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升降出入——遣方用药之准绳

    气机的 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

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

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

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一、升降者,里气与里气相回旋之道也

  中气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

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

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

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

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

悉因于中气。

  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

矣。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

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

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

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

  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

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婴儿姹女: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

为姹女,又分别含有阳、火、心与阴、水、肾之交。)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

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

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

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

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

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所以脾胃为升降之中枢。

  心为君主,生命的主宰,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心不能受邪,受邪则危,肾不能受伐,

受伐则殆。

  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水火是阴阳的征兆,升降为阴阳运动的反映,所以升降运动以心肾

为其根本。心与肾相交,为水火相济之象,肾中真气上升,心火不致于上炎.而心火下降,以温肾中

真水。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也。

二、出入者,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之道也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外为太阳,里为太阴,为出入之枢机。


   三焦气化为气的生化之源:

   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

   中焦气化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

   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


   三焦气化主司诸气化生,关乎脑髓与脑神;

   五脏通过三焦气化形成紧密联系;

   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依赖三焦气化相互化生;

   上、中、下焦气化相济是诸气化生的关键。

  肝属风木之脏,性升发冲和,不郁不亢;胆为中精之腑,性宣通泄,可升可降;肝主谋虑,

胆司决断,表里相和,升降相宜,职能疏泄,运脾和胃,畅达气血,疏利三焦,情志和平。

  胆属少阳,少阳为枢,枢司开阖,人身之气血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有开则能通于外,有阖

则能应于内,无开则出废,无阖则入绝,枢机不利,则升降之机停,开阖之机废。

  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胆气和降,有利于肝气的升发,不致化火灼肺,肝气升发,助胆之功

能发挥。若胆气升降失调,可生诸多疾病。如肝升太过,肝火上炎,治则宜清降抑肝;阴亏不

能潜阳,则阳腾于上,治宜滋阴潜阳;肝风内动,治宜镇肝熄风。肝升而不及,木郁气滞,治

宜疏肝解郁,调其升降。

三、 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实则异曲同工。法不离升降出入四字。

  外感辩证,以寒热表里四字出入为主,着眼出入。 

  内伤诸证,以虚实寒热四字为主,重点在于升降。

  临证时以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可有效避免辩证的僵化。可法随证变,方由法出。

  气机升降失常,“当升者不能升,当降者不能降,当变化者不能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

之病见矣。”(朱丹溪)

  故治病宜兼治郁,治郁宜调升降,升降并用乃治郁用药之诀窍。

  郁久则生热,是为郁热,故脏腑功能失调诸证多伴有郁热之象。

  升降散,为调整升降之良剂。

  方由僵蚕、蝉衣、片姜黄、大黄四药组成。

  僵蚕味辛咸而性平,有轻浮上升,升阳清化之功。蚕以桑叶为食,又感风而殒,故能祛风泄

热,轻疏升和,兼能解毒定惊;

  蝉衣辛咸寒入肝经,祛风清热,开郁疏表,升散透疹,亦以升发为用;

  姜黄辛苦而性温,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辛能行气疏风,苦泄温通,为疏调气机兼活瘀滞之

品;

  大黄苦寒攻泄,能荡涤肠胃,攻积导滞,推陈出新,兼入血分行瘀,是下行泄火清热,宣郁

化瘀之良药。

  四药配伍,升降并用,寒温互参,共奏行气解郁,宣上导下,通利三焦,开达气机,活血行

瘀之功,升清阳,降郁热,而复升降之常。

  临床用治肝胆郁热,三焦不畅,脾胃停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低热不

退,月经不调,或状若血虚阴伤诸症,莫不应手取效。治证虽多,功能其一,曰调整气机,复

其升降而已矣。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

  昔贤妙用升降之例甚多,大抵治脾胃病总以调节升降为大法,仲景创多个泻心汤治痞证,尤

其是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法之代表方剂,临床用其调治各种脾胃病,收效甚佳。

  仲景葛根芩连汤主治阳明热利,君葛根升浮以散火郁,合芩连苦寒以坚阴止利,可谓升降并

用之祖方。

  补中益气用升柴大升阳气,若阴火上冲较重,东垣主张加黄柏、知母苦寒泻火,亦升降并

用。治疗大便不通的通幽汤、济川煎,于通降群药中配入一味升麻,是以升助降,古人组方之

妙如此。

  要之,病在下应知当升,病在上须晓宜降,欲降之必先升之,欲使升之必先降之,非纯升纯

降之用,当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并用以复脏腑之常。

  此乃升降反佐之法。

  升降反佐法,指在作用为升提的方剂中反佐降下药,或在作用为降下的方剂中反佐升提药,

升降相因,以促进方剂的治疗作用。

  “反佐”一词源自《内经·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

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将反佐运用于临床,创制了许多经典方剂。

  历代医家对反佐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张景岳认为反佐是一种变通治法,明确提出

反佐是一种顺从病性以防止寒热格拒的配伍及用药方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清代医家石寿棠

将反佐推广到升降、开合领域,其在《医源》中云:“用药治疗,开必少佐以合,合必少佐以

开,升必少佐以降,降必少佐以升,或正佐以成辅助之功,或反佐向导之用,阴阳相须之道,

有如此者。”可见升降反佐法是临床常用的变通治法。

  临床常用的升药,凡味薄体轻辛散宣发之风药皆可用之,不独升柴也;而凡寒凉泻火渗泄下

行之品皆属降药,不独硝黄也。至于具体的配伍应用又在乎临证斟酌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升降出入,百病纲领——补阳宜升,补阴宜降
处方如何有勃勃生机?
开阖枢理论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病机
俗语中的中医——“心静自然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