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平倭打出三百年的稳定 《鸣梁海战》确实有点忽悠
今年暑期,战争片《鸣梁》成为韩国票房最高的影片;但改名《鸣梁海战》引入中国,却票房平平

  我们对八年抗战、抗美援朝两战的艰辛念念在心,对四百多年前“七年平倭之战”的重要意义却几无所知

  “鸣梁海战”不过是大明朝“平倭之战”中的小浪花,韩国电影人把它捧上了天,我们却对祖先的征战荣光熟视无睹

  “平倭之战”一举奠定东北亚政治格局三百年不变

  中日甲午战争,其发展过程几乎完全复制了“朝鲜倭乱”

  简述

  七年打了两个阶段

  电影的背景,是发生于公元1592年的“朝鲜倭乱”。

  明朝万历年间的“朝鲜倭乱”,自1592年爆发,于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因1592年为壬辰年,所以按惯例一般又称为“壬辰倭乱”或“壬辰战争”。

  整个战争分为两段,一段是1592年到1593年,从日本入侵朝鲜起,到明朝派李如松明军大举入朝增援、击败日军夺回三都、日军退守釜山一带止。

  第二段则是在三方停战和谈四年多后,日军于1597年再次发动了战事,此年为丁酉年,所以一般又称“丁酉再乱”。

  在日本,则按其天皇年号,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前半截为“文禄之役”,后半截叫“庆长之役”。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统一了日本战国纷乱、时任日本太阁的丰臣秀吉,野心急剧膨胀,企图通过朝鲜进军明朝,遂尽全国之力,发动了此次侵朝之役。

  中国史上,将“壬辰倭乱”与“宁夏哱拜叛乱”及“播州杨应龙叛乱”,合称为“万历三大征”。然而,这却是被很多人都遗忘了的战争,也几乎是充满了负面评价的战争,同时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值得重视的战争。这点,从正史上的记载寥寥无几就可以知道。也因此,后人对此次战争了解不多,到了今天,这差不多真成了一场被各种迷雾掩盖了面目的战争。而万历皇帝和大明皇朝,更为这次战争背上了不少骂名。

  评价

  万历同学遭到历史老师漠视

  这场由万历皇帝支持和主导的抗日援朝之战,历史评价一直毁誉参半,后世无数文人政客都指其是导致大明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万历三大征之一。

  但实际上,并非全部如此。至少就目前史学界一些研究成果来看,明朝与后金持续不断的战争,才是其真正衰亡的原因,因为光是与后金战事有关的军费粮饷花费,就高达六千万两之巨。如此庞大的开支,是远非万历三大征可比的。

  但是,就因为史官们认为朝鲜倭乱是发生于附属国的一次区域性战争,觉得对明朝国内形势没什么影响,再加上对万历三大征的负面评价,因此在记载中大都一笔带过,是以长期以来,这次战事哪怕在中国,也是一直不太为人熟知的。即使是到近现代,这次战争也一样不太为人了解,大部分人对此次战争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历史课本中对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明军老将邓子龙英勇事迹的描述里,以及顺带提到的朝鲜名将李舜臣。

  由于这些原因,这部以李舜臣为主角的韩国历史战争片,在中国票房表现一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这个题材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实在很陌生。

  妄念

  日本野心实在有点大

  其实这是不太应该的。

  因为这场战争,无数明朝的大好男儿,血洒朝鲜,将日本侵略军打出朝鲜赶回了日本。经此一战,亚洲政治格局又维持了三百年不变,一直维持到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

  而中日甲午战争,其发展过程几乎完全复制了三百多年前的“壬辰战争”,日军先从朝鲜登陆,侵占朝鲜后,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最终占据东北。在盘踞东北一段时日后,终于爆发了抗日战争。

  这个过程的设计,最早就出自丰臣秀吉之手。

  1592年的日本入侵朝鲜,最大的原因,是当时日本国内的土地不够分了。

  日本战国纷乱的结束,并非全凭武力和征服,有相当部分是靠谈判得来的,秀吉所谓的“天下一统”,实际是一个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因此他能真正控制的领土并不太多,相当部分大名根本是听调不听宣。

  而追随秀吉的大名们,如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崛起成为了新贵。秀吉把自己直接控制的部分地区,论功行赏分配给了他们。但这点土地,不足以满足这些人的胃口。新人要上位,老人却不让贤—日本六十六国,已经不够这些新旧势力瓜分了。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最终危及到丰臣家的统治地位。

  起因

  秀吉直辖地有点少,不够分封

  解决方案,最后就落在了海外。在日本的西边,有个庞大的国家,叫明朝。而进攻的明朝跳板,当然就是朝鲜了。在秀吉庞大的计划里,前期有个叫“八道国割”的计划,并且在后来很快付诸实施,只不过没有完成而已。“八道国割”的意思,就是把原来的朝鲜八道,重新分割赏赐给参加这次战争的日本大名们。具体划分是这样的:平安道给小西行长,咸镜道给加藤清正,全罗道给小早川隆景,京畿道给宇喜多秀家,黄海道给黑田长政,忠清道给福岛正则,庆尚道给毛利辉元,江原道给毛利吉成。

  秀吉在给时任关白的丰臣秀次的信里,透露了他这个前所未有的宏大计划的全貌。

  在秀吉的计划里,朝鲜与大明北部已经被日本征服。三国一统后,他会恭请天皇移都北京,并献都城附近十国给皇室,同时随驾北京的朝廷诸公卿也将大增采邑。大唐国,也就是明朝的关白,由丰臣秀次来做。日本本土的天皇,则由后阳成天皇之子良仁亲王,或者皇弟八条担任;朝鲜国则交给羽柴秀胜或者宇喜多秀家统治,秀吉本人由海路移驻浙江宁波开府,以宁波为大本营,统帅大军继续向南征讨,准备把整个东南亚都拿下。

  起兵

  日本农民不干了,万历皇帝不干了

  秀吉的这种自大,在壬辰年六月二日—也就是朝鲜汉城陷落后不久达到了高潮。他决定亲自率军渡海,展开征明大计。

  六月中旬,岛津家重臣梅北国兼接到了出征的命令,带领麾下三百名士兵,前往九州肥后国的佐敷城中转,再乘海船到釜山。梅北国兼一点都不想去朝鲜,他走到佐敷城之后就不走了,占领佐敷扬起了叛旗。

  仅仅数天时间,梅北国兼旗下就聚集了数千人。梅北国兼叛乱的理由非常单纯—他不想去朝鲜打仗,朝鲜的日子太苦了。响应梅北叛乱的农民们理由也很单纯—朝鲜打仗,后方的日子太苦了。

  为了支应几十万大军在海外的战争,日本全国差不多已经是殚精竭虑,几乎榨干了民众的最后一滴血。尤其是农民,不仅要耕自己的那一部分田地,还要代替那些被抽调上前线的民夫耕作他们的田地,劳动量变成双倍,赋税也变为了双倍,还要在此基础上再负担三抽一的军粮租。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们只能选择逃亡或反抗。

  所以当梅北国兼登高一呼的时候,得到了不堪凄苦的九州民众的强烈响应。

  国内的动荡,最后让秀吉打消了亲自出征的念头,这让日本的大名们松了一口气。

  而在明朝,君臣们正忙于立谁为太子的“争国本”大计中。在相当部分大臣及文人的眼里,储君是真正的立国之本。相比之下,爆发在附属国朝鲜的这场局部动荡,就实在不值一提了,居中调停不参与最好。

  但身为一代名臣张居正得意弟子的万历皇帝,以及兵部尚书石星不这么看,少数封疆大吏和文臣也不这么看。如山西道御史彭好古就认为“御倭之计,迎敌于外,毋使入境”为上,兵部侍郎宋应昌则认为“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最后万历帝乾纲独断,发布上谕道:“倭贼大众据朝鲜与辽接壤,朕以门庭切近之忧,命将出师,势非得已”,并不许群臣再发异议,十分强硬地为此事定了性。

  这一决定,不但使朝鲜得以保全,同时也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政局,最终还对今后几百年的东亚格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交锋

  李如松势如破竹

  明朝出兵朝鲜的第一批次,是同年的六月十五日。但这批部队总共只有一千余人,主要目的是去保护朝鲜国王,侦察日军虚实。到了七月,副总兵祖承训带大约五千人抵达平壤,随即遭日军伏击,败退回国。然后一直到年底,结束了宁夏之役的李如松,才率三万八千多明军入朝,向朝鲜境内的十六万日军发动了正式反攻。

  仅仅三个月时间,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势如破竹,飞流直下三千里,杀伤大批日军,夺回朝鲜三都,一举将日军压缩到了釜山附近,最后因粮草不继及战马遭遇瘟疫等各种原因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明廷一方面因上述客观原因而力有不逮,一方面也为避免伤亡,于是挟大胜之余威,开始了与日本的谈判,双方暂时停战。

  至此,朝鲜倭乱的第一阶段结束。

  再战

  “鸣梁海战”其实可打可不打

  1597年,也就是明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同时不忿明朝对他的轻视态度,再次发动了战争,这就是“丁酉再乱”。此年正月十三日,“贱岳七本枪”之一的加藤清正率两百多只战船、一万陆军,从对马岛出发,于十四日抵达竹岛,与竹岛的日本留守部队会合,从釜山东侧的机张登陆,当天前锋便攻陷了釜山以北的重镇梁山。

  这次日军总兵力依然达到了十六万余人,其中水军比上次增加了两倍有余,达到了两万多名。因朝鲜内部党争罢免了名将李舜臣,战争的起始阶段,朝鲜水军就在漆川梁一战中全军覆灭,数百只战船仅幸存十二艘。

  电影描写的《鸣梁海战》,就发生在漆川梁大战朝鲜水师全军覆灭之后的两个月,九月十七日。

  此时日军的三百多艘战船前出攻击,原本是想配合陆军向汉城方向的攻势。但就在九月七日,日军前锋黑田长政所部,在稷山被明军解生所部击败溃退,自此日军的军锋就再没有越过稷山一带,汉城已经解除警报。所以日本水军此刻的任务,最多也只是前出夺取朝鲜水师的前方港口,解除朝鲜水军对釜山—对马之间日军后勤保障路线的威胁。因此对只有十二三艘战船的朝鲜水师来说,实际上是完全可以不打这一仗的,此战的胜负已无关大局。事实上,鸣梁海战之后,即使大胜,朝鲜水师也还是放弃了港口而撤退了。

  然而在电影中,却没有提到这一点,刚刚官复原职的李舜臣,不但依然要去解除日本水陆两军对汉城合围,还要面对最少十倍以上数量的日本水师攻击。这种曲笔,无疑加强了电影的可看性,但却严重不符史实,此种改编的得失,就见仁见智了。

  鸣梁海战,最终李舜臣以十三艘战船对日军三百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他一艘旗舰与日军对战,在他的鼓舞下,其他朝鲜战船才逐步加入战斗,此战以日军损失三十余艘战船、大名来岛通久被斩而结束,朝鲜战船无一损失,是为“鸣梁大捷”。

  结局

  日本就此沦入300年“默片时代”

  此后的朝鲜战场,明军一直处于攻势,日军则凭借数年来不断修筑加固的坚固倭城据守,但明军在蔚山和泗川两处都因久攻不下及其他各种原因而遭遇大败,伤亡甚重。

  就在此刻,日本国内政局出现了大变—丰臣秀吉因朝鲜战场不断失利,于1598年八月病死。同时,明军庞大的南方水军终于抵达朝鲜,与陆军一起,和侵朝日军展开了最终决战。

  此战明军出动战船五百多艘,朝鲜战船一百多艘,联军统帅为明军水师统领陈璘。日军主力是岛津家的部队,共有五百多艘战船。

  最终结果是日军仅逃出五十多艘战船,其他均被击沉击破,伤亡惨重。明军大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在此战中不幸牺牲。

  丰臣家因嫡系精兵强将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严重,年轻的继承人又相当幼稚,再加一个完全没有政治手腕却无比宠溺儿子的遗孀,使得日本史上最擅长隐忍的政治家德川家康乘虚而入,经过两场大战最终夺取了丰臣氏的统治权,日本自此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幕府时代。


  德川从壬辰之战中清楚地知道,西边庞大的明帝国是个日本现在招惹不起的强邻,而葡萄牙等欧洲商人和教士们,则又让他感觉到了还有来自海洋的威胁,所以此后日本足足三百年时间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而朝鲜李朝,则幸运地在明帝国的庇护下,从国土尽失、政府流亡到一举全面收复失土,不但得以复国,还继续保全了李朝的王室地位。此后的数百年里,朝鲜唯中国马首是瞻,担任着中国附属国的角色,一直到百年前才再次亡于日本。

  明朝万历壬辰朝鲜平倭之战,是一场被很多人忘记乃至忽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亚洲此后足足三百年的战略格局的三国大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1545年4月28日,朝鲜抗日英雄李舜臣出生
大明出兵朝鲜,扑灭日本野心却掏空辽东,全景回顾壬辰战争
【史话】明朝海战之露梁大海战
古代的白江口之战、蒙日战争、万历援朝战争
明朝规模最大的海战,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由此形成
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为何能轻轻松松打败日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