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陶瓷馆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远在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发明了制陶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我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器。到了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时期,真正的瓷器发明了。这是我们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一页。从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釉上彩瓷器等,展现出中国陶瓷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陶瓷自唐代以来即远销世界各国,其卓越的制瓷技术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对许多国家的陶瓷生产均产生过深远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无愧于“瓷国”之盛誉。
故宫博物院堪称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其中收藏陶瓷类文物约35万件,
而且绝大部分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自成体系,流传有绪。特别是经过几代
专家的研究鉴定,使其具备了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次我们从中遴选
出400多件精品,按时代发展顺序予以展示,供观众朋友们鉴赏研究。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
陶器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考古发现所获得的资料证明,我国的陶器生产距今已有10000多年的历史,陶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实物资料出土。其主要分布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北方地区等。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陶器造型称奇。各地区的陶器都有其独特之处,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商、周、秦、汉的陶瓷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
商周时期,人们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商代除了大量烧造灰陶以外,还烧造出精美的刻纹白陶和印纹硬陶。约在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为后来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陶瓷生产更加专业化,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南方获得普遍发展。秦始皇兵马俑充分体现了秦代高超的制陶水平和精湛的雕塑艺术。西汉时期北方发明了低温铅釉陶,为以后低温釉彩的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东汉时期真正瓷器烧造成功,这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公元220年—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经360余年,陶瓷生产发展迅速。南方制瓷技术明显提高,瓷器产区和规模不断扩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省等境内均有窑址分布。所产瓷器以青瓷为主,器物造型以日常生活所用盘、碗、壶、罐、槅、洗、谷仓、烛台、虎子、唾壶、薰炉等较为多见。产品各具地方特色。
河南省安阳市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白瓷,为隋、唐时期白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的陶瓷
(公元581年—960年)
隋代陶瓷生产承前启后。至唐代,陶瓷业获得蓬勃发展。唐代陶瓷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名窑遍布南北各地,器物造型千姿百态,装饰纹样丰富优美。饮茶风俗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更使陶瓷作为物质载体成为友好往来的使者。
五代陶瓷更重造型和装饰技艺,为宋代陶瓷高峰的出现奠定了工艺基础。
宋、辽、金、西夏的陶瓷
(公元916年—1279年)
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陶瓷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在民窑发展的基础上,朝廷也在南北各地设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名曰“官窑”。汝、官、哥、定、钧窑等“五大名窑”瓷器备受后人推崇。
北方地区辽、金、西夏的陶瓷,既受中原陶瓷工艺影响,又独具民族风格,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朵奇芭。
宋、金时期南北各地还形成一些工艺技法、装饰风格相类似的瓷窑体系,如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钧窑系等;南方地区的越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景德镇窑系等。
元代的陶瓷
(公元1271年—1368年)
公元1279年,元王朝统一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陶瓷业的兴盛。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继续生产传统陶瓷品种,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外。景德镇则得天时、地利、人和,异军突起,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红釉瓷等新品种层出不穷,遂使景德镇一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为明、清时期进一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明代景德镇官窑及其他地方窑陶瓷
(公元1368年—1644年)
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年)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这就是俗称的“官窑瓷器”。此后,历朝沿袭此种制度。明代的窑业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前者专烧宫廷御用瓷,不计成本,质量精美;后者则属商品生产,产量大,艺术风格古朴潇洒。官窑的发展带动了民窑的兴盛,当时景德镇从事陶瓷生产的工人达十余万人,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彩瓷和颜色釉瓷是其主要品种,历朝均有精品传世。
明代德化窑白瓷别具一格,尤以瓷雕久负盛名。江苏宜兴窑和广东石湾窑则烧造仿钧釉陶器,宜兴窑还烧造紫砂陶器,尤以紫砂茶具闻名,出现了许多设计制作紫砂茶具的高手。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窑瓷器
(约公元1607年—1700年)
在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到清代康熙中期(约1676—1700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民起义的蓬勃发展,直至摧毁明王朝的统治和清朝入主中原,中国社会曾发生剧烈变革。作为全国制瓷中心的景德镇,其瓷器制造业也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万历三十五年以前,景德镇的制瓷业是由官窑占统治地位,此后,官窑急剧衰落,民营瓷业则因国内和亚欧市场需求的刺激而渐趋兴盛,跃居主导地位。以往人们曾将17世纪这一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称为“转变期”或“转型期”。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景德镇官窑及清代其他地方窑陶瓷
(公元1662年—1795年)
清代景德镇窑沿袭明制,亦分为官窑和民窑。清朝统治者革除了明朝在手工业方面的一些弊病,废除了官窑的编役制,将明末出现的“官搭民烧”作为定制,从而出现官民竞争的局面,刺激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由于三朝皇帝均对瓷器生产兴趣浓厚,加之督陶官臧应选、郎廷极(1663—1715年)、年希尧(?—1738年)、唐英(1682—1756年)等对御窑厂苦心戳力地经营,遂使景德镇御窑厂在仿古的基础上,创烧出大量新品种。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记事》罗列当时仿古创新的花色品种达57种之多。德化窑、石湾窑和宜兴窑也沿袭明代传统,按照自身的独特风格健康地发展。
清代晚期瓷器
(约1821年—1911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和清王朝的日趋衰败,景德镇的制瓷业亦总体上呈现逐渐衰退的局面。但清代晚期官窑瓷器仍然有光辉的亮点,如皇帝大婚和皇太后庆寿用成套餐具的批量生产等,有如晚霞余辉,令人称羡。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熊希龄于1906年在湖南醴陵姜湾倡办“湖南瓷业公司”,同时创办“湖南瓷业学校”,聘请景德镇和日本名技师担任讲师,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胎质洁白的釉下五彩瓷器。这是中国现代釉下彩瓷器的滥觞。醴陵瓷器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的第二瓷都。
中国瓷器的外销
中国陶瓷生产有着大约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堪称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作为物质载体曾满载中华民族的深情厚谊,传遍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每到一地,既带去了中国的文明,也载回了世界各国的文明。因此,中国陶瓷被誉为文明交往的使者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陶瓷一万年|从石器时期到末代王朝
陶瓷的历史
【手工艺精品】从陶到瓷,你知道多少
古瓷的光泽【中华陶瓷发展演变轨迹(五)】
夫物盏集:10分钟阅尽中华陶瓷史(建议收藏)
中国陶瓷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