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的针灸疗法

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 、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 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概述

   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

  本病发生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实证基本病机为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

  虚证基本病机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西医学中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症等。

二、辩证

(一)实证

1. 主症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

基本病理因素为瘀血。

2. 兼症

寒凝血瘀:小腹冷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及肛门,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紫暗有血块,

                 舌淡胖苔白,脉沉紧。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可放射到胸胁、乳房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快下后痛减,

                 舌紫暗或又瘀斑,脉沉弦或涩。

(二)虚证

1. 主症

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或空痛,痛处喜按。

基本病理因素是虚,尤其是阳虚。

2. 兼症

肾气亏虚:腰骶部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血不足:小腹绵绵作痛,空坠不适,月经 量少,色淡,伴神疲乏力,头晕

                 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 细弱。

(三)虚实夹杂

    痛经中虚证、实证可单独出现,但更多是以虚实夹杂的情况发病,如气虚血瘀、肾虚寒凝、肾虚血瘀等。

临床症状为虚证与实证的复合表现,可参考实证、虚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1、缓解期

(1)实证

主穴:中极   地机   三阴交   次髎   十七椎

配穴:寒凝血瘀:关元   归来(艾灸)

(2)虚证

主穴: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次髎   十七椎

气滞血瘀:太冲   血海   次髎(走罐)

配穴:肾气亏虚:太溪   肾俞(艾灸)

          气血不足:气海   脾俞(艾灸)

(3)虚实夹杂

主穴:关元   中极   地机   足三里   三阴交   次髎   十七椎

配穴:  气虚血瘀:气海   血海   脾俞(艾灸)

            肾虚寒凝:太溪   肾俞   关元(艾灸)    归来(艾灸)

            肾虚血瘀:太溪   血海   肾俞 (艾灸)

2. 发作期

取穴:三阴交

操作:大幅度提插捻转,要求有强针感,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出针。

(二)其他疗法 

  1. 耳穴法

    应用:所有痛经患者

    选穴:内生殖器   内分泌   神门   交感   肾皮质下   腰骶椎(2~4穴/次)

    操作:缓解期耳穴贴压常规操作;发作期耳针常规操作。

     频率:缓解期每周2次,发作期即刻。

2. 穴位注射法

应用:慢性痛经患者

选穴:实证:地机   三阴交

          虚证:气海   关元   足三里 (2组/次)

药物:实证:10%丹参注射液

          虚证:5%当归注射液

用量:每穴2毫升。

频率:每周2次。

3. 皮肤针法

应用:所有痛经患者

选穴:腰背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

操作:实证:皮肤针叩刺,叩刺至微微出血;

          虚证:皮肤针叩刺,叩刺至局部潮红。

频率:隔日1次。

四、提示

1、针灸针对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对继发性痛经需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综合治疗。

2、针灸治疗应在非经期,治疗意义在于减少发作频率及减轻发作强度;发作期可在远端穴治疗,意义在于即刻止痛。

3、治疗期间注意避免情志刺激,少食生冷,适当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痛经的整体治疗
论痛经的10 种疗法,看完后你也是治疗痛经小能手!
针灸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案,配穴 演示,赶快收藏!
针灸背诵——月经不调、痛经背诵要点
痛经的针灸选穴痛经主要分实证和虚证实证又...
痛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