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宋代螭纹玉璧的工艺特征

  宋朝是中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在哲学、诗词、绘画、书法、建筑、陶瓷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要研究宋代文化,除了收集注疏传世文献外,还需从出土文物入手,这些古物蕴含着宋人典雅的生活美学,对于探索宋代文化生产具有珍贵的价值,其中温润如君子的玉器尤为重要。


  由于天灾人祸和战乱盗墓等原因,保存至今的玉器多为传世品,加之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品极少,要从大量传世玉中要甄别出宋代玉器并非易事。2008年成都市温江区出土的南宋螭纹玉璧为我们认识宋代玉器,特别是研究宋代螭纹玉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一 . 玉璧的基本情况



图1 成都市温江区文管所藏南宋螭纹玉璧(正视图)




图2 成都市温江区文管所藏南宋螭纹玉璧(局部特写图)

  该璧为青玉(图1),质地温润,表面有黄色土沁,外径8.1、孔径3.4、厚0.4厘米,侧面呈现中间厚,内孔和外边略薄的状态,无内外轮廓线,正面雕刻一爬行螭纹,螭首轮廓近似三角形,二个云形耳向上竖,并往内钩,头的中间部位刻有二条阴线,其中纹眉之间的阴刻线呈“V”形宽槽(图2)。纹眉呈内钩状。两眼圆而内凸。脑后有长鬣,曲颈,四肢粗壮呈爬行状,关节处饰有内凹涡纹,三爪,背上有一条细长呈S形的阴刻线表示背脊,尾部卷曲成卷云纹分叉的蔓草状。玉璧反面无纹饰。


  该玉璧构思奇巧,雕刻精美,纹饰灵动,正面图案采用的雕刻技法是减地隐起加阴刻线,由于该玉璧的螭纹为浅浮雕,工匠只需要用平砣将纹饰周边的地子琢浅,纹饰立刻突显出来,头部和背脊采用流畅的阴刻线,虚实相生,动感十足。


  2008年3月28日该玉璧出土于成都市温江区天府街办柳江村6组1号双室!拱墓(工地名称:温江区科技园区四通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东室主人头部右侧,出土器物编号为2008CWSM1:18,伴随出土的还有双耳罐、陶盏、陶鸡、陶狗、匍匐俑、买地券、胭脂盒、铜镜等17件文物,其中东室出土买地卷有明确纪年,为南宋宝庆二年十二月,即1226年。


二 . 宋代螭纹玉璧的特征


  玉璧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由于宋代理学的兴盛,玉璧在宋代宫廷重大祭祀礼仪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加之金石学的兴盛,复古主义十分流行,在铜器、玉器上都有充分体现。特别是螭纹玉璧在体现宋代复古主义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邓淑萍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张明华对出土的宋代玉璧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6月,宋代玉璧共出土18件,分别是(见表):


  我们采用古器物学方法,从材料、工艺、纹饰三个基础层面对考古发掘品中的螭纹玉璧进行资料整理,有如下发现,




图3 金华市博物馆藏双面雕螭龙玉璧


  1. 玉璧材质有青玉  白玉,由于未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断层扫描仪、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出土玉器进行检测,还不清楚玉料来源。玉璧表面打磨光洁,存在不同程度的沁色,以黄色和白色居多,如浙江金华郑继道家族墓出土“双面雕螭龙玉璧”表面就存在不通明的乳白色沁色(图3)。按照制作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5厘米左右,如上海松江区西林寺地宫发现的“青玉螭纹璧”的直径就是4.1厘米,另一类是10厘米左右,如1964年四川蓬安县西拱桥村南宋夫妻合葬墓出土三螭纹玉璧青玉的直径是10.4厘米。另外,宋代人还有使用水晶、玛瑙制作各式璧,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镇建中村发现南宋绍兴25年(1115年)墓葬中出土800馀件文物中就有水晶璧、玛瑙璧等多件。




图4 上海博物馆藏青玉双螭纹璧


  2. 在制作工艺方面,有减地加阴刻线法和减地阳线高浮雕法二种技法。减地加阴刻线法就是工匠用平砣将物像(纹饰)周边的地子琢浅,使物像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如上海松江区西林寺地宫发现的“青玉双螭纹璧”(图4)和浙江金华郑继道家族墓出土“螭龙纹玉璧”。减地阳线高浮雕法就是工匠用平砣将物像(纹饰)轮廓外减地,减地后物像弧面浮起较高,再用阳线刻或管钻的方法加工图像细部,使物像有较强的立体感,如1998年浙江杭州浙江大学16号墓出土的“双螭纹椭圆型玉环”就是典型,另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双螭纹璧” (藏品编号为故玉1259号)也是采用的这种减地阳线高浮雕法。



图5 上海博物馆藏青玉螭纹璧


图6 四川省蓬安县文管所藏三螭纹玉璧

  3. 宋代的螭纹基本上仿造汉代,身体呈S形,背上常有一条细长阴刻线表示背脊,四肢发达,关节处饰有内凹涡纹,也有螭的腿部刻有短小的阴线,表示腿毛。尾部卷曲成卷云状或分叉呈蔓草状。头部轮廓近似三角形,二个云形耳向上竖,并往内钩,头的中间部位刻有二条阴线,纹眉呈内钩状。两眼圆而内凸。脑后有长鬣,多为细划纹。大部分玉璧的内穿孔和外廓都有凸起的轮廓线。按照正面装饰螭纹数量的多少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单螭,如上海松江区西林寺地宫发现的“青玉螭纹璧”(图5)。第二种是双螭相伴,如上海松江区西林寺地宫发现的“青玉双螭纹璧”,在其表面雕刻有两条螭虎,相互咬尾,形成逆向旋转。第三种是三螭共处,如1964年四川蓬安县西拱桥村南宋夫妻合葬墓出土“三螭纹玉璧”(图6)。玉璧背面多为素面,也有装饰卷云纹,如1964年四川蓬安县西拱桥村南宋夫妻合葬墓出土“三螭纹玉璧” 。另有背面装饰组合图案,将纹、龙纹、云纹在一个平面组合而成,如1994年浙金华郑继道家族墓出土“双面雕螭龙玉璧”的背面就雕有刻一螭二龙出没于云雾之中。


三.结论




图7 杭州历史博物馆藏双螭纹椭圆环

  考虑到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宋代墓葬可能出土早期玉器,我们将该玉璧与其他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宋代玉器作了一番仔细比较,发现他们在材料、纹饰、雕刻等上都能相互佐证。如该玉璧采用的青玉在宋代玉器中十分普遍。正面螭纹与上海松江区西林寺地宫发现的“青玉螭纹璧”(直径4.4厘米)最为接近,只是温江出土玉璧上螭纹的头部处理更为简洁。雕刻工艺与1994年浙金华郑继道家族墓出土高浮雕螭龙纹玉璧”非常接近,都采用减地加阴刻线法。郑继道家族墓为嘉泰元年(1201年)比出土螭纹璧的温江双室劵拱墓早25年。我们还将该玉璧与1981年四川广汉市和兴乡南宋窖藏出土螭纹玉带饰、浙江杭州浙大16号墓出土双螭纹椭圆环(图7)、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宋代金银器窖藏龙纹夹层银杯等器物上的螭纹进行了比较,发现该玉璧纹饰符合宋代螭纹特征。




图8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双螭纹璧

  同时,我们还将传世玉璧与温江出土南宋螭纹璧作了一个比较,发现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双螭纹璧”(藏品编号为故玉476号)(图8)的时代应为南宋。该玉璧为青白色,表面有后期人工染色, 正面雕刻两条螭虎, 相互咬尾,形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背面装饰卷云纹。国立故宫博物院邓淑萍根据该玉璧背面卷云纹与1964年四川蓬安县西拱桥村南宋夫妻合葬墓出土“三螭纹玉璧”非常相似,推断“双螭纹璧”(故玉476号)的年代为南宋,与我们的推断完全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略论古代玉器上的翅羽纹
首都博物馆藏出土玉器掠影乙(馆藏玉器高清图片)
详解隋唐宋辽金元明玉器纹饰——凤纹篇
汉代玉器
中华文物典藏之玉器篇 秦汉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