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靡晚清的哈葛德小说:现代启蒙的理想之光


对于今天的读者,哈葛德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在中国近代文坛,他却是一位风云人物。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新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小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是哈葛德的头像,将哈葛德视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

在晚清中国惨遭西方列强欺凌,民族生存岌岌可危的历史时刻,一代爱国志士以西学译介开启了寻求现代性的历史征程。作为当时译介最多的域外作家之一,哈葛德小说深受读者追捧,曾以瞬间的闪耀,点亮晚清学人以西学探求民族生存之道的启蒙理想之光。

哈葛德在晚清译介由三个不同的译者群体完成:以驻外使节为核心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曾广铨、坚守儒家体系的传统文人林纾,以及新旧杂陈、向往现代生活的青年知识分子包天笑。他们对哈葛德小说的译介,展现了这三个不同群体理解世界、理解历史、认知西方、认知自我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现代性表述,以及把握新的世界秩序的方式。

作家哈葛德是谁?

亨利·赖德·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为19世纪末著名的英国通俗小说家,一生著有68部作品,其中有小说58部。哈葛德小说以远征探险、爱情传奇、鬼怪传说为题材,展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大英帝国海外殖民背景下,英国社会伦理危机、价值观念及思想意识剧变的社会特征,涵盖了西方现代文学中复现的多个母题:异域探险、征服未知、英雄主义、自我发现、爱情至上等等,展示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意识。

哈葛德小说所蕴含的历史观、文明观、种族观、英雄观、爱情观和自由观,表征了西方关于种族竞争、文明秩序、权力关系、历史走向、生命价值追寻等不同方面的观念,折射出19世纪殖民扩张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思想意识。在19世纪英帝国殖民扩张的语境下,哈葛德小说既蕴含了以西方为中心建构世界观念新秩序的社会思潮,也展现了他对殖民扩张语境下人类文明走向的担忧、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意识主导下的人伦道德的质疑。哈葛德小说影响深远,19世纪至今,西方对哈葛德及其小说的研究经久不衰。

首位将哈葛德小说译入中国的是时任大清驻英使署三等参赞的曾广铨。1898年,曾广铨以《长生术》为书名编译哈葛德小说She:A History of Adventure,在戊戌维新派的机关报《时务报》上连载刊出。对哈葛德小说译介最多的是林纾及其口译合作者,译介哈氏小说23种(未刊2种)。杨紫驎、包天笑译介的言情小说《迦因小传》感动了向往爱情的一代青年。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以及周瘦鹃、周桂笙等人均译介过哈氏小说。

曾广铨眼中的哈葛德小说:

启蒙民众、推进民权的话语载体

作为体悟中西文化的维新人士,曾广铨是从中国传统士绅精英群体中分化出来一个新兴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这个新兴群体由晚清驻外使领、参赞、随员以及出使归国人员等组成。他们本着“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译介西方思想,为晚清国人认知世界、认知自我、走向现代搭建思想桥梁。曾广铨在《长生术》中呈现的“国家”“民权”“君主”“律例”“议会”“律师”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关键词,建构出一张不同于封建意识的思想网络,展示了支撑西方富强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社会秩序,为晚清寻求有效改良社会的思想动力。

林纾眼中的哈葛德小说:

侠义骁勇的“尚武”之气

林译哈葛德小说以一个个生动感人、充满异国想象的故事,在思想禁锢、意识封闭的晚清,触发了一代读者对西方的现代想象和新的文化期待,催发了现代性追求的萌芽。林纾从哈葛德笔下穿越时空进行异域历险的英雄身上,林纾看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的强悍精神,从西方民族的尚武和顽强中,看到了民族生存和文明延续依托的力量,认识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劫掠”本性,也看到了晚清社会积弱积贫、任人宰割的症结所在。哈葛德小说对其所处时代所谓“文明”“进步”的质疑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感伤,与面临亡国危机的林纾的悲愤情绪不谋而合。林纾自己对多译哈葛德小说曾作过解释:

哈葛德所遭蹇涩,往往为伤心哀感之词以写其悲。又好言亡国事,令观者无欢!”

包天笑眼中的哈葛德小说:

人性禁锢黑暗中的曙光

在《迦因小传》中,杨紫驎、包天笑按中国传统女德标准,以译、著参半的修辞方式重新打造了一个符合儒家伦理的女性形象,但译本展示的纯真爱情、个人自尊,个体生活道路的自由选择等现代理念,以强大的话语力量,引导了全新的情感体验,为晚清中国的一代读者认知西方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改变中国禁锢人性自由的封建价值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现代文明的追慕与想象,以及对新的未来的憧憬。

哈葛德的陨落

晚清风靡一时的哈葛德小说,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一代年轻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周树人、周作人、郭沫若、沈雁冰、胡适、陈寅恪、沈从文、钱锺书、冰心等,这些留名于中国文学史的一代作家和学人都曾是哈葛德小说的热心读者。

然而,五四一代青年立足于以审美为导向的新文学经典标准,对以救国保种为译介宗旨、注重小说所承载的西学内涵的哈葛德小说,从根本上产生了认知背离:“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来临,小说界逐渐全盘接受西方文学建制里的经典规范,因此晚清翻译小说受到排斥和歧视就在所难免了。以五四运动所奉行的文学规范来看,大多数晚清小说不论是题材、语言和翻译目标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从晚清到五四,哈葛德小说经历了从风行一时到沉寂无声,从推崇赞誉到冷落毁誉的历史吊诡过程,这一变化本身指向的,正是因时过境迁、思想意识变迁而生成的话语权力更替的历史特点。

重新探究哈葛德小说在晚清的译介意义

囿于以是否文学经典为评价标准的研究取舍局限,哈葛德这位启蒙过晚清一代学人的通俗小说家,未能引起当今学者的足够关注。然而,哈葛德作为晚清译介至重的西方小说家之一,与晚清社会对西方的认知,对西方价值观念的认同或者排斥,对自我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本土现代性的建构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关联。

哈葛德小说在晚清的译介,作为一种记录社会思潮、文学思想的历史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译者的思辨理路、言说逻辑及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哈葛德小说译本,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话语标本,为发掘晚清社会认知西方、启引现代性思想意识的发生提供了一条可供追溯的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超 | 民初主流小说家的自我调适与智慧抉择
幽默风趣的林纾
鸳鸯蝴蝶派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儒家士人书写 ——以包天笑、李涵秋、朱瘦菊作品为例1 耿传明
让钱钟书学外文的人
【都市人文】潘建国 | 清末上海地区的书局与晚清小说【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