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晴川历历汉阳树——之禹稷行宫

拾级而上看长江、游晴川阁,一定要从禹稷行宫山门前路过,禹稷行宫也是晴川阁景区的主体建筑之一。“禹”是指大禹,“稷”则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传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则教民种植五谷杂粮,救民于饥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称。

禹稷行宫本名大禹庙,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

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脊吻、坐兽等。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

大殿内有大禹治水的塑像,大殿廊檐下的“万世蒙泽”四字门额,由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檐柱上的对联是书画大师刘海粟的手笔:上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颂扬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下联“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

天井两边廊亭是大禹治水故事的壁画。

行宫左侧是明代的无字碑,由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可惜1983年出土时就已经断裂。这块碑与大禹治水有着不解之缘。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只看起来像龟的也是龙子之一,名叫赑屃(bixi)。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转而帮助禹治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其功绩,便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之所以只字未写,可能是为表明它功绩卓著,书之不尽。区别赑屃和龟的方法是看它的脚,龟足有蹼像鸭掌;而赑屃的脚同龙爪,五指是分开的。

行宫附近还有一些碑刻掩映在葱绿之中。

在行宫西北侧有一禹碑亭,为石木混合结构,面阔3、4米,四根石柱攒尖顶方亭,灰筒瓦屋面。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被后人称为“禹碑”,又称“岣嵝碑”。亭内的禹碑是清初名士毛会建自衡山摹刻于此。

碑亭东面的禹碑1770年所刻,碑文77个字,奇特难识,人们分别断其为“蝌蚪文”、“鸟虫篆”,认为碑文大意是: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我自持刻过几枚石印、书过几个古篆,在碑前驻足辨认许久,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被老伴催促了几次,才心有不甘地爬上了不远的铁门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晴川阁,雄踞江汉的三楚胜境
晴川阁
三楚胜境——晴川阁
偶遇(九十一)——灵秀湖北(二)
与黄鹤楼齐名的古建筑,不收门票,风景秀丽,人气却不如黄鹤楼!
晴川阁,楚天第一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