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成语释义】: 鹬:长嘴水鸟; 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典故】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

  “可恨的家伙,竟敢来欺负我,想吃我的肉!”

  “呵呵...是有怎么样?”

  “你...我今天就不放你了!看你怎么!”“

  鹬鸟生气地说:“你以为这样吓的到我吗?哼!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

  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你的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那就看看,到底是你行还是我行?”

  “哼,咱们就走着瞧!”“哎呀,今天真走运,拾了个蚌,还抓了只鹤,到市上可以卖点钱了!”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和别人争斗的时候,如果不知道退让,最后受害的还是双方。只有旁观者收益。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蚌相争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中国吉祥图案—— 渔翁得利
成语典故800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