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为何300年后我们读懂了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谁也没想到,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刷屏,登上热搜,

仅在微信端,三天引发近3000万阅读,

相当于近300篇10W+!

视频播放量超过4000万,

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歌曲;

24小时内诞生20篇“10万+”微信文章,

创造了单期节目10万+文章之最

也让《经典咏流传》在豆瓣收获9.4的高分。

中南大学向彬教授看后专门撰评论,称

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以诗相咏;

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被CCTV唤醒而家喻户晓。

“苔”经袁枚诗句而转化为文化经典不是个案,

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浩浩大海中的一个浪花。

这首由清代袁枚所作的咏物诗,

在灿如星海的诗词中或许并不惹眼,更不为人所熟知。

然而,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当乡村老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把它唱出来时,

却猝不及防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里。

与现代一些流行歌强行堆砌关于“情感”“故事”的词汇相比,

这首歌最出彩,最动人的地方,

就是用一句句歌词串成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美好的期盼,一个可期的未来。

2013年,梁俊带着吉他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教书生活。

在山里,他带着孩子们把古诗唱成歌,

发现了藏在孩子们心里的桃花源。

这些孩子唱了这些歌之后,

他们真的是在食堂里面唱,扫地的时候唱,回家的路上唱,

这个过程让梁俊非常的开心,然后继续谱曲。

没有音乐基础的他这一谱就是两年,

两年里教给孩子们100多首诗词,

其中50多首谱成曲。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梁老师这股春风吹来,

孩子们便富有光彩地绽放在天地间。

当时不会写汉字的孩子如今能给老师写信,

字迹工整;

当初不敢当着众人唱歌的小女孩儿梁越群,

如今在全国观众面前,放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说,梁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角落里的青苔,

那么,毫无音乐基础的他为孩子们创作的歌,

便是他生命中盛开的苔花。

他把“青春恰自来”的坚守,带给了孩子们,

告诉他们: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而这样一首仅有20字的《苔》,沉寂300年后,我们也终于读懂了它。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

或许时时都会感到被时代裹挟,

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

当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时,

《苔》这首唱出来的诗歌带来的激荡就变得弥足珍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

高长力尤被《苔》所触动,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

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

普通人可以最伟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写牡丹、写桃花、写梅花,但又有几个人会写苔呢?

袁枚这个清代的大才子,带着独到的眼光和心境,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之中蕴含的渴望和伟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太阳都照不到我,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风貌,我的花开的不大也不艳,但我自己依然欢乐地绽放,光彩一点儿都不输牡丹。

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

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

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

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看来,

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

看似阳春白雪高不可攀,

但其实它们都是我们的先贤在伟大实践中的所感所悟,

它们的生命力,来自于情感和精神,

足以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这充分说明艺术来自于生活、升华于生活的真理。

《苔》穿透历史,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让人看到了自己,看到希望的涌现、生命的炽热。

当这颗向上生长的种子,

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人的心底,

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当陷入踌躇、困顿时,

那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长出希望和美好的藤蔓,足以撑起自己的全世界。

当我们离开家乡,成为大城市的路人甲,

除了上班打卡、下班打卡,

似乎再也找不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存在感时;

当我们一个人租房,一个人窝在沙发吃着泡面,

似乎除了码字的键盘声还能让自己暂时忘却了孤独时;

当我们在外打拼几年,

好不容易抢到回家的车票,鼓足勇气回家,

却不知行李箱里有什么能带给父母时

……

涌入社会的洪流,我们终究发现自己是如米粒般细小、普通的青苔。

我们或许不是最美最帅的那一个,

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

也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或许我们只是在某一个潮湿的角落,

默默坚守着,即使白日不到。

多少次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也要挑灯夜读,

只为考上理想学校,去更宽广的地方看看;

一个方案来来回回改几十遍,

多少个加班的夜里安慰自己

“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

每天偷偷瞄一眼自己喜欢的人,

就有继续向前走的动力

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刻与他相遇

……

谁说这世界只应该属于天之骄子呢?

即使卑微如尘埃,谁也不能阻止你我绽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反复咏唱的这些人性中最闪光的内容,

让这首小诗一夜之间与亿万普通人产生共鸣,

也让袁枚、梁俊、大山里的孩子们与每一个人都有了共通的生命体验。

小诗也有大格局。

《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的出现

再次彰显了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高度,

在创新中保留着对社会的现实观照,

让这首动人的小诗的影响力产生无限裂变,

正在鼓励更多平凡而有尊严的普通人。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苔》和乌蒙山里的 孩子
原创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9首袁枚经典小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这首诗沉寂200多年,却因诗词节目一夜爆红,有潜质成为千古名作
梁俊梁越群《苔》爆红 完整版歌词在这里
《经典咏流传》中小诗《苔》的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2018年高州市一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