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景---古色斑斓惠山街

古色斑斓惠山街

吃好小笼包子,曾经住在无锡多年的老友葛玮提议,可以去惠山古镇看看。我们一行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惠山古镇,即使无锡常来常往的朱蓓叶也没有听说过惠山古镇,大家的兴致不禁浓起来。

惠山古镇实际上就是锡惠公园门前的那条老街,那一片老屋,整修出来才见宝贝。如今惠山古镇也在整修的过程中,所以不要门票,但是处处是工地,还有不少景点进不了。

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厂。拟开发范围为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总面积约70公顷。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从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

惠山古镇风貌区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类建筑的重新整合和环境治理,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恢复原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形成惠山浜沿岸的两条传统古街市、两条夹巷内街和惠山浜水上旅游通道,从而建成从寄畅园东侧延伸至黄埠墩的惠山古貌风貌区。

惠山古镇的特点是祠堂多、牌坊多,而牌坊多正是祠堂多的副产品。这里的建筑大多亲水,或是临河而建,门前有河埠;或是门前一泓水,石板小桥通达门口;或是天井一池水,石板小桥勾连厅堂。高大的风火墙,高大的门楼,有点令人想起徽派建筑。

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这里的主要祠堂有:

惠山寺周边的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 、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之尤袤) 、陆子祠(陆羽) 、顾端文公祠(东林书院领袖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惠山横街的秦氏双孝祠(寄畅园内东北角)、张明公祠(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许显谟祠(北宋“维扬四俊”许德之)、杨四褒祠(留耕草堂)、节孝祠、俞行人祠、朱祠、春申君祠(楚相春申君)。

惠山直街的杨忠襄公祠、先贤施子祠(圣门弟子施恒)、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明代“吴下十才子”浦源)、费懿恭先生祠、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赠兵备道杨公祠、杨追远祠、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邹国公祠、袁龙图祠、刘氏家祠、忠贞公祠、王文正公祠(北宋宰相王旦)、浦孝节贞烈祠、松滋王侯祠(明代抗倭有功的县令王其勤,以及战死的36人)、王氏公祠、王孟端先生祠(明画家王绂)、马文肃公祠、薛义士祠、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张中丞祠(安史之乱中镇守眦阳的张巡)、东岳报功祠(东岳大帝黄飞虎)、乡贤祠、吕东莱先生祠、叶司空祠(叶茂才)、陈文范先生祠、戴氏宗祠、陶中丞祠、王节孝祠、荣贞烈祠、龚节愍公祠、徐孺子先生祠、于忠肃公祠(于谦)、史光禄祠。

上河塘的先贤廉子祠(圣门弟子廉洁)、朱乐圃先生祠、张义庄祠、薛中丞祠、蒋氏宗祠、书院(朱熹,民国时曾用作盐务工所)、忠节祠、潘孝子祠 、孙大宗伯祠。

下河塘的邓氏宗祠、江助教祠、高忠宪公祠(高攀龙)、王武愍公祠(现在的泥人博物馆)、张文贞公祠(唐宰相张柬之)、杨藕芳祠、杨祠、蔡氏、宗祠、黄斗南先生祠、周光霁祠(周敦颐)、詹孝节妇祠、李公祠(李鸿章弟李鹤章)、赵宗白先生祠、陶文宪公祠、贞节祠、惠学士祠、顾太仆祠、薛氏宗祠、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虞薇山先生祠。

惠山浜的祝太守祠、龚氏宗祠、唐襄文公祠(明末思想家唐顺之)、徽国文公祠(朱熹,曾用作徽州会馆)、蔡孝友祠、龚节愍公祠、万公祠等。

我们竟觉得时间不够用,走在古镇,大有目不暇接之感叹。于是只能“取一瓢饮”,走了惠山直街和下塘河两条线。惠山横街在路面整修,不能通行;有些地方还在整修过程中,如张中丞祠、东岳祠;有些规模小,浅尝辄止。我们重点看了直街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和下塘河的杨藕芳祠、周光霁祠(周敦颐)、李公祠(李鸿章弟李鹤章),择其要者述之。

范文正公祠是纪念北宋“人物第一”的范仲淹的,原在无锡堰桥,原样迁移至此。这符合我的文化古街“牙科手术式”修整的理念。我认为,修整文化古街,不能随便新造假古董,在“剔除”不合古街风格的后世劣质房屋之余,应该“镶补”上异地的零星古建,以便风格统一,也有利于统一保护。我认为范文正公祠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苏州山塘街没有这样做,而是热衷于造假古董。

张柬之祠堂,现在是过百龄棋院筹备处。这个点子好,把古街与围棋联系起来,珠联璧合。

杨藕芳祠是西式楼房,中式花园,风格独特。杨家人才辈出,叹为观止。

周敦颐祠堂突出了他的《太极图说》,而不是《爱莲说》,有极高的学术眼光。

李鹤年祠堂占用了“敌产”太平军赵王府,规模宏大,显见当时湘淮旧将的赫赫声势。

在整修过程中,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恢复,同时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加诸惠山泥人文化的传承,相信惠山古镇会成为无锡的一个旅游热点,我们也算先睹为快了。

惠山古镇处处有数百年的老树,参天蔽日,给古镇平添盎然古意,给我的印象极深。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下塘杨藕芳祠附近河边的那棵斜斜伸向水面的老树,这让我想起原先苏州拙政园石舫后面的几棵斜生的老树,形如怪虬,遮蔽荷塘。可惜拙政园的那几棵老树在“文革”中荡然无存了。

古镇照壁(集朱熹字)
 
牌坊
 
牌坊群
 
牌坊群2
 
乾隆御笔
 
进街牌坊
 
整修中的老屋
 

 风火墙

 巷门

 门楼

 张巡祠照壁

 张巡祠(不开放)

 东岳祠(整修中)

 小隔厢

 范公祠

 范公祠天井

 范公祠后乐堂

 老树1

 老树2

 陆贽祠主厅

 陆贽祠厅堂

 陆贽祠天井与戏楼

 倪瓒祠

 倪瓒祠在建石舫,太局促了吧。

 倪瓒祠画屏

 浦长源祠

 施子祠

 整修中的惠山横街1

 整修中的惠山横街2

 整修中的惠山横街3

 惠山下塘老树

惠山下塘

  张柬之祠和杨藕芳祠

  杨藕芳祠

  杨藕芳祠洋楼

 惠山塘

 周敦颐祠

 溪山第一楼

 李鹤章祠

 李鹤章祠花园石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秀嶂街,无锡老街坊风貌(上)
惠山古镇游
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皇帝常往的地方(叶平)
阿炳与二泉:所谓无锡惠山古镇
(2)无锡惠山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