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乱谈之五
(题记:个人的人格魅力最多感化一个时代,过了这个时代,恶自会死灰复燃。因为恶必能得到短期的利,但能否取得长期的利,何时被审判却要看制度了。好的制度应该是在人们可以预见的将来惩罚为恶者的。如果人们看不见这惩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人自然会肆无忌惮了。)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乱谈之五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12、19)

  孔子以为君子的道德像“风”,小人的道德像“草”,君子用自己的道德可以去感化影响小人,就如同风吹过草一样,“必偃”。果真如此吗?我以为未必。孔子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简单地将社会上的人分成了君子和小人两种,二是太把以自己为代表的所谓“君子”的“教化”能力估计太高。客观事实是,君子和小人是人性的两个极端,都是为数极少的群体,我们绝大部分人既不属于君子一类更不属于小人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中间的普通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在现实中一般可以相安无事地生活工作,小心翼翼安分守己而不会去侵犯伤害别人,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自然不需要孔子等君子的教化就已经在做个好人或“准好人”了——当然“君子之风”可以让他们锦上添花般地更加自觉地做个“有道”的人。我总觉得这些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的中间人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支撑了我们的国家向前发展,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这样的老实人也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虽然只是些是特例但还得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好人也会变坏?比起本性凶恶的坏人,好人蜕变成坏人的经历更加让人痛心,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是“子欲善而民善”的“善民”,从恶不是他们的本意。好人之所以变坏,我们往往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寻找他们堕落的原因。好人变坏很快,坏人变好则几乎不现实,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往往针对坏人而言。对于道德如草的“小人”等先天性恶人,我一直悲观地以为是属于难以改造好的群体,即使在君子之“风”的连续“熏陶”下也很难顺风倒下,所以对坏人费尽口舌地说教最终类似于对牛弹琴而牛没感觉。你看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想吃他的肉的妖精,没有一个妖精是在他的“说教”之下改邪归正而放了他,妖精最终还不是在老孙的金箍棒下才磕头求饶,这形象地证明了“草上之风”未必会“偃”的道理。孔子的说教很多时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有时和说话啰嗦的唐僧何其相似,总试图用仁义道德去感化“小人”,从实际效果看并不乐观: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即便没有君子的教化他们一般也会循规蹈矩地工作生活,而对于阴险毒辣的“小人”,纯粹是秀才遇到兵徒费口舌罢了。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邪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难道要如老子般独善其身无为而治?不,靠的是规则制度,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制约而不是空洞说教,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来制止人们向错误的方向迈出脚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君子如风,小人如草(12—19,讲于2022年6月26日)
小楷论语一则--君子之德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没有那么难
【第270期】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9章》成语“草偃风从”出典于何处?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