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诡异王朝(新朝)

新朝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相关传说

  《郡国志》启:五鹿,故沙鹿,有沙亭,周穆王丧盛姬,东征舍于五鹿,其女叔届此思哭,是曰女之丘,为沙鹿之异名也。《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后王翁孺自济南徙元城,正直其地,日月当之。王氏为后,土也,汉火也。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成帝,为元后。汉祚道污,四世称制,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及崩,大夫扬雄作讳曰:太阴之精,沙鹿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者也。
  西汉自汉成帝起,刘氏的大权逐渐旁落到以元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王政君的祖父王贺在汉武帝时任绣衣御史,曾到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缉捕地方“群盗”,因宽纵不诛、“奉使不称”被免职。他曾感叹:“我听说给千人留条生路就可以封荫子孙,我让万余人死里逃生,却不知后世能不能受惠?”王贺被免职后,又与同乡里的大户人家终氏结怨,不愿忍气吞声,索性退避三舍,举家迁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委粟里,在里中任三老,地方上的人都很尊重他。据县里有位叫建公的老者讲:“当年春秋之世,沙麓暴崩,晋史就曾卜过一卦说:‘沙麓之崩,实因阴为阳雄,土火相乘。这预示着六百四十五年后,当有圣女兴世,大概会应验在齐田家!’现在,王家迁来,正居当年沙麓之地,时间也相符,恐怕八十年后,王家真有贵女出世而兴天下了。”建公的一番神话般的预言后来真的灵验在王政君身上。据《汉书》记载,她的母亲李氏夫人怀孕时,就曾“梦月入其怀”,王政君长大许人数次,许谁谁死,又许东平王,未嫁王亦死。其父王禁怪之,请专言禄命的卜数者相之,结论是:“当大贵,不可言。”元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室。元后死后,其侄王莽诏大夫扬雄为之作诔,曰:“太阴之精,沙麓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扬雄之诔隐约地表达了侄儿王莽对姑母王政君结束汉朝衍生新室的感激之意。

 
国号释义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后来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或“炎刘”。
  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新朝建立

  

王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阳朔(公元前24~21年)年间,王凤病,王莽侍候甚恭。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过了几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称誉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连续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这时“宿卫谨敕”,“节操愈谦”。常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所以公卿推荐,游士谈说,“虚誉日隆,倾其诸父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时升任大司马。这时,王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请一些贤良为掾史,所得赏赐分给下属,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王莽为大司马一年,成帝去世,汉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

:

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门自守。
  哀帝于元寿二年(公元前4年)去世,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为大司马至于身亡,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安汉公】
  王莽辅政头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翦除了丁、傅两家外戚势力,“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同时,拉拢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其叔红阳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让孔光上奏王立“旧恶”,从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国。因王莽颇有胁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便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要求赐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于是拜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
  【宰衡】
  

公元2年,汉平帝十三岁,王莽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陈崇与文人张竦写了一份歌颂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议“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议此事,适值吕宽事起。起初,王莽通过元后,将帝母卫姬及帝舅卫宝、卫玄等排挤出京师。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长大后怨恨,与卫宝通书,教他设法还京。王莽不同意。王宇与妻兄吕宽等人私下商议,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归政卫氏。但吕宽夜间在王莽门第上洒血时被发觉逮捕,在狱中自杀。王莽奏请杀了儿子王宇,宇妻因怀孕待产后才杀。王莽因此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杰素非议己者,还株连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杀。“死者以百数”。王莽还为此写书,宣扬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孙;其爪牙还奏请以此书发行全国,令学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书旨意。
  吕宽案件结束后,王舜又重提陈崇之建议。爪牙们煽动“民上书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陈崇建议办。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为宰衡,位上公。王莽还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仪与众不同。
  【九锡】
  
这时,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召经学人材,及懂得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一异说云。”
  群臣奏请加赏王莽。元后允,诏议九锡之法。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赐,“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但他还是受了九锡,权势大异于群臣。
  【称帝】
  
乐陵侯刘庆上书说,现皇帝年幼,应让王莽“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都说应如此。这时平帝病,王莽作策,愿以身代,藏策于金縢,置于前殿。这是诈依周公为武王请命而作金縢的故事。不久,平帝夭亡,要选继位者。这时元帝世绝,便在玄孙中选了个最小的子婴,年仅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
  这时有人奏说武功长孟通浚井得到一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公卿上奏元后被呵斥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从中斡旋,向元后解释说,这事阻挡不了,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元后无可奈何,只好应许,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于是群臣奏请王莽摄政“皆如天子之制”,并于次年改元“居摄”。不久,王莽便以子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起而反对王莽,从者百余人,进攻宛城,不得入而败。天下反莽自此始。刘崇的族父刘嘉诣阙请罪,获赦,乃奏颂王莽功德,骂刘崇为乱,而肯定王莽对刘崇镇压。王莽大为高兴,封刘嘉为帅礼侯。这时群臣又说,刘崇谋逆是因为王莽“权轻”,应提高王莽的权位才能镇服全国。于是元后命令王莽进见她时自称“假皇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镇压翟义后,自以为威德日盛,获得天人之助,“遂谋即真之事矣”。这年广饶侯刘京等人奏符命“摄皇帝当即真”等,说是天意所归。于是王莽对元后说:我向您报告时,自称“假皇帝”;而我号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摄”了。十一月,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应天命。这时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们开始认真议论和建议,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来了,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周礼改制

  
周礼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

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周礼改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绿林赤眉

  

天凤4~5年(公元17~18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又称平林兵。绿林军起义爆发后,西汉宗室刘玄投奔平林义军,为安集掾。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汉光武帝)兄弟部署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后与下江兵合纵。绿林军于公元23年拥立比较懦弱的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同年,绿林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的主力;九月,顺利攻取长安。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十月,刘玄北都洛阳,次年又移都长安。
  更始政权进入长安后,刘玄生活腐化,昼夜宴饮,其亲信赵萌专权恣肆,起义军将领因而离心离德,各谋出路。刘玄亦不愿与赤眉军合作,双方矛盾重重。公元25年,赤眉军立15岁的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帝;随即顺利攻占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

 
新朝战争

  【昆阳大战
  公元23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河南叶县)爆发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决定着未来历史进程的战役——昆阳大战。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绿林兵、新市兵、赤眉兵、平林兵、铜马兵、下江兵等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汉朝宗室刘秀等也在南阳起兵。于是王莽以司徒王寻、司空王邑为大将,征集大军四十多万,号称百万。同时征召通晓兵法的六十三家为军吏.以身长一丈、腰大十围 的巨人巨毋霸为垒尉,又驱使诸多猛兽等助威,其余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之。”真是倾全国之力,试图一鼓而平天下。而刘秀方面,守昆阳城者八九千人,加上所调援军不过一两万人,二者军力悬殊。但是战役中,刘秀利用王寻、王邑轻敌懈怠的弱点,以精兵三千直接突破王莽军队的中坚,乘锐猛击,大破敌军,王寻被杀,王邑仅与数千人逃回洛阳。于是关中震恐,海内响应,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资治通鉴》记载,战役进行时,“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造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这表明天时对新朝败汉军胜取了重大作用。然而气候对两军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结果却有天壤之别,《东观汉记》和《后汉书》里都记载了这样的神奇现象:“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夜里有不祥的流星坠落到了王莽的军营中,而白天呢,竟然有像崩塌的山一样的云朵,朝着营地飘落直下,在离地面很近了才散开,军官和士兵都吓得趴在了地上。“云如坏山”这对于军队来说,是全军覆没的凶兆,按照古代占卜的卦辞说,“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可以想象这对于很迷信的莽军来说,打击是巨大的。这个不寻常的因素促使王莽的军队最终兵败如山倒.进而导致新朝政权势不可挡地土崩瓦解。
  【蓝乡之战】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十二月,在绿林农民起义战争中,绿林军大破王莽官军于蓝乡(今河南泌阳境)的一次袭击战。
  是年十一月,绿林军新市、平林、舂陵三部联合攻克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等地,后因刘縯率舂陵兵急欲攻宛,被南阳郡守甄阜、属正梁丘赐军击败,被迫退保棘阳。甄阜、梁丘赐留辎重于蓝乡,乘胜率精兵10万南渡潢淳水(位于今河南唐河城西),临近沘水(位于今河南泌阳境),在两川间扎营,企图一举扑灭义军武装。是时,由王常等率领的下江兵5000余人,已从南郡(郡治江陵,今属湖北)转战到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十二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四部合兵,士气大振,对甄阜、梁丘赐军发动全面进攻。义军兵分六部,乘夜袭击蓝乡,一举劫获甄阜军全部辎重,并堵住其退路,从东南、西南两面夹击其主力,甄阜军败逃。义军追至潢淳水,歼灭2万余人,斩杀甄阜、梁丘赐。此战,义军大获全胜,使绿林军的反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成昌之战】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冬,在赤眉农民起义中,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击败王莽太师王匡部10余万人的作战。
  是年,樊崇义军已发展至l0余万人,直接危及王莽的统治,王莽不得不筹集兵力加紧镇压并把重点指向东方。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精兵10万进剿樊崇义军。樊崇闻讯,命士卒朱红涂眉,以便在作战中识别敌我,故称“赤眉军”。王莽大军东进,沿途烧杀掳掠,民众义愤非常。当时流传的歌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指更始将军廉丹)杀我”,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赤眉军的支持和对莽军的仇恨。十月,王匡率军进抵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击败据城举兵响应赤眉军的索卢恢部万余人。是时,赤眉别校董宪部正活动在无盐西南的梁地(今河南东北部)。王匡恃强急战,率大军南下,欲一举击破董宪部。恰在此时,樊崇所率赤眉军主力已进至无盐附近的成昌。莽军出无盐不久,即与赤眉大军相遇于成昌。首次交兵,王匡、廉丹被歼万余人,惨败而逃。赤眉军乘胜追击至无盐。王匡仓皇逃奔洛阳,廉丹拼死顽抗。赤眉军斩杀廉丹及其部下校尉20余人,大获全胜。

[编辑本段]
称帝年号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新朝外史】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次成为大司马至于身故,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夏五月,日有蚀之。是年,封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
  元始二年(公元2年)夏,大旱,蝗遍天下,青州尤甚。六月,有石陨於钜鹿,二。九月,晦,日有蚀之。是年,王莽秉政,封孙宝为大司农,甄丰为大司空。
  元始四年(公元4年)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是年,加安汉公-王莽号宰衡,位在诸侯王上。
  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月,[高庙]殿门灾。是年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刘衎於[未央宫],年十四。立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年二岁。
  居摄元年(公元6年)十月,日有蚀之。是年,王莽摄天子位,太皇太后诏莽朝见,称莽“假皇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火见[未央宫]。是年,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王莽,郡国震动,比到山阳,众十余万。
  初始元年(公元8年)春,地震。是年九月,王莽母功显君死。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春,朔。是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去汉国号,改元始建国。真定、常山大雨雹;冬有雷。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二月,雷。是年,莽始兴神仙事,起八风台,台成万金。
  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濒河郡蝗生;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是年,王莽发兵击匈奴。
  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夏,赤气出东方,竟天。是年,东南西北皆反乱侵边。
  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十一月,彗星出,二十余日,不见。是年,文母皇太后崩。
  天凤元年(公元14年)三月,日有食之。夏四月,陨霜杀草木,海濒尤甚。六月,黄雾四塞。秋七月,大风拔树,飞北阙直城门屋瓦;雨雹,杀牛羊。缘边大饥,人相食。是年,王莽改官名;又改郡县名,其后数变更,一郡至五易其名,而旋复其故,吏民不能记。
  天凤三年(公元16年)春二月,地震,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长平馆]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毁而北行。秋七月,[霸城门]灾;晦,日有食之。是年,群臣上寿,以为土填水乃匈奴灭亡之兆;莽乃发兵击匈奴。
  天凤五年(公元18年)春正月,朔,北军南门灾。是年,莽收一切长吏家财五分之四以助边。扬雄卒,年七十一。
  地皇元年(公元20年)秋七月,大风毁[王路堂];九月,大雨六十余日。是年,张霸、羊牧、王匡起兵讨莽於绿林江下,皆万余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蝗。是年,莽子临谋杀莽事泄,自杀。
  地皇三年(公元22年)闰月,霸桥灾,数千人沃之不灭。关东人相食。蝗虫蔽天,自东来,至长安,入[未央宫]。是年,汉宗室刘演及弟刘秀起兵讨莽,复兴汉室。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春正月,朔;九月,朔。是年,斩王莽。更始将军刘玄为皇帝,改元更始。以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至河北,复汉官名。

 
历史评论

  东汉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编辑本段]
近代评论

  鲁迅先生曾表达过一个观点——一个朝代越短,史书上它往往越黑暗。因为它还来不及为自己写历史,只能等到下一王朝——往往是它的敌人(如秦与汉)——来为其修史,“黑暗”自是难免。因此,对于《汉书·王莽传》——这篇推翻王莽而建立的东汉朝的著作,尤其不能尽信。王莽之成败,由当时社会状况和客观规律决定是无疑的,但他个人的思想性格,也是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又决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由其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造就的。据《汉书·王莽传》等史料对其生平的记载(价值无涉,只看事件),笔者有理由相信:王莽是一个极端虔诚甚至于顽固的儒教(谶纬横行的西汉儒学,称教似也合适)信徒,他的成败,是他所信仰的儒学思想体系不能单独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充分体现。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降生于西汉最煊赫的家族——王氏家族。他的姑母已被立为皇后,伯父王凤权倾朝野。河平二年莽的五位叔伯同日封侯。但这对王莽并没有什么好处。莽父兄早逝,未及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准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
  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
  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准,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昆阳古战场 (五)
王莽
王氏名人:赤眉领袖 推翻新朝----王 匡
绿林好汉和绿林起义【选编】
玄汉(公元23年2月-公元27年9月,国祚5年)
盘点历史上的那些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的皇帝(二)刘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