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景之三十六 东林书院 (下)

无锡景之三十六

 

              (下)

 

 

201011月摄

 4

展览与藏品

《东林学子展》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清廷下诏,将全国的书院改设为学堂。1902年5月,东林书院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于同年十月一日正式开学。由陶云祖任总耋。不久由东林书院最后一任山长陶世凤继任。以后历经校名更迭,沿存至今。东林这方古老的学苑沃土,在读书、求实、关心国事的精神鼓舞下,走出了大批著名学子和拔尖人才。如无产阶级革命家秦邦宪,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陈翰笙,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著名中国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家杨荫浏,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侯芙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钱天闻、经济学家王寅生、数学家孙克定、计量学家王世瑄,运动健将惠均、丁玲玲等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为无锡、为东林增光添彩。

《宜兴紫砂工艺展》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画和古代陶器、添器、玉器、秦砖、汉瓦、磨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从而设计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壶造型,并形成独特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而宜兴紫砂陶土的独有性,让宜兴成为除景德镇(瓷都)以外名扬内外的陶都。
2007年,东林书院和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紫砂艺术陈列室,定期邀请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及紫砂收藏鉴赏家到现场,举办开展各类紫砂文化交流活动;为紫砂艺术创作者与紫砂爱好者、收藏者之间搭建提供学习紫砂、交流紫砂、展示紫砂、鉴赏收藏紫砂的沟通平台。
紫砂壶不仅聚集了手工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更体现了手工匠人对紫砂壶的理解与期望。虽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但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睬的国粹和重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书院展》

泱泱中华,教化绵长;煌煌天河,群星璀璨。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教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在中国教育史长河中则一度是滔滔主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大家更多的知道书院,我们陈列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东坡书院等几座中国著名书院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书院的传统及其精神有深入系统的了解。

《东林老照片展》

清末受西学东渐影响,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进程。按照规定,“因府州县乡邑,公私现有之书院、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府州县之书院为中等学,义学、社学为小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林书院应旨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以后历经校名更迭,沿存至今。
书院珍藏有自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东林学子早年影存。经专家鉴定,照片成像质量较高,均使用进口座机,察司、天赛等德国镜头拍摄,底片使用玻璃叶片。部分照片装裱精良,使用进口卡纸封底。
回顾历史,信感自豪,畅想未来,为建设文化无锡作出新的贡献,是乃此展览之旨也。

《东林八君子展》

无锡东林书院,宋朝“杨时讲道处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书院重修,本邑顾宪成偕弟允成、同乡高攀龙、安希范、叶茂才、刘元珍,及武进薛敷教、钱一本讲学其中,时称“东林八君子”。八君子为官清廉,锐意图新。凡正俸以外的“羡馀”,或上缴,或救灾,决不入私囊。要求革除朝野积弊,振兴吏治。八君子忧国忧民,敢言直谏。虽“居水边林下”,却仍“志在世道”,“讲学之余,往往间或议及朝政,裁量人物”。他们不但开创了一代自由讲学风气,更是开创了文人讲实学、重实用、议朝政的先河。

5著名景点编辑

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

6旅游信息编辑

美食

天下第一菜、鸡茸蛋、奶油鲫鱼、红烧筒肠、太湖清水蟹、海棠糕、梅花糕、银丝面、小笼馒头、油豆腐干、三鲜馄饨等。

交通

公交10、15、19、21、23、30、57、722、712、211路在东门下车,沿解放东路向西。
公交722、501、75在东林广场下车,沿解放东路向西。
公交15、57、701环、55、712在东林书院下车,下车即到。

开放时间

东林书院火车站步行15分钟,游玩时间1小时,7:00~17:30开门。

7相关人物编辑

顾宪成(1550-1612),明代名士,无锡(属今江苏)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革职还乡,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是大著。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有《顾端文遗书》等。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妄拟古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上书指责"陛下深居九重",被贬谪为揭阳县典史,又逢亲丧家居,30年不被起用。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时人称为“东林党”。高攀龙为首领之一。天启元年(1621),被召入朝任光禄寺丞,又升少卿。后因"红丸案",上书责臣,帝不听,反被夺禄一年。后又议任大理少卿、刑部右侍郎。天启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与左副都御史杨涟等上书弹劾太监魏忠贤,揭发魏忠贤的党羽崔呈秀贪污受贿事状,被革职返乡。后崔呈秀派锦衣卫缇骑前往逮捕,他投池水自尽。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历史,遇见无锡
无锡博物馆收藏紫砂器
苏东坡关于紫砂壶诗文两首
PP162 宜兴紫砂陶-提梁壶
游无锡东林书院之二(原)
江苏无锡市东林书院依庸堂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