此接驾护卫,便改称护龙街。抗战胜利后曾改称中正路。民间则误称马龙街。自书院巷向南至沧浪亭街原称三元坊。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官府曾为连中三元的钱棨立牌坊于此,故名三元坊。1951年,三元坊和护龙街统称人民路,但民间仍将此路段称为三元坊。

 


苏州最没创意的路名,就是这条人民路

 

乌鹊桥路

位于十全街西部南侧,北起十全街,直对乌鹊桥,南至竹辉路。古代桥旁有乌鹊馆,桥因馆而得名,路随桥名,古名乌鹊桥巷,后称弄。1990年拓宽后称路。古时多大宅,街面整齐,向南近内城河。后几经兵燹,南段变为农田菜地,仅有田间小路。50年代苏州医学院征地建宿舍区,遂又成街道。路长490米,宽9米,1990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

 

与乌鹊桥路北端对接的是平桥直街

平桥直街,位于十梓街西段南侧,北起十梓街,南至乌鹊桥。原系子城正门前大街,宋名府前直街,为提刑司、司法厅等官署所在。明清时演变为民宅区,街宽仅容两乘小轿交会。北端有桥跨第三横河,原处子城正门前,最为显要,为便于车马通行,下为拱券,上无坡度。唐称州前平桥,南宋称府前平桥,俗称平桥。建于清末的洛伽禅院、昭忠祠、总孝子祠、四公祠,俱在平桥南堍西侧。清末改设小学,即今平直小学。1958年填河,桥亦湮没,拱券存留地下。街于1959年拓宽,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1966年撤街名并入五卅路,为五卅路南段。1992年分开,恢复今名。街长372米,宽8米。
 


连接平桥直街和乌鹊桥路的桥——乌鹊桥


 
电脑一条街

 

南石皮弄

一长一短两条平行,皆北出十全街。明代称石皮巷,清代名东、西石皮弄。东弄南至烧香桥(西烧香桥),西弄南端不通。50年代毛巾厂扩建,将横向一段划入厂区,遂成现状。1980年调整重名,此处统称南石皮弄。

 



 
 

相王路

北起十全街,南至竹辉路。中段东侧有唐代始建的赤阑相王庙。宋《平江图》上标于城东南隅南园河以南。清代重建今址,亦称相王行祠。此路曾名相王巷、相王弄、相王庙弄。1966年时改称向农三弄,1980年恢复原名,1987年拓宽后方称相王路。

 


姑苏饭店(旅居),可是我们酒店旗下的品牌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的路、街、巷、里弄(四)
苏州人民路
苏州百巷(77)十梓街
游记:苏州人民路
人民路全面通车!苏州古城“大动脉”终于畅通了
苏州城里有故事的桥,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