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张宽达
                             张宽达老师的语文课
  张宽达从十几 岁就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先后在土默特右旗公立第一小学、准旗杨湾小学、沙圪堵一完小等地教书育人。来圪秋沟小学任教已经是一九六二年的事了,那时他已成家,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老婆叫冯玉兰在沙圪堵幼儿园工作,后来张宽达调到圪秋沟小学,她就辞掉了幼儿园的工作,跟着张宽达一起来到了圪秋沟,当起了随调家属。
  张老师是私塾出身,语文基础好,
学校就分配他承担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张老师受过国语的传统教育,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带一点文言文,比如说。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常常引用三字经里的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有时也会引用《论语》里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一次,人事部门让全体老师填写个人履历,在个人经历那一栏里,他写道:“与人交三十年,腐败秀才也。至于成立,蒙组织不弃,荣膺人民教师。蒙昧愚钝,不堪大任,枉为人师”。至此之后人们都管他叫腐败秀才。
  由于张老师教书时,常常带着私塾先生那种师道尊严的味道,在他的课上十有八九的学生,都会认真听他的讲解。张老师对学说也是一个很较真的人,他对《论语》了解之深与学生们对《论语》理解之浅形成对比,这使张老师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同学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很高兴。而张宽达老师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心啦,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有朋友,才把这个远道而来的人当朋友,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是两说着呢。只不过是借着这话骂人罢了。
  学生们都说,孔子其实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样子文质彬彬,其实周围连个朋友也没有。张老师一个人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旁,傻傻的看着桌子上放着的那尊孔子石膏雕像,深情沮丧,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养不起一个家
  张宽达老师和妻子冯玉兰接二连三,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挨肩擦背,一个比一个大两岁。全家除了张宽达老师是市民户口,其余六人包括他的妻子冯玉兰在内,都是农业户口。因为没有劳动力,全年的口粮分不到家,孩子们都在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饭。家里的口粮年年是青黄不接,周围的农民邻居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送点山药呀,玉米呀,白菜呀之类的农副产品。张老师书读的多了,人就有点书呆子样,别人送来了东西,他就连个谢谢的话都没有。有时候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家长就挽留张老师吃饭,张老师肚子里饿的慌,也就不说什么满满的给自己盛上一碗,自己吃饱了,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个小布袋,把自己剩下的全部装到小布袋子里。然后笑笑对主人说:“我剩下的这些,我就拿回家里,孩子和老婆还没饭吃呢。”主人见他这样心里都怪可怜的,就把锅里的铲给他,张老师也不谢绝,直到把那个小布袋装满了, 张老师才会直起腰摆摆手说:“够了,够了再多就装不下了。”
  孩子大的已经有六、七岁了,没有衣服穿。光着屁股满校园子里跑,同学们经常可以见到他们,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老婆 冯玉兰说:“老张啊!我辞去工作跟你来到了这深山沟里的学校,原本打算过两天清净的日子,没想到受了这么多的苦。我们还是想想办法回沙圪堵吧,算我求你了。”她不止一次提出想要回去的念头,张老师就是不答应,指着孩子们说:“咱们这么多的孩子,回到沙圪堵那干石头街上我们吃什么呀!在这里还有农民兄弟们,他们还可以帮助我们一些,我们也可以到田地里去挖一些野菜,秋天还可以捡田来维持我们的生活,要回你回去吧,我是不会回去的。”冯玉兰大声吼着:“你个书呆子,老娘跟上你算倒了八辈子霉了,你连个家也养活不起,今天我也不和你过了。”举起灶台上的铁锅就要甩下去。张老师急忙上去,把冯玉兰手里的那口锅夺了下来说:“要摔就摔我们自家的东西,这口锅可是借邻居家的,摔坏了我们拿什么来陪人家呀!”冯玉兰一头钻到炕上放着的那堆破烂不堪的被褥里嚎啕大哭起来,哭的周围邻居们个个心里落泪。
                                是君子也是野人
  过去凡是农民户口的人,农业社里都给留三分自留地。张老师家里有六个农业户口生产队里就给他留下了一亩八分自留地。这一亩八分地并不算多,交给一个好把适的农民,从种到收割也就用上三、四天的时间就全完了。可这活儿在张老师手里。需要整整干一个暑假和十几个星期天。张老师出生在呼市的一个小市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以做买卖为业。到了张老师的这辈子,从小就开始读书  ,从来没有接触过农田里的活儿,就连地理的庄稼和野草都分不清。刚开始锄地的时候常常把种的庄稼锄死留下野草,过路的人就和他开玩笑的说:“你真的就是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老夫子了吧,到了秋天你种的这些就只能喂驴了,看你明年吃什么呀?”张老师直起腰来还他一句:“孟子曰'为君子焉,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这活儿本来应该是你们干的,现在让我来干,时也!世也!真是人心不古了啊!“后来张老师就请来了他的老岳父帮他干活,手把手的教他,怎样锄地,怎样种地,怎样收割,怎样碾、打、晾、嗮。一年下来还打了不少的粮食,基本解决了饥荒问题。
  第二年,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张老师春天的时候,用生产队里的牛惧,把那一亩八分自留地耕耘的平整绵软。种上了糜子、山药、玉米等大田作物,夏天的时候,也就不用别人指教,自己在地里,低头弯腰的锄刨那些刚出土的嫩苗。天上的太阳热辣辣的,连续几天不下雨了,地理的庄稼耷拉着叶子半死不活的,张老师这时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感这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到上辈子老人们教导我们要节约粮食的苦衷。
  恰巧去年那位过路人又打这里走过,看到张老师汗流浃背的在锄地,又打趣他:” 张老师是教书先生,应该属于君子一类的上等人啊,怎么也干起野人才干的锄地农活来了?“张老师笑呵呵的的说:”我这是双重人生,上课的时候我是君子,下地干活的时候就是野人了。”
  就这样 几年下来后,张老师家的生活逐渐的富裕立起来。四个大孩子都成家立业,并且都有一个好工作和美满的家庭,这使张老师非常满意和自豪。
  随着年龄的增大,不知什么时候张老师的耳朵分辨不出小一点的声音了,有一次上课他请一位同学朗读《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中的一段。当学生读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时张老师老是听不清学生所读的课文,让学生又高声读了几遍,张老师还是听见学生在说:“王浩帆,请你站立,”后来又读了几遍还是如此,他就问别的同学,该同学是否读的正确,大家一致认为该同学读的没错,是老师听错了。张老师长叹一声:“老了,不中用了。这样下去会误人子弟的。”随后他就写了调离申请,不几天公社学区根据他的情况,批准了他的调离申请,调他到学区当干事。
  走的那一天张老师带着老婆和最小的那个孩子,离开了学校。张老师是个从来不哭鼻子的人,走时看到校园内那些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大叶杨树,这些树还是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学生们一起种下的,现在  都有成人一抱那么粗了,大部分都可以做大梁。看着这些树,张老师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替德行有亏的人办事,以免被他殃及。
《曾经的你们——我的孩子们》系列二十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39)
学生寄语:献给我们最敬爱的班主任老师冯计评
女教师执教40年月薪150元:痛哭完继续上课
读书花开 || 冯龙珠:做一个有学识的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