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井救人

从井救人


【拼音】:cóng jǐng jiù rén

【释义】: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 《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成语故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上千年来一直被教育工作者们视为圣贤。相传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博学多才者就有七十二人。但是,就在这七十二人当中,曾经有一个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来孔老夫子的指责和破口大骂。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又很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问有没有人知道宰予去哪儿了?结果学生们都说不知道,他便派弟子去找。不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非常生气,顺口骂了一句说: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也就是说宰予像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他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孔子斥责完,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而改变的。”

读遍 《论语》,这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从此“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同时,“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个六字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亦作“朽木难雕”、“朽木不雕”、“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但后来孔子也承认他是“言语”方面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入选“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这些精英阶层。因为宰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他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一次是讨论“三年之丧”。古代有礼曰“三年之丧”,为何丧期定为三年?因为古人认为:父母养育孩子,哺乳期是三年。就是说孩子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怀抱,自己吃,自己走,所以父母去世后为其守三年丧是理所当然的。孔子也极力主张。

但宰予提出质疑说:“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期间不行礼事,礼就忘得差不多了;三年不操练音乐,音乐就荒废得差不多了。旧的谷子吃尽了,新的谷子收割了,连钻火用的燧(suì)木都已经经过了一个轮回,为父母守丧,一年就行了。”

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穿着华丽的衣服,你心安吗?”

宰予说:“我心安。”

孔子说:“既然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但是作为一个君子在父母去世服丧期间,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出滋味,再好听的音乐也快乐不起来,再安逸的住处也不觉着住的舒适,所以君子不会像你这么做的。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予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不让父母抱着。为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天下公认的丧礼。宰予这小子,难道就没有让父母抱三年吗?”

又一次是关于“仁”的讨论。他向孔子提问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作为一位有仁德的人,当别人告诉你井里掉下去另外一位仁人,你会跳井救人吗?”

这个话题十分刁钻,因为如果跳下去就是死,如果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

孔子直接答复说:“为什么要跳井呢?君子可能受骗到井边去救人,但不会贸然跳入井中;他可能被欺骗,但不会被愚弄。 ”

孔子认为,仁人君子心存善念,如有人欺骗他说“井有仁焉”,他会急忙赶去救人。但一个君子,必是智仁勇三者兼备,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处境和事物的实际状况,从而采取明智而有效的方法去恰当处置,因而他不会贸然跳入井中。他可能一时被合乎情理的谎言所欺骗,但不会昧于事理,做出愚蠢的事。孔子的应答启示我们,救人也好,行仁义也好,都应当讲究方式方法。

“从井救人”这个成语就出典于此,用以讽刺一些人想做好事但方式方法不恰当,结果不仅事与愿违,反而会危及自己。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朽木不可雕也:弟子“宰我”上课睡懒觉,气得孔子骂出千古名句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多年,今成父母惯用语
每日一成语:从井救人
上课打瞌睡,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那个坏男孩儿后来去哪了?
腔调|孔先生的背影(十三)
千古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后面一句更扎心,你也许没有听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