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临证答疑 - 王付著作 - 王付经方
经方临证答疑
作者:王付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09-2-5 19:53:57    浏览次数:636
撰写此书而结合临床运用经方治病体会,感悟到学习经方,以提问的形式能增强学习效果,以问答的形式能开拓学习视野,以答题的形式能强化学习记忆。提问答疑能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点拨科学的思路方法、能激发灵活的思辨能力,能促进更好地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本书设经方临证思路、经方运用答疑、方方合用医案3章,前两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学习、应用经方中的难题,通过问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问题而将学习引向深入;通过答以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因难题而深入分析、研究与解决。第3章重点突出理论学习能指导临床实践。本书构思新颖,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问有所用,答有所学,开拓思维,启发灵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在校师生学习与应用经方的重要参考用书。

前 言

学习经方,何种思维方式能使学习进步最快?哪些思路方法能使学习记忆最深?什么思辨能力能使学习收效最佳?何种诊治技巧能使运用能力提升?只有在学习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在思索中开拓认识,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经方而科学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发现问题:学习经方首要的问题就是会发现问题,欲发现问题就必须对所学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能在为什么之中不断发现问题,更能在问题之中再发现问题。如学习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方,可发现病证不是太阳中风证而为何要用桂枝汤,为何又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再如温经汤是温经散寒的有效方,而为何配伍寒凉药如丹皮、麦冬,而不用丹皮、麦冬而为何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等等。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为学习经方开辟新的思路与新的境界。

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是发现问题的深化,是凝聚集合问题的核心步骤,而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而权衡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本质与变化又有何种关系,在认识问题中再认识。如学习理中丸是主治脾胃虚寒证,而认识理中丸既要从本质上认清方药组成是以补虚为主,还是以散寒为主,又要在变化中认清理中丸还能主治胸痹证、霍乱证等,以此全面剖析理中丸主治病证的本质是什么,而主治变化的病证是什么。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循序渐进地不断地认识问题,才能使学习与应用经方有新的收获与进步。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认识问题的深入,是提炼分化问题的集中体现,而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必须对问题提出设想与构思,反复思考与推敲,对问题务必切中要害,层层剖析,化繁为简。如学习黄土汤主治阳虚出血证,既要分析阳虚出血证的病变证机,又要分析方药组成与病变证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阳虚病变证机为何要配伍寒药黄芩,分析配伍黄芩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何不用寒药而又不能收到最佳治疗效果。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全面分析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有新的理论思维与运用能力。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分析问题的钥匙,是开启理论思辨与探索未知的大门,而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对问题仔细琢磨、逻辑推理、科学论证,并且具有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如学习肾气丸主治消渴证,既要研究肾气丸方药组成,又要研究肾气丸功效与主治消渴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肾气丸方药组成,以干地黄为主滋阴清热,丹皮、泽泻性寒以助干地黄;以附子、桂枝为主温阳,山茱萸性温以助附子、桂枝;以茯苓、山药性平以协调阴阳。进而再研究消渴病证表现,渴欲饮水(以饮一斗)为阴虚不得滋润,而小便多(小便一斗)为阳虚不得固摄,以此得出肾气丸功效是阴阳并补,主治阴阳俱虚证。可见,学习经方,只有系统研究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既有理论指导,又能联系临床实践。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归结,是获取知识而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对问题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统筹兼顾、入细入微,切中化解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如学习乌梅丸主治蛔厥证,既要解决乌梅丸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方,又要解决乌梅丸方药组成中没有用驱虫药,而归纳乌梅丸方药组成,仍是酸敛药,苦寒药,辛热药,补益药,权衡乌梅丸组方原理是因蛔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得甘则动,以此判断乌梅丸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方;又因乌梅丸方药组成中寒能清,热能温,甘能益,酸能收,以此判断乌梅丸能主治寒热错杂证即“又主久利”。可见,学习经方,只有如实解决问题,才能使学习经方而能运用经方,并指导临床实践。

学习经方是在诸多问题之中思辨求知,而运用经方是在理论指导中科学验证,以此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芍药甘草附子汤合四逆加人参汤、合桂枝汤。
运用白通汤的若干问题
运用乌梅丸的思路与方法
杨兆林临证病案录三
乌梅丸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