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让地球生物死亡殆尽?

根据最近的一篇论文,地球上所经历过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

夏威夷大学的StevenStanley经过谨慎的计算,将原先估计的二叠纪大灭绝抹去的90%到95%的物种下调到约81%。这仍然是一次巨大的灭绝,但是他写到,“地球生命并非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在二叠纪末期死亡殆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大灭绝指的是星球上的大部分物种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快速雕零(至今关于“大灭绝”仍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找大灭绝的踪迹看起来很简单——挖掘化石记录,找到一个时间段,其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呈断崖式下降。

首先,动物一直都在灭绝,所以古生物学家们必须将背景灭绝(backgroundextinction,没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变化时,物种的自然灭绝)的比率从大灭绝事件中梳理出来。 

再者,只有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动物变成了化石。要保存动植物的残骸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比如湖底的沉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还有一种模糊效应(Signor-Lippseffect,灭绝事件后期的模糊现象,由于沉积记录的局限,导致物种在完全灭绝前最后出现的证据未被记载),由Philip Signor和JereLipps在1982年提出,它是指物种灭绝发生在最近的化石记录被发现之后才发生的。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找到的就是该物种的最后一批成员呢?

关于模糊效应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古代的腔棘鱼。之前人们以为它们在6600万年前就灭绝了,然而在1938年,人们又在南非沿海发现了活的腔棘鱼。 

所以,不是去寻找化石记录中呈断崖式减少的物种,大灭绝看起来更象是较稀少的物种在较常见的物种之前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虑了模糊效应的影响,Stanley重新计算了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结果是81%的海洋生物消失了,这比之前估计的96%要少。

Stanley写到,当时剩下的物种包含了90个目和220个科,“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说中的「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那么「大」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是与非
经历地球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后,生命复苏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
恐龙之前的巨兽
地球生物大灭绝是否遵循着某种我们人类不曾了解的神秘规律?
地球进化史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