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仲淹复姓 潘阆藏名

【拼音】:Zhòng yān fù xìng   Pān Làng cáng míng

人物故事】:

范仲淹的曾祖曾任吴越中吴节度判官,祖上三代都在吴越王钱氏手下做官。范仲淹的父亲范墉随吴越王归顺了宋朝,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是一个掌管文书信札等工作的小官。范墉早年丧妻,续娶了谢氏,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范仲淹出生在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市)节度官邸。范仲淹两岁那年,范墉不幸病逝,谢氏护送丈夫的灵柩回到家乡平江府(今苏州吴县)安葬。由于范墉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孤儿寡母生活无着,虽有乡亲邻里的接济,但也不是长久之计。这年,在平江府做推官的朱文翰新丧妻室,经人介绍,谢氏带着4 岁的儿子改嫁给了他,从此,范仲淹改姓朱,名说(同“悦”)。朱文翰带着范仲淹母子先是在平江府任上,不久,调去汴京,谢氏母子即回到朱文翰的家乡淄州长山县。

  景德末年(1007 年),朱文翰辞官回家,范仲淹也随继父回到长山。朱家兄弟姐妹多,又都年幼,继父也日渐年老,母亲谢氏就想让范仲淹学些商贾技艺,赚钱补贴家计。虽然很想读书,但范仲淹也不愿违背母亲意愿,就在继父的安排下到一家店铺学徒。干了一个多月,范仲淹就因看不惯商人的虚伪奸诈,回到家中请求母亲允许他继续求学。继父知道后,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奖范仲淹的志向,支持他继续读书。

  当地学塾已经不能满足范仲淹的求知需求。一天,县城里传出消息,说长白山醴泉寺从京城来了一位高僧,不但德高望重,而且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于是范仲淹决定进山求学。长白山位于邹平、长山、淄川、章丘4 县交界处,范仲淹赶了 50多里路,终于在醴泉寺见到这位高僧。一番攀谈后,高僧对这名志趣远大、谈吐不俗的青年产生好感,决定收留他在寺中读书。

  然而朱家家境日渐拮据,范仲淹不愿给家里增加压力,他经常是每天只煮一碗粥,等粥凉了,把粥划为4块,撒上点盐和菜末,再拌上点醋,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划粥断齑”的来源。到后来,范仲淹刻苦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欣赏他的高僧,连寺院的住持都被他感动,每天送给他4个饼子。进山求学的第一年,正遇上县里科举考试,范仲淹去应试,被举为学究,大约相当于后来的秀才,范仲淹在县里名声大振。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的第三年,继父因病去世。办理完父亲的丧事,范仲淹回到寺庙中,高僧鼓励他去全国闻名的应天府书院求学。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秋,23岁的范仲淹来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今商丘)书院读书。应天府书院当时的执教者均为书院的名师,再加上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学生多为贫寒好学之士,从而形成了刻苦严谨的学风。

  在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熏陶下,胸怀壮志的范仲淹求学之志甚坚,以颜回自比,“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苦学五年之后,大中祥府八年(1015 年),范仲淹进士及第,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从此踏上仕途。

  因为在去应天府之前,范仲淹已经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到了广德,范仲淹先对政务作了些安排,就回到了淄州长山县。他拜见了朱氏长辈,向朱氏族众和乡亲们对自己的养育关照表示感谢,又对朱氏诸兄弟作了一番安排后,便将母亲接往广德。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冬,范仲淹游览广德的太极洞,亲手题写了“跫然岩”,署名仍为“宋进士朱说”,此遗迹至今保存完好。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迁文林郎,改集庆军节度推官,时年29岁的他,决意复姓更名。

与母亲商议后,他上书朝廷,提出了复姓改名的请求。在奏《表》中,范仲淹引用了范蠡、范睢的故事,说:“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经朝廷批准,进士朱说正式更名为范仲淹,字希文。不仅实现了少年时“自立门户”的心愿,也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


潘阆,宋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人,字逍遥。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逃进今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路辗转到杭州、会稽卖药为生。

至道元年(995),潘阆因宦官王继恩推荐,得到宋太宗的召见,赐进士及第,国子四门助教。因其过于狂妄,未几追还诏书。太宗驾崩之前,潘阆与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枢密赵镕、知制诰胡旦等谋立太祖之孙惟吉为帝。事败,真宗即位,将王继恩等人尽行诛窜。潘阆逃往舒州潜山寺。咸平初,入京被收系入狱,真宗过问逮捕审讯,不久获宽释,任滁州(今属安徽)参军。赴任滁州途中,潘阆写有《赴滁州散参军途中书事》诗:“微躯不杀谢天恩,容养疏慵世未闻。昔日已为闲助教,今朝又作散参军。高吟瘦马冲残雪,远看孤鸿入断云。到任也应无别事,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晚年遨游于大江南北,放怀湖山,最后死于泗上(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道士冯德之迁其遗骨葬于杭州。集贤院钱易铭其墓云:“逍遥尝与道士冯德之居钱塘,约归骨于天柱山。大中祥符三年为泗州参军,卒于官舍。德之遂囊其骨归吴中,葬于洞霄宫之右。”今杭州城有“潘阆巷”。

潘阆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说如何改名“范仲淹”?
以范仲淹为例,说说古人读书可以刻苦到什么程度?
钱穆先生:范仲淹
[转载]我国的82个复姓
复姓有哪些???
现存复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