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是什么说法?有没有道理?

自古至今,人们都离不开土地,人们更加热爱这大地,人们都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用来果腹生存的必须之物,天然的食材自然需要在土地上种植出来,善于耕种的自然是艰苦的劳动农民了,然而庄稼要有一个好的收成,与天气的好坏分不开,天气的变化无常,常常令我们措手不及,但是作为与自然斗争至今的劳动人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天气的预测方式,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二十四节气,而且生活中还总结出来一些特殊的俗语,诸如“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是农耕中最怕遇到的几种特殊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三月怕三七

句中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而“三七”并不是指农历三月初七这一天,除了这一天外,还有两天,分别是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在农民眼中,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这三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农作物的收成会变得不好,所以农民会非常着急担心。

在二十四节气里,在农历三月份会有两个节气,分别是清明和谷雨。在老人眼中,清明前后适合种瓜点豆,有句话叫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时候最宜春耕,雨水也比较重要,谷雨在农民眼中同样非常的重要,初七十七二十七三天都不下雨,那就意味着要天气干旱,毕竟刚刚立春没有多久,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任何一场充足的雨水,都能令庄稼有一个大的丰收,人们都说“春雨贵如油”,可想而知雨水的重要性。

在谷雨的前后,如果能下雨的话,对于棉花的种植也会有一个好的收成,有句谚语形容比较贴切,叫做“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倘若谷雨时节,不能下雨,那么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有句谚语形容也比较贴切,叫做“谷雨若无雨,粮仓里无谷”,可想而知特定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的影响之大。

四月怕初一

这里的“四月”指的也是农历,农历四月份也有一个特殊的节气叫做“立夏”,经历过三月的雨水滋润,各种农作物都在疯狂的生长中,在这个临近收获的季节当中,更需要的是阳光的照射,而不是雨水的来临。特别是对于种植的小麦而言,有些地区五月底六月中就会开始收割,倘若在四月初一就有雨水的降临,那么也就预示着这个月雨水都会很充足,然而这个特殊的季节,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雨水,太多的雨水会造成涝灾,从而会延缓作物的收成日期,严重的则会导致产量大减,还会影响秋后另一种农作物的耕种。

其实这句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其完整的句子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就担心在四月初一的时候下雨。

因此就算三月初七不下雨和四月初一下雨,都不会太担心,但是如果在农历四月十二的时候下雨了,那就表示这个四月份的雨水非常充足,在后期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一直将要持续到小麦收割时,这样显然对于小麦收割是不利的,甚至小麦都会泡到水里,不能得到丰收。

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旧指导着我们的农耕种植,并且非常的重要。其实农民长时间的在自然条件下耕种,久了自然会关注天气的变化,为了趋利避害,人们更是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种造福百姓的时令,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高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是怎么个说法?
“不怕大暑下雨,就怕大暑晴天”,今日是大暑,下雨有啥说法?
谷雨到了,谷雨天晴好,还是下雨好?看看老祖宗的谚语咋说
今天八月初一,老人说“不怕初一晴,就怕初一淋”,有何道理?
俗语:“三月怕初一,无女卖儿妻”,啥意思?今年年景有何预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