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提醒】从处方变化看中医学的严谨性
 本帖最后由 万里云天 于 2012-11-5 18:18 编辑

       民国时期的中医学著作,大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人用心啃读的实用性经验总结。其能上推经典,下探病原,又融汇新知,是中医学在历史发展史的一个大亮点。以下是一个我本人常读,常抄写,反复啃读的病案(出自丁甘仁医案),觉得的很好,能充分体现中医温病学的辨治特点,我在临床上效仿之,亦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请大家品读并各抒见,共同交流提高。
       狄右,伤寒两候,壮热无汗,谵语烦躁,舌焦无津,脉象沉数,四肢反逆冷,五六日不更衣。此邪已化热,由阳明而传厥阴,阴液已伤,燥矢不下,有热深厥深之见象,风动痉厥,恐在目前。急拟生津清热,下则存阴,以望转机。
处方一:石膏四钱  甘草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生地六钱  玄参三钱  石斛三钱  郁李仁三钱  麻仁四钱 花粉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清宁丸三钱包煎
二诊     昨进生津清热,下则存阴之剂,得便甚畅,壮热渐减,微汗蒸蒸,四肢转温,书所谓里气通而表自和之意。惟口干欲饮,尚有谵语,舌上干糙未润,少阴津液已伤,阳明伏热尚炽,脉数未静。仍宜滋少阴之阴,清阳明之热,冀其津生邪却,始得入于坦途。
处方二:石膏四钱  甘草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生地六钱  石斛三钱  玄参三钱  川贝二钱  桑叶二钱  丹皮二钱  秫米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三诊:两进生津清热之剂,壮热大减,谵语亦止,舌糙黑未润,口干欲饮,脉数溲赤。阴液被热销烁,津无上承。再拟甘凉生津,以清邪热。
处方三:羚羊片五分 石膏四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地八钱 玄参三钱 石斛五钱 桑叶二钱 丹皮二钱 麦冬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四诊   表里之邪,均已大减,舌焦黑转为红绛,津液有来复之渐,邪热有退化之机,脉数较和。仍守甘凉生津,以清余焰。
处方四:西洋参一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地八钱  玄参三钱  石斛五钱  花粉三钱  桑叶二钱 丹皮三钱  川贝二钱  麦冬三钱
                秫米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自按:此案辨证准确,治疗紧扣病机,用药有条不紊,药随证变,药到证平。用药轻灵严谨,思路清晰明确,说理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层层入扣,体现作者深厚的基础理论素养及丰富的临证经验。特别是生动地揭示了卫气营血的辨治法则,从理论变为具体展现,可谓易学易懂,生动活泼。此案当称中医治学典范。

一,该病患原为伤寒,经治不愈,入里化为阳明大热,并已大伤阴液,且有热扰心包之象,险证已见。从伤寒温病法合治之,此为孟河丁甘仁先生最拿手的绝活之一。一诊以清热生津润下而取效,用药之量较之平时为大,当知温病学派用药向以轻见长,五分六分一钱二钱为其常用之量,五六味药亦常见,观此方十二味,知为当机而断,盖病重而用药亦重。
          二,二诊用药最妙,去润下之剂,用桑叶,丹皮,川贝,透邪外出,标本兼治。我常用这三味于肺热咳嗽或咽喉不利属热或燥者,有效。
          三,相机而用羚羊片和洋参,相比现在而言,1.5克和3克的用量好像有点大,而且贵,但疗效绝对是刚刚的。平时就是小儿发高热,单用羚羊片0.5-1克泡水服,也能取效。而洋参,1克泡水服也就够了,于是大热后的气阴两伤,给力!
          四,茅芦根的使用,贯穿整个疗程,清热生津两相宜。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对此二药的应用有深入研究,认为热气伤津之证用之最宜,且量多大,在60克以上。
          五,提取药对,如生地与玄参治阴虚火旺,石斛与花粉治肺胃阴虚,桑叶与丹皮川贝治热咳,茅芦根治津伤等等。
以上为一点浅见,希能抛砖引玉,大家踊跃发言,不胜感激。

http://bbs.iiyi.com/thread-2217801-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甘仁医案·伤寒案八
【每周一案】 第135期 • 温病
董漱六医案(一)
施今墨老先生:2剂治愈暑伤夹杂证,暑季必备!
《丁甘仁医案》
『喉风』肝盛两虚型喉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