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银山塔林之塔

     银山塔林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城东北方约30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文物景点。在此山南麓,自辽代以来相继建起形制各异的佛塔,因塔多似林,乃称“塔林

    银山塔林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银山已建有华严等寺院,唐宪宗元和年间,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辽金时代,这里就是京畿佛刹名山之一。到了明代,银山寺院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太监吴亮出资重修了大延圣寺。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英宗朱祁镇赐额“法华禅寺”。

    尽管这个景点的名气不小(为4A级景区),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不算太多,我在地铁昌平线的南邵站出口处等待开往银山塔林景区的公交(昌31路)时,在公交站趴活的当地黑车司机极力劝说我坐他的车到其他景点玩。按他的说法,在银山塔林里如果不爬山的话,二十来分钟就将塔林看完了,没有多大意思。但他的游说没有动摇我的初衷,因为我已经查过资料,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塔群自金元以来,经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自辽金以来的北方佛教圣地,为明清时期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

    来到银山南麓,游人确实不多,但见一座座古塔林立于峡谷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轻轻漫步塔林间,生怕自己的脚步打扰了塔中安息的灵魂。这样的环境,极易触发脑海中的某些特定记忆,原来从书籍中了解到的一些相关知识碎片竟得以在脑海中交汇融通,展现了一副副历史画卷:

    生死之事在我国古人看来意义甚大,因此我国自古就有“厚葬以明孝”和“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思想。封建时代的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后,所有规格和名称有了具体规定,比如皇族的墓葬可以称为陵;文臣武将的墓葬称为冢;不为官的知识分子可以称为墓;农民、乞丐和奴隶等底层人民的墓葬,则只能称为坟。至于也作为一种殡葬方式的塔,则不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它系来自古印度的“舶来品”。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古代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塔。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斓、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此外释迦牟尼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这些都是佛的舍利子。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牟尼涅槃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第一座佛塔的建立,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王朝时期,那时候,佛教才刚刚被少数中国人接受。在近两千年的风雨岁月中,曾经有数不清的宝塔在神州大地上拔地而起,展示着祖先们辉煌的艺术成就;又有多少座宝塔在干戈扰攘的战火中被堙没到了地下,它们当年雄伟的身姿只能到古书之中去寻觅。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有成千上万屹立着的古塔,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制作工艺之多样,时代跨度之大,在曾经和依然信奉佛教的国度之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它们的成就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古老的建筑艺术本身,从这些古塔舍利子的五彩夺目的光环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并不断创新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的佛教信众在修建佛塔的同时,也为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修建了无数的舍利墓塔,在有的寺院旁边,成组成群的高僧墓塔又组成了一个个举世闻名的塔林,向我们述说着塔下圆寂之人当年的功德与业绩。

    在银山塔林景区,共有18座佛塔,但最为壮观的还得数法华禅寺遗址内的金化佛塔群了。这五座密檐式砖结构墓塔,其中佛觉、懿行、晦堂三塔为十三层檐,圆通、虚静二塔为七层檐,平面为正八边形。当我以顺时针方向围绕塔转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挨在一起的五座塔,为何有十三层的?又有7层的?查了一下资料,在我国塔身的层数绝大多数都是阳性数目的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而以二、四、六、八等阴性数为层数的极其少见。这其中,又以七层和十三层的塔数量最多。据说七层塔源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而十三层的塔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所以“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代表功德圆满。但十三在欧美地区则被视为很不吉利的数字,可见东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和习俗差异在宗教中也极其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银山塔林景区示意图。景区中有十八座佛塔。


景区中的游人不多

法华禅寺遗址内的山门柱石,斑驳的表面显示了古寺曾经的历史

遗址中遗留的石雕

       这是景区中塔群最为密集的地方,由7座塔形成了塔林,其中金代所建五塔形制相同,皆为密檐式砖塔,高20—30米,外形高大挺拔,塔身细部均有精细雕饰,很像佛塔。元代二塔则比较小巧,一个是密檐式塔,另一个为密檐阁式与覆钵式相结合。塔顶饰有仰月、宝珠。造型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懿行大师塔,塔基由须弥座和斗拱勾栏平座组成,须弥座雕有狮头宝瓶等纹饰,整个塔基除斗拱外,满布花纹,雕刻精细,颇具匠心。整座宝塔造型俊秀挺拔,雄伟壮观,体现了我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这是在景区中散落的一座覆钵式塔。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呈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的形状很象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


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覆钵式塔,下面多了三层。

这座覆钵式塔是空心的,估计在塔中可以封存佛骨或经书等。

法华禅寺的复原图,可见当年的盛况,以及各座塔的属主名称。

   塔基砖雕莲花须弥座,塔身四面设假券门,门内砖雕佛像,雍容大方,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券面砖雕饰飞天仙女,神采奕奕,裙带飘扬。其余四壁雕饰菱花式假窗。第一层塔檐之下,装饰砖雕斗拱,其余各层塔檐之下则砖层叠涩挑出,塔形轮廓线条显得格外挺拔而秀丽。

塔的莲花座上有精美的雕刻图案

券面砖雕

塔的转角

这座塔的式样很特别

塔林正在银山脚下

塔的每个密檐角尖处都有这样一个立在龙口前的小菩萨

这样的屋檐布置方式与其他庙宇上的仙人指路及身后的一长串图腾动物结构大相迥异

从后面看塔林

从景区的最高峰上看塔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郊古迹寻踪 银山塔林攻略(组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篇):银山塔林
【行者】银山奇美,塔林高深
国庆小旅游1.邂逅银山塔林
北京银山塔林懿行塔(金)
北京银山塔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