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波人,56岁才创业,后来成全球芯片大王,70岁时娶57岁的妻子-今日头条
userphoto

2022.08.18 上海

关注

原创2022-04-28 14:54·Linda时光之心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除了台积电,就是张淑芬”。----台积电创始人、芯片大王张忠谋说

芯片制造是目前世界科技发展大厦上的明珠,

而这里面,又数光刻机最有高科技范,最顶级的光刻机被誉为世界设备中最难制造的设备之一。

如今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就离不开芯片。

如今的高科技产品几乎都离不开芯片,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遥控器等。

可以说,芯片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灵魂。

苹果产品中密密麻麻的元器件构成不难看出,其主板上占据最多空间的就是芯片,也正是这些芯片构成了苹果产品具备智能化的、高度复杂的功能。

正是因为芯片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且用途广泛,加上又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这让生产芯片的企业,很有市场竞争力。

张忠谋如今被称作“芯片大王”,他掌管的台积电生产的芯片供不应求,正因为如此,张忠谋也连年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

2022年,张忠谋以24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25名。

他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

56岁才创业,这个年龄对于很多人来说,差不多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但他依然雄心壮志,像年轻人一样充满创业的热情,从事的还是芯片这种高科技企业。

而且他还在70岁这年,与自己曾经的秘书结婚,还说妻子是自己除了台电之外最大的成就。

这样一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

浙江宁波靠海,当地人靠经商致富的历史由来已久。

世界船王包玉刚就是出生在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

包玉刚的二女婿吴光正也是宁波人,他后来将包玉刚留下的地产板块发扬光大。

网易的创办人丁磊也是宁波人。

1931年,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望族:

父亲是当时宁波财政局局长,

母亲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外公是个大藏书家。

一岁时,父亲带着全家搬迁到南京,他在一家外资银行担任副经理。

5岁时,父亲带着家人到了广州,在广州组一家银行银行担任经理。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日军侵华,于是,父亲让妻子带着张忠谋先前往香港避难,自己在第二年也到了香港。

因为此前工作经历非常漂亮,所以,张父很快在香港也谋到一份差事。

张忠谋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作伴。

他小时候体质不是很好,经常得感冒发热这类的小病,甚是让母亲担忧,经常炖鸡汤给他补身体。

可以说,张忠谋是在父母浓浓的爱意包围中长大的,但父母并不溺爱他。

相反,父母总是积极的引导他多阅读,多思考。

童年时期,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小小年纪的他,从阅读书籍中找到了快乐。

1942年,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也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一时间,香港人心惶惶。

赌王何鸿燊这个时候在港大念书,因为日军的侵入,不得不辍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家人的安全,1942年底,张忠谋的父亲家人又逃离到大后方----重庆。

在不断转换城市时,张忠谋的父母一直没有放松一件事-----那就是对张忠谋的教育。

到了重庆后,父亲依然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在银行里工作。

张忠谋当时11岁,因为战乱,他在香港的学业荒废了半年,

不过他依然以优异成绩进入当时重庆最好的中学-----南开中学,后来又被保送南开高中。

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举国欢庆。

于是,张父又带着一家人回到上海,在上海找了一处房子,安定了下来。

这段时间,张忠谋的母亲 还给他请了一位外国老师补习英文。

在业余,他还学过小提琴,以及打桥牌。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母是朝西式教育的方向来培养他。

1948年,张忠谋刚考上沪江大学银行系。

内战又打个不停,张忠谋的父亲经过衡量一番,还是决定前往香港。

此时,张忠谋的父亲觉得学金融,将来很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于是,让儿子到美国留学,改学理工。

刚满18岁的张忠谋,就告别父母与祖国,登上了去美利坚的飞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1949年9月,张忠谋申请到了哈佛大学,是当时100多名新生里唯一一个中国人。

在哈佛的第一年,张忠谋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成绩也非常有序,期末成绩排全年级的前10%。

张忠谋不仅会学,还会玩,不上课的时候,他喜欢约上好友打桥牌。

1950年,张忠谋的父母来到美国,与儿子团聚。

父亲此前在国内都是任职高级管理岗位,没想到到了纽约后,找个像样的工作却很难。

于是,只能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开了一家礼品商店维生。

1950年9月,张忠谋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一直成绩优异,以获得奖学金来减轻 父母的负担。

而且从大二开始,他就做各种兼职,比如打字,申请学校研究助理,来半工半读,解决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大学期间,他和一个同样来自于上海的留学生陈姓女子谈起恋爱。

共同的成长背景,让两个年轻人在异国他乡,变得无话不说。

在1953年6月,经过两年的恋爱,两人进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3个月后,他获得了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

他打算直接考博,不过当时没考上,于是,他就接受了一家公司的Offer.

当时手握麻省理工硕士学位的理工男,是香饽饽,他收到了4家大公司的邀请函。

工作两年后,他又再次考博,不过依然是没通过。

在张忠谋参加工作后,妻子也顺利在波士顿找到工作。

1955年,24岁的张忠谋进入半导体行业一家小公司希凡尼亚工作。

一九五五年五月,张忠谋24岁,他很快就当上部门主管,

但是,公司接连亏损三年后实施大裁员,张忠谋没能幸免。

后来他进入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

进入德州仪器是张忠谋人生的转折点,此后,在这里,他度过了20多年的岁月。

因为表现突出,1961年,一个大馅饼砸到张忠谋的头上:

公司打破特例,决定送他去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而且就读期间,公司发放全薪。

唯一条件就是学成后要为德仪公司服务五年。

在斯坦福读了两年半的博士,他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33岁的张忠谋按照约定,回到德仪,继续发光发热。

张忠谋不仅在技术方面,掌握着半导体行业的领先技术,还积极关注经营方面的东西。

很快,高层主要到了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断给他机会,提拔他。

41岁那年,他就当上集团副总裁,还兼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

手下管理着3万名员工。

德州仪器当时在行业内的名头非常响,

当年英特尔转型开始做CPU,都是因为受到了德州仪器的影响。

不过,张忠谋这人性格比较耿直,遇到一些事,喜欢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轻易妥协,这种性格,一方面成就了他,看准的事,他会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也让他容易在企业内部树敌。

最后,因为接班人培养的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身心疲累的他,离开了服务了20多年的德仪。

这一年,他52岁。

第二年,通用仪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他到大名鼎鼎的通用仪器,担任总裁。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政府积极推动科技产业。台湾地盘比较小,人才也既有限,于是他们把眼光瞄准了美国的高科技人才。

张忠谋,尤为被看好,无论是技术背景,还是管理经验,他都无可挑剔。

更可贵的是,他是华人。

就这样,台湾政府高官亲自到美国,邀请张忠谋到台湾考察,而且是高规格的接待,显得极有诚意。

不过,张忠谋在考察后,他并没有立马答应。

他花了2年的时间来思考创业的事情,最终,他认识到:

此时不博何时博?

他一直在为别人打工,虽然待遇优渥,但很多时候还是要服从高层的意见,不能放手地干。

他决定干属于自己的事业,更何况,台湾方面真的很有诚意。

论技术,他肯定是掌握着世界顶尖水平的半导体技术。

1985年,张忠谋经过与当时的家人商量,最终结果为:

妻儿留在美国,

他独自到台湾担任工研院院长,同时兼任台湾第一家积体电路公司联电的董事长。

但是,随着张忠谋到了台湾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回美国,这让他与原配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但张忠谋一心投入到事业中。

1985年,54岁的他从美国到台湾发展,起初担任工研院院长,

此时张淑芬在工研院担任办公室主任,也兼张忠谋的秘书。

张淑芬气质温婉,非常细心,在很多方面,给了张忠谋帮助。

不过张淑芬的婚姻也不太幸福,与丈夫貌合神离,后来离婚了。

十几年后 ,张淑芬成了张忠谋的第二任妻子。

担任工研院院长后 ,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他认为:

台湾原有的从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一手包办的经营模式,终将拼不过世界级大厂。

不如转换赛道,专做晶圆代工,这样才能追求长久获利。

因此他决定另起炉灶。

要另起炉灶,就得有弹药与粮草,也就是现金。

当时,当时半导体在台湾是全新的产业,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

张忠谋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到处求人投资,也碰了很多壁。

最后终于天使投资人出现了:

荷兰商飞利浦同意投资,条件是必须取得台积电的股份,最终在几方的共同投资下,终于解决了创业资金的刺手问题:

荷商飞利浦投资27.5%,

民间业者投资24.2%

台湾行政院卡法基金投资48.3%,

总计资本额13.775亿新台币。

1987年,张忠谋辞去工研院院长,创办台积电,张淑芬也在这一年,辞去了工研院台北办公室主任的 职务。

创业初期其实比较艰难:

台积电的六寸厂生产的低阶产品,最初产能很低,一年仅有6615片,

1987年第一年亏损就高达1.25亿元(台币)。

第二年台积电盖了晶圆二厂,第三年投入量产。

在张忠谋来到台湾6年的时候,因为长期聚少离多,他与原配的感情消失殆尽,在60岁,两人和平分手。

此后,张忠谋更是心无旁骛地经营自己的芯片帝国。

1993年他决定建晶圆三厂,八吋厂与当时的竞争对手逐渐拉开差距。

台积电一方面积极扩大规模与产量,一方面奈米技术不断精进,在国际上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90年代,电脑开始在全世界风行,当时,拥有一台电脑,是无比风光的事。

巨大的需求,催生了世界级大厂的订单如雪花般飘向台积电。

1994年9月5日,台积电以每股95元在台北上市。

1997年,台积电是台湾唯一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的企业。

此后,台积电更是势如破竹般的所向披靡:

2000年,台积电仅花了不到30亿的成本,就取得德基超过380亿元的资产

同年,以1:2的换股比例,并购了国内第三大的晶圆代工厂----世大积体电路公司。

2002年,台积电十二寸晶圆厂在全球率先投入量产,巩固了其在半导体产业地位。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台积电也受到波及,第二年公司大举裁员,

张忠谋不得不推迟自己的退休计划,重新回到一手创办的台积电,力挽逛澜于危难之际。

张忠谋回归后,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

排除众议加大投资,将资本支出上调一倍,扩充产能。

而且,张忠谋天天都到公司上班,亲力亲为,连爱人张淑芬也跟随到新竹定居。

经过一番努力,接下来几年,张忠谋带领台积电创造了28奈米制程的传奇,抢占了8成的市场。

由此,股价也开始回升,员工士气也大增。

至此,台积电成功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抽身而出。

2016年,台积电独资30亿美元在南京设置十二吋晶圆厂。

2017年2月农历春节时期,已经86岁的张忠谋在美国夏威夷的家里不小心跌倒,不过不严重,只是擦伤。

没想,这位灵魂人物的一个小跌倒,立即引发了市场的担忧,第二天台积电在美国股市下跌0.9%。

由此可见,张忠谋的 重要性。

张忠谋2018年6月退休前,依然持有持有1.25亿股台积电。

70岁时,走入第二次婚姻

2002年1月,70岁的张忠谋正式迎娶了57岁的张淑芬。

婚礼选在在美国加州教堂,非常低调,只有少数亲友受邀出席。

1985年,当张忠谋回到台湾担任工研院院长时,张淑芬是他的秘书。

起初因为 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后来两人渐生情愫,觉得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

张淑芬此前也有过一段婚姻,她的前夫是台湾工研院化工所所长,两人共同育有2个女儿。

张忠谋在退休前,管理着庞大的企业,每天要做很多决策,

但是他以70多岁的高龄,很从容地处理着公司从战略层面的事情到各种危机。

他曾说:

人生除了工作外,还有生活、家庭、配偶、小孩、朋友及兴趣,

如果没有生活,人生就没有太大的乐趣。

他每天会6:00准时下班,在周末也不应酬,而是把时间留给家人。

张忠谋曾透露:

“我从20岁开始,就养成了一个受益终生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会严格控管自己的身体。”

严格的自律,让他70多岁依然如年轻人一样工作。

张忠谋坚持运动,饮食比较清淡:

早上起床后,必来一杯新鲜蔬果汁,

午餐是家里准备好的饭菜,由精通中、法料理的夫人张淑芬指导家里厨师做“爱心便当”。

不参加应酬的话,午餐和晚餐是一鱼一肉一个青菜,少油、低盐

简单、健康,又富有营养。

值得注意的是,张淑芬的表弟是郭台铭。

张淑芬喜欢画画,张忠谋就专门买了一个画室,还请来巴黎大师指导。

张淑芬其实不是画画专业出身,是到了晚年才爱上画画的,也曾经因为忙于做公益,而想过放弃。

但是张忠谋鼓励她:

“一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个能独自完成的嗜好,你不要放弃,要继续画下去。”

练习画画了14年后,2020年10月1日,张淑芬在台南市艺术馆举办了个人首场画展,展示了她15幅作品。

张忠谋还在画展现场深情地说: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除了台积电,就是张淑芬。”


看来 ,这份迟到的爱情,让两个人都彼此成就,彼此滋养。

2018年6月,已经77岁的张忠谋在退休之际说,自己退休后打算完成三件事:

一是写自己的自传的下册,

二是会参加桥牌比赛,

三是跟妻子张淑芬一起去旅游。

该全力拼事业的时候,他全身心投入。

77岁才退休 ,也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

如今的张忠谋,虽然满头银发,但一点都不显老,眼神依然有光,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这个小时候多病的孩子,想必他的父母也没料到,他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

56岁才创业,70岁再次携手心心相印的人,真的是世界少有。

但是他都得到了几近完美的结果。

如今,台积电每年的分红也很可观,他可以享受无忧的退休生活了。

【结语】

纵观张忠谋的一生,童年与少年时期,因为 战乱,经常辗转于不同的城市。

但是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他也很好学,一直成绩优异。

他本来在国内学的是银行系,幸好父亲高瞻远瞩,让他到美国改读理工科,没想后来他竟然成了芯片大王,声名远扬。

他创业的时候已经56岁了,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全力以赴,历经种种困难,后来终于将企业做大做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获得了财富。

张忠谋的一生,是极其自律、好学、努力向上的一生,他掌握了半导体的先进技术,这是他能够成功的先决条件。

56岁才开始创业,创业初期,也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他都能以从容的心态一一化解。

这是一个能与困难并存的勇士,外界看起来所向披靡,其实背后也是历经磨难。

他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值得学习。

即使是二婚,他也是选择心灵伴侣,而非观看外貌与年轻,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

——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芯片大王”张忠谋:曾顶住压力给华为供货,70岁时娶部下妻子
他56岁开始创业,70岁娶了自己秘书,创下的帝国现今市值万亿
他54岁创业,70岁重当CEO,让公司利润赶超华为1.9倍,腾讯2.5倍
“芯片大王”张忠谋入行结缘记:当年最大的打击,就是一生最大的幸运
56岁创业成芯片大王!打造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帝国,市值超英特尔
此人86岁,比任正非还牛,简直强到让人发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