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山”字纹铜镜,千古之谜待解

一提到古代青铜镜,人们常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那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青铜镜最早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铜镜尚未出现之前,古人为照脸,只好到清澈的小河边或用容器盛水来映照。随着商周时期青铜冶铸业的发展,青铜镜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铜镜以使用方便、照容较为清晰等优点而备受推崇,也使人们享受到一种生活的情趣和欢愉。

作者收藏的“五山纹”铜镜正面,至今光可鉴人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而作为日常生活用器的铜镜却得到了快速发展,至少在统治阶层中已经普遍使用。可以说,战国铜镜艺术在铸造与纹饰艺术上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第一座高峰期。而战国“山”字纹铜镜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代表性工艺品,其蕴含着珍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人也有幸收藏到一块“五山纹”铜镜,直径约9厘米,镜缘厚约0.5厘米,重100多克。

作者收藏的“五山纹”铜镜背面

流行于战国时期的青铜镜有许多种,有素镜、花叶镜、“山”字纹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云雷纹镜、几何纹镜等。从纹饰类型上看,最为流行且比较重要的,当属山字纹镜和蟠螭纹镜。“山字纹”铜镜通常以纹饰中的“山”字数量命名,也称“楚式镜”。考古中至今只发现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其中四山镜多见,五山镜很少,三山镜和六山镜十分罕见。著名作家沈从文也是一位铜镜收藏家。他在《铜镜史话》里介绍:“山字纹铜镜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

南京一藏友收藏的四山纹镜

不过,无论是几山镜,其山字都是斜向排列,都呈左旋或者右旋排列,正形的山字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且山字都是凹弧的宽条带,字上不施任何纹饰,只在地纹上饰细密的羽翅纹,疏密有致,主纹除山字外往往还配有枝叶、花瓣、棒槌状纹等,有的甚至在山字之间还配有动物纹,地纹大都是羽状纹,装饰性极强,具有极强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视觉冲击力。

作者收藏的“五山纹”铜镜局部花纹

战国时期的铜镜大多直径在10厘米左右,小巧可人,这是因为当时的铜和锡都是非常稀少贵重的金属。山字纹镜都比较薄而脆,战国早期铜镜缘厚一般只有0.3厘米左右,到战国晚期大的铜镜缘厚一般也只有0.7厘米左右,大多在出土时就有损坏,现今能保存完好的寥若晨星。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一面战国五山纹铜镜,直径约19厘米,重约400克,常德楚墓出土,也是迄今所见最大的五山纹镜。襄阳博物馆里也有一面战国“五山”纹铜镜,直径16.2厘米、缘厚0.6厘米。圆形,三弦钮,双重圆钮座,宽素缘上卷。

关于山字纹的象征和内涵,在史学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学者认为,“山”字纹代表三山五岳,表示地域广大;有专家认为,山神与天相通,“山”字纹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自然崇拜;有人认为,“山”字纹饰是代表大自然的形象,有山就有生命之源,就有茂盛的草木和繁多的动物,山在中国古代往往与富足、安静、养生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山”字纹饰代表幸福吉祥和美好祝愿;有人认为,“山”字的不同数量表示当时贵族的不同等级,“山”字越多表示地位越尊贵;有人认为,“山”字似古代三叉形兵器,有驱除邪恶、逢凶化吉之意;也有人考证,“山”字纹饰可能是商周青铜器上勾连云雷纹的演变,是青铜兽文的变形;甚至有人推测,“山”字纹饰是古人对大自然闪电现象的描述,中间较长一竖表示闪电在空中的电弧现象……更诡异的是,“山”字纹铜镜的山字形花纹图案,在战国之后历朝历代铜镜中就再也不复出现,悄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战国铜镜从形制上看多为圆形,若满月盈盘,光华毕现,一般铜镜直径在8厘米~15厘米之间,厚度在0.1厘米~0.8厘米之间。战国铜镜早期至晚期的发展规律是直径由小到大,厚度由薄到厚。镜钮主要有弦纹钮和镂空钮。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形式为桥形钮背上持有一至三道凸起的弦纹。楼空钮的上部是圆柱状鼻钮,下部为倒扣置半圆形镂空花纹钮座,这种钮制也是战国所独有的。另外,战国铜镜除全素镜、多钮镜等少数无钮座外,其余皆有钮座。钮座一般为圆形和方形,战国晚期出现了连弧纹钮座。战国铜镜的镜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缘,—种是素卷缘。

从铸造工艺上来看,到战国中后期,铜镜的铜、锡、铅成分配比的变化已经很小了,到汉代达到了最佳配比,即铜大约为76%,锡大约为20%,铅约为2.4%。这种合金成分配比,一直持续到唐代。关于铸铜镜用锡的目的,在古人看来,一是使镜面变白,因为锡是银白色的,二是合金质坚并易于磨拭,这也反映了古人对铸镜合金性能的基本要求:色白,宜于映像;硬度高,研磨时就不易留下道痕,易于磨平发光。同时,铸造铜镜时加入一定量的铅,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会快速凝固,当合金里加入铅以后,由于铅不溶解于铜,铅溶液环流状态良好,有利于热溶液的平均流注,有助于镜面干整,减少气泡,从而提高铸造文字和花纹的清晰度。古代青铜镜的神奇铸造工艺,也仿佛映照着中华祖先超高的智慧。 (文/徽京玩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铜镜赏析
唐·骑马狩猎纹铜镜
高古铜镜鉴赏
五山纹镜
论古代铜镜合金成分与镜体剖面几何形状的关系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