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心裁(193)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原文】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伤寒论》(261)

【组成与用法】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清利湿热。

【医案】

1.经期过长

初诊:200595日。缪某,26岁,月经827日来潮,至今10天未净,量已少,咖啡色,夹带,两侧少腹隐痛,头晕,寐差。平素月经周期规则,经量中等,5天净。生育史:0-0-2-0。既往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理湿热,健脾止血。

方剂:栀子柏皮汤合理中汤加味。

炒栀子15g  黄柏10g  炙甘草6g  党参12g  白术10g  炮姜5g  酸枣仁20g  仙鹤草20g3剂。

二诊:200598日。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净,寐可晕除,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清湿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4剂。

2.经期过长

初诊:2005923日。傅某,31岁,经期过长2个周期,末次月经910日来潮,至今14天未净,经量已少,色鲜红,腰痛,倦怠,性冷淡,下肢无力。平时经前乳胀,月经7天净,腰及小腹胀,带下量多,色黄,大便秘结。生育史:1-0-2-1。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理湿热。

方剂:栀子柏皮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炒栀子15g  黄柏10g  炙甘草6g  葛根12g  黄芩10g  黄连5g  阿胶(烊冲)10g  侧柏10g3剂。

二诊:2005926日。进药二剂,阴道出血即净,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口见一小息肉,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轻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子宫颈息肉。(2)慢性盆腔炎。

息肉摘除之后,改用其他清湿热方剂巩固治疗。

1.   漏下

初诊:2006213日。钟某,27岁,因未避孕未孕近3年就诊。月经1月23日来潮,一周净,2月10日阴道出血,至今未净,先多后少,色暗,平时月经周期定,7天净,经前小腹胀,经期小腹隐痛,带下不多。纳可,二便正常。生育史:0-0-1-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理湿热。

方剂:栀子柏皮汤加味。

炒栀子10g  炒黄柏10g  炙甘草6g  贯众炭30g  地榆20g  槐花20g  阿胶(烊冲)10g  侧柏10g3剂。

二诊:2006年2月16日。阴道出血昨天净,带下不多,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炎,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轻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子宫颈炎。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2.   赤带

参见“茵陈五苓散”条第1案。

3.   淋症

初诊:2005817日。郑某,43岁,因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1年多、多发性子宫肌瘤(瘤体8mm×11mm×12mm,9mm×11mm×10mm)就诊。平时月经基本正常,带下有臭气,小便频短4天,大便秘结。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理湿热,滋阴利水。

方剂:葵子茯苓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猪苓汤加味。

葵子20g  茯苓皮20g  当归5g  浙贝母10g  苦参10g  猪苓12g  阿胶(烊冲)10g  滑石15g  竹叶10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陈皮10g  蔻仁(冲)4g,5剂。

二诊:2005年8月31日。小便灼热疼痛,腰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高倍,白细胞++/高倍。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尿路感染。

治法:清理湿热。

方剂:栀子柏皮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葵子茯苓散加味。

炒栀子15g  黄柏10g  炙甘草5g  当归5g  浙贝母10g  苦参15g  葵子20g  茯苓皮20g  砂仁(冲)5g  陈皮10g  半夏10g,5剂。

三诊:2005年9月6日。小便灼热疼痛、腰痛等症状均消,尿常规检查已经正常,舌脉如上。

治法:清湿热,和气血。

方剂:仙方活命饮加味(《校注妇人良方》),5剂。

【按语】

栀子柏皮汤是治疗“伤寒身黄,发热”的方剂,方中栀子苦寒,泻三焦之火,通利小便,黄柏苦寒,清热除湿,甘草和胃以缓药性,故此方具有清理湿热之功效。

1为经期过长,经色咖啡样,少腹隐痛,舌红,此乃热重于湿之象,头晕、带下,为脾虚之兆,故用栀子柏皮汤清理湿热,理中汤改干姜为炮姜,加仙鹤草以健脾止血,佐酸枣仁以安神。进药一剂,出血顿弥。

2亦为经期过长,见血色鲜红,以及平素带多色黄便结,舌稍红,当以清理湿热论治,用栀子柏皮汤合葛根黄芩黄连汤清湿热以坚阴,加阿胶、侧柏止血,二剂即愈。

3为漏下,血色暗,平时经前、经期小腹胀痛,为湿热壅遏,胞络受伤所致,用栀子柏皮汤加贯众炭、地榆、槐花、阿胶、侧柏清理湿热而愈。

4系赤带,由脾虚湿热所致,故以栀子柏皮汤合用其他健脾清湿热药治疗取效。

5淋症,小便灼热疼痛,腰痛,带臭便结,一派下焦湿热之象,先用葵子茯苓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猪苓汤治疗乏效,以其清理湿热之力稍逊,改用栀子柏皮汤与当归贝母苦参丸、葵子茯苓散加味方治疗即愈。

纵观栀子柏皮汤的用法,离不开湿热二字。妇女经期过长、带下,或者淋症,以湿热者居多,因此,栀子柏皮汤是一张妇科的常用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觉易惊醒、口渴小便多”,原来就是《内经》里的“肝痹”!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之六——360文档中心
微头条
黄柏(淋症)--马氏妇科
经方心裁(41)当归贝母苦参丸
胡希恕讲伤寒论(42---82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