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腕踝针法图解
userphoto

2022.06.09 浙江

关注

 
  
腕踝针法

腕踝针法是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进针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有体表分区、进针点、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等。
标本、根结理论是腕踝针法的理论基础。标本、根结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对针灸临床有指导意义。该理论认为,四肢为十二经脉之本,其部位在下,是经气始生始发之处。在临床上,针刺这些部位的腧穴易于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所以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主治病症的范围较广较远,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能治远离腧穴部位的脏腑病、头面五官病。腕踝法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四肢肘膝以下的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十二经脉的本部、根部,表明腕踝针的应用,恰恰体现了标本、根结理论。腕踝针法针尖所达部位为皮下,此处正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结合腕踝针与十二皮部的关系,刺之可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与之相联属脏腑的功能,起到祛邪扶正的治疗作用


01
PART
腕踝针与皮部的关系
腕踝针法把人体的胸腹侧和背腰侧分为阴阳两个面,属阴的胸腹侧划为1、2、3区,属阳的背腰侧划为4、5、6区。并以横膈为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符合十二经脉及皮部的分布规律。如手少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足少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第1侧线,与腕踝针的1区相合。由此绕躯体从前向后,依次为厥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大体相当于从1~6区的划分。上1、2、3区在上肢内侧,相当于手三阴经的皮部;上4、5、6区在上肢外侧,相当于手三阳经皮部。下1~6区也相当于足三阴和足三阳经的皮部。


02
PART
腕踝针与标本根结理论的关系

(一)腕踝针刺激部位

1.人体体表分区  将人体体表划分为6个纵行区和上下两段(图1-1、图1-2、图1-3)。

图1-1 躯干定位分区正面

图1-2 躯干定位分区侧面
纵行六区
纵行六区包括头、颈和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两部分。

图1-3 躯干定位分区背面
①头、颈和躯干六区 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6个纵行区。
1区:从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向右各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分别称之为左1 区、右1区。临床常把左1区与右1区合称为1 区,以下各区亦同。
2区:从1区边线到腋前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3区:从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4区:腋中线至腋后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5区:腋后线至6区边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6区:后正中线向左、向右各旁开1.5寸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分别称之为左6区、右6区。
②四肢的分区 以臂干线和股干线为四肢和躯干的分界。臂干线(环绕肩部三角肌附着缘至腋窝)作为上肢与躯干的分界,股干线(腹股沟至髂嵴)为下肢与躯干的分界。当两侧的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置,也就是使四肢的阴阳面和躯干的阴阳面处在同一方向并互相靠拢时,以靠拢处出现的缘为分界,在前面的相当于前中线,在后面的相当于后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上肢六区:上肢六区,将上肢的体表区域纵向六等分,从上肢内侧尺骨缘开始,右侧顺时针、左侧逆时针,依次为1区、2区、3区、4区、5区、6区,左右对称。
下肢六区:下肢六区,将下肢的体表区域纵向六等分,从下肢内侧跟腱缘开始,右侧顺时针、左侧逆时针,依次为1区、2区、3区、4区、5区、6区,左右对称。
2.上下两段  以胸骨末端和两侧肋弓的交接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称横膈线。横膈线将身体两侧的六个区分成上下两段。横膈线以上各区分别叫作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的各区叫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如需标明症状在左侧还是右侧,在上还是在下,又可记作右上2区或左下2区等。

(二)腕踝针进针点

1.腕部进针点、定位及主治 (图1-4,表1-1)
左右两侧共6对,约在腕横纹上2寸(相当于内关穴与外关穴)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从前臂内侧尺骨缘开始,沿前臂内侧中央,前臂内侧桡骨缘,前臂外侧桡骨缘,前臂外侧中央,前臂外侧尺骨缘顺序六等分,每一等分的中点为进针点,并分别称之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图1-4 腕部进针点
表1-1 腕部进针点、定位及主治

2.踝部进针点、定位及主治( 图1-5,表1-2)

图1-5 踝部进针点
左右两侧共6对,约在内踝高点与外踝高点上3寸(相当于悬钟穴与三阴交穴)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小腿内侧跟腱缘开始,沿小腿内侧中央,小腿内侧胫骨缘、小腿外侧腓骨缘、小腿外侧中央、小腿外侧跟腱缘的顺序六等分,每一等分的中点为进针点,并分别称之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表1-2 踝部进针点、定位及主治

腕踝针技术操作与临床应用


03
PART
腕踝针操作技术
1.针前准备  患者可采用坐位或卧位,或针腕用坐位,针踝时取卧位。针刺时肢体位置非常重要,肌肉尽量放松,以免针刺时针体方向发生偏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一般常选用(0.38~0.32)mm×(25~40)mm毫针。
2.进针方法  选定进针点后,以押手固定在进针点的下部,并且拉紧皮肤,刺手拇指在下,示指、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15°~30°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平放,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进入1.2~1.4寸,(图1-6)。

图1-6 腕踝针进针法
3.行针方法及得气表现  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不捻针;患者针下无任何感觉,但患者的主要症状可得到改善或消失。如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时,说明针刺入到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须将针退至皮下,重新沿真皮下刺入。
4.留针方法  一般情况下留针20~30分钟。若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1至数小时,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行针。
5.出针方法  与毫针出针法基本相同。


04
PART
腕踝针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腕踝针疗法中,每个区所治疗的病症大致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同名区域内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等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其二,主要症状能反映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总的来说,本法适应范围广、见效快。

(二)处方选穴原则

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此原则针对上、下不同分区而言。如前额的体表区域属上部,故前额部疼痛选上1点治疗为主。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  此原则针对左、右对称的6个体表区域而言。如左侧乳房位于左上2区,故左侧乳痈选取左上2点治疗为主。
3.区域不明、选双上1  部分疾病无法确定其所属体表区域的,如失眠、高血压、全身瘙痒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儿舞蹈症、小儿多动症等,以及病因复杂难以明确判断其所属体表区域的疾病,均可取双上1点进行治疗。
4.上下同取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位置靠近横膈线时,不仅要取上部的进针点,还要取与之相对应的下部进针点。如按体表区域的划分,胃脘部大致属于双下1区和右下2区,故治疗胃脘痛不仅取双下1点、右下2点,还应根据其病症表现靠近横膈线而加取双上1点和右上2点。
5.左右共针  如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躯干部的1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1或双下1。又如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躯干部的6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6或双下6。

(三)处方示例

1.头痛  取上1,上2。
2.偏头痛  取上2,上5。
3.胃痛  取上1,上2。
4.肝区痛  取下2。
5.痛经  取下1。
6.肩痛  取上4,上5,上6。
7.坐骨神经痛  取下6。
8.颞颌关节炎  取上4。
9.肠炎  取下1,下2。
10.皮肤瘙痒、荨麻疹  取上1。

(四)注意事项

1.腕踝针法进针一般不痛、不胀、不麻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说明进针过深,须调至不痛不胀等为宜。
2.把握准确的针刺方向。即病症表现在进针点上部者,针尖须向心而刺;反之,病症表现在进针点下部者,针尖须离心而刺。
3.进针点位置有时要根据针刺局部情况及针刺方向进行调整。如针要刺过的皮下有较粗静脉、瘢痕、伤口,针柄下端有骨粗隆不便针刺,针刺方向要朝向离心端等情况时,进针点位置要朝向心端适当移位,但点的定位方法不变,要处于区的中央。
4.有几种症状同时存在时,要分析症状的主次,如症状中有痛的感觉,首先按痛所在区选点。
5.如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按毫针刺法中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6.对如疼痛、麻木、瘙痒等感觉及与痛有关联的一些运动症状,在一次针刺治疗中常能立即获得疗效,达到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效。若针刺入后疼痛等症状未能改变或改变不全,除疾病本身原因外,往往与针刺时体位不正、针刺点位置在区内不够居中、针刺进皮下不够表浅、方向不够正直、刺入长度不当等因素有关,有时即使差别甚微都会影响疗效,因此,要注意针刺的各个步骤。如属针刺方法问题,要在针尖退至皮下,酌情纠正后再进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法
腕踝针(20140619)——周丹凤.ppt
专业揭秘:任之堂自创针法——阴阳九针
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图解〗《中医针炙的针法》
我的抗疫组合针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