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排水超强总结

一、理论原理

1、日变化系数: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时变化系数: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3、最小服务水头: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4、管井: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5、大口井:由于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6、反滤层:在大口井进水处铺设的颗粒沿着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

7、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湖泊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进水间、和泵房组成;

8、自灌充水: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

9、水锤压力: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

10、环状管网: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11、转输流量:水厂向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书送的水量;

12、支墩:为了防止管内水压引起水管配件接头位移而砌筑的墩座;

13、水压要求:当按照直接供水的建筑物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用户处的水头,一层为10m水柱,二层12,二层以上每层增加4m水柱;应对水源和供水区域的自然地形高差合理利用;合理选择重力输配、加压输配方式;

14、设计供水量种类: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道路洒水、绿地用水、消防用水、管网漏水、未预见用水;

15、水厂规模:按最高日水量之和确定;

16、生活用水量和综合生活用水量参照用水定额、用水习惯、经济发展、水源情况、实际用水资料综合确定;工业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17、管网漏水量按综合用水、工业用水、道路、绿化用水之和的10%到12%计算;当单位管长供水量小或供水压力高时,可适当增加;

18、未预见水量取综合、工业、漏水、道路、绿化等用水量之和的8%到12%;

19、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设计枯水量年保证率宜为90%-97%;

20、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种类:管井(含水层>4m,底板埋深>8m)、大口井(含水层5m左右,底板埋深<15m)、泉室、渗渠(含水层<5m,埋深<6m);

21、管井要求:按设计流量10%-20%设备用井,在补给水水源充足、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及砾石含水层取水,井口设置套管,井的结构、过滤器设计,参照《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22、给水泵房要求:规模要满足用户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并结合水质、调节水池大小等,综合考虑选择水泵;水泵要求备用,并与工作泵型号最好相同,水泵要节能,可采用变频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方法;大型的要求启动快的水泵,最好采用自灌充水,非自灌的引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水泵选用时,最好进行停泵水锤计算,水锤压力超过试验压力时,要采用消除水锤的措施;地下或半地下泵房应设排水设施,并要备用;

23、潜水泵要求:常年高效区运行,在最低、最高水位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不宜直接设置在过滤后的清水最后中;

24、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三台或3台以上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数量≮两条;

25、输水管线要求:从水源到水厂的原水输水管道设计流量,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漏损+水厂用水;水厂到用户的清水管网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输水干管≥2条;当有安全储水池,可修建一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按发生事故下事故用水量计算确定,事故用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输水管道系统内不允许出现负压;原水输送采用管道或暗渠,清水采用管道;输水管道可采用重力式、加压式或两种并用方式;

26、配水管网要求:管网宜采用环状,当允许间断供水时,可采用枝状,但应考虑将来连成环状;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压力进行水力平差计算,计算分别按照最大输送时、最不利管段事故时、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计算;

27、管道埋深要求:埋深在冰冻线以下,管道浅埋时,进行热力计算,过通航河道时,应埋深在航道底设计标高2m以下,管内流速>不淤流速,过河时,管道埋深在洪水冲刷线以下1m以上;平面布置和竖向位置,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要求确定;

28、附件要求:输水管始点、终点、分支点以及穿越河道、铁路、公路段,应设置阀门,且要设置事故检修需要的阀门;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消火栓的数量>5个;输水起点设置通气设施,管段竖向布置平稳时,间隔1000m左右布置一处通气设施,配水管道可根据需要设置空气阀;输配水管道低点设置泄水井;检修处,设置人孔;非满流重力输水管,必要时设置跌水井或控制水位的措施;

29、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30、暴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31、总变化系数: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32、旱流污水: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的城镇污水;

33、入渗地下水:通过管渠和附属构筑物进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

34、径流量:降雨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流量;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排水工程中,径流量指降水超出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多余水量产生的地面径流量;

35、重现期:在一定长的统计期内,降水量≥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36、内涝: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出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37、截流倍数: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径流量与平均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38、旱流污水设计流量=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设计工业废水量;综合生活污水量查相应污水定额,工业污水根据工业工艺具体情况确定;

39、综合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根据当地实际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确定,无资料时,查规范相应表格规定,新建分流排水系统,宜提高总变化系数;

40、设计雨水量=设计暴雨强度x径流系数x汇水面积;综合径流系数>0.7的地区,要采用渗透、调蓄等措施;径流系数,查规范表格;暴雨强度按规范公式计算确定;

4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止设计重现期按相应规定,查表格后,确定;

42、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地面积水时间+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43、当雨水径流量增大,排水管渠的输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置雨水调蓄池;

44、合流管渠的设计流量=综合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雨水流量=旱流污水量+雨水流量;

45、截流井以后管渠设计流量=(截流倍数+1)截流前旱流污水量+截流后雨水量+截流后的旱流污水量;

46、排水管渠总体要求:按照总体规划、建设情况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陆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地带;排水管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沿快车道以外敷设;截流干管宜沿受纳体岸边布置;管道高程设计除了考虑地形坡度外,还应考虑其他地下设施的关系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应以重力流为主,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当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可采用压力流;当排水管出水口受水体水位顶托时,应根据积水造成的后果,设置潮门、闸门或泵房等措施;雨水或合流管道系统,可根据需要设置连通管,必要时连通管上设置闸槽或阀门;在排水泵站和倒虹管前,宜设置事故排水出口;

47、排水管渠设计流量=水流有效断面面积x流速(断面尺寸按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流速按规范公式计算或按参考取值、表格);

48、排水管渠的充满度:重力流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充满度查表;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按满流计算;明渠超高≥0.2m;

49、排水管道布置要求:不同直径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宜采用管顶或平面平接;转弯或交接处,转角≥90°(管径小于300,跌水水头大于0.3米,可不受限制);埋地塑料管可采用硬制聚乙烯管、聚乙烯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基础不应采用刚性基础,转角处采用柔性连接);污水和合流污水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当管道穿越粉砂、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必须采用柔性连接;污水和合流管道应设置通风设施;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一般情况,宜埋设在冰冻线以下;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重力流系统管道可设排气和排空装置,在倒虹管、长距离直线输送后变化段宜设置排气装置;压力管应考虑水锤作用;管道高点间隔一段,应设排气装置;管道低点间隔一段处,应设排气装置;承插式压力管,通过资料分析、计算,确定是否在垂直和水平转角处设置支墩;压力管接入重力管,要考虑消能措施;

50、检查井要求:应设置在管道交汇、转弯、管径和坡度改变、跌水以及直线管段上间隔处;直管段检查井间距查表;检查井尺寸查图集和规范要求;接入检查井的支管管径大于300时,≤3条;污水干管检查井内,需要时可设闸槽;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要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检查井与塑料管应采用柔性连接;泵站前一个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深度为0.3到0.5m;压力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检查井;高流速管道突然变坡的第一座检查井应采用高流槽排水检查井;

51、跌水井:跌水水头为1-2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角处,不宜设跌水井;

52、雨水口: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确定;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的留俩个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到3倍;雨水口间距宜为25到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数量不宜超过3个,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道路横坡坡度≥1.5%,当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02时,雨水口间距可大于50m;;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53、截流井:截留=流井的位置,应根据污水截流干管位置、合流管渠位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形式宜采用槽式,也可采用槽堰结合或堰式,堰高、堰长按规范公式计算确定;

54、倒虹管:通过河流的倒虹管,不宜少于两条;通过谷地、旱沟或小河的倒虹管可采用一条;最小管径宜为200mm,流速大于0.9m/s,并大于进水管内流速,当不满足管内设计流速时,应增加定期冲洗措施,冲洗时流速≥1.2m/s;管顶距规划河底距离一般大于1m;宜设置事故排出口;合流管道设倒虹管时,应按旱流污水量校核流速;倒虹管进出水井的检查室净高宜高于2m,水井内应设闸槽或阀门,倒虹管的前一检查井,应设置沉泥槽;

55、水泵的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水泵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动能或势能。分类: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其它类型水泵(螺旋泵、射流泵、水锤泵、水轮泵、气升泵等)

56、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在启动前,应先用水灌满泵壳及吸水管道,然后驱动电机,使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此时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经蜗壳中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道,由压水管道而输入管网中,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吸水管而源源不断的流入叶轮吸水口,又受到高速旋转的叶轮的作用,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这样,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57、离心泵装置的定速运行及调速运行工况:由水泵的特性曲线可知,每一台水泵在一定的转速下,都有它自己固有的特性曲线,此曲线反映了该水泵本身潜在的工作能力,这种潜在的工作能力,在现实运行中,就表现为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及效率值等,这些曲线上的实际位置,称之为水泵装置的瞬时工况点,它表示了该水泵在此瞬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定速运行工况是指水泵在恒定转速运行情况下,对应于相应转速在特性曲线上的工况值的确定。

调速运行工况是指水泵在可调速的电动机驱动下运行,通过改变转速来改变水泵装置的工况点。

58、泵站中的水锤及其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水流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剧烈的压力的水力冲击现象,称为水锤。

泵站中常见的水锤主要有三大类:关阀水锤、停泵水锤及启泵水锤。

关阀水锤是指管路系统中阀门关闭所引起的水锤;

停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开阀停机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流速发生剧变而引起的压力传递现象。

启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组转速从零到达额定值或从启动到正常出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锤。

常用的防护措施如下:

关阀水锤的防护主要通过调节阀门的关闭规律,减小水锤压力;

启泵水锤的防护主要是保证管道中气体能顺利通畅的排除出管道;

停泵水锤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增大机组的GD2;B)阀门调节防护;C)空气罐防护;D)空气阀防护;E)调压塔防护;F)单向塔防护;交替升降

59、水泵选择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

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水泵运行的要求。

吸水井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流,且便于施工及维护。大型混流泵、轴流泵宜采用正向进水,前池扩散角不宜大于40°。

水泵安装高度应满足不同工况下必需气蚀余量的要求。

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最低水位应满足电机干运转的要求。干式安装的潜水泵必须配备电机降温装置。

60、水泵出水管道明管设计要求:明管转弯处必须设置镇墩。在明管直线段上设置的镇墩间距不宜超过100m。两镇墩之间的管道应设伸缩节,伸缩节应布置在上端;管道支墩的型式和间距应经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确定。除伸缩节附近处,其他各支墩宜采用等间距布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应采用连续管座或每节设2个支墩;管间净距不应小于0.8m,钢管底部应高出管道槽地面0.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底部应高出管槽地面0.3m;管槽应有排水设施。坡面宜护砌。当管槽纵向坡度较陡时,应设人行阶梯便道,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当管径大于或等于1.0m且管道较长时,应设检查孔。每条管道设置的检查孔不宜少于2个;在严寒地区冬季运行时,可根据需要对管道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61、水泵出水管道埋管设计要求:埋管管顶最小埋深应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埋管宜采用连续垫座。圬工垫座的包角可取90o-135o;管间净距不应小于0.8m;埋入地下的钢管应做防锈处理;当地下水对钢管有侵蚀作用时,应采取防侵蚀措施;埋管上回填土顶面应做横向及纵向排水沟;埋管应设检查孔,每条管道不宜少于2个。

62、水泵出水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C40;预制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C25;现浇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C20;

现浇钢筋混凝土管道伸缩缝的间距应按纵向应力计算确定,且不宜大于20m。在软硬两种地基交界处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宜设一个安装活接头。管道转弯和分岔处宜采用钢管件连接,并设置镇墩。

63、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主要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

64、管网计算的内容及步骤:求出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求出管段计算流量;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或技术经济计算;确定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管网复核计算。

65、比流量、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的含义:

比流量:在管网的计算中,如果按照实际用水情况来计算管网,非但很少可能,并且因用户用水量经常变化也没有必要,因此,在计算时往往加以简化,即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得出的干管单位长度的流量,称为比流量;

沿线流量: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需的流量;

节点流量: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66、树状输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求出管路系统的比流量;求出沿线流量;求出节点流量;求出各干管管段的管径;求出各干管节点水头;确定水塔的高度及泵站水泵的扬程。

67、环状输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初步判定各管段水流方向并选好控制点;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间,选几条主要平行干管,进行流量预分配,干管内流量尽可能相似;按照假定的水流方向及分配的流量进行管网水力平差计算,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得出各管段的实际流量及方向;

68、管网的校核要求:

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水力平差计算,并应分别按下列3种工况和要求进行校核:

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的要求;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设计水压要求。

69、输水管材选择:输配水管道材质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内压、外部荷载和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应,按照运行安全、耐久、减少漏损、施工和维护方便、经济合理以及清水管道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进行技术、经济、安全等综合分析确定。

70、金属管道防腐:

金属管道内防腐宜采用水泥砂浆衬里,外防腐宜采用环氧煤沥青、胶粘带等涂料。

金属管道敷设在腐蚀性土中以及电气化铁路附近或其他有杂散电流存在的地区时,为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

71、清水调节池的容积确定: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送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并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0%~20%确定。

72、地下水、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要求:

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地下水开采后,不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

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宜采用90%~97%。

73、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要求:有防止地面污水和非取水层水渗入的措施;在取水构筑物的周围,根据地下水开采影响范围设置水源保护区,并禁止建设各种对地下水有污染的设施;过滤器有良好的进水条件,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大口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风设施。

74、大口井的深度及直径:大口井的深度不宜大于15m,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10m。

75、防止大口井水质被污染的措施:

进人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盖板顶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5m。

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1.5m;在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1.5m的粘土层,或采用其他等效的防渗措施。

76、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水流速度为0.5~0.8m/s;充满度为0.4~0.8;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管底最小坡度大于或等于0.2%

77、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m;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泵房在湖泊、水库或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并应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78、取水构筑物进水口的高度:

(1)位于江河上的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流钓水文和泥沙特性以及河床稳定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0.5m,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3m;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m;

(2)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冰情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79、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栅条间距和流速: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宜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宜为80~120mm。当江河中冰絮或漂浮物较多时,栅条间净距宜取大值。

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应根据水中漂浮物数量、有无冰絮、取水地点的水流速度、取水量大小、检查和清理格栅的方便等因素确定,宜采用下列数据: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2~0.6m/s;无冰絮时为0.4~1.0m/s;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1~0.3m/s;无冰絮时为0.2~0.6m/s。

80、虹吸管设计:

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及其管径,应根据最低水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管道停止工作时,其余管道通过的流量应满足事故用水要求。

进水自流管和虹吸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

虹吸管宜采用钢管;

81、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水规定:

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宜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并宜加于原水中,经过与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氯。

粉末活性炭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宜为5~30mg/L。

湿投的粉末活性炭炭浆浓度可采用5%~10%(按重量计)。

粉末活性炭的贮藏、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有防尘、集尘和防火设施。

82、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规定:

高锰酸钾宜在水厂取水口加入;当在水处理流程中投加时,先于其它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水必须通过滤池过滤。

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药剂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精确控制,用于去除有机微污染物、藻和控制臭味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为0.5~2.5mg/L。

高锰酸钾的用量在12kg/d以上时宜采用干投。湿投溶液浓度可为4%。

83、混凝的机理:

主要有三种混凝理论,分别是:

电性中和:投入混凝剂提供大量的反离子,由于反离子浓度的增加,扩散层厚度变薄,滑动面上的电位降低,排斥势能降低,当排斥势能与吸引势能相等时便发生凝聚吸附架桥:高分子物质的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及链状结构,与胶体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絮凝体,高分子物质起架桥作用。

网捕或卷扫: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教理以致产生沉淀分离,称之为卷扫或网捕作用。

84、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无机混凝剂主要包括:吕系(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SC)等);铁系(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等)。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性、两性型、非离子型。

85、隔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要求

絮凝时间宜为20~30min;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86、机械絮凝池设计应符合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5~20min;池内设3~4挡搅拌机;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挡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挡的0.2m/s;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87、折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2~20min。

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m/s;第二段:0.15~0.25m/s;第三段:0.10~0.15m/s。

折板夹角采用90°~120。

88、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应符合要求

答: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絮凝时间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或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

(1)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2)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末段不安放栅条(网格);

(3)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

89、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确定

答: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宜为1.5~3.0h。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转折。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采用3.0~3.5m。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不宜超过300m3/(m?d)。

90、上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确定

答: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5.0~9.0m3/(m2?h)。

斜管设计可采用下列数据:斜管管径为30~40mm;斜长为1.0m;倾角为60°。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91、侧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确定

答:斜板沉淀池的设计颗粒沉降速度、液面负荷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颗粒沉降速度可采用0.16~0.3mm/s,液面负荷可采用6.0~12m3/(m2?h),低温低浊度水宜采用下限值;斜板板距宜采用80~100mm;斜板倾斜角度宜采用60°;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

92、水力循环澄清池清设计参数确定

答: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可采用3~4m。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2~4倍。

水力循环澄清池池底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

93、脉冲澄清池清设计参数确定

答: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脉冲周期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脉冲澄清池的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0m。

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

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排气装置。

94、气浮池设计参数确定

答:气浮池宜用于浑浊度小于100NTU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采用10~20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可采用1.5~2.0mm/s,即分离室液面负荷为5.4~7.2m3/(m2?h)。

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10m;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可采用2.0~3.0m。

溶气罐的压力及回流比,应根据原水气浮试验情况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溶气压力可采用0.2~0.4MPa;回流比可采用5%~10%。

气浮池宜采用刮渣机排渣。刮渣机的行车速度不宜大于5m/min。

95、哪些材料可用作滤料

答: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96、滤料层厚度(L)与有效粒径(d10)之比(L/d10值)范围确定

答:滤料层厚度(L)与有效粒径(d10)之比(L/d10值):细砂及双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000;粗砂及三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250。

97、简述双层滤料、三层滤料及均质滤料组成

答:双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三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中层采用中等密度,中等粒径的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均质滤料的组成: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98、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计算

答: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应按冲洗流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水干管(渠)进口处的流速为1.0~1.5m/s;

配水支管进口处的流速为1.5~2.0m/s;

配水支管孔眼出口流速为5~6m/s。

99、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计算

答: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气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0~15m/s;配水(气)渠配气孔出口流速为10m/s左右;配水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5m/s左右;配水(气)渠配水孔出口流速为1~1.5m/s。

100、单层、双层滤料及三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范围是多少

答:单层、双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宜采用2.0~2.5m;三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宜采用2.0~3.0m。

101、V形滤池设计应满足要求

答:V形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可采用2.0m。

滤层表面以上水深不应小于1.2m。

V形滤池宜采用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

V形滤池冲洗水的供应,宜用水泵。水泵的能力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设计,并设置备用机组。

V形滤池冲洗气源的供应,宜用鼓风机,并设置备用机组。

V形滤池两侧进水槽的槽底配水孔口至中央排水槽边缘的水平距离宜在3.5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5m。表面扫洗配水孔的预埋管纵向轴线应保持水平。

V形进水槽断面应按非均匀流满足配水均匀性要求计算确定,其斜面与池壁的倾斜度宜采用45°~50°。

V形滤池的进水系统应设置进水总渠,每格滤池进水应设可调整高度的堰板。

反冲洗空气总管的管底应高于滤池的最高水位。

V形滤池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的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同格滤池所有滤头滤帽或滤柄顶表面在同一水平高程,其误差不得大于±5mm。

V形滤池的冲洗排水槽顶面宜高出滤料层表面500mm。

102、虹吸滤池设计应满足要求

答:虹吸滤池的最少分格数,应按滤池在低负荷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

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

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1.0~1.2m,并应有调整冲洗水头的措施。

虹吸进水管和虹吸排水管的断面积宜根据下列流速通过计算确定:

(1)进水管0.6~1.0m/s;

(2)排水管1.4~1.6m/s。

103、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应满足要求

答:无阀滤池的分格数,宜采用2~3格。

每格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进水系统应有防止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

过滤室内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最大膨胀高度再加保护高度。

无阀滤池的反冲洗应设有辅助虹吸设施,并设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104、常用的水消毒方法

答:氯及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消毒等。

105、氯消毒的机理

答:在不含氨氮成分的水中,由于细菌带负电,次氯酸根离子难以靠近,而次氯酸为中性体,可扩散到细菌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依靠氯分子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体内酶,从而是细菌死亡。

106、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的加氯量值

答: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

107、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什么条件确定

答: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当原水含铁量低于6.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单级过滤。

当原水含铁量或含锰量超过上述数值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级过滤——二级过滤。

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一级过滤——曝气——二级过滤。

108、曝气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常用的曝气方法有哪些?

答:曝气装置应根据原水水质、是否需去除二氧化碳以及充氧程度的要求选定。可采用跌水、淋水、喷水、射流曝气、压缩空气、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曝气。

109、当采用跌水装置时,其主要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跌水装置时,跌水级数可采用1~3级,每级跌水高度为0.5~1.0m,单宽流量为20~50m3/(m?h)。

110、当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其主要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淋水装置(穿孔管或莲蓬头)时,孔眼直径可采用4~8mm,孔眼流速为1.5~2.5m/s,安装高度为1.5~2.5m。当采用莲蓬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0~1.5m2。

111、当采用接触式曝气装置时,其填料层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接触式曝气塔时,填料层层数可为1~3层,填料采用30~50mm粒径的焦炭块或矿渣,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mm。

112、当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其主要参数值是多少?

答: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曝气池容积可按20~40min处理水量计算,叶轮直径与池长边或直径之比可为1:6~1:8,叶轮外缘线速度可为4~6m/s。

113、除铁、除锰滤池的滤料宜采用什么材料?滤料参数值为多少?

答:除铁、除锰滤池的滤料宜采用天然锰砂或石英砂等。除铁、除锰滤池滤料的粒径:石英砂宜为dmin=0.5mm,dmax=1.2mm;锰砂宜为dmin=0.6mm,dmax=1.2~2.0mm;厚度宜为800~1200mm;滤速宜为5~7m/h。

114、饮用水除氟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饮用水除氟可采用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

115、简述水的软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基于溶度积原理:加入某些药剂,把钙、镁离子转变成难溶化合物使之沉淀析出,又称水的药剂软化法或沉淀软化法。

基于离子交换原理:利用某些离子交换剂具有的阳离子与水中钙、镁离子进行交换,达到软化的目的,又称离子交换法。

基于电渗析原理: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离子的迁移,在进行水的局部除盐的同时,达到软化目的。

116、简述水厂厂址确定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117、水厂生产构筑物的布置有哪些要求?

答: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力求流程通畅、能耗降低、土方平衡。

在满足各构筑物和管线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水厂各构筑物应紧凑布置。寒冷地区生产构筑物应尽量集中布置。

生产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宜水流顺直、避免迂回。

118、简述水厂内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道路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水厂宜设置环行道路;大型水厂可设双车道,中、小型水厂可设单车道;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支道和车间引道不小于3m;车行道尽头处和材料装卸处应根据需要设置回车道;车行道转弯半径6~10m;人行道路的宽度为1.5~2.0m。

119、排水池调节容积应如何确定?

答:当排水池只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时,调节容积宜按大于滤池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确定;

当排水池处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外,还接纳和调节浓缩池上清液时,其容积还应包括接纳上清夜所需调节容积。

120、当调节池废水用水泵排出时,排水泵的设置应符合那些相关要求?

答:排水泵的容量应根据反冲洗废水和浓缩池上清液等的排放情况,按最不利工况确定;

当排水泵出水回流至水厂时,其流量应尽量可能连续、均匀;

排水泵台数不宜少于2台,并设置备用泵。

121、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类型应如何选择?

答: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类型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对循环水的水量、水温、水质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要求选择,并结合以下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情况;

材料、设备、电能和补给水的供应情况;

场地布置和施工条件;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122、冷却塔在厂区平面布置中的位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在寒冷地区冷却塔应布置在厂区主要建筑物记录天配电装置的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冷却塔应布置在储煤场等粉尘污染源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冷却塔应远离厂区内露天热源;

冷却塔之间或冷却塔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满足管、沟、道路、建筑物的防火和防爆要求。以及冷却塔和其他建筑物的施工和检修场地要求;

冷却塔的位置不应妨碍工业企业的扩建。

123、简述减低冷却塔噪音的措施有哪些?

答:机械通风冷却塔应选用降低噪音型的风机设备;

应改善配水和集水系统,降低淋水噪音;

冷却塔周围宜设置消音措施;

冷却塔的位置应远离对噪音敏感的区域。

124、简述淋水填料的型式和材料选择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塔型;循环水的水温和水质;填料的热力特性和阻力性能;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填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施工和检修方便;填料的支撑方式和结构。

125、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在同一设计淋水密度区域内配水均匀、通风阻力小、能量消耗低和便于维修等要求,并应根据塔型、循环水质等条件按下列规定选择:

逆流式冷却塔宜采用管式或槽式结合的型式;当循环水含悬浮物和泥沙较多时宜采用槽式;

横流式冷却塔宜采用池式或管式;

小型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宜采用管式或螺旋布水器。

126、管式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配水干管起始断面设计流速宜为1.0-1.5m/s,大型冷却塔此流速可适当提高;

利用支管使配水干管通成环网;

配水干管或压力配水槽的末端必要时应设通气孔及排污设施。

127、槽式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主水槽的起始断面设计流速采用0.8-1.2m/s;配水槽的起始断面设计流速采0.5-0.8m/s;

配水槽夏季的正常设计水深应大于溅水喷嘴内径的6倍,且不应小于0.15m;

配水槽的超高不应小于0.1m;在可能出现的超过设计水量工况下,配水槽不溢流;

配水槽断面净宽不应小于0.12m;

128、主、配水槽均宜水平设置,水槽连接处应圆滑,水流转弯角不大于90°配水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池内水流平稳,夏季正常设计水深应大于溅水喷嘴内径或配水底孔直径的6倍;

池壁超高不宜小于0.1m;在可能出现大的超过设计水量工况下不应溢流;

池底宜水平设置;池顶宜设盖板或采取防止关照下滋生菌藻的措施。

129、冷却塔的集水池应符合哪些相关要求?

答:集水池的深度一般不大于2.0m。

集水池应有溢流,排空及排泥措施;

池壁的超高不小于0.3m;小型机械性通风冷却塔不得小于0.15m;

出水口应有拦污设施。

集水池周围应设回水台,其宽度为1.0-3.0m,坡度为3%-5%。

敷设在集水池内的进水管,应有防止当管道放空时浮管的措施。

130、冷却塔应包括哪些附属设施?

答:通向塔内的人孔;从地面通向塔内和塔顶的扶梯或爬梯;配水系统顶部的人行道和栏杆;塔顶的避雷保护装置和指示灯;运行监控的仪表。

131、简述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考虑哪些因素?

答: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换热设备设计对污垢热阻值和腐蚀率的要求,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水源可供的水量及其水质;设计的浓缩倍数(对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所要求的控制条件;旁流水和补充水的处理方式;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132、简述敞开式系统中热设备的循环冷却水侧流速和热流密度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管程循环冷却流速不应小于0.9m/s;壳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应小于0.3m/s;热流密度不宜大于58.2kW/m2。

133、简述冷却水腐蚀控制中常用的缓蚀剂有哪些?

答:主要有如下几类缓蚀剂:

氧化膜型缓释剂:这类缓蚀剂直接或间接产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阻止腐蚀和结垢;水中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生成难溶盐或络合物,在金属表面上析出沉淀,形成防蚀膜。

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是使金属活化溶解,并在金属离子浓度高的部位与缓蚀剂形成沉淀,产生致密的薄膜,缓蚀效果良好;吸附膜型缓蚀剂:这种有机缓蚀剂的分子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亲水基即极性能有效地吸附在洁净的金属表面上,而将疏水基团朝向水侧,阻碍水和溶解氧向金属扩散,以抑制腐蚀。

134、给排设计依据有:总规、专规、地勘、设计合同、地形图、道路设计图、相关管网规划图、初设的审批意见等文件;

135、设计雨水量应为洪峰流量,出现在全面积汇流时,流域面积应指向上游井段,雨水管道考虑分散排水,而污水管道考虑实际排水出路;

136、计算雨水管管径时,起始点检查井汇水面积不宜过大,避免在没有支、户管接入的起始井段管径过大;

137、根据规范雨水管和合流制管道按照满流计算,但遇到大型雨水和合流管道应进行不满流核算;

138、砼雨水管粗糙系数一般取0.013,砼污水管取0.014,塑料管取0.011;

139、污水管道应控制最小流速(不淤流速),且流速力求变化均匀,避免过分变化,应按照逐渐增加的原则设计,当污水管道中流速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流速时,应按最小坡度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知道管径估算最小坡度或最小坡度估算管径时,可根据管径x坡度≈1计算);

140、雨污水检查井位的平面定位时,两管线的井位或与其他地下管线的井位要错开一定距离,一般考虑3-5m,以防支户管接入时与井相撞;

141、进水面积点与预留支管位置应一致,不应出现有进水面积而无预留支管的情况,且预留支管起点应设检查井,宜设在规划道路红线以外1-2m;

142、断面出图必须与平面的水流方向一致;

143、雨污水管道高程严禁同高;

144、管道纵坡应尽量与设计道路纵坡一致,当道路纵坡比较陡,管道纵坡以规范规定的管道最大流速控制确定

145、在雨水管道上,不得设置倒虹吸管,因为雨水中携带大量泥沙杂物,易在倒虹吸管中沉淀,污水管道设置也要慎重,尽量不设置,可采取下游管道管底平接、减缓下游坡度、压扁穿越障碍物段的断面高程等措施;

二、图集部分

一、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和接口图集(06MS201-1)部分:

1、适用于地震烈度8度及以下,地震加速度小于0.4g的地区;适用土弧、砼基础和顶管的雨污、合流等无压排水工程;

2、混凝土结构自重取25KN/m3;管顶回填土密度取18KN/m3;动荷载查桥梁设计荷载,按城-A级取值;地面堆积荷载10KN/㎡

3、按照土弧基础施工的管底腋角等于2α+30°;顶管施工的2α为120°;计算管道自重弯矩时,2α按20°计算;

4、管基强度:管道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15;

5、开槽施工的地基承载力≥100KPa,采用土弧基础,当<100KPa时,且承载力大于动、静总荷载时,采用土弧基础;砼基础管道地基承载力要满足管道基础支承强度要求;

6、采用土弧基础的雨、污及合流管道,必须采用柔性接口的混凝土承插口或企口管,采用砼基础时,可采用刚性接口的混凝土平口、企口、承插口管,且20到25m管段应设置一个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混凝土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当地震烈度为8级,加速度为0.2和0.3g的三四类场地及软土、粉、沙子地区,或遇到造成管道沉降、位移、伸缩变形的多种因素时,用柔性接口;

7、当管道遇到地下水位高于地面以下0.7m,且管顶敷土<0.7m时,应对管道进行抗浮验算,满足抗浮稳定性系数≥1.1;

8、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到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做到干槽施工;

9、沟槽各个区域部分回填土的密实度按相应规范标准务实;

10、根据覆土深度划分管道等级;

11、管道规格表可以查找关于内径、壁厚、管基尺寸、基础砼量、管级、模带等基本数据

二、塑料排水管道图集(06MS201-2)部分:

1、管道类型分为硬制聚乙烯(PVC-U)与聚乙烯(PE)、增强聚丙烯(FRPP)三大类;生产方法有挤出、缠绕、模压三种;结构形式有平壁、加筋、双壁波纹、钢塑复合缠绕、缠绕、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等;连接形式有承插口连接、橡胶圈密封、粘接、内套管粘接、熔接、卡箍、哈夫、法兰、焊接等;不同管道类别有不同的内径、外径范围;

2、PVC-U特点:弯曲强度高,弯曲模量大,抵抗外部荷载能力较高、管径小;平壁管具有较高抗内压能力,用料多,常用于小区排水;加筋管抗冲击、抗外部荷载能力较好,用料比平壁少;双壁波纹管内外壁波纹间为中空,结构合理,用料更省;钢塑复合缠绕管,两种不同材料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材料最省,但生产工艺要求高;缺点:低温抗冲击能力较差,北方地区施工受到一定限制、慎用;

3、PE管:韧性好、低温抗冲击性能好,弯曲强度和弯曲模数较小,材料用量较多;有两种:双壁波纹、缠绕壁管(A&B),A型内外表面平整,内外壁之间有螺旋肋,B型结构内壁光滑,外壁螺旋肋,管径范围大;

4、环刚度:管道抵抗环向变形的能力,可采用测试方法或计算方法定值;标准环刚度有2、4、6.3、8、12.5、16等6个级别,一般选用4、6.3、8,通过控制埋设管道的变形率来选择环刚度,当管顶覆土≥1m,管道变形率≤5%,也可以根据不同环刚度管道,在不同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下,推测出管顶覆土的允许范围;

5、结构计算满足正常使用极限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管壁开口,且刚度较低、埋深较大时,应考虑结构局部开口造成管道局部环向稳定性,要满足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2;

6、应进行环截面稳定性、设计荷载、管道变形、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动荷载、管道综合变形模数等的相应计算、验算;

7、管道穿越铁路、高速公路路堤时,应设置砼、钢、铸铁等套管、套管内径大于塑料管外径300mm;

8、转角角度应符合相应规定;

11、管道规格表可以查找关于公称直径、最小承口壁厚、最小插口长度、力学参数、橡胶圈尺寸等基本数据;

三、排水检查井图集(06MS201-3)部分:

1、适用范围:雨水管径≤2000,管顶覆土≤4m;污水管道≤1500,管顶覆土≤6m;地震烈度≤8;除跌水井,接入支管均与下游管道顶平接;砖砌检查井且无地下水;

2、设计条件:地基承载力≥100KN/㎡;当有地下水时,其水位按地面以下1m计算;

3、圆形井适用管径200~1000mm的雨污水管道;矩形井:分直线井、90°、三通井、四通井,适用于管径800~2000的雨水管道上及800~1500的污水管道上;扇形井以上游管中心与下游管中心相交处角度分为90°、120°、135°、150°四种转弯井,适用管径800~2000的雨水管道及800~1500的污水管道转弯处;

4、跌水井:有竖管、竖槽、阶梯式三种形式,1~2m时,宜设,大于2m时,应设,转弯处不宜设;

5、闸槽井:为检修时断水方便而设置在排水管道上的井,适用200~1000的管道;

6、沉泥井:井底比下游干管深300,以便于管道掏挖淤泥;

7、材料:砖砌体采用Mu10砖,M7.5水泥砂浆,井室C25、盖板C25、井圈C30、钢筋HPB235、HRB335、井基C15、抹面和勾缝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流槽采用砖砌流槽、井筒:砖砌;

8、重点看检查井三视图及说明及工程量表;

四、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图集(06MS201-4)部分:

1、适用范围:雨水及无腐蚀污水管道;雨水用于管径≤2000,管顶覆土≤4m和污水管道管径≤1500,管顶覆土≤6m;抗震烈度≤8度;除跌水外,一般情况下接入支管与下游采用顶平接;设计年限50年;

2、设计条件:动荷载(不考虑车辆)10KN/㎡,车辆荷载按城A级取值;有地下水,水位按地面以下500mm考虑,无地下水,地下水位按板底以下200mm;地基承载力≥100KPa,不满足应地基处理;

3、圆形井适用于管径200~800的雨污水管道;矩形井分直线井、90°三通井及四通井,分别适用于管径900~2000的雨水管道及管径900~1500的污水管道上;

4、跌水井有竖管、竖槽和阶梯式三种,适用雨水管上下游跌差≥1m和污水跌差≥0.5m;

5、采用材料:井壁中墙体MU10,砌筑砂浆Mb10,灌芯Cb25,包封C25,勾缝、座浆、抹三角灰1:2水泥砂浆;盖板C25;垫层C15;流槽C15;混凝土最大碱含量大于3kg/m3;

6、钢筋保护层厚度:圈梁两侧迎水面为40mm,上下面为25mm,底板40mm,顶板35mm;

7、一般规定:所有砌体均应灌芯,质量等级B;井筒或井室在地面至地面以下1500范围内内及寒冷地区地面至冻土线以下800范围内应配筋;

8、井盖顶面标高要求与铺装路面平,设于非铺装地面时顶面应高出地面50mm或由设计人员确定;

9、在寒冷地区井壁在冰冻线以上回填时,沿井壁外侧加填300宽的非冻胀土并满足路基要求(用于车行道下);

10、支、干管基础落于井室肥槽土中,肥槽须进行处理:用级配砂石或混凝土等填实;

11、圈梁遇管道时断开,圈梁主筋锚入管道包封内35d;

12、流槽高度:相同管径管道连接时,流槽顶与管径中心平行;不同管径时,流槽顶一般以小管中心中心平;

13、接入支管超挖部分采用级配石或C15混凝土填实;

14、井室高度自井底至盖板净高一般为D+1800,埋深不足时,酌情减少;

15、盖板上下各180设一控制踏步,以此控制踏步向井室及井筒,按360距离、水平净距150,交错设置踏步及脚窝,起点踏步控制在井盖下220;在主干管上下游方向,管顶以上加踏步,当雨水检查井D≥800时,流槽内设脚窝,小于时,不设;当污水检查井D≥500时,流槽内设脚窝,小于时,不设;

五、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图集(06MS201-5)部分:

1、适用范围:管径≤1200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其他圆管的排水管道工程;抗震烈度≤8度;

2、地下水位按地面以下0.5m计算;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N/㎡;

3、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分圆形、矩形,与管道连接方式为刚性接口,但在与检查井相接的第一节管道上应设柔性接口;雨污水井井室高度可通过多节井室组合调节;井筒由井圈和7种不同高度的调节块组成,以满足不同覆土要求;接入检查井各管道为管顶平接,接入干线时的高程差由支线井调节支线预留孔,由生产厂家选配不同的高度调节块来满足设计管线高程和方向的要求;

4、检查井井室高度(指流槽顶至盖板内顶高度)一般≥1800mm;

5、检查井井底设置流槽,雨水检查井流槽顶与0.5倍大管径处相平污水检查井流槽顶与0.85倍大管径处相平;

6、检查井预留接管孔径:开槽法为管外径加40,顶管法为管外径加60mm,相邻预留孔边缘最小净距为2倍井壁厚;

7、材料采用混凝土最低等级C30,抗渗等级为S8,最大水灰比0.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最大碱含量为3.0,最大氯离子0.1%;

8、井室底板下层筋及盖板下层筋保护层为40mm,其他部位为35mm;

9、井室井筒采用塑钢或铸铁小踏步;

10、检查井与管道接口接触面均应凿毛处理;

11、检查井板底下铺设100mm厚碎石层;

12、流槽可用C10混凝土现浇;

13、踏步安装时,井室及及盖板下100为基准,井筒以盖板下100为基准,步距为360,踏步可以与预制件一同预制,也可预制完成后打孔安装;

六、井盖及踏步(06MS201-6)部分:

1、尺寸规格有φ500/600/700/800四种,铸铁井盖及其支座结构形式分为两种A&B;材料有球磨铸铁、灰口铸铁两种;按承载能力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2踏步包括球墨铸铁踏步、灰口铸铁及塑钢型踏步三种;

3、重型井盖适用于车行道、停车场等场所,轻型适用于人性便道、绿地、小区内部甬道等;重型设计荷载按城-A级,轻型按城—B级;

4、井盖应优先选用球墨铸铁井盖,踏步应优先使用塑钢或球墨铸铁踏步;

5、井盖与支座应根据直径、承载力及材质一致配套使用;铸铁井盖与其支座之间可根据设计要求及加工条件设置橡胶及塑料垫圈,以减小震动;防腐应热侵沥青;

七、双层井盖(06MS201-7)部分:

1、为了加强地下设施检查井的管理,保护行人、车辆的安全,在表层铸铁检查井盖丢失、损坏的前提下,加下层井盖,上层井盖按06MS201-6选用;

八、雨水口(06MS201-8)部分:

1、适用范围:抗震烈度≤8度地下排水工程,有冻膨影响地区雨水口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雨水口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要进行抗浮、抗渗措施;图集适用于混凝土雨水管;

2、雨水口形式分为平篦、偏沟、联合、立篦式四种,按篦数分为单篦、双篦、多篦,应根据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选用;

3、本图集篦子及井圈材料为球墨铸铁、灰口铸铁及钢格板三种,应优先选用球墨铸铁和钢格板的雨水口篦子及井圈,篦子与井圈应配套安装使用;

4、雨水口篦子的篦条布置分为顺条和横条两种,由设计者选用,但泄水能力及承载能力相同;

5、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坡度、雨水口型式、篦前水深等因素有关,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见图集表格;

6、同型式雨水口串联,串联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径查图集表格;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多余3个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5m;

7、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对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当深度大于或小于本图集所示H时,可增减墙进行调整;

8、各类雨水口变荷载按城—A级,篦子应有可靠的措施连接在雨水口井圈(或雨水口墙)上,以防丢失;

9、雨水口井圈表面高程应比道路低30mm,立篦低50mm,并与附近路面接顺;当道路无路面结构时,应在雨水口四周浇筑混凝土路面,在绿地时,可不做路面,只满足上述高程及范围;

10、雨水口管及雨水口连接管的敷设、接口、回填土都应视同雨水管,按有关标准施工,且管口与井内墙平;

11、联合式雨水口的盖板下应满铺水泥砂浆,并在砂浆未初凝时稳固在砖墙上;

12、雨水口连接管的坡度≥1%;连接管的方向按接入井的方向设置;

13、混凝土净保护层30mm;构件表面要求平直、压光;

14、钢格板雨水口篦子可以与井圈用销轴相连系(翻转角度不小于120°),以防止丢失;球墨铸铁雨水口篦子可以与井墙用铁链(或其他形式)相连系,防腐涂沥青清漆一道;

九、排水管道出水口(06MS201-9)部分:

1、适用范围:适用一般城镇雨污水圆形排水管道出水口,对于过路涵洞、农田水利等工程也适用;地震烈度≤8度;

2、出水口一般由端墙、翼墙、海漫及下游护砌等几部分组成,形式有八字式、一字式、门字式三种形式;材料有砖砌、浆砌石、混凝土;

3、一字式出水口适用于管道与河道顺接;八字式出水口适用于管道正交排入河道且河道坡度较缓;门字式出水口适用于管道正交排入河道,且河道坡度较陡;砖砌出水口只适用于无地下水、无冰冻、河道内经常无水的情况;浆砌块石及混凝土出水口,在冻土范围内,回填级配砂石;八字式出水口按1:2河坡设计;一字式出水口下游河道边坡按1:1.5设计,斜坡衬砌高度可根据河道水位调整,但应比最高水位至少高出300mm;

4、混凝土墙体及基础混凝土标号取C30,八字出水口端墙上部及翼墙两侧,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采用干砌块石衬砌,以防雨水冲刷,河道水位较深时,需采用其他有效措施(如护桩),防止冲蚀;

三、污水泵介绍

污水泵属于无堵塞泵的一种,具有多种形式:如潜水式和干式二种,目前最常的潜水式为WQ型潜水污水泵,最常见的干式污水泵,如W型卧式污水泵和WL型立式污水泵二种。主要用于输送城市污水,粪便或液体中含有纤维。纸屑等固体颗粒的介质,通常被输送介质的温度不大于80℃。由于被输送的介质中含有易缠绕或聚束的纤维物。故该种泵流道易于堵塞,泵一旦被堵塞会使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机,从而造成排污不畅。给城市生活和环保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抗堵性和可靠性是污水泵优劣的重要因素。

污水泵是一个应用命名,事实上,衬胶渣浆泵作为卧式污水泵应用是很不错的。在处理工业污水时,由于污水中含有酸性或者碱性物质,衬胶泵的使用非常广泛。根据石泵泵业的一些应用案例,衬胶泵中使用橡胶护套,金属叶轮,既可以达到金属泵的高压高效,又可以充分发挥橡胶材质的抗腐蚀性。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般都会在污水处理池前,都会加一个过滤网,将纤维缠扰物等拦在泵的吸入口之前,使得不能进入泵腔,从而使得泵能够更好的工作,寿命更长。

污水泵的参数:泵性能参数两极化(1)流量范围:一般为Q=0.2~10000m3/h,现在有向两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瑞典ABS泵公司生产的潜水污水泵最大流量Q=25000m3/h,而西班牙博姆巴。埃利阿斯公司的潜水污水泵最小流量Q=0.02m3/h.

(2)扬程:一般为h=10~100m,向两极方向发展特别明显,美派科泵公司潜污泵扬程最高值h=150m,而美国迪斯科费洛公司的潜污泵最高扬程可以达到h=400m.日本EIM电机工业株式社潜污泵最低扬程h=1m.

(3)电动机功率:潜污泵电动机功率,一般为1~600kW,西班牙博姆巴。埃利阿斯公司最小功率0.08kW,而瑞士ABS泵公司泵的电动机最大功率达到900kW.

(4)通过固体物最大尺寸:潜污泵允许通过固体物最大粒径,一般为d=5~150mm,而德国费卢瓦泵公司生产的潜污泵允许通过最大粒径d=35mm,美国迪斯科费洛公司潜污泵通过固体物最大粒径达到d=460mm。

四、管线综合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及内容

1、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

在满意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的前提下,使管线尽量安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避开机动车道以防止车辆荷载对管线形成损坏。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计划应与项目开展状况相匹配,力求做到“同步计划”。建造项目立项后应及时托付有资质的计划单位提早介入,开展有关计划作业,计划效果有必要在施工图计划时编制完结。从事市政管线归纳计划的人员有必要了解法令、法规、标准、规程以及专业工程管线的特殊要求,使管线归纳计划做到有据可依。进行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计划时,应尽量削减管线在道路穿插口处穿插,当工程管线竖向发作对立时,应当遵从: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曲折管线让不易曲折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计划应重视近期建造计划,思考远期开展,并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专项计划相符。

2、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内容

编制市政工程管线归纳的意图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工程管线进行归纳组织,统筹规划,避免各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的互相冲突与搅扰,其主要设计内容:断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摆放次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与最小笔直净距;断定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断定市政管线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方位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笔直净距;断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管线与市政景观的联系。

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技巧

1、水平布置技巧

1.1在进行管线的安置时,两个相邻的管线之间应当不存在任何的厉害联系,两者应当是互为安全的,禁止将两种存在风险联系的管线安置在一起。比方燃气管线和热力管线,假如这两种管线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假如发作燃气管走漏的状况,那么热力管线很容易发生爆破。

1.2在满意各种规划需求以及有关标准的状况下,能够将两个需求距离比较小的管线安置在相邻的方位。与此相反的,假如两者之间的需求距离比较大的话,那么能够将两种管线选用错开安置的办法。

2、竖向布置技巧

在对每一种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控制时,需要以每一种管线的最小掩盖土深度进行断定,假如不这样做,很简单使得管线在穿插时发生磕碰的表象,致使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施工。竖向安置的窍门主要在怎么统筹断定各种管线的控制埋深规模,然后断定各种管线在那一“层”。通常来说,首先要做的即是对雨水管以及污水管的埋设的深度规模进行断定。通常来说,污水管的埋设深度是比较大的,通常是在2-6m规模以内,安置在最低一层;而雨水管的埋设深度只是次于污水管,通常是在2-4m规模内,安置在第2层(从下往上,下同);给水管的埋深规模能够控制为1.2-1.5m,安置在第3层;燃气管(配气)的埋深能够控制为1-1.3m,安置在第4层;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的深度通常为0.8-1.2m,安置在第5层(最上面1层)。

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要点

1、管线断面的确定

当前有必要设置的管线品种十分多。其间弱电管线品种较多,通常思考同沟不一样井敷设的方法,以削减道路市政管线品种。关于各市政管线在道路横断面的方位断定直接影响沿线的管线标高操控和施工进度。市政管线方位的断定应满意《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计划标准》(GB50289-98),通常市政管线在道路横断面的方位除满意标准需求外,还应根据道路红线的宽度和道路断面的区分,关于红线较窄的道路能够把检查井较少,不常检修的管线设置在机动车道下,既不影响道路行车,又能解决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管线方位管线过多的疑问。关于红线较宽的道路,管线断面安置愈加灵敏、快捷,但是要思考道路两边都要设置市政雨水管线。关于红线超过100m的道路,需求思考两边设置各种市政管线,当前较少触及。

2、预留支管标高市政道路跨过现有或计划的居民生活小区、工业厂房的小范围的组团,各市政管线需求距离必定距离预留支管,以满意小的组团运用,到达市政管线的运用功用。这样,预留支管就会出现和其他市政管线穿插的疑问,处理的方法就是在标高上操控。雨污水等排水市政设备为重力流管线,通常埋置较深,在管线归纳上的标高为管内底高程,其他市政管线标高在管线的居中方位,所以核算标高时,应充分考虑管道壁厚,确保相交处不能出现相碰表象。通常情况下,路灯的穿线管管径为DN40,其埋深较浅,标高在管线归纳中可不予考虑,可是路灯过路管应采纳钢管维护处理,防止电力损坏,影响正常的照明。当前管线归纳预留支管标高的标示款式较为繁复,通过很多的管线归纳规划,总结出了较为简练的标示,便于校对标示的正确性和施工。支管预留处要标示出该处道路桩号、路中规划标高,便于查看管线的覆土能否满意要求;相交管线的标示内容有管线名称、管线标准(管径或孔数×管径)、管线的相应标高,两相交管线标示,把覆土小的管线放在横线上,覆土大的放鄙人,便于查看和施工。

3、道路交叉口管线综合

穿插口处市政管线较多,彼此交织,没有准确的施工图纸作为辅导,施工中极端容易呈现穿插,或因方位和标高对立,致使有些管线无法敷设。为非常好的处理路口处管线归纳疑问,参考了很多其他管线归纳施工图规划,联系自己规划经验,采纳对路口穿插处管线编号,并列表注明交点处相交管线名称、标准、标高,这种标示方法简单明了,受到各业主以及施工单位好评和认可,处理了以往归纳管线施工中,存在的管线方位不行,标高上穿插的疑问,充沛体现出把存在的疑问处理在规划阶段的规划理念,大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工程总造价。关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穿插无法避开时,可选用4个45°弯头绕开。同一路口处同种管线标高尽量共同,能非常好的处理管线穿插疑问,关于过路管覆土较小的交通控制线和路灯线选用钢管维护,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刚满足覆土的强弱电管线,在路口处也许呈现覆土较少的表象,能够思考加钢管维护,不要成心下降标高,不然其他管线会呈现埋深较大的表象,添加施工难度,也不经济。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程序

市政工程管线归纳是和谐处理各项工程管线之间存在的对立,合理分配用地空间,以指导施工图期间的各单项计划为主要目标,其计划进程主张依照下述过程进行:

1、建设项目立项后由建设单位向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业管线单位征求意见,以各单位上报文件为基础编制完结市政工程项目归纳,断定与项目配套的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后编制各配套管线的初步计划,其间重力流管线的初步计划应严厉依照重力流管线专项计划中给定的计划操控高程进行编制,并处理各重力流管线之间的竖向抵触。根据初步计划进行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计划,以雨、污水管线初步计划和地下现状管线测量材料为主,其他管线初步计划为辅,安排管线的具体位置,断定各管线交叉点的竖向操控高程。管线归纳计划效果形成送审稿后报请计划部分安排各专业管线单位征求意见,按各专业管线单位主张修正后送计划部分检查同意管线归纳计划文件。

2、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的效果要要点反映各管线的相对方位和各穿插点的竖向操控高程,才能够满意其作为单项工程规划时的操控性效果。而当前进行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中存在的首要疑问是从业人员缺少体系训练,编制的归纳规划存在着深度缺乏等疑问,一部分的归纳规划停留在只要管线在道路断面上的相对疑问而没有竖向规划;一部分因为缺少交流和谐,信息交流不及时,各专业管线规划以自个为主,致使编制的归纳规划不能反映各专业管线的最新规划效果,施工时通常以先出场的为准,存在抢占方位和高程的表象,与其他管线存在抵触、穿插磕碰等疑问,乃至形成切断重力流管线的排放路径等重大疑问。因而,市政工程管线的归纳规划应由一致单位统筹规划,且在规划过程中加强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交流和谐,全部考虑市政道路断面约束条件,合理进行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地下管线断面安置,要点进行操控性高程规划,才可作为施工图期间指导各单项工程规划的操控性效果。

制约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因素

1、现状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进行城市道路建造时建造单位会在项目开端就收集与之有关的各类现状地下管线详细材料,必要时会由专业丈量公司进行详细管线查询。可是,这个环节往往做的很不到位,一方面现状地下管线没有一致的管理组织,所属不同的专业管线单位,管理上各自为营,有些乃至没有竣工丈量材料或许材料丢掉;另一方面受技术水平和查询设备的束缚,查询效果往往不全部,存在错、漏等疑问。只有全部把握规划路段现状管线的信息,才干保证归纳规划效果愈加契合实际情况,才可作为各单位进行单项规划的根据,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图与现状不符,进行暂时修改,添加额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尤其是本地下存在输油、输气管线时也许引发严峻的安全事故。为了保证执行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文件的要求,束缚单项规划单位的行动,主张将其列入图纸检查的内容,加强图纸检查组织的检查监督功能,对违背管线归纳的实施一票否决制。

2、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约束力问题

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的效果是用来辅导单项工程规划的,并为工程管线施工和办理发明有利的确保,而实际的工程中通常存在单项规划单位不依照管线归纳规划效果需求的方位及高程操控区间进行单项规划,形成施工中与其他管线的高程冲突,引发停工、拆改和严峻规划变更等,形成项目参加各方严峻的经济损失,人力和物力浪费。因而,怎么进步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效果的约束力,怎样才能确保单项规划单位严格执行、恪守管线归纳的各项需求,防止市政工程管线归纳规划效果沦为一种方式和铺排是急需解决的疑问。

五、海绵城市

设计总则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蓄水,防止内涝,而天好及干旱的时候,又能把吸的水“吐”出来综合利用,节约水资源。

1.1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建设方针。

1.2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以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控制目标。

1.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满足规划要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建筑与小区:新建不低于80%,改建不低于70%。道路用地:新建不低于75%,改建不低于60%。绿地及广场用地:新建不低于90%,改建不低于85%。

1.4鼓励采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工程措施。

1.5透水铺装设计及施工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1.6对有条件的工程项目,宜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

1.7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设置溢流排放系统,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1.8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碱、耐水湿、耐污染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建筑与场地

2.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局部采用小型的、分散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雨水调蓄功能的绿地或水体,减少外排雨水量。通过这些绿色生态措施收集、滞留、

净化、渗透、原位利用小区内屋面、道路、停车场的雨水径流,削减了进入市政管道和水体的雨

水量及污染物,节省了雨水管道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提供了健康、生态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2.2建筑与小区内的景观水体和绿地设计有雨水储存和调节功能,景观水体可建成集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和生物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土壤/气候分析以选择适合的植物设计景观绿化,采用地方化或适合植物,减少浇灌要求。当进行浇灌时,采用高效设备,并且根据气候进行控制。

2.3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外落水雨水立管底部采用间接排水。通过模块式蓄水箱收集到的雨水资源用来冲洗厕所、浇洒路面、浇灌草坪、水景补水。

2.4新建排水管网采用以下标准: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10年一遇;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一遇,重要地区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5年一遇。

2.5设置在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宜采用下沉式做法,并采取措施将雨水引至绿地。建筑与小区下沉绿地占总绿地面积比值不低于30%,下沉式绿地内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高于绿地50-100mm。

2.6除机动车行车区域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2.7建筑屋顶绿地面积不低于屋顶可绿化面积的50%,屋顶绿地覆土厚度不低于30cm。2.8建筑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利用建筑场地附近河流作为雨水调蓄设施,不必再设人工池体进行调蓄。

2.9地面停车场通过设置的停车位分隔绿带等形式调蓄、净化停车场径流雨水,停车场铺装具备透水功能。

绿地与广场

3.1城市绿地与广场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充分利用大面积的绿地与景观水体,设置渗透塘,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设置渗透塘前需做好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有降雪的城市,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侵害植物;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m;渗透塘底部构造一般为200-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500mm的过滤介质层;渗透塘设溢流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渗透塘外围设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

3.2城市绿地与广场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进入城市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前,利用沉淀池、前置塘、植草沟和植被过滤带等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采取弃流、排盐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设置挡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3.3广场和地面公共停车场的硬质铺装选用透水铺装,并配建蓄水模块等蓄水设施。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设置排水层。

六、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

1.管线综合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

风管、水管、电缆桥架是我院几个专业分别设计的,由于设计周期的紧迫,院内各专业之间只能通过协调进行大体的空间分配,来不及对每一处集中多种管线的空间进行详细地划分。管线综合图涉及了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各个专业,不是某一个专业可以独立完成的,它不属于设计院施工图的设计范围。但是作为建设单位,往往关心下列问题:如果层高不变,吊顶下的净空能否再提高一些?在满足某一净空要求的条件下,可否把层高降低一些以节省投资?作为施工总包单位,常常关心如何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程序,谁先干,谁后干,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怎样予以合理分配?

以往,有的工程由于未做管线综合布置,工地上出现了个别分包抢先施工,使后施工的工种无法进行施工的被动现象,以至于不得不进行重复劳动:装上去再拆下来,拆下来再装上去。结果浪费了材料,拖延了工期,影响了质量。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管线综合。有了管线综合图,建设单位更利于正确决策,施工单位更方便组织施工,监理单位更易于三大控制,使用单位更便于维修管理。因此,管线综合在通信和智能建筑工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工程管线综合的目的就是在充分搜集各项资料后,在满足各类管线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统一安排、相互协调、合理解决工程管线各建设阶段中的矛盾,使各管线规划、设计、施工和建成后的管理、维护有条不紊地进行。

管线分类市政工程管线按功能可分为: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饮用给水等管道。排水管渠:包括生活污水、废水管道、雨水、小区周边的排洪、截洪等管渠。中水管道:包括中水原水及中水供水管道。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生活用电等线路。弱电线路:包括电话、报警、广播、闭路电视等线路。热力管道:包括热水、蒸汽等管道,又称供热管道。燃气管道: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管道。其他管道:网线等。

市政的管道一般采用地下埋设,地下埋设又可分为沟内埋设和地下直埋等。市政管道按埋设深度分为浅埋和深埋。覆土厚度小于1.5m的管道称为浅埋。我国南方土壤的冰冻线浅,对给水、排水、燃气等管道没有影响,而热力管,电力电缆等也不受冰冻的影响,均可浅埋。若管道覆土厚度超过1.5m则为深埋。我国北方的土壤冰冻线较深,为避免土壤冰冻对水管和含有水分的其他管道形成冰冻威胁,必须深埋。市政管道按管内压力情况分为压力管道和重力管道2类。给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等一般为压力输送,属于压力管道;排水管道大都利用重力自流方式,属于重力管道。

2管线综合布置

2.1布置原则和规定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工程管线应充分利用现状,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更换。在平原地区布置工程管线,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在起伏较大的山区布置工程管线,应结合地形特点合理定线,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山洪峰口。

当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原则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新建管线让原有管线;临时性管道让永久性管道。管道排列时,应注意其用途、相互关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污水管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管;直流电缆不应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以免增加后者的腐蚀。

2.2管线地下直接埋设

寒冷地区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厚度;热力、电信、电力等管线,以及除寒冷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管道接人要求确定管线的覆土厚度。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应符合规定。工程管线宜沿道路中心线平行敷设,主干管线靠近分支管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或非机动车道下。电信电缆、给水、燃气、污水、雨水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或机动车道下。工程管线在道路上的平面位置宜相对固定,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平面位置上重叠埋设。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顺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深等确定。分支管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及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污水管线。工程管线之间,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规定。当受某些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

3综合管沟敷设

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较多的机动车道、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广场或主干道的交叉处,同时敷设2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可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电信电缆、低压配电电缆、给水、热力、污水及雨水排水管线。对于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在管沟的同一小室;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置在管沟的不同小室。电信电缆与高压输电电缆必须分开设置;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可在综合管沟的同侧设置,排水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我国规范规定:燃气管线不能置于综合管沟内,必须另行直埋。

综合管沟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可布置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覆土厚度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管沟结构强度及当地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管沟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供通行,检修,并有通风、照明及积水排泄等措施。

采用综合管沟可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的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的翻修和工程管线的维护费用,增加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工程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工程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由于综合管沟内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工程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保证了城市的景观。但综合管沟不便分期修建,一次投资较昂贵。由于各工程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也不便管理。同时正确预测管线容量往往比较困难,易出现容量不足或过大,造成浪费或需在综合管沟附近再敷设地下管线的现象。在现有道路下建设时,将增加施工的难度和费用,各工程管线组合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干扰事故。

七、污水泵站设计

一、水泵的选择

1.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城市的用水量是不均匀的,因而排人管道的污水流量也是不均匀的。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一般均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决定。一般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在5000m3以下),设1-2套机组;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15000m3)设3-4套机组。

2.泵站扬程的确定

泵站扬程可按下式计算:

H=Hss+Hsd+∑hs+∑hd(m)(7—1)

式中Hss——吸水地形高度,m,为集水池内最低水位与水泵轴线之高差;

Hsd——压水地形高度,m,为水泵轴线与输水最高点(即压水管出口处)之高差;

∑hs,∑hd——污水通过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由于污水泵站一般扬程较低,局部损失占总损失比重较大,所以不可忽略不计。考虑到污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因效率下降和管道中因阻力增加而增加的能量损失,在确定水泵扬程时,可增大1-2m安全扬程。

3.选泵应注意的问题

(1)因为水泵在运行过程中,集水池中水位是变化的,因此所选水泵在这个变化范围内应处于高效段,当泵站内的水泵超过两台时,在选择水泵时应注意不但在并联运行时,而且在单泵运行时都应处于高效段内;

(2)为提高水泵的使用范围,每台水泵的流量最好相当于1/2~1/3的设计流量,并且以采用同型号的水泵为最好;

(3)从适应流量的变化和节约电能角度考虑,采用大小搭配较为合适的型号可适应更广泛的来水量。若选用两台不同型号的水泵,则小泵的出水量不应小于大泵出水量的一半;若选用一大两台水泵,则小泵的出水量不小于大泵出水量的]/3;

(4)大流量的排水泵站可选择轴流泵,一般泵站选择离心污水泵,泵房不太深的情况可选择PWF耐腐蚀污水泵、ZW高效无堵塞自吸排污泵;

(5)工业排水泵站的来水中往往含有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物质,因此,应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污水泵;

(6)泵站经常工作水泵不多于四台,且为同一型号时,只需在管路中设置一套备用机组;若超过四台,除安装在管路上的一套备用机组外,还应在仓库中备用一套。

二、集水池设计

1.集水池形式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形式有圆形、半圆形和矩形等多种形式,上口宜采用敞开式,周围加栏杆或短墙,上加顶棚,设梁勾或滑车,以满足吊泥或栅渣的要求。

2.集水池布置原则

集水池的布置,应考虑改善水泵吸水的水力条件,减少滞流和涡流,以保证水泵正常运行。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泵的吸水管或叶轮应有足够的淹水深度,防止空气吸入或形成涡流时吸入空气。

(2)水泵的吸入喇叭口应与池底保持所要求的距离。

(3)水流应均匀顺畅无漩涡地流近水泵吸水管口。每台水泵进水水流条件基本相同,水流不要突然扩大或改变方向。

(4)集水池进口流速和水泵吸入口处的流速尽可能缓慢。

污水泵房的集水池前应设置闸门或闸槽,以在集水池清洗或水泵检修时使用。

3.集水池容积

集水池的容积与进入泵站的流量变化情况、水泵的型号、工作台数及其工作制度、泵站操作性质、启动时间等有关。在满足安装格栅和吸水管的要求,保证水泵工作时的水力条件及能够及时将流入的污水抽走的前提下,集水池应尽量小些。

自动控制污水泵站泵站为一级工作:w=Q0/4

泵站分两级工作:w=(Q2-Q1)/4

式中,W为集水池容积,m3;Q0为泵站一级工作时的出水量,m3/h;Q1,Q2为泵站二级工作时,一级与二级工作水泵的出水量,m3/h;n为水泵每小时的启动次数,一般取n=6

4.集水池的内部标高的确定

(1)对于小型泵站,集水池中最高水位取进水管渠渠底标高;

(2)对于大、中型泵站,最高水位取进水管渠计算水位标高;

(3)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从最高水位到最低水位,一般取1.5~2.0,池底坡度为i=0.1~0.2倾向集水坑;

(4)集水坑的大小应保证水泵有良好的吸水条件,吸水管的喇叭口放在集水坑内,一般朝下安设,其下缘在集水池中最低水位以下0.4m,离坑底的距离不小于喇叭口进口直径的0.8倍,吸水管喇叭口边缘距离池壁不小于喇叭口进口直径的0.75~1.0倍,在同一吸水坑中安装几根喇叭口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喇叭口进口直径的1.5~2.0倍。

泵房(机器间)的布置

1.机组布置

污水泵站中机组台数一般不超过3~4台;

为了满足安全防护和便于机组检修,泵站内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符合下列再求.

(1)相邻两机组间的净距:当电动机容量小于等于55kW时,不得小于0.8m;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得小于1.2m。

(2)无吊车起重设备的泵房,一般在每个机组的一侧应有比机组宽度大0.5m的通道,但不得小于第一条规定。

(3)相邻两机组突出基础部分的间距和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以及泵房主要通道的宽度与给水泵房要求相同。

(4)在有桥式起重设备的泵房内,应有吊运设备的通道。

(5)当需要在泵房内就地检修时,应留有检修设备的位置,其面积应根据最大设备(部件)的外形尺寸确定,并在周围设置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2.管道布置

(1)吸水管路布置每台水泵应设置一条单独的吸水管。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水泵的吸水条件,而且还可以减少管道堵塞的可能性。

吸水管的流速一般采用l.0~1.5m/s,不得低于0.7m/s。当吸水管较短时,流速面适当提高。

吸水管进口端应装设喇叭口,其直径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吸水管路在集水池中的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求,可参照给水泵站中有关规定。

当排水泵房设计成自灌式时,在吸水管上应设有闸阀(轴流泵除外),以方便检修。非自灌式工作的水泵,采用真空泵引水,不允许在吸水管口上装设底阀。因底阀极易被堵塞,影响水泵启动,而且增加吸水管阻力。

(2)压水管路布置压水管流速一般为1.0~2.5m/s。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压水管时,如果仅一台水泵工作,其流速也不得小于0.7m/s,以免管内产生沉积。单台水泵的出水管接人压水于管时,不得白干管底部接入,以免停泵时,杂质在此处沉积。

当两台及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置闸阀,并且在闸阀与水泵之间设止回阀;如采用单独出水管口,并且为自由出流时,一般可不设止回阀和闸阀。

3.管道敷设

泵站内管道一般采用明装。吸水管一般置于地面上。压水管多采用架空安装,沿墙设在托架上。管道不允许在电气设备的上面通过,不得妨碍站内交通、设备吊装和检修,通行处的地面距管底不宜小于2.0m,管道应稳固。泵房内陆面敷设管道时,应根据需要设置跨越设施。

泵站内部标高的确定

自灌式泵站集水池底板与机器间底板标高基本一致,水泵轴线标高可由喇叭口标高及吸水管上配件尺寸推算来确定。

对于非自灌式泵站,由于利用了水泵的真空吸上高度,机器间底板标高通常高于集水池底板标高,水泵轴线标高可根据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和当地条件确定;水泵基础标高则由水泵轴线标高推算,进而可以确定机器间地板标高。机器间上层平台标高通常应比室外地坪高出0.5m。

八、雨水泵站设计

设计雨水管渠时,应尽可能重力排除雨水,但在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雨水管渠起点距河道较远,管渠埋深较大,施工困难,雨水排出口管渠的水位较洪水水位低,或受海潮影响,不得不修建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设计的好坏对泵站今后长期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且雨水泵站的设计比较复杂,其投资在整个雨水工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浪费是无法补救的。上海、天津、武汉及东北等地的雨水泵站在排涝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1998年7月21日武汉普降暴雨,在短短的12h内,武汉降雨量达283mm,汉阳地区达438mm,某些地区积水深达1~2m,又遇长江洪水,54个雨水泵站全面启动,排除积水,保证了城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现根据对雨水泵站的调查,提出雨水泵站设计的几点看法:

1设计资料收集

在我国,工厂雨水泵站及排出管的位置可以设在厂区内,也可以设在厂区外。市政雨水泵站位置应根据市政规划及设计需要而定。在雨水泵站及排出管的位置确定后,以1500或11000的比例测量厂站的地形,并提出钻探深度及征地要求。其测量范围应根据泵站及附属构筑物所需占地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不宜小于泵站面积的四倍。而对雨水管及泵站排出管的测量范围可以采用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30m。

雨水泵站设计前还应注意的另两个主要因素是:准确的设计计算降雨强度;雨水排出口处的河、渠水文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否则整个设计将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从而造成浪费。如某国外设计单位对洛阳涧河及洛河的水文地质资料了解不深入、不准确,该雨水泵站建成四十多年以来从未使用过,雨水一直从岔道排走,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

2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工厂及城市雨水泵站流程一般都采用以下方式:

雨水干管格栅间进水管雨水调节池雨水泵站水泵压力出水管出流井(或缓冲池)排水管(渠)出口翼墙(有时还设有防洪阀门)水渠河流或海洋。

以上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合并或减少。如格栅间、雨水调节池均可设在雨水泵站内,合并成一个构筑物。如遇高潮位及洪水位时,可设计成岔道,当中低潮位(中低洪水位)时自流排入水体,而在高潮位(高洪水位)时,用水泵将雨水排入水体。一般雨水泵站的平面布置比较紧凑,排水量大,故多采用轴流泵。这样一来,设置格栅时,除了要考虑便于清理外,还应使进水稳定,不要造成漩涡,保证水泵在高效段运行稳定。

3雨水量的计算

雨水量的计算要求准确,过大会造成浪费,过小会造成事故。如北京东郊某厂,由于设计计算降雨强度偏低,造成13000m2的厂房被淹,积水深达0.3m使该厂全面停产。雨水泵站的设计水量应和全厂或城市雨水管网的设计同时进行,必要时应考虑发展,设计时,除了根据厂区及城市雨水排水总干管的设计流量来进行设计外,还应用全部管网处于压力流时的流量来校对。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厂区或城市的地形及厂区或城市是否允许短时间内积水。

(2)降雨量是变量,雨水量波动较大,设计时应考虑初雨、小雨、中雨及暴雨的雨水水量的排除。

(3)厂区或城市雨水管网中都有一定数量被污染的废水排入。如排入的生产废水量不超过雨水量的8%,设计时可不考虑。如大于雨水量的10%,设计流量则应包括该流量。

4雨水泵的选择

国内大、中型雨水泵站,大多选择轴流泵。据了解,上海地区雨水泵站多年运转情况是,泵站中雨水泵的运转时间一般为1h左右,最长时间也不超过3天,而一年内水泵仅在雨季运转,故一般不考虑经常电费。但必须保证所选用的每台水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运转,在地面不积水的原则下,水泵运转时间宜长。为了适应雨量变化的要求,雨水泵宜选择多台大、中或中、小型水泵组合,建议采用设计雨水量的1/2、1/3及1/4的组合。其中两台或一台小泵宜选用无极变速电机或可调整叶片的轴流泵,使水泵可以利用电机变速或调整叶轮角度来调整水量,以便减少水泵台数,使水泵使用率提高,运转灵活,并可节约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雨水泵站设计的雨水量一般均在0.7~7.5m3/s之间,超过100m3/s的特大泵站并不多。故建议雨水泵站的最大设计流量不要超过100m3/s。由于雨水泵流量大、功率高,故雨水泵站(包括土建及配套电器和设备、道路等)的一次投资高。建议所选用的雨水泵不得少于2台,也不宜多于5台。当雨水泵的流量确定后,还要确定水泵的扬程。每台泵单独运转时,有一定的启止水位。如需另一台泵参加运转时,则另有启止水位。雨水泵的启动及停止一般是按积水深度来确定的。故第一台水泵及第二台水泵之间应有不同的启止水位,但启动及停止水位差不宜过大,通常在0.3~0.6m之间。雨水泵扬程应根据水泵第一次启动水位与压力出水管标高差再加上所需的自由水头和局部阻力来确定,并应用水泵停止水位来复核。

如果降雨历时短而雨水径流量集中,这时雨水管内易形成压力流,那么所选雨水泵的台数宜少,泵的流量大,否则,所选雨水泵的台数宜多一些。单台雨水泵的流量宜小一些。在选择雨水泵的数量时,除了按设计流量考虑外,尚需考虑初雨及非暴雨的雨量的排除。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当水量变化较大时,应考虑水泵大小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或采用可调速电机。不设备用泵。当有条件设置一定容

量的雨水调节池时,可适当减少水泵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雨水泵站是和雨水管网同时设计。如不考虑厂区发展,雨水泵也同样不考虑远期发展。如考虑将来的发展,雨水量将要增加。这时,雨水调节池和雨水泵站应按远期设计,雨水泵机组则按近期雨水量配置。

5雨水泵站设计

雨水泵站应根据选用水泵的型号及规格,设计成干室淹设式。如水泵台数为3台及3台以下,应采用圆形,如水泵台数超过3台,则宜采用矩形。

水泵站内集水池的有效容量的计算应从全部水泵中的最低启动水位计算到所有水泵中的最高停止水位。但不得小于全部水泵1分钟的流量。如有生产废水排入雨水泵站,则集水池内应考虑防腐措施。电机间的标高应高于最高水位0.5m以上。集水池底标高根据水泵样本和吸水喇叭口的要求确定。

水泵压力出流管在穿墙时应水平设置,并予埋套管,同时考虑减小转动轴不平稳而产生的应力。应采用柔性接头。水泵间除考虑水泵的布置外,还应考虑设置小泵排水,检修场地。

九、管线迁改流程

复核设计数量,进行现场踏勘。

在项目进场后,首先分专业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在线路调查过程中,要做好详细记录,对增减数量做好记录,为今后上报业主及监理核实做好准备。本工区根据项目工程特点拟分为三个专业小组:即临电及电力迁改小组,通信迁改小组,管道迁改小组。

土建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注铁路红线及桥墩承台位置,现场具迁改条件。

在做好现场调查,核对好工程数量后,通知线下土建单位在图纸到位后在现场准确测量铁路红线及桥墩承台位置,做好现场的标记,现场有树木及其它障碍物时,也要及时清理,现场具备迁改条件。

接到土建单位迁改通知后,与产权单位或其指定的施工队伍踏勘现场,根据铁路红线及桥墩承台位置制定迁改方案。

土建单位在现场具备迁改条件后,会通知我工区主管人员,小组主管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与产权单位或其指定的施工队伍到现场制定方案。现场方案的制定要在符合产权单位迁改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本着最优化、最经济,迁改时间最短的原则;这样能够节省迁改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迁改进度,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管线迁改带来的停电、停气等诸多不利影响,为实现路地共建,创建和谐社会尽份力量。

如果某些管线的迁改,如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因为在红线范围内迁改满足不了施工需要,要涉及到规划,须上报规划局审批,并由规划局给出管线规划位置后再做施工方案。

产权单位或迁改施工队伍根据双方确定的迁改方案编制迁改预算。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施工队伍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产权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直接到现场制定方案,包括今后的预算审核,合同签定,迁改施工,费用结算都由产权单位负责。二是由产权单位指定一家施工队伍与我工区配合迁改施工,其中现场制定方案,包括今后的预算审核,合同签定及施工,结算都由这家施工队伍负责。三是产权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指定的施工队伍,今后相关工作由该施工队伍处理。

迁改预算的编制应符合现场实际,工程量双方严格控制,取费标准应取得双方同意。

审核迁改预算,与产权单位或迁改施工队伍确定迁改费用。产权单位或迁改施工队伍在做好预算后,须及时交我工区专业小组主管人员审核。预算的审核要认真仔细,对工程量,材料单价等严格核实把关,去除不该有的费用,切实降低成本。在审核完后与产权单位或迁改施工队伍沟通,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最终确定迁改费用。

结合工期,费用,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双方签定迁改协议。

在确定迁改费用后,双方须签定管线迁改协议,由于是产权单位或其指定的队伍施工,我工区不直接迁改,竣工后的管线产权归属原单位。所以在协议中须对迁改工程的工期,费用要认真把关;对于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界定,进行风险的合理转嫁,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对整个迁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督促。

按协议要求实施迁改。

双方签定迁改协议后,施工队伍即可实施迁改。在迁改过程中,我工区的各专业小组管理人员要及时到现场检查,协调迁改队伍与线下土建单位的关系,对互相干扰大的地方要派人进行对接,联系。迁改过程要强调一个快字,要尽快将影响土建施工的管线迁改出施工范围,确保线下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如土建设计变更,或因百姓阻拦需调整迁改路由,要增加或减少费用的,双方可协商签定补充协议。

迁改完成后,现场确认是否迁改出土建施工范围,是否影响施工,监理签字确认。管线产权单位也进行签字确认,管线产权移交给所属单位。

按照惯例,在迁改完成后,应通知土建单位,监理,产权单位的负责人到现场确认,在确认管线已迁改出土建施工范围,不影响铁路施工后,监理,产权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同时把管线产权移交给原单位。

符合迁改要求后,按协议要求支付迁改费用,双方办理结算手续,迁改完成。

迁改完成符合要求后,我工区在规定的时间内与产权单位或迁改施工队伍进行迁改费用的结算,双方办理结算手续及相关资料的移交,双方须保证结算手续的规范及合法。

十一、管道穿越障碍物的方法

城市排水管道一般都是D400mm以上的重力流管道,根据规划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市政管线建设一般遵循着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的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这意味着排水管道施工时城市排水管道一般都是D400mm以上的重力流管道,根据规划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市政管线建设一般遵循着“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的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这意味着排水管道施工时,其它管线都应该对它进行避让。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除了对排水管穿越河涌进行倒虹设计有条款说明外,也没有就排水管穿越其它类型障碍物进行设计条款说明。并且排水管道在施工时对其它管线进行被动的避让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当前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设计时难以周全考虑地下各管线标高、位置对排水管的影响与实施,导致设计标高与其它管线冲突;在排水管道改造工程中,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部门,先施工的管线很难全部避让后施工的排水管道;现场条件无法满足其它管线对排水管道进行避让,或者需要更高的造价。所以对排水管道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就应主动地、周全地考虑各种避让措施,对相应的养护、清疏要求进行说明。在我省城区排水改造工程中,排水管道穿越障碍物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管井合用

管井合用就是将原有障碍物保留在检查井内,将检查井改建后使得井内有充足过水断面满足排水要求,同时井内空间必须满足养护、清疏要求。例如,牡丹江市平安街排水改造工程施工时,开始认为平安桥的桥墩侵入到排水渠箱内缩小了过水断面,但根据这个思路经几次整改后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对排水系统及地形进行再次勘测,发现该排水系统中间一个检查井内有一条500mm的自来水管穿过导致上游排水不畅,经常水淹过膝。通过对上游管道的水力条件及现场施工条件勘测后,决定保留该自来水管在检查井内,将圆形检查井改建成方形沉砂井,实施后效果明显,水浸街问题得到根治。

2分级跌水

分级跌水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将相应的排水井段进行跌水,通过调整排水管道的流水坡度,使得排水管道有效的避开障碍物。在绥芬河长江路改造工程设计时,考虑到该路段路面呈“V”字形,路面纵坡介于1%~2%,水浸点、出水均位于最低点,所以排水管道(D600mm)布置时,采用较大的坡度及少量跌水井。施工前明开挖深管显示,排水管道设计水位标高与一条d150mm煤气管、一条d300mm自来水管及一条d500mm自来水管正交,后设计调整为管道坡度均采用3%,通过加大跌水深度使管道从障碍物下面穿过,减少跌水深度使管道从障碍物上面通过,覆土不足部分采用C20混凝土包封处理,使得调整后的排水管道有效地避开煤气、自来水管道。

3倒虹

倒虹就是局部降低排水管道使之从障碍物下面穿过,倒虹管两端设置检查井、沉砂井与原管连接,整个穿越障碍物的排水管呈“U”字形。根据雨水、污水管的设计、施工及养护条件不同,通用采用以下单管或多管形式进行倒虹处理。

3.1单管倒虹

单管倒虹就是设计一根倒虹管从障碍物的下面穿过,此类工程在污水管道与河涌正交时应用最多。由于此类倒虹管设置的特点是深度较深,长度较长且沿线不设置沉砂井,管道上面没有条件加设溢流管,所以污水倒虹管道最易堵塞,难以清疏。在污水管道设计时,建议最好不设倒虹管,而对于雨水管道,由于在障碍物上面可以增设一根溢流管,使得排水管道不易堵塞且可以得到及时的清疏。

3.2多管倒虹

多管倒虹就是设两根及以上的倒虹管,在保证过水断面的前下,通过增加横向面积达到减少下沉的深度的目的。大管径的排水管与障碍物正交时,为避免排水管道下沉过多,通常将该排水管换成等流量的两根(或以上)较小管径的排水管穿越障碍物。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污水主管线新建工程中,排水管道从保税区至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线沿线长度9KM,其中三次穿越河流,并且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地表一米一下基本皆为岩石,为了减少管道埋深及污水处理厂的将来运营费用,三条排水管道过河段采用两条D1500mm的管道代替D2000mm的主管道,两端分别设矩形沉泥检查井和冲洗检查井,有效的减少埋设深度和工程造价,效果非常理想。

4改变过水断面形式

过水断面改变就是保持流水位不变,通过断面形式的改变来避让障碍物。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大管径的排水管或渠箱与障碍物相交。例如牡丹江光华街排水改造工程设计时,排水渠箱的断面为BxH=2000x2000mm,在东四条路路口有一条800mm自来水管侵入渠箱内500mm,为保护该自来水管,施工时将该渠箱的断面BxH=3000x1500mm,水流水位不变,实施后效果理想。

十二、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如火如荼,给城市给排水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城市附属设施建设上,在资金的主要来源上,依然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地方性的政府行为,因此,就会受到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是水泥、沙石、沥青等技术含量不高,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工程质量差,造成重复修补。二是重政绩、重形象,工程设计简单,甚至在规划上不合理,存在错建、漏建、交叉建、缺建的现象。三是过分追求政绩,随意改变设计方案,沟槽两侧的路面出现裂缝和明显的凹槽,塌陷裂缝随处可见,路面经过碾压,凹凸不平,出现疙瘩坑表面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政给排水的质量安全。

2.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造成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一,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造成工程受到破损,更多的是在建设过程中认识、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有些施工主要负责人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质量管理存在迷糊认识,没有建立一套规范、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对工程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协议招标等没有管理,招标从业人员及评标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其二,在给排水等附属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受到主管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人思想腐化,将附属设施建设作为获取私人财富的手段,在招投标过程中随意简化程序、降低标准,一些施工企业联合多家企业去陪标或者借用多家建筑企业资质去投标,造成质量的偏低。其三,在对施工质量的监管上,地方建设部门在监管上流于形式,没有专业监管部门,主观判断占据主要地位,致使验收具有随意性,监理环节严重松散。

工程质量

1.工程质量监督

给排水工程管理中包含三个阶段(准备、施工、试验验验收),在整个市政排水工程的质量保障过程当中,三阶段同等重要。在准备阶段。往往要通过对施工、计划、施工任务、施工图纸、质量计划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前期的筹备和研讨,因为考虑得不够充分或详细,往往会导致施工的漏洞,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在施工阶段。要有专门人员对施工材料、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和审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施工各阶段的质量保障;而最后,在整个市政工程质量保障的最后一关——实验与验收,则要对工程中各个部分进行质量检测和检验,保证施工后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2.工程质量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而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不仅在新建城市中尤为关键,老城排水系统的改造与设计中也赶上了日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生产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多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市政排水管网,既整个城市排水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而工程质量则是重中之重,其对城市化建设,城镇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市政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城市化建设不断进步,减少城市化建设的后顾之忧。当然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也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排水工程质量才是关键,保质保量的市政排水系统才能促进城市化建设保障人民利益。

3.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管道材料。管材是市政排水系统中的最常用材料,管材质量关系到排水工程的优劣。城市生活废水杂质较少腐蚀性不高,因此其对管材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工业生产造成的废水,尤其是生产化学药剂或者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化学试剂的工厂排出的废水含有强碱、强酸其腐蚀性较大,因此这类工业废水排放管道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有缝隙,抗压、抗渗能力较差的劣质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破损等问题,后患无穷,因此管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2)管道线路

市政排水工程中,管道线路偏移将会导致管道积水、倒坡等情况,而且管道偏移会对整个排水工程的布局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一段管道偏移,后面的管道走势会随之偏移,整个工程的管线就有不能按照原有计划进行安装,久而久之,管道偏移角度越开越大,而管道偏移导致的积水和倒坡,又会加剧管道的偏移,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管道的偏移源于管道施工之前的测绘这一环节的失利,测绘人员在测绘过程中的失误将直接导致后期安装线路的偏差。

3)管道问题:管道渗漏是市政排水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此类情况不仅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还有可能对沿途的建筑物造成破坏。而施工过程中管道材料差是导致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劣质管材无法满足地下排水管道所需要求管壁损毁最终发生渗漏。这也并不是说只要选择了优质的管材渗漏现象就不会发生,选择的管材型号不符合施工要求,两节管道之间的型号不一,也有可能导致接口处发生渗漏的现象。

4.解决方案

1)管道材料

针对管材所出现的问题: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酥松,抗压,抗渗能力差,容易被压或产生渗水,管径尺寸偏差大,安装容易错口等通病,采用的解决方案有: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管材,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重视管材的外观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裂纹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只有按照以上要求并严格实施,才可以保障管材选用的正确。

2)管道线路

管线的常见问题为管道偏移,为了使管道线路的直行畅通,设计管道过程中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认真仔细测量管道线路,保证设计方案质量,避免出现偏差。施工过程也不能轻视,首先要对施工计划进行实地考核,审核计划的可行性,检测地下水文,保证水平面合理,尤其是地下有坡度的地方要进行仔细测量以确保管线布置符合地下坡度的要求,避免积水和管道偏移。其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计划执行,保证施工质量。

3)管道。管道渗漏,严重影响到废水、污水的排放。针对这一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有:所用管材必须证件俱全,即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质最证明资料;管子内、外光洁平整,匀称,无不规则凸凹部位合理选用管道接口形式并保证施工质量。

十二、管道防腐保温

管防腐加工种类:

1、石油天然气防腐管道。执行标准:SY/T0413-2002\DIN30670.

2、石油天然气用FBE(单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2FBE(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执行标准:SY/T0315-97.

3、供水管线水泥砂浆衬里钢管防腐。执行标准:CECS10:89.

4、供水管线IPN8710.高分子无毒涂料钢管内防腐。

5、供水管线环氧饮水设备无毒涂料钢管内防腐。

6、环氧煤沥青缠绕玻璃布钢管防腐。执行标准:SY/T0447-96.

7、各类重防腐涂料钢管防腐。

8、2PP(二层聚丙烯)热力管道钢管保温。(聚氨脂发泡保温层)其他产品有环氧煤沥青等环氧类涂料,丙烯酸类,聚氨酯类,聚乙烯类,氯化橡胶类,氯磺化类和IPN8710无毒饮水管道专用涂料等各种防腐涂料。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多数大型管道防腐采用的是3PP防腐涂层,3PE防腐涂层无疑己成为我国管道防腐的首选。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承建的苏丹管道工程,使人们逐渐认识了3PP涂层。3PP与3PE涂层同属于多层涂层体系,由底层环氧粉末、中间层粘接剂和外层pP(聚丙烯)夹克构成。PP与PE加工性能近似,使用3PE作业线完全能够生产出3PP涂层,不需要另建专门的3PP涂层作业线。但PP与PE材料本身性能的差异,又使3PP与3PE涂层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性能,从而适用于不同的环境。3PP涂层在某些性能上的优势,使它能够在3PE涂层不可作为的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国外已有许多管道工程使用3PP防腐涂层。

专业生产保温防腐管道厂家,主要产品有:

1、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标准:SY/T114-2000,SY/T115-2001;

2、石油天然气用三层聚乙烯(3PE)钢管防腐、二层聚乙烯(2PE)钢管防腐,标准:SY/T0413-2002;DIN30670。

3、石油天然气用FBE(单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钢管、2FBE(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钢管,标准:SY/T0315-97,SY/T0315-2005;

4、供水管线水泥沙浆衬里钢管内防腐,标准:CECS10:89;

5、环氧煤沥青玻璃布钢管防腐,标准:GB50268-97,SY/T0447-96;

6、供水管线IPN8710高分子无毒涂料钢管内防腐,标准:SY/T0457-2000;7、环氧煤沥青、IPN8710、氯化橡胶、聚氨脂等防腐涂料;

预制直埋保温管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化工管道保温工程石油、化工、集中供热热网、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市政工程等。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是一种保温性能好,加安全可靠,工程造价低的直埋预制保温管。有效的解决了城镇集中供热中130℃-600℃高温输热用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保温、滑动润滑和裸露管端的防水问题。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不仅具有传统地沟和架空敷设管道难以比拟的先进技术、实用性能,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供热节能的有力措施。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采用直埋供热管道技术,标志着中国供热管道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起点。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是由钢管、玻璃钢内护套、玻璃钢外壳构成,其特征是:还包括耐高温绝热保温层、润滑层、弹性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材料有效的解决了城镇集中供热中130℃-600℃高温输热用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保温、滑动润滑和裸露管端的防水问题。

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工作钢管:根据输送介质的技术要求分别采用有缝钢管、无缝钢管、双面埋弧螺旋焊接钢管。

(2)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3)保护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玻璃钢。

(4)渗漏报警线:制造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时,在靠近钢管的保温层中,埋设有报警线,一旦管道某处发生渗漏,通过警报线的传导,便可在专用检测仪表上报警并显示出漏水的准确位置和渗漏程度的大小,以便通知检修人员迅速处理漏水的管段,保证热网安全运行。

钢套钢蒸汽保温管

钢套钢蒸汽保温管分为内滑动式和外滑动式

内滑动式直埋蒸汽保温管:

内滑动式的滑动面在工作钢管的外表面,保温材料和外护管相对来说不动,主要是工作钢管受热膨胀在保温材料中移动,该结构形式主要用于硬质的保温材料中,其优点是工作钢管与外护管之间无需设置支撑环,外护管的内壁不易被腐蚀,其缺点是热流的外泄难以处理,大口径蒸汽管道内的工作钢管自重较大,易造成保温材料的偏心或压碎,内磨擦增大。

外滑动式直埋蒸汽保温管:

外滑动式的滑动面在外护管的内表面,保温材料随工作钢管一起运动,该结构形式主要用于软质的保温材料中,其优点是保证热流不外泄,有效解决了由于径向膨胀而造成摩擦力增大的问题,由于内部有支撑环,不会造成保温材料偏心和压碎现象。

聚氨酯硬泡体材料是一种集防水、保温、隔热于一体的新型材料,它采用无氟发泡技术,在一定状态下发生热反应产生闭孔率不低于95%的硬泡体化合物,吸水率应小于1%,厚度大于20mm,导热系数应≤0.022w/m.k,衰减缓数Vo=44-91,平均粘接强度应≥40KPa,密度≥55Kg/m3,适应环境温度为-50℃-150℃,抗压强度应≥0.3MPa,抗拉伸强度应≥500KPa,耐用年限不应低于25年,质量可靠,深受用户好评。

聚丙烯发泡保温管

聚丙烯发泡保温管是绝热管道的简称,保温管用于液体、气体及其他介质的输送,在石油、化工、航天、军事、集中供热热、中央空调、市政等等管道的绝热保温工程.

发泡聚丙烯可作为保温、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材料。

由于发泡PP的低热传导性、低水蒸气透过性、高能量吸收性及压缩性,使其适于填充不平坦表面的空隙,如作为屋顶、墙壁、混凝土板、公路的伸缩缝中的填料、密封剂保持物、密封条等。发泡板通过减小热和湿气的损失可以促进混凝土的凝固。利用其低热传导性,泡沫塑料可用于普通建筑的屋面衬垫材料,通过泡沫衬垫可以减小多层建筑的声音传播。

日本将切薄的交联泡沫塑料与金属片层合制造了波状层面材料”。利用其保温效果好的特点,发泡聚丙烯还可望应用于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屋顶倒置保温即在屋顶的结构层上,先铺防水层,再铺保温隔热层,使防水功能长期有效,解决屋顶渗漏这个老大难间题及地板辐射采暖的隔热层。

在工程建筑包括公路、铁路、水利等领域中可望作为保温隔热层用于防止路基被其下面的土壤冻胀损坏”〕。

中心发泡聚丙烯、表面光滑的发泡聚丙烯板简称板的表面无需刨削加工,可用加工木材的工具和加工方法来加工,且具有可焊接、不吸水、不腐烂、不霉变,表面可以复合织物、金属片、薄膜、木纹片或膜,可用回收料来加工等特点。用板作建筑模板,不吸水、不粘水泥、透气性好,深得国外建筑部门的喜爱。用作模板的板,可以用的回收塑料制造,价格完全可以和胶合板竞争,可以反复使用次,寿命是胶合板的倍。更可贵的是,使用后的板可以回收,没有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结构发泡聚丙烯的低发泡聚丙烯板材可用作塑料野营房的门板、墙板和屋面板等。

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的优势特点

1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降低工程造价。

据有关部门测算,双管制供热管道,一般情况下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25%(采用玻璃钢做保护层)和10%(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做保护层)左右。

2热损耗低,节约能源。

其导热系数为:λ=0.013—0.03kcal/m·h·oC,比其他过去常用的管道保温材料低得多,保温效果提高4~9倍。再有其吸水率很低,约为0.2kg/m2。吸水率低的原因是由于聚氨酯泡沫的闭孔率高达92%左右。低导热系数和低吸水率,加上保温层和外面防水性能好的高密度聚乙烯或玻璃钢保护壳,改变了传统地沟敷设供热管道“穿湿棉袄”的状况,大大减少了供热管道的整体热损耗,热网热损失为2%,小于国际10%的标准要求。

3.防腐,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由于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层紧密地粘结在钢管外皮,隔绝了空气和水的渗入,能起到良好的防腐作用。同时它的发泡孔都是闭合的,吸水性很小。高密度聚乙烯外壳、玻璃钢外壳均具有良好的防腐、绝缘和机械性能。因此,工作钢管外皮很难受到外界空气和水的侵蚀。只要管道内部水质处理好,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比传统的地沟敷设、架空敷设使用寿命高3~4倍。

4.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占地少,施工快,有利环境保护。

直埋供热管道不需要砌筑庞大的地沟,只需将保温管埋人地下,因此大大减少了工程占地,减少土方开挖量约50%以上,减少土建砌筑和混凝土量90%。同时,保温管加工和现场挖沟平行进行,只需现场接头,可以缩短工期约50%以上。

5.聚氨酯发泡保温钢管安全。

用于集中供热、供冷和热油的输送及分配的保温管的钢管和聚乙烯外护管,二者用聚氨酯泡沫绝热材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管径范围是Φ90~Φ1240,保温管全称叫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硬泡沫发泡保温管,它的作用是保护工作管内部流体的温度,防止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导致流体温度的流失。这样的成品管埋在地下,也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年限,节约了成本!它的外壳就是高密度聚乙烯,即PE管,也叫夹克皮。颜色一般有黑色和红色,即黑夹克与黄夹克。

IPN8710饮水管道

IPN8710饮水管道底漆:由聚氨脂聚乙烯、改性环氧树脂、无毒防锈颜填料、助剂等组成,常温固化形成互穿网络,涂膜结构致密,耐酸、碱、盐,防锈性能优异,附着力强.

供水管线内腐蚀介质种类较多,有酸、碱、盐、氧化剂及水蒸气等,涂料必须具有化学惰性、耐酸碱盐腐蚀,涂膜应结构致密,防水渗透性好,附着力强、坚韧丰满.

IPN8710饮水管道面漆:由环氧、橡胶树脂改性,无毒防锈颜填料,助剂等组成。耐化学品性能优异,无毒,抗微生物的侵蚀。

用途:IPN8710底漆用于供水管线内壁的防腐打底涂装;IPN8710面漆用于供水管线内壁的防腐面漆。

十三、检查井质量问题

市政道路检查井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市政公用管道越来越多,在路面上所设的各类管网的检查井也随之增多,检查井引起路面破损的问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景观、行车安全和市民生活的情况。

通过参与太原市新晋祠路(长风街—冶峪河)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发生有关检查井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翻阅技术资料,对在今后工程施工中该如何改进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检查井施工技术提出自己的见解。

1.检查井通病原因分析

1.1施工工艺所致

施工工艺是检查井质量控制消除病害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检查井的使用效果。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检查井地基承载力不够。路面上的重力动荷载是通过检查井的井盖传至检查井井体,再通过井体垂直作用于地基上,即路面检查井上的车荷载最终是作用在检查井地基上的。这就要求检查井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否则在上部长时间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就会被压缩下沉,致使检查井整体下沉,检查井出现凹陷,路面不平整

(2)压实度不达标。路面结构与检查井的刚度相差大,存在刚性与柔性转换问题。保证井周回填土压实度至关重要。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检查井周围回填土的压实度应当与道路基层压实度相同,即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5%(重型压实标准),但在井施工过程中普遍做法是在井筒砌筑完成后,井与工作坑之间距离狭小,导致机械碾压困难,一般绕

过井一定距离碾压;而人工夯实又难以控制质量,从而导致井周回填土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沉降,引起井周路面下沉,检查井四周开裂。

(3)施工时高程控制不严格及施工工期的压缩。很多施工单位都是在道路侧石砌筑完成后,参照侧石的标高确定井盖的标高。忽略了道路的横向坡度,使井盖标高和道路设计标高不协调,检查井盖高出或低于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车辆荷载冲击作用后会加剧井盖与井周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4)市政道路行业的施工工期压缩也是造成检查井病害的一

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所需时间都在28d以上,若工期安排不合理,在混凝土强度还未形成前就进行碾压,极易造成施工期间的破坏;另一方面养护时间达不到要求,施工单位为避免重夯造成井身变形,不敢对井周回填土进行较强夯实。

1.2检查井支座松动,井周路面沥青面层开裂。新晋祠路开井后发现,多数该类检查井井筒完好,井盖和支座均出现了松动,支座下的座浆和井内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

2.检查井通病解决方案

2.1基础施工

检查井的地基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天然地基上施工时不得扰动原状土,在软弱地基上施工时必须先进行处理,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以保证检查井施工的质量。待地基整平压实后,先浇筑素混凝土底板,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大于井身10cm以上为宜,而后方可进行井身施工。在检查井地基整平压实及混凝土底板浇筑过程中,严禁带水作业,若在雨季等雨水不可避免的条件下施工时应在基础以外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水,保证施工质量。

2.2检查井井身施工

若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采用预制混凝土检查井,其能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并提供高强度的井身结构,施工时随路基的填筑不断加高直至设计高程;若采用砖砌工艺,砌筑前先将砖充分润湿,砂浆标号不低于M7.5,每层砖的砌筑砂浆应填充饱满,检查井高度以道路基层底部高程为准。若检查井有管道接入,在管道与井身连接处必须将缝隙填充严密,防止漏水、渗水,对于直径大于300mm的管道,须在接口外砌筑砖圈加固,防止渗水。检查井内外壁必须在填筑路基前粉刷1:2防水水泥砂浆,厚度不得小于2cm,对于接缝、管口等位置需要重点处理。严禁先施工管道后砌筑检查井或者先施工检查井再浇筑混凝土底板。

2.3检查井周边路基回填和压实

对于检查井周边,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和压实方法是关键。当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后,由检查井周边向外反挖50cm,然后采用粗砂、或直径不大于3厘米的碎石回填并立式冲击夯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

2.4检查井井圈施工

为了使检查井井盖和井身能够很好的连接共同受力,在井身顶部设置井圈,采用C50钢纤维速凝混凝土浇筑。井圈标高一般与水泥稳定层相同即可。施工时在井口安放一块直径稍大的厚钢板(或其他承重物)盖住井口,当做临时井盖,并做好标记,与水泥稳定层一并摊铺碾压,防止出现压实压实死角。待养护期到后反挖,取出临时钢板井盖,浇筑井。

2.5检查井井盖安装

井盖安装和沥青路面的摊铺配合完成。一般沥青道路面层分为两层或三层,可利用临时钢板(或其他承重物)覆盖井盖与道路一并摊铺碾压,然后根据井盖大小反挖,再进行井盖安装,安装完成后填充压实周边。为减小因井盖与井座受车辆碾压冲击所产生的噪声,在安装井座时,可将检查井盖的铰接端平行安装在与车辆前进相反的方向。在井盖四周拉四条十字交叉线,找出井盖的纵坡和横坡,使其与路面保持一致,找准后固定,以此为基准调整高程。在上层沥青摊铺前调整好井盖的最终高程,以便一次压实。

3.应用

在新晋祠路(长风街—冶峪河)道排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出现下沉或破损的检查井周边均按以下流程施工:①挖出破碎路面——②浇筑混凝土井圈——③安装井盖——④混凝土封严井盖座——⑤填充压实沥青混凝土,其加固效果明显,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_secret
【微分享】室外综合管线施工图图纸交底介绍要点
给排水基础知识-居住小区给水系统
水污染控制
全国精选:环保节能重大项目
给水排水 |住宅小区室外排水总图如何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