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能我们都错怪了“内向”

播放GIF

“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相,对内向型人却充满了各种偏见。”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壹休都很害怕别人评价自己“内向”。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 “内向”就相当于“高冷”、“没朋友”、“不合群”、“边缘化”的化身。

因此每当收到“内向”的评价,壹休都感觉像全班考试身边同学不是拿A就是拿B,只有自己一位拿C般地令人尴尬。

毕竟,性格外向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耀眼,那么光芒四射。

为了向“外向”靠拢,壹休还故意让自己到处参加各种聚会、座谈,不断强迫自己去和更多的人交流,就为了让自己逃离内向的舒适区。

高频率的外出让壹休的休息时间大大减少,逼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让壹休的焦虑不断增加,那段时间壹休累得身心疲倦。

这种自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壹休和朋友的一段谈话:

“你现在的工作需要你外向吗?”

“不需求。”

“你的朋友嫌弃过你不外向吗?”

“没嫌弃。”

“你打英雄联盟不外向会掉分吗?”

“不掉分。”

“那你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内向,享受自己的生活呢?”

现在的社会里,人们对“性格好”的定义似乎是这样的:

· 能在公众场合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观点;

· 朋友多得数不清,约会排期总是爆满;

· 从来不怯场,只要有机会就要露一手;

... ...

逐渐地,我们开始认为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因为它已经跟不上这个张扬的时代了。

那么,内向者就真的比外向者差吗?

01

交往无关内外向

相处舒服才重要

朋友A在北京打拼,跟两个妹子合租,刚好一位妹子B性格超级活泼,另外一位妹子C就比较安静。

一开始入住的时候,没几天朋友A就跟妹子B聊得各种热火朝天,每天都在感谢上天让她遇到这么志同道合又一拍即合的朋友。

相比之下,妹子B就显得冷漠很多。

每天下班回来,妹子B都是客气地聊上几句天,就开始安静地洗菜、煮饭。通常当她吃完饭后,把自己的碗碟洗好,偶尔收拾一下房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去了。

朋友A一度觉得很尴尬:“感觉我和妹子B,跟她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啊。”

虽然朋友A也会跟妹子C一起闲聊,但是在朋友A的心里面,明显认为跟妹子B相处起来实在比妹子C快乐多了。

直到有一段时间,朋友A的工作陷入了瓶颈。

当朋友A每天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妹子B还在一直缠着她聊天或者求帮忙:“最近有部电影我超想看的,什么时候一起去看!”“我选了几件衣服,你帮我看看哪件更好?”“为什么我的电脑老是蓝屏?”“听说有间xx餐厅很好吃,你能帮我查查评论吗?”。

朋友A实在无法分心,就直截了当地跟妹子B说自己最近很忙,需要多一点时间跟空间去做自己事情,希望妹子B先不要打扰她。

然而,妹子B还是一如既往。总是没过几分钟就要找朋友A聊天,没一会又要问朋友A做完工作没有,什么时候陪她,哪怕是得不到朋友A的回应,也要一直在她耳边唠叨。

“我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多了个女朋友了。”朋友A苦笑。

在朋友A被工作压力和妹子B的打扰弄到快奔溃的时候,一直让人感觉高冷的妹子C却开始让朋友A觉得很暖心。

当朋友A很口渴又分身无术去拿水杯喝水的时候,妹子C总是能察觉她的需要,在路过的时候放下一杯温水;当朋友A想让妹子B帮忙却看到妹子B看韩剧看得不亦乐乎不好意思开口,妹子C就会体贴地问句是不是需要帮忙;当朋友A好不容易能停下来休息一下,妹子C就会招呼她去吃自己洗好的水果

事后,朋友A对妹子C完全改观,赞不绝口:“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跟妹子C的关系很疏离,因为她看起来很高冷。但是那一段时间我才发现,她真的超细心,很多方面都能照顾别人,跟她一起太舒服了!”

或许这是因为内向的人往往天生敏感,很容易留意到别人的情绪变化,与人达到“共情”,当因此在很多时候,比起神经大条的外向者更能照顾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需求。

后来,朋友A跟妹子C相处的时候,尴尬感慢慢消失了。朋友A逐渐了解到,原来妹子C每晚都待在房间里面是在学着彩铅画,同时也在做着一家宠物店的兼职客服。

朋友A一直很喜欢宠物,碰到同样喜欢宠物的妹子C,别提多开心了,两个人越聊越熟络,越聊越有趣。

有些时候,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擅言谈,他只是没遇到一位合适的话题和一位合适的人。一旦找到相同的话题,内向的人也能聊得风生水起。

或许外向的人能在你难过的时候想办法逗你开心,而内向的人却能在你难过的时候蹲下来陪你一起难过。

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和他人相处,内向的人也能让人觉得很舒服。

02

展示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

没有人能够阻止你的闪耀

某些时候,内向者看起来总是容易被外向者打败:

明明大家的工作质量相差无几,但是因为外向者会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展示得更好,相比之下就显得内向者的工作质量不够上乘;明明自己对项目更加熟悉,但是老板更喜欢带外向者出席跟合作方的会议;明明自己工作尽心尽力业绩过人,但是升职加薪的机会反而落在了工作没有自己努力,仅仅是办公室关系处理得比自己更好的外向者身上。

因为不爱说话,不爱”出风头“,比起外向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让别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在任何场合都侃侃而谈,内向的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

曾经有记者问黄渤,他是否能取代葛优,面对这个很容易得罪人的问题,高情商的黄渤从容地回答: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不敢造次。”

黄渤既没把别人放的太低,也没把自己放的太低的回答,给壹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壹休从很多人口中都听说过:“我太内向了,所以很难把xxx做得好”如此一类的抱怨。但是,抚心自问,我们的失败真的是因为内向造成的吗?

内向的性格并不能阻止我们闪耀,真正阻止我们闪耀的或许只是我们远远不够的努力而已。

如果你是一位内向者,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平庸归罪于内向。

你的平庸有有可能是选择有误,有可能是时机未到,更有可能是因为你嘴上说着要努力,身体却很诚实地在偷着懒。

03

成为自己才会更加优秀

因为你要相信你很好

美国有一位专门研究内向性格的专家苏珊·凯恩(susan cain),她写了一本书,叫《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书中认为: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相——这一点上,中国也越来越像美国

在书中,她对于内向与成功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能改变的程度有限。比尔·盖茨再怎么锻炼自己的社交技巧也成不了比尔·克林顿总统那样的人,而比尔·克林顿花再多的时间独自摆弄电脑,也变不成比尔·盖茨。”

壹休觉得,与其选择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如接纳自己的性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在这个偏爱外向者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位不能坚持自我的内向者,或许会一天到晚忙着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位热情而奖赏敏感的外向者,而低估了你自身的天赋,又或者感觉被你周围的人轻看,不断增加自身的焦虑和自卑情绪。

不断拒绝内向的自己,是很多内向者逃不掉的试炼。

但是当你接纳自己的内向,不再东施效颦,专注于某个你所在意的项目时,你会发现其实你的能量是无限的。

有些时候,内向的人会更善于聆听富有同理心,做事会更加专注,说话也会更有条理,并且有着惊人的执行力以及拨开迷雾看本质的敏锐洞察力,难道这些优点还不足以成为我们的竞争力吗?

千万别小看内向者的力量。

关于内向和外向的界定,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正式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他认为,这两种特质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们更活泼健谈,喜爱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间;内向的人能量指向内部,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喜欢阅读、写作,自省和思考。

这样看下来,其实内向外向都有着自身的优势。纵观古今,内向者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毕竟,内向和外向只是一种大致的性格划分,而人类是种很复杂的动物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与众不同,内向和外向,无非是生存方式不同罢了。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

如果你是一位外向者,请放下你优越感和偏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不同,如果你是一位内向者,不要因为别人内向的不合理评价而对自己产生怀疑,要知道内向也有着它的竞争力。

无论哪一种性格,世界都有着适合它的位置。

请相信自己的价值,活成自己的模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70%的成功者都是内向性格?
内向是一件好事情
性格内向,社交圈子小的人如何脱单?
心理学: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内向是一种不好的性格吗?
内向者如何活得轻松一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